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作者:郑浪平 更新:2021-12-04 20:15
八路军的一一五师,首先在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参加过平型关作战,负责在战线后的游击战,伏击到日军的一支运输中队,获得了奇袭的战果。但是之后中共的部队,就自行独立发展与运作,对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或是第二战区司令部的命令,最多只是采取参考的立场,并不一定遵照命令行事,多半也不和国民政府其它部队一起协同作战,而是自己独立作战,当然更多的时间是在发展与壮大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
八路军之所以会独树一帜,进行自己的抗日战争,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基本互信不足,以及共产党列宁专政教条的影响。共产党绝不会与其它政治团体平起平坐地进行政治竞争,以争取民意支持而交替执政。共产党进行的是“革命“,目的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所以当时共产党只有两种可能的政治地位:一个是在未执政时的“地下党“。抗日战争是一个重要建党与建军的革命过程,当时共产党抗日终极的意义,并非保卫中华民族利益,而是反击无产阶级革命的所有敌人,中国共产党只是藉着抗日统一民族战线为手段,来达成最终之无产阶级专政目标。
从抗日战争的历史来看,八路军几乎没有在抗日战争重大的战役中出现过,更别说担任主要作战的角色了。这当然不能代表中共的军队,完全没有参与抗日的战争,但这却代表中共的部队,没有主动参与对抗日军的“战略性作战“。八路军的组织力强、运动能力高,擅长控制与发展的策略,有着绝处逢生、无孔不入的超强本领,到处都可以建立游击基地与收编部队。
八路军前身是从井岗山起家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磨炼,打游击己成了八路军的专长绝技,共军的游击战可以说是发展到“超微化“,甚至一个班、一个排的兵力,都可以进行游击与破坏战。但是,除非是遭到日本军队的扫荡攻击,八路军很少对日进行营级以上部队的攻坚作战,共军以发展与扩张实力,做为抗日战争期间的优先策略,而不是针对日军主动进行猛攻猛打的作战,在国民政府对日军正面攻击的会战中,共军几乎是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
因为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其历史使命是要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而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敌人之一,所有八路军会与日军作战;但是打击日军并非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目标,如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以完成无产阶级专政,才是共军的历史任务,所以共军的抗日方针,是以发展为优先的。
当时八路军既打日本人,也整合收编其它的武力,当然在必要时,也会消灭其它国民政府的抗日队伍,因为“他们“同样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敌人。当然国民政府的部队,也对八路军采取反击,后来在许多地区,造成国共部队之间的对立,比对日军还要严重[1]。
要论八路军在八年抗战中,唯一能够称得上战略性攻击的作战,应该就是相当有争议的“百团大战“了,这是发生在一九四○年八月到十二月间,八路军在没有得到延安总部正式批准下,自行主动地在山西与河北铁路沿线一带,对日军进行主动、多点多线的攻击作战。
基本上,以“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来形容共军在正式参加抗日作战的八年表现,颇有深刻的见解,因为在整个全面抗日战争的八年期间共军从一九三七年的两万八千人,发展到一九四五年的八十九万人;从只在陕北的一点基地,扩张到华北、内蒙与东北,甚至在江南与广东,都有共军的据点,在抗日战争严重消耗中,可以说是成长惊人。因此不能避免的结论就是,在抗日战争中,共军必然是全力发展而非全力作战,才能有此惊人的成长效果。
在中日全面的战争历史中,总共进行二十二次的会战中(双方动员兵力在十万人以上的作战),共军根本没有在一次的会战中,扮演过担纲的角色;在一千一百十七次的重要战役中(双方参战兵力在一万人以上的作战),共军也很难拿出平型关作战之外的实例,可以列入对日重要战役的历史之中,当然共军在平型关作战中,也只是参与其中一次助攻性质的伏击战而已,并非担任作战的主力[2]。
29.3 日军的“治安肃正“及“三光政策“
那么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军真正在那里?根据历史史实所提供的答案是,共军在抗日的游击战中,是扮演了一个相当份量的角色,八路军的游击战给予日本华北方面军,带来相当严重的牵制与消耗,造成日本华北方面军,进行了多次的“治安肃正“作战,最后甚至采用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来对付以八路军为主的华北抗日游击队。但是在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上,共军多半只进行小规模的游击战,或是属于被动的“被扫荡“反击,而非主动的战略出击。只有共军的百团大战,可以说是唯一例外。
日军在攻占武汉之后,发现蒋介石虽然败退到中国西南边区,但是仍然拒绝向日本投降,因此日本决定扶植汉奸政权,进行以战养战以及以华制华的战略。问题是日本人可以用威胁利诱的方式,找到一些愿意出卖国家民族的败类,但是这些汉奸所组成的政府,却得不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因此效率极低。更大的问题是,由于各种游击队与敌人地下组织的兴起,有效牵制了汉奸政权的运作,这些汉奸政权一旦离开日军的火力支持范围,几乎就完全失去了作用,而且游击队与敌后的地下组织,对于汉奸政权人员与家属的威胁,也是造成伪政权无法展开运作的重大原因。
因此日本以华制华的策略推行得非常不顺利,也就影响到日本以战养战的战略目标,所有日军决定要针对中国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彻底的扫荡,而中国敌后地区的游击队,又以中共的组织,发展得最为快速,中共游击队的作战能力与生存韧性也最为强劲。所以日军大本营要求华北方面军,在游击队活动最多的地区,特别制定了“治安肃正“作战方案,以彻底扫荡中国游击队的活动,以为日本所扶植的汉奸政权,设立一个可以运作的环境。
日本华北方面军的治安肃正作战方案,总共分为三期进行,先后由三个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杉山元、多田骏、冈村宁次来执行。日本整个华北方面军的部队,几乎全体动员,北起内蒙的长城线,西到山西高原,南到淮河流域,总共包括了内蒙、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对于游击队进行全面扫荡。
这时,日军才真正领教到八路军游击队的作战能力,灵活变化、出没无常、攻势凌厉、韧性极强。日军追击时,还会随时遭到游击队的反包围与反突击,造成治安肃正作战的成功相当有限,日军的伤亡与损失,则是相对的增加。特别是在冈村宁次出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后,对于如何扫荡八路军的游击队,有着极其凶狠与残酷的手法,以杀光、烧光与抢光的三光政策,一度让华北八路军游击队活跃地区的人口,大幅下降,平民的死伤与损失,远远超过日军与游击队总和的几千倍。
29.4 游击战付出的人民成本极大
日军与共军在华北地区的作战,多是游击与扫荡战,双方主力对阵的机会很少,但是长途跋涉的运动战,却造成了颇多的伤亡,特别是老百姓的损失更大。因为游击战的一个特征,是“军民一体“的分进合击作战,所以日军反击起来,也就军民不分的“一体消灭“。这就是说中国人民为了支持中共的游击战,所付出生命与财产的代价,远远超过支持国民党的正规作战。游击战能够以小搏大,除了它灵活的战斗特性之外,另外的原因是,人民也成为作战的主要贡献者与牺牲者。
日军在与八路军的作战中,阵亡的最高军阶军官,是日军的第二混成旅团长阿部规秀少将(阶级相当于中国的师长)。在一九三九年九月,该部日军奉华北方面军的命令,执行治安肃正的作战计划,在晋、察边区一带,追击八路军游击队。十月中,旅团长阿部亲率部队,深入山区追击。结果日军第二混成旅团的一支五百人的部队,被八路军杨成武部,在雁宿崖设下埋伏而歼灭。
阿部规秀在接到日军遭到围歼的惨败报告之后,急于报仇以挽回军威,于是不顾一切地孤军继续追击共军;十一月六日,阿部所率领的日军,在黄土岭再度遭到八路军杨成武的包围,阿部在混乱中下令突围,在七日下午,阿部规秀中弹阵亡。阿部规秀少将(被追赠中将军阶)的战死,曾经造成日本华北方面军的震动。这是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所击毙的最高军阶日军将领。国民政府军队所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是十一军军长冢田攻中将(日军追赠大将军阶)。
共军在抗日作战中,阵亡的最高将领是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左权。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动员三个师团的兵力,由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亲自指挥,进攻山西东南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日军经过一系列的激战之后,攻占了八路军的总部郭家峪,八路军下令全面撤退转进;六月二日,日军在后续的追击战中,造成八路军的参谋长左权,在麻田被日军射杀。这是共军在抗日战争中,战死的最高将领。
八路军之所以会独树一帜,进行自己的抗日战争,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基本互信不足,以及共产党列宁专政教条的影响。共产党绝不会与其它政治团体平起平坐地进行政治竞争,以争取民意支持而交替执政。共产党进行的是“革命“,目的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所以当时共产党只有两种可能的政治地位:一个是在未执政时的“地下党“。抗日战争是一个重要建党与建军的革命过程,当时共产党抗日终极的意义,并非保卫中华民族利益,而是反击无产阶级革命的所有敌人,中国共产党只是藉着抗日统一民族战线为手段,来达成最终之无产阶级专政目标。
从抗日战争的历史来看,八路军几乎没有在抗日战争重大的战役中出现过,更别说担任主要作战的角色了。这当然不能代表中共的军队,完全没有参与抗日的战争,但这却代表中共的部队,没有主动参与对抗日军的“战略性作战“。八路军的组织力强、运动能力高,擅长控制与发展的策略,有着绝处逢生、无孔不入的超强本领,到处都可以建立游击基地与收编部队。
八路军前身是从井岗山起家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磨炼,打游击己成了八路军的专长绝技,共军的游击战可以说是发展到“超微化“,甚至一个班、一个排的兵力,都可以进行游击与破坏战。但是,除非是遭到日本军队的扫荡攻击,八路军很少对日进行营级以上部队的攻坚作战,共军以发展与扩张实力,做为抗日战争期间的优先策略,而不是针对日军主动进行猛攻猛打的作战,在国民政府对日军正面攻击的会战中,共军几乎是采取置身事外的态度。
因为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其历史使命是要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而日本的法西斯军国主义,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敌人之一,所有八路军会与日军作战;但是打击日军并非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目标,如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以完成无产阶级专政,才是共军的历史任务,所以共军的抗日方针,是以发展为优先的。
当时八路军既打日本人,也整合收编其它的武力,当然在必要时,也会消灭其它国民政府的抗日队伍,因为“他们“同样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敌人。当然国民政府的部队,也对八路军采取反击,后来在许多地区,造成国共部队之间的对立,比对日军还要严重[1]。
要论八路军在八年抗战中,唯一能够称得上战略性攻击的作战,应该就是相当有争议的“百团大战“了,这是发生在一九四○年八月到十二月间,八路军在没有得到延安总部正式批准下,自行主动地在山西与河北铁路沿线一带,对日军进行主动、多点多线的攻击作战。
基本上,以“七分发展、二分应付、一分抗日“来形容共军在正式参加抗日作战的八年表现,颇有深刻的见解,因为在整个全面抗日战争的八年期间共军从一九三七年的两万八千人,发展到一九四五年的八十九万人;从只在陕北的一点基地,扩张到华北、内蒙与东北,甚至在江南与广东,都有共军的据点,在抗日战争严重消耗中,可以说是成长惊人。因此不能避免的结论就是,在抗日战争中,共军必然是全力发展而非全力作战,才能有此惊人的成长效果。
在中日全面的战争历史中,总共进行二十二次的会战中(双方动员兵力在十万人以上的作战),共军根本没有在一次的会战中,扮演过担纲的角色;在一千一百十七次的重要战役中(双方参战兵力在一万人以上的作战),共军也很难拿出平型关作战之外的实例,可以列入对日重要战役的历史之中,当然共军在平型关作战中,也只是参与其中一次助攻性质的伏击战而已,并非担任作战的主力[2]。
29.3 日军的“治安肃正“及“三光政策“
那么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军真正在那里?根据历史史实所提供的答案是,共军在抗日的游击战中,是扮演了一个相当份量的角色,八路军的游击战给予日本华北方面军,带来相当严重的牵制与消耗,造成日本华北方面军,进行了多次的“治安肃正“作战,最后甚至采用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来对付以八路军为主的华北抗日游击队。但是在整个抗日战争的战略上,共军多半只进行小规模的游击战,或是属于被动的“被扫荡“反击,而非主动的战略出击。只有共军的百团大战,可以说是唯一例外。
日军在攻占武汉之后,发现蒋介石虽然败退到中国西南边区,但是仍然拒绝向日本投降,因此日本决定扶植汉奸政权,进行以战养战以及以华制华的战略。问题是日本人可以用威胁利诱的方式,找到一些愿意出卖国家民族的败类,但是这些汉奸所组成的政府,却得不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因此效率极低。更大的问题是,由于各种游击队与敌人地下组织的兴起,有效牵制了汉奸政权的运作,这些汉奸政权一旦离开日军的火力支持范围,几乎就完全失去了作用,而且游击队与敌后的地下组织,对于汉奸政权人员与家属的威胁,也是造成伪政权无法展开运作的重大原因。
因此日本以华制华的策略推行得非常不顺利,也就影响到日本以战养战的战略目标,所有日军决定要针对中国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彻底的扫荡,而中国敌后地区的游击队,又以中共的组织,发展得最为快速,中共游击队的作战能力与生存韧性也最为强劲。所以日军大本营要求华北方面军,在游击队活动最多的地区,特别制定了“治安肃正“作战方案,以彻底扫荡中国游击队的活动,以为日本所扶植的汉奸政权,设立一个可以运作的环境。
日本华北方面军的治安肃正作战方案,总共分为三期进行,先后由三个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杉山元、多田骏、冈村宁次来执行。日本整个华北方面军的部队,几乎全体动员,北起内蒙的长城线,西到山西高原,南到淮河流域,总共包括了内蒙、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对于游击队进行全面扫荡。
这时,日军才真正领教到八路军游击队的作战能力,灵活变化、出没无常、攻势凌厉、韧性极强。日军追击时,还会随时遭到游击队的反包围与反突击,造成治安肃正作战的成功相当有限,日军的伤亡与损失,则是相对的增加。特别是在冈村宁次出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后,对于如何扫荡八路军的游击队,有着极其凶狠与残酷的手法,以杀光、烧光与抢光的三光政策,一度让华北八路军游击队活跃地区的人口,大幅下降,平民的死伤与损失,远远超过日军与游击队总和的几千倍。
29.4 游击战付出的人民成本极大
日军与共军在华北地区的作战,多是游击与扫荡战,双方主力对阵的机会很少,但是长途跋涉的运动战,却造成了颇多的伤亡,特别是老百姓的损失更大。因为游击战的一个特征,是“军民一体“的分进合击作战,所以日军反击起来,也就军民不分的“一体消灭“。这就是说中国人民为了支持中共的游击战,所付出生命与财产的代价,远远超过支持国民党的正规作战。游击战能够以小搏大,除了它灵活的战斗特性之外,另外的原因是,人民也成为作战的主要贡献者与牺牲者。
日军在与八路军的作战中,阵亡的最高军阶军官,是日军的第二混成旅团长阿部规秀少将(阶级相当于中国的师长)。在一九三九年九月,该部日军奉华北方面军的命令,执行治安肃正的作战计划,在晋、察边区一带,追击八路军游击队。十月中,旅团长阿部亲率部队,深入山区追击。结果日军第二混成旅团的一支五百人的部队,被八路军杨成武部,在雁宿崖设下埋伏而歼灭。
阿部规秀在接到日军遭到围歼的惨败报告之后,急于报仇以挽回军威,于是不顾一切地孤军继续追击共军;十一月六日,阿部所率领的日军,在黄土岭再度遭到八路军杨成武的包围,阿部在混乱中下令突围,在七日下午,阿部规秀中弹阵亡。阿部规秀少将(被追赠中将军阶)的战死,曾经造成日本华北方面军的震动。这是八路军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所击毙的最高军阶日军将领。国民政府军队所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是十一军军长冢田攻中将(日军追赠大将军阶)。
共军在抗日作战中,阵亡的最高将领是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左权。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在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动员三个师团的兵力,由第一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亲自指挥,进攻山西东南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日军经过一系列的激战之后,攻占了八路军的总部郭家峪,八路军下令全面撤退转进;六月二日,日军在后续的追击战中,造成八路军的参谋长左权,在麻田被日军射杀。这是共军在抗日战争中,战死的最高将领。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