第137章
作者:孙皓晖 更新:2021-12-05 01:12
师兄六岁那年,有一天吃饭时,小小堂弟恶作剧的向他的饭盆里撒了一把土。小庞涓忍无可忍,大嚎一声,将小堂弟猛然一推,小堂弟却恰巧撞在了廊下石柱上,惨叫一声,顿时鲜血满面!叔母闻声赶出一看,回转身便抄了一把菜刀,疯狂的向小庞涓砍来!庞涓拼命逃跑,叔母拼命追赶。追到一道悬崖边上,小庞涓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呼哧呼哧喘息着高喊:“再要过来,砸死你!”疯狂的叔母愣怔了一下,虎吼一声,挥舞着菜刀便冲了上来!小庞涓眼睛一闭,奋力一推那块年久松动的大石,只听轰隆隆一声,大石竟是夹泥带土的滚了下去,无巧不巧,恰恰将叔母压翻在地!小庞涓愣愣怔怔的走到叔母面前,狞厉的吼叫着,“叫你欺负!叫你欺负!老天杀你!”拣起掉落在旁边的菜刀,照着叔母便连连猛砍一阵,又朝着鲜血淋漓的叔母啐了几口,便慌忙逃窜了……及至老师在深山里发现庞涓,庞涓已经是一个在山林里生活了一年多的小野人了,爬高蹿低的与鸟兽争食。孙膑还记得,当老师有一天带回一个那个浑身长毛的“大猴子”时,那“大猴子”的眼光让他浑身都起鸡皮疙瘩!后来,当他知道了师兄这些身世故事后,孙膑内心不禁生出一种深深的同情。从此,孙膑没有与庞涓师兄争究过任何一件利事,也深深理解了师兄酷烈的功名之心。
相比之下,孙膑却是望族出身,七代之前的祖先便是赫赫有名的孙武。那孙氏祖居齐国东阿,后又迁徙甄城,本是姜氏老齐国的书吏世家。传到孙武,却是酷爱兵事,便利用书吏整理典籍的方便,将当时视为圣典的《太公六韬》与《司马穰苴兵法》抄回苦读。那《太公六韬》乃周武王开国统帅、齐国始封国君姜尚所撰,可谓当时最为古老的兵学圣典。那《司马穰苴兵法》则是齐景公时代的名将田穰苴所撰,因田穰苴官居司马,所以人称司马穰苴。这是距离当时最近的一部兵法。孙武精研完两部兵法,便请辞书吏之职,到齐国的上将军府做了一名小司马。军旅磨练了整整六年,见识大长,也领兵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可就是因为出身低微而不能晋升。一气之下,孙武便逃军隐居八年,自己写了《兵法十三篇》。一经示人,竟是传抄天下,声名鹊起。但是,孙武总感到自己没有统率大军的实战功绩,对于一个兵家之士,总觉得大是憾事。为了一酬宿愿,便决然南下,到了吴国。
当时的吴王正是刚刚杀死吴王僚,而夺取王位的公子光,时人称为吴王阖闾。这阖闾雄心勃勃,用人不拘一格,全无贵族门第恶习。先是用著名刺客专诸杀了吴王僚,后又重用了逃离楚国的“叛臣”伍子胥为上将军,闻听孙武来齐,便欣然接见。阖闾申明,“先生的《十三篇》我已经读过了,只是不知道先生勒兵如何?”
勒兵,就是训练军队。大凡真正的名将,第一本领就是能够练出一支精兵,而后才是战场本领;不能练兵的将领,无论如何也算不得名将的。孙武自然知道这一点,那《司马穰苴兵法》本来就是着重讲训练士卒的。可是自己的《十三篇》却很少专门讲训练军兵,倒不是孙武不重视训练,而是认为训练军队只是为将的基础,他的志向却是更为高远的用兵智慧。大约阖闾看《十三篇》少谈勒兵,便要试试孙武的勒兵之能。孙武自然爽快的答应了。
谁知阖闾却给孙武出了个难题,要他当场训练女人,而且是宫女嫔妃!
当一百八十名宫女嫔妃喜笑颜开的站在孙武面前时,坐在高台上的阖闾君臣都笑了起来。作为吴王的阖闾,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只是想让孙武知道,天下也有不能“勒”之人,不要太过自信而已。而孙武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只要勒兵得法,人皆可兵!方才他就明确的回答了吴王阖闾,“可试以妇人。”实际上,谁也没有相信他,包括那个大名赫赫的伍子胥。
孙武将一百八十名宫女分为两队,各令一名吴王宠姬为队长,持戟站于队首。而后孙武开始了最基本的勒兵交代,“你们知道前心、后背与左右手吗?”一片莺莺燕语,“知道也。”孙武高声道:“那好。我叫向前,你们都要盯住队长的心!我叫向后,你们都要盯住前面人的后背!向左,看左手!向右,看右手!明白了没有?”又是一片一片莺莺燕语,“明白也。”于是孙武象在军中一样,两边设置了斧钺仪仗与金鼓令旗,又反复将了几遍口令,于是宣布抡响战鼓,令旗一挥,高喊:“向右——!”宫女嫔妃们却东倒西歪的笑成了一片,连高台上的阖闾君臣也大笑起来。
孙武高声道:“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便停了下来,又再三讲了几遍口令。然后下令抡动大鼓,“向左——!”令旗劈便向左方。谁知宫女嫔妃们又是轰然大笑。孙武肃然正色,“申令既明而不执法,吏士之罪。队长当斩!”便喝令两边斧钺手绑起两名吴王宠姬,推下斩首。吴王阖闾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急忙令内侍飞马传令,“本王已知将军勒兵之能,请不要斩首两位宠姬,本王离开她们,食不甘味啊!”谁知孙武却正色拱手道:“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喝令立即斩首两位宠姬。片刻之间,血淋淋的长发人头捧来,全场都瞪圆了眼睛,宫女嫔妃们惊恐得竟是大气也不敢出。孙武另换两名年长宫女为队长,大鼓再响,令旗一挥,竟是步伐整齐,中规中矩,毫无差错,直看得全场鸦雀无声!
孙武禀报吴王,“勒兵已成,我王请检阅。但有军令,这支女兵可赴水火而不避。”
阖闾哭笑不得,“罢了罢了,我如何能看?”
孙武淡然笑道:“闻吴王有大志,原来却是徒好虚言,不能用其实也。孙武告辞。”
阖闾恍然警悟,连忙站起来紧赶几步肃然躬身,“本王错失,请先生鉴谅可也?吴国兵事,尚请先生不吝赐教。”
从那时侯开始,孙武便做了吴国统兵大将。可是,孙武最辉煌的战绩也只有一次,就是千里奇袭楚国,以五六万之众五战五胜,几乎要消灭了楚国。若非阖闾早逝,太子夫差与孙武不和,孙武也许还会有更大的功业。夫差即位后,生性恬淡的孙武便隐居了。他本是一个清醒深思又极善于总结的高士,临终前给他的后人留下家律:“但凡孙氏后裔,建功立业者,得止且止,贪功者丧身。”
孙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有着不肯埋没自己却又明智散淡适可而止的传统家风。孙武之后的孙氏族人,其所以没有一个天下闻名的杰出人物,不能说和这样的家族遗风没有关联。正是这种遗风,形成了孙膑谦和恬淡的性格。他从来不谈自己的家世,庞涓自然也不知道他是孙武的后裔,只是对他的渊博灵慧常常感到惊讶,常常叹息着说:“如此兵家智慧,如何便生在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师弟身上?”每次都引得孙膑一阵大笑。孙膑感慨师兄的苦难身世,对师兄的处处争先的禀性毫不感到别扭,反而是时时事事的谦让,因与自己性格相合,却也没有显得丝毫的做作,倒是与师兄处得特别融洽。久而久之,便有人说他们师兄弟是“刚柔相济,天做之合。”奇怪的是,老师却从来没有对他们的友情做过评判,最多只是笑笑而已。现下想来,孙膑对老师的先知当真感到了不可思议!
到了魏国,他们遇到了当时正在为没有名将而苦恼的魏惠王的隆重礼遇。由于出乎预料,庞涓是非常的惊喜,非常的激动,整整对孙膑诉说了一个通宵,全部是如何为魏国打天下的宏大谋划,竟没有问一句孙膑在魏国将如何打算?庞涓的口气神态中透漏出一个鲜明的消息——报效魏国,庞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魏国的军权是庞涓一个人的!孙膑何等灵慧,自然是觉察到了这种强烈的潜台词。孙膑记得自己当时笑着说:“师兄啊,魏国很器重你,我看也用不着到齐国去了。我们还是原来谋划,我回齐国。老家族人还有许多事儿等着我呢。”庞涓高兴得大笑了一阵,“好!明日到十里长亭,我为师弟饯行。说不定啊,我们日后还要联军作战呢!”孙膑也笑了,“那可未必,倒是两国交兵的时候多一些呢。”“哎呀,师弟。”庞涓恍然正色问:“果真如此,你如何应对?”孙膑坦然道:“那还用说?各有其国,各为其主,私情不扰国事嘛。”庞涓长长叹息了一声,“是啊,不能两全也。”便卧在榻上不再说话了。
也许是天意,他们的命运又一次发生了转折。
第二天清晨,当孙膑已经在收拾简单的行囊时,驿馆外马蹄声疾,没想到竟是魏惠王亲自来到!庞涓连忙迎了出去,魏惠王却是脚步匆匆边走边问:“庞涓啊,先生呢?可不能让他走啊。”庞涓一怔,“先生?但不知,大王所问何人?”“何人?孙膑啊!”魏惠王哈哈大笑,“我也是方才知道的,孙膑是孙武的七世孙啊,名门大才呢,你这师弟呀,了不得!”说着已经匆匆进门,向孙膑便是深深一躬,“魏罂敬贤不周,尚望先生鉴谅。”孙膑愕然,竟忘记了扶住魏惠王,“魏王?这,这是何意?”魏惠王豁达的笑了,“先生啊,这些探事斥候忒苯,本王也是刚刚知晓的,多有怠慢了。”说着便又是深深一躬。孙膑这下倒是连忙扶住,“魏王,在下正要告辞,不知魏王所说何事?”“先生好诙谐也!”魏惠王大笑,“先生乃孙武后裔,名门出大才,魏罂如何能放先生?请先生回宫,魏罂为先生接风!”
孙膑恍然大悟,却不禁生出一丝腻烦,他素来不喜欢张扬家世,更不喜欢以祖先名望获得器重,便淡淡一笑拱手道:“启禀魏王,孙膑只是孙氏旁支,不敢妄称孙武后裔。
相比之下,孙膑却是望族出身,七代之前的祖先便是赫赫有名的孙武。那孙氏祖居齐国东阿,后又迁徙甄城,本是姜氏老齐国的书吏世家。传到孙武,却是酷爱兵事,便利用书吏整理典籍的方便,将当时视为圣典的《太公六韬》与《司马穰苴兵法》抄回苦读。那《太公六韬》乃周武王开国统帅、齐国始封国君姜尚所撰,可谓当时最为古老的兵学圣典。那《司马穰苴兵法》则是齐景公时代的名将田穰苴所撰,因田穰苴官居司马,所以人称司马穰苴。这是距离当时最近的一部兵法。孙武精研完两部兵法,便请辞书吏之职,到齐国的上将军府做了一名小司马。军旅磨练了整整六年,见识大长,也领兵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可就是因为出身低微而不能晋升。一气之下,孙武便逃军隐居八年,自己写了《兵法十三篇》。一经示人,竟是传抄天下,声名鹊起。但是,孙武总感到自己没有统率大军的实战功绩,对于一个兵家之士,总觉得大是憾事。为了一酬宿愿,便决然南下,到了吴国。
当时的吴王正是刚刚杀死吴王僚,而夺取王位的公子光,时人称为吴王阖闾。这阖闾雄心勃勃,用人不拘一格,全无贵族门第恶习。先是用著名刺客专诸杀了吴王僚,后又重用了逃离楚国的“叛臣”伍子胥为上将军,闻听孙武来齐,便欣然接见。阖闾申明,“先生的《十三篇》我已经读过了,只是不知道先生勒兵如何?”
勒兵,就是训练军队。大凡真正的名将,第一本领就是能够练出一支精兵,而后才是战场本领;不能练兵的将领,无论如何也算不得名将的。孙武自然知道这一点,那《司马穰苴兵法》本来就是着重讲训练士卒的。可是自己的《十三篇》却很少专门讲训练军兵,倒不是孙武不重视训练,而是认为训练军队只是为将的基础,他的志向却是更为高远的用兵智慧。大约阖闾看《十三篇》少谈勒兵,便要试试孙武的勒兵之能。孙武自然爽快的答应了。
谁知阖闾却给孙武出了个难题,要他当场训练女人,而且是宫女嫔妃!
当一百八十名宫女嫔妃喜笑颜开的站在孙武面前时,坐在高台上的阖闾君臣都笑了起来。作为吴王的阖闾,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只是想让孙武知道,天下也有不能“勒”之人,不要太过自信而已。而孙武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只要勒兵得法,人皆可兵!方才他就明确的回答了吴王阖闾,“可试以妇人。”实际上,谁也没有相信他,包括那个大名赫赫的伍子胥。
孙武将一百八十名宫女分为两队,各令一名吴王宠姬为队长,持戟站于队首。而后孙武开始了最基本的勒兵交代,“你们知道前心、后背与左右手吗?”一片莺莺燕语,“知道也。”孙武高声道:“那好。我叫向前,你们都要盯住队长的心!我叫向后,你们都要盯住前面人的后背!向左,看左手!向右,看右手!明白了没有?”又是一片一片莺莺燕语,“明白也。”于是孙武象在军中一样,两边设置了斧钺仪仗与金鼓令旗,又反复将了几遍口令,于是宣布抡响战鼓,令旗一挥,高喊:“向右——!”宫女嫔妃们却东倒西歪的笑成了一片,连高台上的阖闾君臣也大笑起来。
孙武高声道:“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便停了下来,又再三讲了几遍口令。然后下令抡动大鼓,“向左——!”令旗劈便向左方。谁知宫女嫔妃们又是轰然大笑。孙武肃然正色,“申令既明而不执法,吏士之罪。队长当斩!”便喝令两边斧钺手绑起两名吴王宠姬,推下斩首。吴王阖闾这一惊可是非同小可,急忙令内侍飞马传令,“本王已知将军勒兵之能,请不要斩首两位宠姬,本王离开她们,食不甘味啊!”谁知孙武却正色拱手道:“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喝令立即斩首两位宠姬。片刻之间,血淋淋的长发人头捧来,全场都瞪圆了眼睛,宫女嫔妃们惊恐得竟是大气也不敢出。孙武另换两名年长宫女为队长,大鼓再响,令旗一挥,竟是步伐整齐,中规中矩,毫无差错,直看得全场鸦雀无声!
孙武禀报吴王,“勒兵已成,我王请检阅。但有军令,这支女兵可赴水火而不避。”
阖闾哭笑不得,“罢了罢了,我如何能看?”
孙武淡然笑道:“闻吴王有大志,原来却是徒好虚言,不能用其实也。孙武告辞。”
阖闾恍然警悟,连忙站起来紧赶几步肃然躬身,“本王错失,请先生鉴谅可也?吴国兵事,尚请先生不吝赐教。”
从那时侯开始,孙武便做了吴国统兵大将。可是,孙武最辉煌的战绩也只有一次,就是千里奇袭楚国,以五六万之众五战五胜,几乎要消灭了楚国。若非阖闾早逝,太子夫差与孙武不和,孙武也许还会有更大的功业。夫差即位后,生性恬淡的孙武便隐居了。他本是一个清醒深思又极善于总结的高士,临终前给他的后人留下家律:“但凡孙氏后裔,建功立业者,得止且止,贪功者丧身。”
孙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有着不肯埋没自己却又明智散淡适可而止的传统家风。孙武之后的孙氏族人,其所以没有一个天下闻名的杰出人物,不能说和这样的家族遗风没有关联。正是这种遗风,形成了孙膑谦和恬淡的性格。他从来不谈自己的家世,庞涓自然也不知道他是孙武的后裔,只是对他的渊博灵慧常常感到惊讶,常常叹息着说:“如此兵家智慧,如何便生在了一个与世无争的师弟身上?”每次都引得孙膑一阵大笑。孙膑感慨师兄的苦难身世,对师兄的处处争先的禀性毫不感到别扭,反而是时时事事的谦让,因与自己性格相合,却也没有显得丝毫的做作,倒是与师兄处得特别融洽。久而久之,便有人说他们师兄弟是“刚柔相济,天做之合。”奇怪的是,老师却从来没有对他们的友情做过评判,最多只是笑笑而已。现下想来,孙膑对老师的先知当真感到了不可思议!
到了魏国,他们遇到了当时正在为没有名将而苦恼的魏惠王的隆重礼遇。由于出乎预料,庞涓是非常的惊喜,非常的激动,整整对孙膑诉说了一个通宵,全部是如何为魏国打天下的宏大谋划,竟没有问一句孙膑在魏国将如何打算?庞涓的口气神态中透漏出一个鲜明的消息——报效魏国,庞涓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魏国的军权是庞涓一个人的!孙膑何等灵慧,自然是觉察到了这种强烈的潜台词。孙膑记得自己当时笑着说:“师兄啊,魏国很器重你,我看也用不着到齐国去了。我们还是原来谋划,我回齐国。老家族人还有许多事儿等着我呢。”庞涓高兴得大笑了一阵,“好!明日到十里长亭,我为师弟饯行。说不定啊,我们日后还要联军作战呢!”孙膑也笑了,“那可未必,倒是两国交兵的时候多一些呢。”“哎呀,师弟。”庞涓恍然正色问:“果真如此,你如何应对?”孙膑坦然道:“那还用说?各有其国,各为其主,私情不扰国事嘛。”庞涓长长叹息了一声,“是啊,不能两全也。”便卧在榻上不再说话了。
也许是天意,他们的命运又一次发生了转折。
第二天清晨,当孙膑已经在收拾简单的行囊时,驿馆外马蹄声疾,没想到竟是魏惠王亲自来到!庞涓连忙迎了出去,魏惠王却是脚步匆匆边走边问:“庞涓啊,先生呢?可不能让他走啊。”庞涓一怔,“先生?但不知,大王所问何人?”“何人?孙膑啊!”魏惠王哈哈大笑,“我也是方才知道的,孙膑是孙武的七世孙啊,名门大才呢,你这师弟呀,了不得!”说着已经匆匆进门,向孙膑便是深深一躬,“魏罂敬贤不周,尚望先生鉴谅。”孙膑愕然,竟忘记了扶住魏惠王,“魏王?这,这是何意?”魏惠王豁达的笑了,“先生啊,这些探事斥候忒苯,本王也是刚刚知晓的,多有怠慢了。”说着便又是深深一躬。孙膑这下倒是连忙扶住,“魏王,在下正要告辞,不知魏王所说何事?”“先生好诙谐也!”魏惠王大笑,“先生乃孙武后裔,名门出大才,魏罂如何能放先生?请先生回宫,魏罂为先生接风!”
孙膑恍然大悟,却不禁生出一丝腻烦,他素来不喜欢张扬家世,更不喜欢以祖先名望获得器重,便淡淡一笑拱手道:“启禀魏王,孙膑只是孙氏旁支,不敢妄称孙武后裔。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