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作者:郑浪平 更新:2021-12-04 20:15
问题是,此时中国因为国共内战,而分裂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几乎控制整个中国的疆土与人民,因此它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继承政府,应该可以代表中国参加对日和约;否则因为而与盟国并肩作战,共同发表联合国宣言、四强宣言、开罗会议、波兹坦宣言,以及正式与盟国一起在日本降书上签字的,都是中华民国政府,所以若由中华民国政府代表参加对日和约也说得过去。
日本投降的基础文件,就是清楚记载日本接受波兹坦宣言,所以有关台湾主权归给中国,原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此时由于有了两个中国的政府,所以盟国有意在中国缺席的旧金山和约中,留下了台湾「主权」归属不明的模糊空间,给台海分裂的台独势力,找到一个否定台澎原属中国的借口。
但是当时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已经感到共产主义阵营的扩张压力,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在朝鲜半岛与英美法等国交战,所以西方盟国的阵营,不愿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签署对日本和约。同时盟国借口,只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代表性不足,因此在英国的策动之下,盟国也排斥中华民国参与对日和约的签订。结果盟国达成了一项带有阴谋的政治交易安排,就是两岸政府,都不能参加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字。
而结束中日战争状态的条约,改由东京与台北进行双边条约的安排。西方盟国的这项安排,受到苏联与东欧集团的反对,所以他们也没有与日本签订和约。
而在一九五一年的旧金山和约上,对于日本领土的规定,就出现了可怕的政治阴谋安排,因为在旧金山条约内,乘着中国的缺席,「故意」的明文规定,日本放弃台湾、澎湖、南沙与西沙群岛的主权,但是却没有说明这些领土的主权,在日本放弃之后,应该归属于那个国家。这是西方盟国分裂中国阴谋策略的伏笔,但却在严格的法理上没有任何基础。
因为依照开罗宣言,明白指出这些领土是必须在战后归还中华民国的(另外开罗宣言还明列东北四省主权属于中国,与列出日本凭暴力侵略的地方,其中包括琉球群岛等地)。开罗宣言的领土主张,又被波兹坦宣言(Potsdam Declaration)所肯定;在波兹坦宣言的第八条中,重申开罗宣言的领土主张,必须实现。日本投降的基础文件,就是清楚记载日本接受波兹坦宣言,所以有关台湾主权归给中国,原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此时由于有了两个中国的政府,所以盟国有意在中国缺席的旧金山和约中,留下了台湾「主权」归属不明的模糊空间,给台海分裂的台独势力,找到一个否定台澎原属中国的借口。
事实上,两岸的政府既然都没有参加旧金山对日本和约的签字,当然不能拿旧金山和约,当成中日两国的法律文件。而在一九五二年,台北与东京完成「中日和约」,这时候退到台湾的中华民国,已经没有任何的实力,要求日本正式的赔偿与道歉,但是蒋介石仍然设法在领土与主权的问题上,弥补旧金山和约的漏洞。
可是,日本这时已经非常清楚的知道,它已有「敌人」美国做为靠山,台湾却要看「盟友」美国脸色(看起来,做美国的敌人真好,做美国的盟国可要小心了),所以在签订中日和约的谈判上,日本已经摆出一付无赖的嘴脸,事事都要占了便宜还卖乖,特别是在台湾主权的问题上,日本谈判代表河田烈一直拿旧金山和约内容,做为搪塞,同时态度之恶劣,好象日本是战胜国的样子。
不过,在蒋介石的力争之下,日本还是稍为做了一些妥协,在和约的第四条与第五条规定「将中日两国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以前,所缔结的一切条约、专约与协议,均因战争结果而归无效」,也就是包括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在内(其实也包括放弃琉球的天津条约)。另外在中日和约第十条,清楚的记载「台湾、澎湖的人民与法人,全是中华民国的人民与法人」。假如台澎的主权不属于中国,那么台澎的人民与法人,如何能够自动的成为中国的人民与法人,日本又如何能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签定中日的和约?
因此在旧金山和约中,所谓的台湾主权未定,在中日双边的条约中,已经加以补正。何况以历史事实而言,台湾由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合法接收,所有的台湾人民,都依法恢复中华民国公民身分[5]。
此外,台湾依中华民国法律正当治理,台湾人民依中华民国法律所选出的民意代表,依法在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与中国各省代表一样的行使政治权力(包括一九四六年的南京制宪与行宪,以及一九四七年选举总统)。所以台湾的主权自然属于中国,这是完全没有疑问的。
在一九七八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也完成了另外一份的中日和平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同样的放弃对日本的赔偿与道歉要求,而在台澎的领土主权上,和约第二条载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与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守波兹坦宣言第八条的立场」,因此日本在这份和约上,也正式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来自重庆与延安的两个抗日政府,终于分别在法律上,先后以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与日本签订和约,而正式结束了中日之间的战争状态。
但是在日本人民族自卑感的深处,日本人却没有认输,也没有悔过,更谈不上道歉与赔偿,日本在国际强权的暗中支持下,设法否定侵略中国的真相,所以中日之间的关系,仍然充满着可以产生冲突的因素。在法律上,中日之间是完成了结束战争状态,但是离真正的和平交往,仍然有着很多的问题存在。
38.5 没有完全落幕的历史悲剧
回顾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的确是一个历史的悲剧与浩劫,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场历史的决战原是可以加以避免的,因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长期历史,原本并无历史的世仇大恨,当时又无绝对的利益冲突。在中国方面,既无能力招惹日本,也很希望能够与日本合作,以发展经济,共同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日本当时所迫切需要的,一是中国广大的资源与市场,以支持日本工业化的发展,二是需要中国协助抵抗苏联与国际共产主义对日本的战略压力,这两点在当时都是中国愿意提供合作的地方,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化,需要日本的参予,中国抵抗苏联的侵略,也要日本的后援。中日两个东方民族国家的合作亲善,原是互补互利的。
但是,日本这个极度缺乏历史安全感的海岛民族,对于力量有着高度的崇拜,在二十世纪初年,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分裂与衰弱的历史时期,因此,中国对于日本一再的侵略,在国力落后的状态下,一直抱着「以和为贵」的立场,对于日本的侵略与欺凌是百般的忍让,结果反而激起日本这种吃硬不吃软民族的侵略凶性,在日军少壮派军官的误导与把持之下,对中国进行永无止境的分割与蚕食。
反观日本念兹在兹的「敌人」苏联,原是日本皇军创始者山县有朋一再担心的皇军「终极决战者」,日军参谋本部更是将苏联当成建军备战的假想敌,但是在斯大林一再展现硬碰硬的作风之下,日军竟然不敢冒然的对苏联采取断然的行动,甚至不敢利用德苏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全面大败的历史良机,对苏联作战,反而选择中国与美国进行作战,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与美国,都希望能够以和谈与退让的方式,换取避免爆发战争的机会,结果反而被日本误解为示弱,最后彼此之间的战争反而不能避免。
九一八事变对于中日两国政府而言,多少算是事出突然的意外,当时的中国与日本政府,对于关东军的谋画,全都应对失误,加上斯大林手法的高超,故意因势利导的扩大中日冲突,才会造成这个事件成为中日历史决战悲剧的起源,中国的不抵抗政策,刚好给关东军的冒险出击,提供一个致命的诱惑,日本政府模糊软弱的不扩大方针,更让关东军敢于突破政府的约束。
若以战力而论,日本若是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全力的投入作战,日本是可以在战场上击败中国的,但是日本始终没有进行这样全力一掷的总攻击,日本一再的认为中国即将崩溃与投降,结果让中国竟然能够撑到最后一刻,而终于拖垮日本。
假如当时中国在东北布置了全面的就地反击准备,日本政府又能断然的处置关东军抗命的行为,那么九一八事变,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了。当然,假如斯大林拿出行动的决心,坚决的要保护苏联在北满的利益,日本政府势必只有对关东军的行动,做出断然的处置,那么关东军也就没有办法在日后,逐步将日本卷入战争漩涡的机会。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泡制了满洲国,扩大对中国领土与主权的侵略,这个侵略,刺激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复兴,中国开始凝聚力量,准备抗日,而由七七卢沟桥事变引爆中日全面的战争,可以说是有些意外与突然,对于中国而言,被迫在一九三七年抗日,实在是早了三年以上,但是当时局势变化到,连蒋介石也压不住要求决战的民意压力,日本军方的扩大派,更是以为这是彻底解决中国问题的历史良机,结果成为日本无法结束中国事变的梦魇。
日本投降的基础文件,就是清楚记载日本接受波兹坦宣言,所以有关台湾主权归给中国,原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此时由于有了两个中国的政府,所以盟国有意在中国缺席的旧金山和约中,留下了台湾「主权」归属不明的模糊空间,给台海分裂的台独势力,找到一个否定台澎原属中国的借口。
但是当时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已经感到共产主义阵营的扩张压力,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在朝鲜半岛与英美法等国交战,所以西方盟国的阵营,不愿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签署对日本和约。同时盟国借口,只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代表性不足,因此在英国的策动之下,盟国也排斥中华民国参与对日和约的签订。结果盟国达成了一项带有阴谋的政治交易安排,就是两岸政府,都不能参加旧金山对日和约的签字。
而结束中日战争状态的条约,改由东京与台北进行双边条约的安排。西方盟国的这项安排,受到苏联与东欧集团的反对,所以他们也没有与日本签订和约。
而在一九五一年的旧金山和约上,对于日本领土的规定,就出现了可怕的政治阴谋安排,因为在旧金山条约内,乘着中国的缺席,「故意」的明文规定,日本放弃台湾、澎湖、南沙与西沙群岛的主权,但是却没有说明这些领土的主权,在日本放弃之后,应该归属于那个国家。这是西方盟国分裂中国阴谋策略的伏笔,但却在严格的法理上没有任何基础。
因为依照开罗宣言,明白指出这些领土是必须在战后归还中华民国的(另外开罗宣言还明列东北四省主权属于中国,与列出日本凭暴力侵略的地方,其中包括琉球群岛等地)。开罗宣言的领土主张,又被波兹坦宣言(Potsdam Declaration)所肯定;在波兹坦宣言的第八条中,重申开罗宣言的领土主张,必须实现。日本投降的基础文件,就是清楚记载日本接受波兹坦宣言,所以有关台湾主权归给中国,原本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此时由于有了两个中国的政府,所以盟国有意在中国缺席的旧金山和约中,留下了台湾「主权」归属不明的模糊空间,给台海分裂的台独势力,找到一个否定台澎原属中国的借口。
事实上,两岸的政府既然都没有参加旧金山对日本和约的签字,当然不能拿旧金山和约,当成中日两国的法律文件。而在一九五二年,台北与东京完成「中日和约」,这时候退到台湾的中华民国,已经没有任何的实力,要求日本正式的赔偿与道歉,但是蒋介石仍然设法在领土与主权的问题上,弥补旧金山和约的漏洞。
可是,日本这时已经非常清楚的知道,它已有「敌人」美国做为靠山,台湾却要看「盟友」美国脸色(看起来,做美国的敌人真好,做美国的盟国可要小心了),所以在签订中日和约的谈判上,日本已经摆出一付无赖的嘴脸,事事都要占了便宜还卖乖,特别是在台湾主权的问题上,日本谈判代表河田烈一直拿旧金山和约内容,做为搪塞,同时态度之恶劣,好象日本是战胜国的样子。
不过,在蒋介石的力争之下,日本还是稍为做了一些妥协,在和约的第四条与第五条规定「将中日两国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以前,所缔结的一切条约、专约与协议,均因战争结果而归无效」,也就是包括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在内(其实也包括放弃琉球的天津条约)。另外在中日和约第十条,清楚的记载「台湾、澎湖的人民与法人,全是中华民国的人民与法人」。假如台澎的主权不属于中国,那么台澎的人民与法人,如何能够自动的成为中国的人民与法人,日本又如何能与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签定中日的和约?
因此在旧金山和约中,所谓的台湾主权未定,在中日双边的条约中,已经加以补正。何况以历史事实而言,台湾由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合法接收,所有的台湾人民,都依法恢复中华民国公民身分[5]。
此外,台湾依中华民国法律正当治理,台湾人民依中华民国法律所选出的民意代表,依法在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与中国各省代表一样的行使政治权力(包括一九四六年的南京制宪与行宪,以及一九四七年选举总统)。所以台湾的主权自然属于中国,这是完全没有疑问的。
在一九七八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也完成了另外一份的中日和平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同样的放弃对日本的赔偿与道歉要求,而在台澎的领土主权上,和约第二条载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与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守波兹坦宣言第八条的立场」,因此日本在这份和约上,也正式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来自重庆与延安的两个抗日政府,终于分别在法律上,先后以中华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与日本签订和约,而正式结束了中日之间的战争状态。
但是在日本人民族自卑感的深处,日本人却没有认输,也没有悔过,更谈不上道歉与赔偿,日本在国际强权的暗中支持下,设法否定侵略中国的真相,所以中日之间的关系,仍然充满着可以产生冲突的因素。在法律上,中日之间是完成了结束战争状态,但是离真正的和平交往,仍然有着很多的问题存在。
38.5 没有完全落幕的历史悲剧
回顾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的确是一个历史的悲剧与浩劫,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场历史的决战原是可以加以避免的,因为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长期历史,原本并无历史的世仇大恨,当时又无绝对的利益冲突。在中国方面,既无能力招惹日本,也很希望能够与日本合作,以发展经济,共同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日本当时所迫切需要的,一是中国广大的资源与市场,以支持日本工业化的发展,二是需要中国协助抵抗苏联与国际共产主义对日本的战略压力,这两点在当时都是中国愿意提供合作的地方,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工业化,需要日本的参予,中国抵抗苏联的侵略,也要日本的后援。中日两个东方民族国家的合作亲善,原是互补互利的。
但是,日本这个极度缺乏历史安全感的海岛民族,对于力量有着高度的崇拜,在二十世纪初年,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分裂与衰弱的历史时期,因此,中国对于日本一再的侵略,在国力落后的状态下,一直抱着「以和为贵」的立场,对于日本的侵略与欺凌是百般的忍让,结果反而激起日本这种吃硬不吃软民族的侵略凶性,在日军少壮派军官的误导与把持之下,对中国进行永无止境的分割与蚕食。
反观日本念兹在兹的「敌人」苏联,原是日本皇军创始者山县有朋一再担心的皇军「终极决战者」,日军参谋本部更是将苏联当成建军备战的假想敌,但是在斯大林一再展现硬碰硬的作风之下,日军竟然不敢冒然的对苏联采取断然的行动,甚至不敢利用德苏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全面大败的历史良机,对苏联作战,反而选择中国与美国进行作战,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与美国,都希望能够以和谈与退让的方式,换取避免爆发战争的机会,结果反而被日本误解为示弱,最后彼此之间的战争反而不能避免。
九一八事变对于中日两国政府而言,多少算是事出突然的意外,当时的中国与日本政府,对于关东军的谋画,全都应对失误,加上斯大林手法的高超,故意因势利导的扩大中日冲突,才会造成这个事件成为中日历史决战悲剧的起源,中国的不抵抗政策,刚好给关东军的冒险出击,提供一个致命的诱惑,日本政府模糊软弱的不扩大方针,更让关东军敢于突破政府的约束。
若以战力而论,日本若是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全力的投入作战,日本是可以在战场上击败中国的,但是日本始终没有进行这样全力一掷的总攻击,日本一再的认为中国即将崩溃与投降,结果让中国竟然能够撑到最后一刻,而终于拖垮日本。
假如当时中国在东北布置了全面的就地反击准备,日本政府又能断然的处置关东军抗命的行为,那么九一八事变,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了。当然,假如斯大林拿出行动的决心,坚决的要保护苏联在北满的利益,日本政府势必只有对关东军的行动,做出断然的处置,那么关东军也就没有办法在日后,逐步将日本卷入战争漩涡的机会。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泡制了满洲国,扩大对中国领土与主权的侵略,这个侵略,刺激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复兴,中国开始凝聚力量,准备抗日,而由七七卢沟桥事变引爆中日全面的战争,可以说是有些意外与突然,对于中国而言,被迫在一九三七年抗日,实在是早了三年以上,但是当时局势变化到,连蒋介石也压不住要求决战的民意压力,日本军方的扩大派,更是以为这是彻底解决中国问题的历史良机,结果成为日本无法结束中国事变的梦魇。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