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作者:孙皓晖 更新:2021-12-05 01:10
秦国宫室历来简朴,国君的护卫、内侍、侍女、作坊工匠以及各种文吏官署,加起来也只有不到一千人。秦国国君的嫡系宗族也历来不住宫室,而是与所有的秦国大宗族一样,除了老幼女人在封地耕作,男子几乎全部在军队之中,不要宫室供养。这样一来,秦国宫室私库的金钱的主要用途,实际上就是赏赐和抚恤战死的将士。对于一国之君,治下的威权少不得官与禄两个字,国君府库没了金钱珍宝,意味着一国之君将沦落到对功臣赏无可赏的惨状,任谁想来都会心底发虚。臣下天职,便是与君分忧。国君家徒四壁,大臣颜面何存?
厅中六位臣子唰的站起,一齐跪倒哭喊:“君上,不可啊——”
白发苍苍的甘龙浑身颤抖,“君上一国之君,岂能一贫如洗?请君上收回成命,甘龙愿献千金哪!”
“左庶长嬴虔愿献三百金,并家传蚩尤天月剑!”
“长史公孙贾献三百金!”
“栎阳令子岸献五百金,外加家传嫘祖软甲!”
“中大夫杜挚献三百金!”
景监大哭,“君上,景监惟有五百刀币啊。”
秦孝公静静的站在厅中,没有一滴眼泪。他再次向跪倒的大臣们深深一躬,“如此,嬴渠梁谢过诸位了。上大夫请起,诸位请起吧。”待大臣们唏嘘起身,他平静的向厅门吩咐:“黑伯,今日之内,辟出专库,接纳诸位大臣的献金。”黑伯答应一声,疾步而去。秦孝公环视厅中微笑道:“诸位且莫伤感。金钱乃人世流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得其所,方为无价至宝。不得其所,铜臭如粪土。纵然一国之君,概莫能外。秦国若有富强之日,嬴渠梁当十倍偿还诸位。公孙长史,请记下嬴渠梁今日诺言。”
公孙贾拱手正色道:“遵命,臣将转于太史,刻简留存。”
“诸位以为,何人堪当秘密特使?”秦孝公收敛笑容,转了话题。
甘龙慨然道:“此策乃景监将军谋划,将军必有成算,当以景监为使。”
“嬴虔亦赞同景监为特使。”左庶长嬴虔立即支持。
“我等赞同。”公孙贾、子岸、杜挚齐声表态。
秦孝公点点头,似乎对大臣们出乎意料的一致并没有感到意外。他看着景监,“景监以为如何?”
景监躬身,肃然回答:“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秦孝公默默注视着景监,泪水骤然溢满了眼眶。
四、秦国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谢上苍
暮春初夏,虽说已经是草长莺飞,但渭水平川的早晚还是颇有凉意的。尤其是河谷山口,早晚时分的凉风尚有些须寒冷。太阳距离西山尚有一竿之高,出城劳作的栎阳秦人便开始络绎不绝的回城了。但在城南栎水岸边的高坡风口上,却有一个人久久站立,一任河风吹得他的长衫啪啪做响,仍旧没有离开。两丈之外的洼地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默默的守侯着。
秦孝公已经这样一动不动的站了一个时辰。河中碧绿明亮的波涛已经变得金黄幽暗了,风中的暖意已经消退,暮色苍茫的原野竟有凉如秋水的萧瑟寒气。这一切,二十二岁的年轻君主都没有察觉,他只是遥遥望着已经淹没在暮色中的东方远山,长长的沉重的叹息。分化六国所需要的万金之数虽然凑齐了,他却没有丝毫的轻松宽慰,反倒被一种无地自容的羞愧折磨得寝食难安。一想到母亲那慈和平静的笑容,他心中就象刀钻般难过。
那天政事堂庭议之后,他忙于听匆匆赶来的雍城令禀报民情,又商议确定了继续安定民心的措施。雍城令刚走,景监又急急赶来禀报派赴大梁的密探传回的急报,说魏楚赵三国大军按兵未动,详情不知。两人商议了半天,还是揣摩不透发生了何种变故?决定继续筹集重金,不管发生何种变故,分化六国的方略不变。景监走后,已是午夜,他正要站起来端详羊皮大图,却一头栽倒在书案上摔倒了。醒来时分,白发如雪的母亲正坐在榻旁静静望着他。母亲没有流泪,甚至没有叹息,见他醒来睁开眼睛,反而向他慈祥的微微一笑,还是没有说话,只是回身端过铜鼎打开鼎盖,将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端过来就要喂他。在嬴渠梁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喂过他吃饭,即或在孩提时候生了病,母亲也要看着他自己坐起来吃饭。目下自己已经做了国君,年迈苍苍的母亲却端起了食鼎要喂他吃饭?嬴渠梁霍然坐起,掀开毛毡:“娘,没事,我自己来。”母亲又是微微一笑,“没事就好,也该没事呢。”待嬴渠梁大口吃喝完毕,汗津津站起来时,母亲也从绣墩上站了起来,静静的看着儿子,“渠梁,娘有两千金,还有几件珠宝,都给你准备好了,让黑伯来搬走吧。”骤然间,嬴渠梁泪水夺眶而出,“娘!你,你都知道了?”母亲微笑着点点头,“这两千金,是秦国后宫四百年星星点点留下的,今日也派个正当用场。”嬴渠梁肃然跪在了母亲面前,“娘,渠梁无能,使秦国蒙受耻辱,使一国太后蒙羞。渠梁请受责罚。”霍然脱去长衫,露出汗津津的脊梁。母亲扶起了他,替他穿好长衫,又为他拭去脸上的泪和汗,温和的斥责他,“渠梁大错了。娘岂不知能屈方能伸?都象你公父那样硬打硬挣,秦国未必成得大器。渠梁,娘知道你,老秦人就是缺乏个忍字。你有,娘信你。”二十二岁的年轻国君第一次感到了白发亲娘的亲和温暖,竟是忍不住抱住母亲哽咽起来。母亲抱着他的头,抚摩着他的长发,一任他痛哭流涕。最后,娘对他说:“渠梁,娘对你只有一个规矩,按时辰吃饭,最迟四更天睡觉。秦国的重担在你肩上,要有后劲儿。能答应娘么?”嬴渠梁记得自己是认真点了头的。
当黑伯带领内侍从太后庭院搬出两千金和珠宝时,秦孝公派景监查点登记,竟发现母亲头上的金钗和平日须臾不离的一只珠玉枕也在里边!景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执意要送回给太后。黑伯在旁边看得直擦眼泪。秦孝公默默挡住了景监,咬着牙吞回了自己的泪水。他知道,送回去才会真正令母亲伤心。但是,这两件弥足珍贵的东西对母亲毕竟是太重要了。那支剑形的金钗是周天子赐给先祖穆公夫人的,上面有王室徽记和“洛阳尚坊”的古篆刻,是历代秦国第一夫人的标志,绝非一支寻常的金钗。那块珠玉枕,更是公父秦献公着意为母亲精工打造的。那是一块晶莹碧绿的蓝田玉,两端各镶嵌了一颗红得象火焰一样的珍珠,夜来入睡,小珍珠的幽幽微光总是将母亲的脸映衬得分外艳丽。更重要的是,公父将他的一把短剑重新熔铸,镶嵌在了两端枕顶。母亲告诉儿子,那是父亲在时时守护着她。小妹其所以取名荧玉,正是据此荧荧玉枕而来。母亲虽是秦国太后,但毕竟也是个女人,而且是个失去了夫君的寡居女人。这两件东西对于任何一个女人,都是不可能舍弃其中任何一件的,一件象征着她的尊贵身份,一件寄托着她的悠悠思恋。可如今,母亲是两件一齐拿了出来,而且还是那样平静的拿了出来。但是,嬴渠梁却从母亲那带有笑纹的眼睛里看见了晶亮的泪光,看见了母亲心田流淌的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母亲年轻美丽的时候最爱唱的《小雅》,那是妻子等待长久出征的夫君归来的一首歌儿。那时侯,嬴渠梁不明白母亲为何总是唱这首让人直想哭直喘不过气来的歌儿?当他后来跨上战马挥动长剑冲锋陷阵归来时,他终于听懂了母亲的歌儿。奇怪的是,公父战死后,母亲就再也不唱这首歌儿了。那时侯,嬴渠梁依然不懂母亲的心。这一次,年轻的国君觉得自己终于懂了——母亲的心田犁下了那么多的伤口,却要给自己的儿子留下博大温暖的胸怀。
身为人子,秦孝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愧疚。
不愿多想,又不能不想。年轻的国君在寒凉的晚风中竟是不能自拔了。
猛然,一阵急骤的马蹄声惊醒了他。一回身,见景监已经丢掉马缰疾步爬上高坡。秦孝公心中一惊,莫非六国发兵了?
景监上坡站定,气喘吁吁道:“君上,北地令遣使急报,赵国一队商旅越过肤施,从我西北部穿过,向陇西戎狄部族聚居区进发。北地军士抓住了一个掉队商人,严刑拷问,商人供出商旅是赵国派出的秘密特使,他是特使护卫,使命如何还不知晓。”
秦孝公沉思有顷,“商旅目下能走到哪里?”
“大约已经进入陇西大山,追是来不及了。”
“景监,这赵国,为何要向戎狄部族派出特使?”
“君上,景监无从知晓,只是觉得赵国举动极不寻常。”
秦孝公看着东山上的一钩新月,悠悠道:“景监,我觉得这里边有一个大阴谋。六国分秦的具体方略我们虽然还不清楚。但我这几天总在想,假如我是魏王、庞涓和赵侯,我当如何一举使秦国溃败?他们和我们都知道,仅仅靠战场用兵,很难吞灭一个毕竟还没有丧尽战力的秦国。几百年历史证实,没有内乱,一个大国很难崩溃。如果他们也是这样想,那么吞灭秦国最狠的手段就是内外夹击。前日得报,魏楚赵三国按兵不动,我们不解其中原由,然则我内心总是觉得不对。仔细琢磨,他们似乎是在等待。等待何物?说不清楚。今日北地令的急报,倒使我茅塞顿开了。”
景监急问:“君上是说,赵国要在秦国策动内乱?”
“你以为不是么?”秦孝公回过头来。
景监醒悟,惊出一身冷汗,“若果戎狄生乱,那可是洪水猛兽,如何得了?”
秦孝公冷笑:“戎狄部族三十多支,岂能全部生乱?
厅中六位臣子唰的站起,一齐跪倒哭喊:“君上,不可啊——”
白发苍苍的甘龙浑身颤抖,“君上一国之君,岂能一贫如洗?请君上收回成命,甘龙愿献千金哪!”
“左庶长嬴虔愿献三百金,并家传蚩尤天月剑!”
“长史公孙贾献三百金!”
“栎阳令子岸献五百金,外加家传嫘祖软甲!”
“中大夫杜挚献三百金!”
景监大哭,“君上,景监惟有五百刀币啊。”
秦孝公静静的站在厅中,没有一滴眼泪。他再次向跪倒的大臣们深深一躬,“如此,嬴渠梁谢过诸位了。上大夫请起,诸位请起吧。”待大臣们唏嘘起身,他平静的向厅门吩咐:“黑伯,今日之内,辟出专库,接纳诸位大臣的献金。”黑伯答应一声,疾步而去。秦孝公环视厅中微笑道:“诸位且莫伤感。金钱乃人世流火,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用得其所,方为无价至宝。不得其所,铜臭如粪土。纵然一国之君,概莫能外。秦国若有富强之日,嬴渠梁当十倍偿还诸位。公孙长史,请记下嬴渠梁今日诺言。”
公孙贾拱手正色道:“遵命,臣将转于太史,刻简留存。”
“诸位以为,何人堪当秘密特使?”秦孝公收敛笑容,转了话题。
甘龙慨然道:“此策乃景监将军谋划,将军必有成算,当以景监为使。”
“嬴虔亦赞同景监为特使。”左庶长嬴虔立即支持。
“我等赞同。”公孙贾、子岸、杜挚齐声表态。
秦孝公点点头,似乎对大臣们出乎意料的一致并没有感到意外。他看着景监,“景监以为如何?”
景监躬身,肃然回答:“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秦孝公默默注视着景监,泪水骤然溢满了眼眶。
四、秦国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谢上苍
暮春初夏,虽说已经是草长莺飞,但渭水平川的早晚还是颇有凉意的。尤其是河谷山口,早晚时分的凉风尚有些须寒冷。太阳距离西山尚有一竿之高,出城劳作的栎阳秦人便开始络绎不绝的回城了。但在城南栎水岸边的高坡风口上,却有一个人久久站立,一任河风吹得他的长衫啪啪做响,仍旧没有离开。两丈之外的洼地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默默的守侯着。
秦孝公已经这样一动不动的站了一个时辰。河中碧绿明亮的波涛已经变得金黄幽暗了,风中的暖意已经消退,暮色苍茫的原野竟有凉如秋水的萧瑟寒气。这一切,二十二岁的年轻君主都没有察觉,他只是遥遥望着已经淹没在暮色中的东方远山,长长的沉重的叹息。分化六国所需要的万金之数虽然凑齐了,他却没有丝毫的轻松宽慰,反倒被一种无地自容的羞愧折磨得寝食难安。一想到母亲那慈和平静的笑容,他心中就象刀钻般难过。
那天政事堂庭议之后,他忙于听匆匆赶来的雍城令禀报民情,又商议确定了继续安定民心的措施。雍城令刚走,景监又急急赶来禀报派赴大梁的密探传回的急报,说魏楚赵三国大军按兵未动,详情不知。两人商议了半天,还是揣摩不透发生了何种变故?决定继续筹集重金,不管发生何种变故,分化六国的方略不变。景监走后,已是午夜,他正要站起来端详羊皮大图,却一头栽倒在书案上摔倒了。醒来时分,白发如雪的母亲正坐在榻旁静静望着他。母亲没有流泪,甚至没有叹息,见他醒来睁开眼睛,反而向他慈祥的微微一笑,还是没有说话,只是回身端过铜鼎打开鼎盖,将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端过来就要喂他。在嬴渠梁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喂过他吃饭,即或在孩提时候生了病,母亲也要看着他自己坐起来吃饭。目下自己已经做了国君,年迈苍苍的母亲却端起了食鼎要喂他吃饭?嬴渠梁霍然坐起,掀开毛毡:“娘,没事,我自己来。”母亲又是微微一笑,“没事就好,也该没事呢。”待嬴渠梁大口吃喝完毕,汗津津站起来时,母亲也从绣墩上站了起来,静静的看着儿子,“渠梁,娘有两千金,还有几件珠宝,都给你准备好了,让黑伯来搬走吧。”骤然间,嬴渠梁泪水夺眶而出,“娘!你,你都知道了?”母亲微笑着点点头,“这两千金,是秦国后宫四百年星星点点留下的,今日也派个正当用场。”嬴渠梁肃然跪在了母亲面前,“娘,渠梁无能,使秦国蒙受耻辱,使一国太后蒙羞。渠梁请受责罚。”霍然脱去长衫,露出汗津津的脊梁。母亲扶起了他,替他穿好长衫,又为他拭去脸上的泪和汗,温和的斥责他,“渠梁大错了。娘岂不知能屈方能伸?都象你公父那样硬打硬挣,秦国未必成得大器。渠梁,娘知道你,老秦人就是缺乏个忍字。你有,娘信你。”二十二岁的年轻国君第一次感到了白发亲娘的亲和温暖,竟是忍不住抱住母亲哽咽起来。母亲抱着他的头,抚摩着他的长发,一任他痛哭流涕。最后,娘对他说:“渠梁,娘对你只有一个规矩,按时辰吃饭,最迟四更天睡觉。秦国的重担在你肩上,要有后劲儿。能答应娘么?”嬴渠梁记得自己是认真点了头的。
当黑伯带领内侍从太后庭院搬出两千金和珠宝时,秦孝公派景监查点登记,竟发现母亲头上的金钗和平日须臾不离的一只珠玉枕也在里边!景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执意要送回给太后。黑伯在旁边看得直擦眼泪。秦孝公默默挡住了景监,咬着牙吞回了自己的泪水。他知道,送回去才会真正令母亲伤心。但是,这两件弥足珍贵的东西对母亲毕竟是太重要了。那支剑形的金钗是周天子赐给先祖穆公夫人的,上面有王室徽记和“洛阳尚坊”的古篆刻,是历代秦国第一夫人的标志,绝非一支寻常的金钗。那块珠玉枕,更是公父秦献公着意为母亲精工打造的。那是一块晶莹碧绿的蓝田玉,两端各镶嵌了一颗红得象火焰一样的珍珠,夜来入睡,小珍珠的幽幽微光总是将母亲的脸映衬得分外艳丽。更重要的是,公父将他的一把短剑重新熔铸,镶嵌在了两端枕顶。母亲告诉儿子,那是父亲在时时守护着她。小妹其所以取名荧玉,正是据此荧荧玉枕而来。母亲虽是秦国太后,但毕竟也是个女人,而且是个失去了夫君的寡居女人。这两件东西对于任何一个女人,都是不可能舍弃其中任何一件的,一件象征着她的尊贵身份,一件寄托着她的悠悠思恋。可如今,母亲是两件一齐拿了出来,而且还是那样平静的拿了出来。但是,嬴渠梁却从母亲那带有笑纹的眼睛里看见了晶亮的泪光,看见了母亲心田流淌的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母亲年轻美丽的时候最爱唱的《小雅》,那是妻子等待长久出征的夫君归来的一首歌儿。那时侯,嬴渠梁不明白母亲为何总是唱这首让人直想哭直喘不过气来的歌儿?当他后来跨上战马挥动长剑冲锋陷阵归来时,他终于听懂了母亲的歌儿。奇怪的是,公父战死后,母亲就再也不唱这首歌儿了。那时侯,嬴渠梁依然不懂母亲的心。这一次,年轻的国君觉得自己终于懂了——母亲的心田犁下了那么多的伤口,却要给自己的儿子留下博大温暖的胸怀。
身为人子,秦孝公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愧疚。
不愿多想,又不能不想。年轻的国君在寒凉的晚风中竟是不能自拔了。
猛然,一阵急骤的马蹄声惊醒了他。一回身,见景监已经丢掉马缰疾步爬上高坡。秦孝公心中一惊,莫非六国发兵了?
景监上坡站定,气喘吁吁道:“君上,北地令遣使急报,赵国一队商旅越过肤施,从我西北部穿过,向陇西戎狄部族聚居区进发。北地军士抓住了一个掉队商人,严刑拷问,商人供出商旅是赵国派出的秘密特使,他是特使护卫,使命如何还不知晓。”
秦孝公沉思有顷,“商旅目下能走到哪里?”
“大约已经进入陇西大山,追是来不及了。”
“景监,这赵国,为何要向戎狄部族派出特使?”
“君上,景监无从知晓,只是觉得赵国举动极不寻常。”
秦孝公看着东山上的一钩新月,悠悠道:“景监,我觉得这里边有一个大阴谋。六国分秦的具体方略我们虽然还不清楚。但我这几天总在想,假如我是魏王、庞涓和赵侯,我当如何一举使秦国溃败?他们和我们都知道,仅仅靠战场用兵,很难吞灭一个毕竟还没有丧尽战力的秦国。几百年历史证实,没有内乱,一个大国很难崩溃。如果他们也是这样想,那么吞灭秦国最狠的手段就是内外夹击。前日得报,魏楚赵三国按兵不动,我们不解其中原由,然则我内心总是觉得不对。仔细琢磨,他们似乎是在等待。等待何物?说不清楚。今日北地令的急报,倒使我茅塞顿开了。”
景监急问:“君上是说,赵国要在秦国策动内乱?”
“你以为不是么?”秦孝公回过头来。
景监醒悟,惊出一身冷汗,“若果戎狄生乱,那可是洪水猛兽,如何得了?”
秦孝公冷笑:“戎狄部族三十多支,岂能全部生乱?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