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作者:郑浪平 更新:2021-12-04 20:15
这真是人类战史上,最为莫名其妙的作战决策。战区参谋长竟然设法要自己的战区部队面临惨败的打击,以中国几十万战士的死伤、几百万百姓的流离,来“实现“自己可以高升,成为战区执行司令官的梦想。陈纳德知道,日军一号作战的主要目标,以及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的计划,都是要彻底打击自己屡建奇功的十四航空队。面对外有强敌垂死挣扎的最后一击,内有长官的打压制肘,当时的十四航空队是想尽力一切办法,动用了每一种可以运用的力量,来反击日军的攻势。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力量不济而告失败,日军攻克了十四航空队在衡阳、零陵、桂林、柳州以及遂川的基地。十四航空队的官兵,甚至在敌人攻占基地之前的几小时,仍然起飞作战,然后转到另外的基地降落。由于基地遭到严重的损失,以及战机受到“饱和作战“的耗损,十四航空队终于受到严重的创伤(事详见日军一号作战)。
日军的一号作战计划攻势,本来正是让中国战区空军作战力量充分发挥的最佳机会。假如盟国能够充分支持中国战区的反击作战,抽调几百架战机驻进印度与中国基地;盟国的上级长官,又能与陈纳德的作战计划充分配合,那么日军长距离进攻的战线,将是盟国空军的一个最佳攻击目标。具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盟国空军,能够将从汉口,经长沙到衡阳的运输路线,全面地封锁,并且彻底摧毁日军沿线的补给转运中心;同时对于战场,进行彻底的空优战斗压制,相信日军会因力竭而无法取得衡阳会战的胜利。
36.6 盟国空军在中国战区的浴火重生
史迪威在中国战区一直提出陆战为主的战略,并指出陈纳德的空战为主的战略,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假如在中国战区的空战战略成功,必然会引动日军大举进攻中国的空军基地。而由于中国的陆军战力不足,因此会遭到极大的损失,所以当日军发动一号作战,给中国战区带来生死存亡的危机,似乎是完全“应验“了史迪威的看法。其实是,假如盟国真的全力支持空战派的战略,在中国战区的战机,能够增加到一千架以上,那么史迪威认为的问题,就根本不存在了。因为在中国战区绝对优势的空军,早就会切断日军补给线,以及协助陆军,击败日军的攻势,甚至可以提早让中国军队发动攻势。
虽然在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魏德迈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就开始立刻改善中国战区空军的运作,但是当时盟国的心目中已认为,中国战区只是个“残兵败将“的脆弱结构,是名扶不起的阿斗了。不过陈纳德仍然设法与魏德迈合作,重新恢复十四航空队的战力。此时由于欧洲战场已经胜利在望,美国可以有更多的空军兵力东调,加上陈纳德全力地争取,十四航空队在一九四五年年初,又再度活跃在中国战区的领空之上,冈村宁次最后企图进攻四川的作战而失败,十四航空队猛烈的轰炸是主因之一。战争结束前,日军发现苏联已经准备要进攻关东军之后,曾经企图大量抽调在中国华南、华中的日军北上,但是沿路遭到了盟国空军的炸射,不但损失惨重,而且有(1但是如此一来,马歇尔与史迪威要控制中国军队指挥权的阴谋,以及需要苏联参战的计划,都无法实现了。)些部队根本动弹不得。没有多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
在中国战区立下奇功的陈纳德,当然是日本与美国反华派军部的首号“战犯“,日本人想尽办法,都无法击落陈纳德,但是马歇尔最后终于办到了。由于陈纳德所指挥的中国战区空军,表现太为优异,马歇尔就不断对魏德迈施加全面的压力,要求一定撤换掉这个飞虎英雄。陈纳德眼见日军已经败退在即,为了避免魏德迈受到太大的留难,而影响到中国战区的局势,因此决定提前在一九四五年七月退休。
陈纳德是一位为中国战区出力最多的空军英雄,竟然无法分享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荣,但是全体的中国军民,没有忘记陈纳德将军对于中国战区的重大贡献,成千成万的百姓以最高的热情欢送陈纳德离开重庆。无论是担任中国的空军顾问,还是飞虎队的领导人,或是十四航空队的指挥官,陈纳德代表的是人类正义以及军人勇气的真正力量,他那种近乎出生入死的付出,同时面对日军与美军上司的双重打击,尽量为中国战区做出无与伦比的贡献,真是历史上少有的传奇军人侠客。而他的空军战略作战观念,更是领先当代美国所有的高阶指挥官,成为空军战略发展的真正先驱者。
36.7 空战英雄永留青史
在整个中日战争的过程中,由于中国陆军的火力与机动力不足,因此只有极少的机会,在战场上直接击败日军。中国只能以无比的毅力,接受牺牲,但是绝不屈服的对抗下去。不过,在空军方面,却完全“爆出冷门“。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空军,在中国空战战场上,常以数量与质量的劣势,赢得痛快干净的胜利。假如不是中国空军的力量不足,及美国在中国的空军受到盟国上级太多的制肘,而能够让这群捍卫自由与正义的猛鹰全力出击的话,
那么中日战争的战史,是可以有许多地方要改写了。千万不要以为空军在战争中,只是一个辅助的军种,事实上,假如战略运用得当,空军是在战争中,是一个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军种。由于当时太多的将领不知道如何充分发挥空军的力量,才会使得空军成为一个辅助军种。
假如蒋介石能够有着超越时代的空军战略思想,以及进一步看穿盟国的策略与阴谋,英国与苏联不可能真心支持打通援助中国的陆上通路。
而不要一再陷入反攻缅甸争论的陷阱中,却将主要的谈判力量,直接用来争取罗斯福支持更多的空军战力,那么在一九四三年年中之前,中国战区能够拥有一千两百架以上战机的战力,以及直接掌握空军的后勤补给作业(其实只要停修史迪威公路的经费就够了),这样中国战区的战史,将会完全改写。这样战力提升一倍以上的空军,在陈纳德的全权指挥下,彻底扫荡日本在华中的空军;采取全面的封江作战,炸沉长江水系所有能够移动的船舶,布下无数的水雷阵;摧毁所有日军的补给中心与陆上交通线,全力攻击日军上海到汉口的长江运输通路,以及完全封锁与瘫痪汉口到宜昌的运输线。相信只要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彻底削弱日军在华中的战略据点力量,然后再配合中国陆军,集中兵力,开始围点打援、攻击宜昌与南昌等地,空军再以饱和攻击日军阵地相配合。这样后勤已经严重不足的日军,将会无法兼顾这些战略据点。但是日军又不可能接受皇军在中国战场败退的挫折,所以会拼命苦撑下去,甚至冒险发动反击,那么日本在中国战区的战力很快就会耗竭。然后中国再发动致命的总攻击,这样日本将会在华中战场将会遭到无法承担的重创。
只要中国战区出现重大胜利的结果,那么罗斯福就更愿意排除万难,投入更多空军,来支持中国。这时候再将目标指向缅甸西部,使用同样的空军战略,配合陆军的作战,全力打通与印度的联系,华军就可以获得美国支持中国陆军的装备;最后再打下湛江,河内,配合美军反攻菲律宾。这样中国军队可以得到美国更多的援助,也会出现比苏联、英国更佳的作战成绩,那么整个二次世界大战的远东战场,不但完全不一样,甚至不会有雅尔达密约的历史错误发生了。
无论如何,单以在空战战场的傲人战绩而言,中国极其有限的空军,表现出如此重大的战果,就足以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了。而美国的空军志愿队,更是展现空中游侠式的正义化身,给日本人的侵略凶焰吃足了苦头。在抗日战争的神州大地上,中国方面是少有战场的胜利,但是在宽阔的蓝天之上,中国与盟国的空军却少有战斗的败绩。中国人的优异战斗能力与潜能,就此表现无疑。空军健儿们,真是捍卫中华民族的先锋军!
附注:
[1] 但是如此一来,马歇尔与史迪威要控制中国军队指挥权的阴谋,以及需要苏联参战的计划,都无法实现了。
第三十七章、出卖中国的雅尔塔密约
当然蒋介石在盟国集体出卖之下,被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固然是他个人在重大压力下所犯的错误,但这也是当时分裂与衰弱的中国,必然得到之历史悲剧结果。假如中国当时不是陷入国共内战的前夕,国力残破不堪,而无力应付国际强权的压力,蒋介石应该会有全力一搏的本钱与勇气。事实上,假如蒋介石不同意雅尔达密约,延安也会同意让苏联掌控中国所有战后利益的。更为现实的是,就算分裂与衰弱的中国,不接受雅尔达密约,苏联一样要侵略中国,不但夺走外蒙古,甚至还会加上东北。
一九四五年年初,英、美、苏三国领袖的雅尔达会议(Yalta Conference) , 充分表达出国际社会中,最为残酷与现实的层面。虽然盟国曾发表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1941),强调世界的正义与民族自决的原则,是世界所有 “反法西斯盟国“共同遵奉的战争目标,但是盟国中的强权,不但仍然将自己国家的利益,放在所宣示理想的前面,甚至做出了出卖贡献最大的盟友的历史阴谋。
日军的一号作战计划攻势,本来正是让中国战区空军作战力量充分发挥的最佳机会。假如盟国能够充分支持中国战区的反击作战,抽调几百架战机驻进印度与中国基地;盟国的上级长官,又能与陈纳德的作战计划充分配合,那么日军长距离进攻的战线,将是盟国空军的一个最佳攻击目标。具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盟国空军,能够将从汉口,经长沙到衡阳的运输路线,全面地封锁,并且彻底摧毁日军沿线的补给转运中心;同时对于战场,进行彻底的空优战斗压制,相信日军会因力竭而无法取得衡阳会战的胜利。
36.6 盟国空军在中国战区的浴火重生
史迪威在中国战区一直提出陆战为主的战略,并指出陈纳德的空战为主的战略,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假如在中国战区的空战战略成功,必然会引动日军大举进攻中国的空军基地。而由于中国的陆军战力不足,因此会遭到极大的损失,所以当日军发动一号作战,给中国战区带来生死存亡的危机,似乎是完全“应验“了史迪威的看法。其实是,假如盟国真的全力支持空战派的战略,在中国战区的战机,能够增加到一千架以上,那么史迪威认为的问题,就根本不存在了。因为在中国战区绝对优势的空军,早就会切断日军补给线,以及协助陆军,击败日军的攻势,甚至可以提早让中国军队发动攻势。
虽然在一九四四年十月三十日,魏德迈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就开始立刻改善中国战区空军的运作,但是当时盟国的心目中已认为,中国战区只是个“残兵败将“的脆弱结构,是名扶不起的阿斗了。不过陈纳德仍然设法与魏德迈合作,重新恢复十四航空队的战力。此时由于欧洲战场已经胜利在望,美国可以有更多的空军兵力东调,加上陈纳德全力地争取,十四航空队在一九四五年年初,又再度活跃在中国战区的领空之上,冈村宁次最后企图进攻四川的作战而失败,十四航空队猛烈的轰炸是主因之一。战争结束前,日军发现苏联已经准备要进攻关东军之后,曾经企图大量抽调在中国华南、华中的日军北上,但是沿路遭到了盟国空军的炸射,不但损失惨重,而且有(1但是如此一来,马歇尔与史迪威要控制中国军队指挥权的阴谋,以及需要苏联参战的计划,都无法实现了。)些部队根本动弹不得。没有多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
在中国战区立下奇功的陈纳德,当然是日本与美国反华派军部的首号“战犯“,日本人想尽办法,都无法击落陈纳德,但是马歇尔最后终于办到了。由于陈纳德所指挥的中国战区空军,表现太为优异,马歇尔就不断对魏德迈施加全面的压力,要求一定撤换掉这个飞虎英雄。陈纳德眼见日军已经败退在即,为了避免魏德迈受到太大的留难,而影响到中国战区的局势,因此决定提前在一九四五年七月退休。
陈纳德是一位为中国战区出力最多的空军英雄,竟然无法分享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荣,但是全体的中国军民,没有忘记陈纳德将军对于中国战区的重大贡献,成千成万的百姓以最高的热情欢送陈纳德离开重庆。无论是担任中国的空军顾问,还是飞虎队的领导人,或是十四航空队的指挥官,陈纳德代表的是人类正义以及军人勇气的真正力量,他那种近乎出生入死的付出,同时面对日军与美军上司的双重打击,尽量为中国战区做出无与伦比的贡献,真是历史上少有的传奇军人侠客。而他的空军战略作战观念,更是领先当代美国所有的高阶指挥官,成为空军战略发展的真正先驱者。
36.7 空战英雄永留青史
在整个中日战争的过程中,由于中国陆军的火力与机动力不足,因此只有极少的机会,在战场上直接击败日军。中国只能以无比的毅力,接受牺牲,但是绝不屈服的对抗下去。不过,在空军方面,却完全“爆出冷门“。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空军,在中国空战战场上,常以数量与质量的劣势,赢得痛快干净的胜利。假如不是中国空军的力量不足,及美国在中国的空军受到盟国上级太多的制肘,而能够让这群捍卫自由与正义的猛鹰全力出击的话,
那么中日战争的战史,是可以有许多地方要改写了。千万不要以为空军在战争中,只是一个辅助的军种,事实上,假如战略运用得当,空军是在战争中,是一个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军种。由于当时太多的将领不知道如何充分发挥空军的力量,才会使得空军成为一个辅助军种。
假如蒋介石能够有着超越时代的空军战略思想,以及进一步看穿盟国的策略与阴谋,英国与苏联不可能真心支持打通援助中国的陆上通路。
而不要一再陷入反攻缅甸争论的陷阱中,却将主要的谈判力量,直接用来争取罗斯福支持更多的空军战力,那么在一九四三年年中之前,中国战区能够拥有一千两百架以上战机的战力,以及直接掌握空军的后勤补给作业(其实只要停修史迪威公路的经费就够了),这样中国战区的战史,将会完全改写。这样战力提升一倍以上的空军,在陈纳德的全权指挥下,彻底扫荡日本在华中的空军;采取全面的封江作战,炸沉长江水系所有能够移动的船舶,布下无数的水雷阵;摧毁所有日军的补给中心与陆上交通线,全力攻击日军上海到汉口的长江运输通路,以及完全封锁与瘫痪汉口到宜昌的运输线。相信只要半年的时间,就可以彻底削弱日军在华中的战略据点力量,然后再配合中国陆军,集中兵力,开始围点打援、攻击宜昌与南昌等地,空军再以饱和攻击日军阵地相配合。这样后勤已经严重不足的日军,将会无法兼顾这些战略据点。但是日军又不可能接受皇军在中国战场败退的挫折,所以会拼命苦撑下去,甚至冒险发动反击,那么日本在中国战区的战力很快就会耗竭。然后中国再发动致命的总攻击,这样日本将会在华中战场将会遭到无法承担的重创。
只要中国战区出现重大胜利的结果,那么罗斯福就更愿意排除万难,投入更多空军,来支持中国。这时候再将目标指向缅甸西部,使用同样的空军战略,配合陆军的作战,全力打通与印度的联系,华军就可以获得美国支持中国陆军的装备;最后再打下湛江,河内,配合美军反攻菲律宾。这样中国军队可以得到美国更多的援助,也会出现比苏联、英国更佳的作战成绩,那么整个二次世界大战的远东战场,不但完全不一样,甚至不会有雅尔达密约的历史错误发生了。
无论如何,单以在空战战场的傲人战绩而言,中国极其有限的空军,表现出如此重大的战果,就足以让中国人扬眉吐气了。而美国的空军志愿队,更是展现空中游侠式的正义化身,给日本人的侵略凶焰吃足了苦头。在抗日战争的神州大地上,中国方面是少有战场的胜利,但是在宽阔的蓝天之上,中国与盟国的空军却少有战斗的败绩。中国人的优异战斗能力与潜能,就此表现无疑。空军健儿们,真是捍卫中华民族的先锋军!
附注:
[1] 但是如此一来,马歇尔与史迪威要控制中国军队指挥权的阴谋,以及需要苏联参战的计划,都无法实现了。
第三十七章、出卖中国的雅尔塔密约
当然蒋介石在盟国集体出卖之下,被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固然是他个人在重大压力下所犯的错误,但这也是当时分裂与衰弱的中国,必然得到之历史悲剧结果。假如中国当时不是陷入国共内战的前夕,国力残破不堪,而无力应付国际强权的压力,蒋介石应该会有全力一搏的本钱与勇气。事实上,假如蒋介石不同意雅尔达密约,延安也会同意让苏联掌控中国所有战后利益的。更为现实的是,就算分裂与衰弱的中国,不接受雅尔达密约,苏联一样要侵略中国,不但夺走外蒙古,甚至还会加上东北。
一九四五年年初,英、美、苏三国领袖的雅尔达会议(Yalta Conference) , 充分表达出国际社会中,最为残酷与现实的层面。虽然盟国曾发表大西洋宪章(Atlantic Charter,1941),强调世界的正义与民族自决的原则,是世界所有 “反法西斯盟国“共同遵奉的战争目标,但是盟国中的强权,不但仍然将自己国家的利益,放在所宣示理想的前面,甚至做出了出卖贡献最大的盟友的历史阴谋。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