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作者:古龙岗 更新:2021-12-04 13:15
……
“五十万两黄金,就是六百多万两白银。这与我大清一年的盐课正税相差不多。尤其是我朝向来是金贵银贱,所以,这五十万两黄金实际的价值,远比等价的六百万两白银还要大的多!……”
《江户条约》确实是让除了佟国维之外的四个人都小小惊奇了一把。这年头,除了跟俄国签过了个《尼布楚条约》之外,清朝跟人打仗什么时候签过这种东西?尤其是这《江户条约》里面的内容更是远远地比《尼布楚条约》只是规定了中俄两国的边界要实惠的多。不说别的,在康熙到来之后,高士奇首先就向其表示出了对那日本“赔偿”的“五十万两黄金”的由衷欣慰。
“高相,你又弄错了!”胤礽只是侍立在康熙的身旁没有说话,所以,知晓情况的就只有一个佟国维了。
“我又错了?怎么……”高士奇先看看康熙,又诧异地看了看打断自己感概的佟国维。
“于中这回要运到北京的。不是五十万两黄金,而是一百万两!”佟国维说道。
“……一百万两?”
“没错。那于中可不是光打了一个幕府将军。日本藩候林立,这家伙顺着人家的海疆打了一个遍,所以,要的‘赔偿’还要翻一倍!”佟国维说道。于中和费老头对阿灵阿所说的情况只是尽量把自己朝正面角色上靠,所以,佟国维也不太清楚于中在日本到底是干了些什么。不过,一百万两黄金足够佟国维不去管那什么实际的情况了。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不过,已经把户部的情况查了一遍的他对这一笔及时雨般的横财可是喜到都快心头发颤了,要不是实际情况不允许,他恐怕都想派人去满洲等把这一百万两黄金拉回北京了。
“挨着海疆打了一遍?”高士奇缓缓吁出了一口气,又对着康熙正色道:“……看来,皇上您组建水师果然是组建对了。”
“嗯……”不仅康熙,在场的人,包括胤礽在内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海疆,果然是一个绝对的要害所在。先前一个小小的海匪蔡寅就能闹到整个清朝鸡犬不宁。如今日本因为水师不济。又让于中如入无人之境。有着漫长海疆的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水师,简直就是任人鱼肉!“水师”两个字。终于开始印入到了在场诸人的脑子里面。
“让日本赔钱倒是其次。臣最看重这《江户条约》里面的另外两条。”众人安静了一会儿之后,张廷玉又说道。
“哦?哪两条?”康熙微笑着问道。刚到上书房就接到一场大胜仗外带着平白得了一百万两黄金的好消息,哪怕是皇帝,也是忍不住要高兴高兴的。
“这两条,一者,是在日本广推我中华文字礼仪;二者,是使得日本对我朝开放港口市场,这两件也是大功。”张廷玉说道。
“不错。推行中华文字礼仪有教化之功;至于开放港口市场……那日本产铜,我朝却向来缺铜,如此一来。我朝就可以在日本大肆买铜,然后运回国内铸钱,可大大舒缓我朝钱荒之苦!”马齐接上来说道。
“张相说的确实不错。不过,皇阿玛,儿臣却有些浅见与张相不同。”胤礽终于插嘴说道。
“哦?胤礽你有什么见解?”康熙转身看向自己的儿子,轻笑着问道。自从老大胤禔收敛了行为以来,胤礽在嚣张了一段时间以后也表现不错,所以,虽然知道两个儿子依然是面和心不和。他还是挺高兴能看到目前的情景的。他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对家庭的希望就是和和气气。哪怕这只是一时的假象,他也愿意看。
“皇阿玛,儿臣以为,此次与日本开战,于中最大的功劳,是让日本求入藩属。这可是元太祖忽必烈都没能做成的大事。由此可见,我大清入主中华大地,乃是顺天应人,天命所归!”胤礽朝康熙恭身说道。
“不错不错,太子殿下所言有理!”佟国维、马齐等人都纷纷顺着胤礽的话点头说道。
“呵呵,你们都说的都不错。不过,朕却又与你们不同。于中此次最大的功劳,不是什么要日本赔钱,难道我大清缺钱?虽然前两年什么盐课、漕运闹得不可开交,可是,这两件事却并没有伤到朝廷的元气。票盐法实行之后,盐课在正税之外,各项税收增加了几乎一倍有余,又少了漕运这个吃钱的大洞,到今年,户部的余银恐怕也有个四千多万两,虽然一百万两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却也并非朝廷急需;至于廷玉你说的那两件功劳,倒是真的不小。胤礽所说的也值得宣扬一番。不过,朕却以为,这次于中与日本开战,最大的功劳,是扬我国威,使敌人不能隔着万里汪洋而肆无忌惮!由此,可告诫天下诸国不能轻犯我朝!”康熙说道。
“皇上圣明。若是将于中远伐日本之事和太子殿下所说的与元朝忽必烈地对比宣扬出去,定可使西北策妄阿拉布坦之辈受到震慑。毕竟。那阿拉布坦再能耐,也比不得忽必烈半分。忽必烈未曾做成的事情却让我大清做成,阿拉布坦若是知道了,不可能不心虚。”佟国维说道。
“不不不,不能这么说。应当说‘长生天’显灵,指点吾皇派出大将为忽必烈大帝、为蒙古人一雪前耻。蒙古人向来敬仰‘黄金家族’,又对神明极度信奉,若是知晓此事,必然会认为吾皇受到了‘长生天’与忽必烈的庇佑,定然会衷心拥护吾皇。到那里。阿拉布坦才会真的老实一点儿!”高士奇说道。
“哈哈。想不到你高士奇倒是挺会做神棍的。是不是以前干过这一行啊?”康熙笑道。
“皇上取笑了。巫婆神汉这种行当微臣是不屑做的,微臣只是在以前落魄的时候逮人算过几回命,赚过几个糊口钱!小事情。小事情而已!”高士奇摆手笑道。
“哈哈哈……你倒是光棍。不过,这样也好。你这主意不错。值得一试!佟国维,呆会儿你就派兵部的人去安排安排吧!”康熙又笑了两声,转而对佟国维吩咐道。
“奴才遵旨!”佟国维应声答道。其他人也没有表示什么不同的意见。这时候地蒙古人确实十分迷信,长生天和威风八面的“孛儿支斤氏”这个黄金家族是他们最为迷信的对象,这个传言只要得到确认,再加上康熙身上也流着孝庄传下来的博尔济吉特氏亦即先前的孛尔支斤氏的血液的消息,确实有可能让他们更加心向清廷。
“看来,于中这一仗倒是打出了不少好事儿。只是……皇阿玛,朝廷应该如何奖赏呢?他如今可已经是从一品的满洲水师提督了。”胤礽又微笑着向康熙问道。
“奴才以为可赐于中为武英殿大学士!”听到胤礽的话。佟国维抢先说道。
“武英殿大学士?佟相你这是不对了,于中算哪门子大学士?……皇上,依臣看,还是赐给于中一个爵位算了。他不才只是一等子爵吗?升为伯爵他肯定高兴到没边儿。”高士奇说道。
“呵呵,别急嘛。于中不是还没到京城吗?还是等他到了再论功行赏吧。”康熙笑着挥挥手制止了其他几个想发言的人。
“皇阿玛。据儿臣所知,立功的可不止于中一个人啊。还有台湾总兵年羹尧也一起出兵了,而且,听说在此之前那年羹尧还收复了琉球。”胤礽又突然说道。
“年羹尧?”康熙和高士奇都是小小地吃了一惊。虽然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人对他们两人来说只不过是个小人物,可是。这个小人物却是让他们印象深刻。只是,于中和年羹尧这两个人一个地北一个天南的,怎么又凑到一起去了?该不会是又闹出什么事儿来了吧?康熙和高士奇几乎同时想到。
“是啊。皇阿玛。儿臣这消息还是从胤禛那里听到了。年羹尧是胤禛的门人,所以,打完仗回到台湾之后,就把这事儿写信告诉了他。”胤礽说道。
“收复了琉球?琉球有什么好收复的?前几年那琉球国王不还派人来北京进贡来的吗?皇上还封那尚……尚什么来着?”佟国维转向其他几个同僚问道。
“琉球国王尚敬,皇上封其为中山王!”张廷玉说道。
“不错。封了中山王……”佟国维点了点头,又朝胤礽问道:“那尚敬既然能派人来北京进贡,自然是一国之主,年羹尧跑到那里又能收复什么?”
“佟相有所不知。那尚敬虽然名义上是一国之主,可是,国中实权却一地掌握以日本的一个藩候大名手中,好像叫什么沙摩的,每次进贡,我朝回赐的物品也尽被那日本藩候夺去,尚敬不过是一傀儡。年羹尧得知以后,趁练兵之机,出兵琉球,帮着尚敬重掌大权,赶走了那沙摩人。故而称为‘收复’。”胤礽说道。
“哦?既然年羹尧立有如此大功,怎么不见他上表请功?”马齐问道。
“没有证据,怕有人说他胁迫琉球国王。”胤礽双手一摊,答道。
“那现在又有证据了?”佟国维问道。
“不知道。不过,那沙摩人被年羹尧打败,退回日本之后并不甘心,曾又数次挑衅,所以,年羹尧便驻兵琉球,并意图带兵前去攻打其老巢。只是由于兵力不够才没有妄动。不过,却没有想到,等到他要动手的时候却遇到了于中一路横扫,所以,两人便合兵一处,共同立下了这场功勋!”胤礽答道。
“这么巧?”在场的人只有康熙和高士奇知道于中和年羹尧之间的那些旧事,两人都是生着七窍玲珑心的人,听了胤礽的描述,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胤礽好像是在帮年羹尧争功,或者说,是在变着法子说于中在抢本应属于年羹尧的功绩。
“五十万两黄金,就是六百多万两白银。这与我大清一年的盐课正税相差不多。尤其是我朝向来是金贵银贱,所以,这五十万两黄金实际的价值,远比等价的六百万两白银还要大的多!……”
《江户条约》确实是让除了佟国维之外的四个人都小小惊奇了一把。这年头,除了跟俄国签过了个《尼布楚条约》之外,清朝跟人打仗什么时候签过这种东西?尤其是这《江户条约》里面的内容更是远远地比《尼布楚条约》只是规定了中俄两国的边界要实惠的多。不说别的,在康熙到来之后,高士奇首先就向其表示出了对那日本“赔偿”的“五十万两黄金”的由衷欣慰。
“高相,你又弄错了!”胤礽只是侍立在康熙的身旁没有说话,所以,知晓情况的就只有一个佟国维了。
“我又错了?怎么……”高士奇先看看康熙,又诧异地看了看打断自己感概的佟国维。
“于中这回要运到北京的。不是五十万两黄金,而是一百万两!”佟国维说道。
“……一百万两?”
“没错。那于中可不是光打了一个幕府将军。日本藩候林立,这家伙顺着人家的海疆打了一个遍,所以,要的‘赔偿’还要翻一倍!”佟国维说道。于中和费老头对阿灵阿所说的情况只是尽量把自己朝正面角色上靠,所以,佟国维也不太清楚于中在日本到底是干了些什么。不过,一百万两黄金足够佟国维不去管那什么实际的情况了。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不过,已经把户部的情况查了一遍的他对这一笔及时雨般的横财可是喜到都快心头发颤了,要不是实际情况不允许,他恐怕都想派人去满洲等把这一百万两黄金拉回北京了。
“挨着海疆打了一遍?”高士奇缓缓吁出了一口气,又对着康熙正色道:“……看来,皇上您组建水师果然是组建对了。”
“嗯……”不仅康熙,在场的人,包括胤礽在内都不自觉地点了点头。海疆,果然是一个绝对的要害所在。先前一个小小的海匪蔡寅就能闹到整个清朝鸡犬不宁。如今日本因为水师不济。又让于中如入无人之境。有着漫长海疆的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水师,简直就是任人鱼肉!“水师”两个字。终于开始印入到了在场诸人的脑子里面。
“让日本赔钱倒是其次。臣最看重这《江户条约》里面的另外两条。”众人安静了一会儿之后,张廷玉又说道。
“哦?哪两条?”康熙微笑着问道。刚到上书房就接到一场大胜仗外带着平白得了一百万两黄金的好消息,哪怕是皇帝,也是忍不住要高兴高兴的。
“这两条,一者,是在日本广推我中华文字礼仪;二者,是使得日本对我朝开放港口市场,这两件也是大功。”张廷玉说道。
“不错。推行中华文字礼仪有教化之功;至于开放港口市场……那日本产铜,我朝却向来缺铜,如此一来。我朝就可以在日本大肆买铜,然后运回国内铸钱,可大大舒缓我朝钱荒之苦!”马齐接上来说道。
“张相说的确实不错。不过,皇阿玛,儿臣却有些浅见与张相不同。”胤礽终于插嘴说道。
“哦?胤礽你有什么见解?”康熙转身看向自己的儿子,轻笑着问道。自从老大胤禔收敛了行为以来,胤礽在嚣张了一段时间以后也表现不错,所以,虽然知道两个儿子依然是面和心不和。他还是挺高兴能看到目前的情景的。他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对家庭的希望就是和和气气。哪怕这只是一时的假象,他也愿意看。
“皇阿玛,儿臣以为,此次与日本开战,于中最大的功劳,是让日本求入藩属。这可是元太祖忽必烈都没能做成的大事。由此可见,我大清入主中华大地,乃是顺天应人,天命所归!”胤礽朝康熙恭身说道。
“不错不错,太子殿下所言有理!”佟国维、马齐等人都纷纷顺着胤礽的话点头说道。
“呵呵,你们都说的都不错。不过,朕却又与你们不同。于中此次最大的功劳,不是什么要日本赔钱,难道我大清缺钱?虽然前两年什么盐课、漕运闹得不可开交,可是,这两件事却并没有伤到朝廷的元气。票盐法实行之后,盐课在正税之外,各项税收增加了几乎一倍有余,又少了漕运这个吃钱的大洞,到今年,户部的余银恐怕也有个四千多万两,虽然一百万两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却也并非朝廷急需;至于廷玉你说的那两件功劳,倒是真的不小。胤礽所说的也值得宣扬一番。不过,朕却以为,这次于中与日本开战,最大的功劳,是扬我国威,使敌人不能隔着万里汪洋而肆无忌惮!由此,可告诫天下诸国不能轻犯我朝!”康熙说道。
“皇上圣明。若是将于中远伐日本之事和太子殿下所说的与元朝忽必烈地对比宣扬出去,定可使西北策妄阿拉布坦之辈受到震慑。毕竟。那阿拉布坦再能耐,也比不得忽必烈半分。忽必烈未曾做成的事情却让我大清做成,阿拉布坦若是知道了,不可能不心虚。”佟国维说道。
“不不不,不能这么说。应当说‘长生天’显灵,指点吾皇派出大将为忽必烈大帝、为蒙古人一雪前耻。蒙古人向来敬仰‘黄金家族’,又对神明极度信奉,若是知晓此事,必然会认为吾皇受到了‘长生天’与忽必烈的庇佑,定然会衷心拥护吾皇。到那里。阿拉布坦才会真的老实一点儿!”高士奇说道。
“哈哈。想不到你高士奇倒是挺会做神棍的。是不是以前干过这一行啊?”康熙笑道。
“皇上取笑了。巫婆神汉这种行当微臣是不屑做的,微臣只是在以前落魄的时候逮人算过几回命,赚过几个糊口钱!小事情。小事情而已!”高士奇摆手笑道。
“哈哈哈……你倒是光棍。不过,这样也好。你这主意不错。值得一试!佟国维,呆会儿你就派兵部的人去安排安排吧!”康熙又笑了两声,转而对佟国维吩咐道。
“奴才遵旨!”佟国维应声答道。其他人也没有表示什么不同的意见。这时候地蒙古人确实十分迷信,长生天和威风八面的“孛儿支斤氏”这个黄金家族是他们最为迷信的对象,这个传言只要得到确认,再加上康熙身上也流着孝庄传下来的博尔济吉特氏亦即先前的孛尔支斤氏的血液的消息,确实有可能让他们更加心向清廷。
“看来,于中这一仗倒是打出了不少好事儿。只是……皇阿玛,朝廷应该如何奖赏呢?他如今可已经是从一品的满洲水师提督了。”胤礽又微笑着向康熙问道。
“奴才以为可赐于中为武英殿大学士!”听到胤礽的话。佟国维抢先说道。
“武英殿大学士?佟相你这是不对了,于中算哪门子大学士?……皇上,依臣看,还是赐给于中一个爵位算了。他不才只是一等子爵吗?升为伯爵他肯定高兴到没边儿。”高士奇说道。
“呵呵,别急嘛。于中不是还没到京城吗?还是等他到了再论功行赏吧。”康熙笑着挥挥手制止了其他几个想发言的人。
“皇阿玛。据儿臣所知,立功的可不止于中一个人啊。还有台湾总兵年羹尧也一起出兵了,而且,听说在此之前那年羹尧还收复了琉球。”胤礽又突然说道。
“年羹尧?”康熙和高士奇都是小小地吃了一惊。虽然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人对他们两人来说只不过是个小人物,可是。这个小人物却是让他们印象深刻。只是,于中和年羹尧这两个人一个地北一个天南的,怎么又凑到一起去了?该不会是又闹出什么事儿来了吧?康熙和高士奇几乎同时想到。
“是啊。皇阿玛。儿臣这消息还是从胤禛那里听到了。年羹尧是胤禛的门人,所以,打完仗回到台湾之后,就把这事儿写信告诉了他。”胤礽说道。
“收复了琉球?琉球有什么好收复的?前几年那琉球国王不还派人来北京进贡来的吗?皇上还封那尚……尚什么来着?”佟国维转向其他几个同僚问道。
“琉球国王尚敬,皇上封其为中山王!”张廷玉说道。
“不错。封了中山王……”佟国维点了点头,又朝胤礽问道:“那尚敬既然能派人来北京进贡,自然是一国之主,年羹尧跑到那里又能收复什么?”
“佟相有所不知。那尚敬虽然名义上是一国之主,可是,国中实权却一地掌握以日本的一个藩候大名手中,好像叫什么沙摩的,每次进贡,我朝回赐的物品也尽被那日本藩候夺去,尚敬不过是一傀儡。年羹尧得知以后,趁练兵之机,出兵琉球,帮着尚敬重掌大权,赶走了那沙摩人。故而称为‘收复’。”胤礽说道。
“哦?既然年羹尧立有如此大功,怎么不见他上表请功?”马齐问道。
“没有证据,怕有人说他胁迫琉球国王。”胤礽双手一摊,答道。
“那现在又有证据了?”佟国维问道。
“不知道。不过,那沙摩人被年羹尧打败,退回日本之后并不甘心,曾又数次挑衅,所以,年羹尧便驻兵琉球,并意图带兵前去攻打其老巢。只是由于兵力不够才没有妄动。不过,却没有想到,等到他要动手的时候却遇到了于中一路横扫,所以,两人便合兵一处,共同立下了这场功勋!”胤礽答道。
“这么巧?”在场的人只有康熙和高士奇知道于中和年羹尧之间的那些旧事,两人都是生着七窍玲珑心的人,听了胤礽的描述,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胤礽好像是在帮年羹尧争功,或者说,是在变着法子说于中在抢本应属于年羹尧的功绩。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