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作者:郑浪平 更新:2021-12-04 20:13
这种制造成民气可用假像的民粹主义,逾越一切法律制度与制衡力量的体制,表面上,一切的决策都有所谓的“民意基础”,但是,实际上不过是独裁集团操纵民意的手法,在当时的日本,有谁敢向这种铁血的民粹主义挑战?但是这正是造成日本最后亡国的主要原因。因为当时日本的大政方针,竟然任由这些没有能力考虑国家全盘利益与责任的少壮派军官们,强迫政府事后追认与接纳他们偏狭的看法与血气冲动的决定,终于误导国家步入灭亡的绝境,当然也给其它国家,带来无法承受的战争浩劫。
总之,在当时的日本政局,可以说是政府控制不了军部,军部控制不了驻军部队,驻军部队控制不了少壮派军官,日本的少壮派军官,已经逐渐的成为国家步向军国主义命运发展的主控者。日本又是一个群体性极强的民族,大家只要一参加组织,很容易显出完全盲目服从的本能,而缺乏个人独排众议的能力与胆识。日本的社会意识是最怕破坏和谐,因而许多怪异行为都是在群体的压力下,出现的过渡反射动作。
因此,日本有着过多的群体服从压力,以及强烈的模仿能力,却是极其严重的缺乏领导与创新领袖,当时的日本,走不出明治维新时代军国主义的发展格局,在国家发展一旦遭到困境,日本上下就希望政府能够模仿明治维新时代的整军经武,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以解决或是转移日本的问题。所以少壮派的军官,就是一群敢以行动作出决定的小团体,他们缺乏深谋远虑却是敢违法乱纪,一旦他们以行动开创出方向,而且获得重大的胜利,就会在一夜之间,赢得日本社会上下一致盲目支持与跟从。
附注:
[1] 后来石原因为反对与中国进行全面战争,而遭到提早退伍的冷冻,战后逃过了审判,而列为甲级战犯的垣征四郎(Itagaki Seishiro),则在东京大审之中被判处死刑。
[2] 日本在战败后,本庄繁因为担心为此受审,而畏罪自杀。
第三章、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从历史的事实分析,无论是汉、唐、明、清(尚未汉化的元朝是唯一的例外)时代,虽然中国处在国力非常强大的时代,她不但从来没有想到要征服与统治日本,而且只会给这个岛国带来最大的利益。在日本的历史中,由于中国国力富强、文明昌盛,日本只需模仿中国的文化,分享中国的资源与利益,就可以受益无穷。
但是长久以来,日本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它若想追求亚洲的霸权,却必须要先弱化与分裂中国不可。因为日本的资源有限,它的任何企图称霸东亚的战略地位发展,都无法避免的受到中国地缘的威胁,因此“只有”中国的分裂与衰弱,日本才会有“出头”的一天。日本之所以会举国一致的推动明治维新,除了是受到西方强权的刺激之外,也是同时看到中国正处在衰弱的历史困境之中,这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日本只要比中国抢先达成现代化,那么它就有机会压制落后的中国而称霸东亚。
因此,日本整个明治维新的改换制度与整军经武,主要目的在以西方的现代化力量,追求日本的富国强兵,日本一旦要准备称霸东亚,侵略中国就是必然的政策。所以明治时代,日本前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在这两次的战争中,对象虽然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就是侵略中国。特别是能够控制中国东北的资源与战略位置,已成为日本帝国维持霸权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
3.1 日本在东亚扩张与美、俄的冲突
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虽然经过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的两战两胜,使得日本跻身成为东方的一等强国,这对于在两千多年历史之中,从来没有建立过国际崇高地位的日本人而言,简直是无法忘怀的胜利与荣耀。(不像中国,身为天朝大国的历史太久,已经习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领导与中心。)所以日本想要利用现有的优势地位,设法继续的割裂中国与入主中原,这样才能确保日本的霸权地位。
日本最为担心的是,当然就是假如当时的中国一旦觉醒,团结起来,追求现代化,那么日本的霸权地位,就犹如樱花盛开又凋谢般的,成为过眼云烟而已,因此当它看到中国正在挣扎着追求统一与现代化之时,就产生着极强的时间压迫感。是要与中国进行合作互助,以分享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利益呢?还是要加速侵略中国,以支配宰割中国的市场资源?
当然,日本称霸之后,举国上下还有另外的一层恐惧,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策略,已经在国际上造成孤立与敌对的压力,日本既在日俄战争上,与俄国结下历史的民族仇怨,也妨碍了美国开放中国门户利益的立场。日本知道,以俄国那种凶狠的发展野心,是绝对不会放过它的,俄国要成为太平洋强权,取得不冻港,以及夺取中国东北与塞北的富源,都会与日本的侵华政策发生直接的冲突。因此当时日本的军政领导阶层几乎都相信:日、俄第二回合的战争冲突只是迟早的问题,以及日本必须抢先在中国取得优势战略地位的先机,才能增加击败俄国的筹码。而日本在中国的独占特权与在太平洋迅速发展,也开始危及到美国的利益,因而日、美间的摩擦也开始快速的增高。当时全球有远略的政治与战略专家,就已清楚的警告,日、俄与日、美的战争冲突,已经势难避免[1];日本的参谋本部早已长程计划未来与俄国进行决战的准备,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任之后的一九三三年,也曾经召开内阁特别会议,讨论美日可能爆发战争的各种状况。
日本政府在面对这些危机的压力之下,一直抱着必须“先发制人”的观念,其政府领导人认为,日本(一个资源贫乏与战略弱势的国家)一定要先得到中国广大的资源与支持,才能在未来与美俄的决战中,取得不败的地位。因为日本立国二千六百年,从来没有被外国直接的击败或占领过,因此更为恐惧万一面临战败命运的可能性。这些背景都促使日本以抢先侵略中国与控制其广大的资源,为继续称霸东亚的优先战略选择。
此时日本内部对于如何经略中国,分成两个派系,其中一派认为,除非日本采取武力侵略中国的方式,才能控制中国的市场与资源,同时取得中国领土的优势战略纵深,未来在与美俄决战中,胜算才高。另外一派则认为,中日两国不妨以亲善合作的方法,结合彼此的利益与资源,这样日本可以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又可得到中国的支持,以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种看法与孙中山先生提倡之“大亚细亚主义”有些接近。不过,日本当时陶醉于对外战争的连番胜利,认为侵略中国比友好中国,更能满足日本渴望强大的需要。
一九二〇年代中叶(裕仁日皇即位初期),中国内部的局势逐渐出现了一种改变,那就是来自南方的国民政府,一方面联俄容共,一方面整军经武,开始展现统一中国、结束中国之分裂与衰弱的历史企图心。同时奉行共产主义的苏联,也以日本的军阀与财团政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假想敌;斯大林全力推动的苏联工业化建设,特别是在在国防工业上的发展,已有飞跃的进步。日本参谋本部估计,苏联的现代化军力,开始威胁到日本的安全。因此无论是中国之统一与复兴,或是苏联的强大与扩张,都会影响到日本称霸东亚的计划,所以日本政府需要迅速采取反制中、苏发展的策略。此外,日本政府特别担心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会与苏联全面的合作,对日本造成致命的威胁。
3.2 田中义一与两次东方会议
当时对于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最为狂热的人物就是日本预备役将领田中义一(Tanaka Giichi)。田中是日本当时“出将入相”的军政强人,他曾经大量收集有关中国政治、军事、经济与社会的所有相关情报,以及深入的调查中国的资源分布与市场发展潜力。当田中出任日本首相之后,正式在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七日,于东京召开会议,决定日本政府今后如何推动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纲领”,历史称之为“东方会议”,这个会议总结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所有策略得失,并且进一步拟定了日本今后应该如何侵略中国的步骤。
这个日本决心完成侵略中国的历史性东方会议,前后召开了十一天,田中首相邀请所有日本重要与相关的军政、外交、情报与经贸人员,都参与这次会议,这个会议在动员所有的日本军政经贸历史与社会精英,经过完整与深入的讨论之后,日本终于完成了具体侵略中国的策略与步骤,而正式建立了指导日本大陆政策的基本纲领。
不过日本政府于东方会议闭幕之后,对外发表了所谓“对华政策纲领”八条,只是约略地公布东方会议的一部分内容,而东方会议更为重要的结论,则是表现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由田中首相密折上奏给日皇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这就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田中奏折”之谜[2]。
这两份一明一暗的历史文件,成为了主导日本日后整个大陆政策的基本方向。在日本公开的“对华政策纲领”中,其实日本政府已经非常露骨的提出,当中国的政局发展,若是出现“日本权益受到损害”、“日本侨民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以及“动乱波及满蒙”之时,日本政府将会对中国采取直接的反制行动,包括了直接干预中国的内政,以及在中国境内出兵。
总之,在当时的日本政局,可以说是政府控制不了军部,军部控制不了驻军部队,驻军部队控制不了少壮派军官,日本的少壮派军官,已经逐渐的成为国家步向军国主义命运发展的主控者。日本又是一个群体性极强的民族,大家只要一参加组织,很容易显出完全盲目服从的本能,而缺乏个人独排众议的能力与胆识。日本的社会意识是最怕破坏和谐,因而许多怪异行为都是在群体的压力下,出现的过渡反射动作。
因此,日本有着过多的群体服从压力,以及强烈的模仿能力,却是极其严重的缺乏领导与创新领袖,当时的日本,走不出明治维新时代军国主义的发展格局,在国家发展一旦遭到困境,日本上下就希望政府能够模仿明治维新时代的整军经武,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以解决或是转移日本的问题。所以少壮派的军官,就是一群敢以行动作出决定的小团体,他们缺乏深谋远虑却是敢违法乱纪,一旦他们以行动开创出方向,而且获得重大的胜利,就会在一夜之间,赢得日本社会上下一致盲目支持与跟从。
附注:
[1] 后来石原因为反对与中国进行全面战争,而遭到提早退伍的冷冻,战后逃过了审判,而列为甲级战犯的垣征四郎(Itagaki Seishiro),则在东京大审之中被判处死刑。
[2] 日本在战败后,本庄繁因为担心为此受审,而畏罪自杀。
第三章、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
从历史的事实分析,无论是汉、唐、明、清(尚未汉化的元朝是唯一的例外)时代,虽然中国处在国力非常强大的时代,她不但从来没有想到要征服与统治日本,而且只会给这个岛国带来最大的利益。在日本的历史中,由于中国国力富强、文明昌盛,日本只需模仿中国的文化,分享中国的资源与利益,就可以受益无穷。
但是长久以来,日本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它若想追求亚洲的霸权,却必须要先弱化与分裂中国不可。因为日本的资源有限,它的任何企图称霸东亚的战略地位发展,都无法避免的受到中国地缘的威胁,因此“只有”中国的分裂与衰弱,日本才会有“出头”的一天。日本之所以会举国一致的推动明治维新,除了是受到西方强权的刺激之外,也是同时看到中国正处在衰弱的历史困境之中,这绝对是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日本只要比中国抢先达成现代化,那么它就有机会压制落后的中国而称霸东亚。
因此,日本整个明治维新的改换制度与整军经武,主要目的在以西方的现代化力量,追求日本的富国强兵,日本一旦要准备称霸东亚,侵略中国就是必然的政策。所以明治时代,日本前后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在这两次的战争中,对象虽然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就是侵略中国。特别是能够控制中国东北的资源与战略位置,已成为日本帝国维持霸权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
3.1 日本在东亚扩张与美、俄的冲突
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虽然经过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的两战两胜,使得日本跻身成为东方的一等强国,这对于在两千多年历史之中,从来没有建立过国际崇高地位的日本人而言,简直是无法忘怀的胜利与荣耀。(不像中国,身为天朝大国的历史太久,已经习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领导与中心。)所以日本想要利用现有的优势地位,设法继续的割裂中国与入主中原,这样才能确保日本的霸权地位。
日本最为担心的是,当然就是假如当时的中国一旦觉醒,团结起来,追求现代化,那么日本的霸权地位,就犹如樱花盛开又凋谢般的,成为过眼云烟而已,因此当它看到中国正在挣扎着追求统一与现代化之时,就产生着极强的时间压迫感。是要与中国进行合作互助,以分享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利益呢?还是要加速侵略中国,以支配宰割中国的市场资源?
当然,日本称霸之后,举国上下还有另外的一层恐惧,就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各种策略,已经在国际上造成孤立与敌对的压力,日本既在日俄战争上,与俄国结下历史的民族仇怨,也妨碍了美国开放中国门户利益的立场。日本知道,以俄国那种凶狠的发展野心,是绝对不会放过它的,俄国要成为太平洋强权,取得不冻港,以及夺取中国东北与塞北的富源,都会与日本的侵华政策发生直接的冲突。因此当时日本的军政领导阶层几乎都相信:日、俄第二回合的战争冲突只是迟早的问题,以及日本必须抢先在中国取得优势战略地位的先机,才能增加击败俄国的筹码。而日本在中国的独占特权与在太平洋迅速发展,也开始危及到美国的利益,因而日、美间的摩擦也开始快速的增高。当时全球有远略的政治与战略专家,就已清楚的警告,日、俄与日、美的战争冲突,已经势难避免[1];日本的参谋本部早已长程计划未来与俄国进行决战的准备,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任之后的一九三三年,也曾经召开内阁特别会议,讨论美日可能爆发战争的各种状况。
日本政府在面对这些危机的压力之下,一直抱着必须“先发制人”的观念,其政府领导人认为,日本(一个资源贫乏与战略弱势的国家)一定要先得到中国广大的资源与支持,才能在未来与美俄的决战中,取得不败的地位。因为日本立国二千六百年,从来没有被外国直接的击败或占领过,因此更为恐惧万一面临战败命运的可能性。这些背景都促使日本以抢先侵略中国与控制其广大的资源,为继续称霸东亚的优先战略选择。
此时日本内部对于如何经略中国,分成两个派系,其中一派认为,除非日本采取武力侵略中国的方式,才能控制中国的市场与资源,同时取得中国领土的优势战略纵深,未来在与美俄决战中,胜算才高。另外一派则认为,中日两国不妨以亲善合作的方法,结合彼此的利益与资源,这样日本可以避免与中国发生冲突,又可得到中国的支持,以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这种看法与孙中山先生提倡之“大亚细亚主义”有些接近。不过,日本当时陶醉于对外战争的连番胜利,认为侵略中国比友好中国,更能满足日本渴望强大的需要。
一九二〇年代中叶(裕仁日皇即位初期),中国内部的局势逐渐出现了一种改变,那就是来自南方的国民政府,一方面联俄容共,一方面整军经武,开始展现统一中国、结束中国之分裂与衰弱的历史企图心。同时奉行共产主义的苏联,也以日本的军阀与财团政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假想敌;斯大林全力推动的苏联工业化建设,特别是在在国防工业上的发展,已有飞跃的进步。日本参谋本部估计,苏联的现代化军力,开始威胁到日本的安全。因此无论是中国之统一与复兴,或是苏联的强大与扩张,都会影响到日本称霸东亚的计划,所以日本政府需要迅速采取反制中、苏发展的策略。此外,日本政府特别担心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会与苏联全面的合作,对日本造成致命的威胁。
3.2 田中义一与两次东方会议
当时对于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最为狂热的人物就是日本预备役将领田中义一(Tanaka Giichi)。田中是日本当时“出将入相”的军政强人,他曾经大量收集有关中国政治、军事、经济与社会的所有相关情报,以及深入的调查中国的资源分布与市场发展潜力。当田中出任日本首相之后,正式在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七日,于东京召开会议,决定日本政府今后如何推动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纲领”,历史称之为“东方会议”,这个会议总结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侵略中国的所有策略得失,并且进一步拟定了日本今后应该如何侵略中国的步骤。
这个日本决心完成侵略中国的历史性东方会议,前后召开了十一天,田中首相邀请所有日本重要与相关的军政、外交、情报与经贸人员,都参与这次会议,这个会议在动员所有的日本军政经贸历史与社会精英,经过完整与深入的讨论之后,日本终于完成了具体侵略中国的策略与步骤,而正式建立了指导日本大陆政策的基本纲领。
不过日本政府于东方会议闭幕之后,对外发表了所谓“对华政策纲领”八条,只是约略地公布东方会议的一部分内容,而东方会议更为重要的结论,则是表现在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由田中首相密折上奏给日皇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这就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田中奏折”之谜[2]。
这两份一明一暗的历史文件,成为了主导日本日后整个大陆政策的基本方向。在日本公开的“对华政策纲领”中,其实日本政府已经非常露骨的提出,当中国的政局发展,若是出现“日本权益受到损害”、“日本侨民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以及“动乱波及满蒙”之时,日本政府将会对中国采取直接的反制行动,包括了直接干预中国的内政,以及在中国境内出兵。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