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作者:七堇年    更新:2021-12-04 13:10
  那里格外的偏远,是大片的湿地沼泽。童素清因为舍不得他离开,主动要求一同调遣。
  当他们来到新的生产队,就被告知没有多余的住处。只有一间被农民遗弃的据说风水邪气的破屋。他们用这个破屋临时搭建了一间窝棚,中间隔了一道篱笆,便成为他们的住所。她和简卫东抱着豁出去的心态,干脆撤掉了篱笆,在众人的鄙夷和流言当中同居起来。
  此后的几年,新来的年轻知青一茬又一茬。原来的知青中有些已经回城,让简卫东分外眼红。又红又专的被招工调走,生病的病退,胆子大的搞暴动或者偷渡逃走。而简卫东他们因为成分不好,又表现“恶劣”犯了“前科”,再加上他与童素清同居,影响万分恶劣,因此两个人都处境孤立,与队长和指导员的关系很僵,回城的希望非常渺茫。
  若没有通过正当途径回城工作,家里就没有分配到他人头上的粮油布票,即便就是逃回去,家里要从一家老小的份额中挪出一份来养活他,十分艰难。
  在那些毫无指望的日子里,简卫东已经不怎么写诗和拉大提琴了。艺术总是生活的衍生与附庸。生活尚且不保,何谈那些阳春白雪。
  他下巴上满是参差不齐的胡茬,看起来苍老不少。性格上更加的暴躁狂妄并且喜怒无常,不出工,不做事,和一帮知青几乎天天喝酒打群架。挣不到工分,分不到粮票,饿得心慌,便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情。那个时候,卫东与她在一起同居,也常常是吵架不断,恶语中伤。
  更糟糕的是素清怀孕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在那样的年代,知青中就算是正常恋爱,结婚,都会惹出不少闲话。何况现在她还未与卫东结婚,出了这样的事情,更是不敢告诉家人,亦无能为力,在无尽的鄙夷和唾弃中,惊心度日。
  妊娠的日子,为了挣工分糊口还要一大早就背着一背篓,拿着一个馍馍,钻进无边无际的青纱帐掰玉米。直到晚上收工才回来,已经累得头晕眼花。俯着身子艰辛而难堪地在地里点种,腰疼得直不起来。晚上回家,饿得心慌,米缸和大锅里面却空空如也,甚至没有饮用的水。一种辛酸无比的绝望……
  那一年卫东因为对她怀孕的事情不满,变得性情恶劣,像个恶棍一般毫无同情和承担之心。而她除了忍受,没有路可走。一年中咬着牙硬是没有回过家。
  那种苦,是渗入骨髓的酸涩,已经抵达命运的底线,以至于她后来的人生中无论遇到什么逆境,只要与知青时的处境相比,就再也不觉得是什么承担不过来的事情。这亦是那段为了“改造地球”而白白荒废的知青岁月留给多数老三届们的唯一精神财富。
  她独自经过在乡下艰难的妊娠和分娩,生下了一个私生子——简生。
  简生半岁时,简卫东的父亲挨不过多事之秋的坎坷变迁去世。简卫东得到家里消息,要求他这个独生子回去料理老人后事。他知道这个回家的机会的千载难逢,拿着父亲的讣告几乎是痛哭并狂喜着。他终于得以回城的借口,并且发誓不管怎样,借着这个借口再也不要回来。
  他对她说,跟我走吧,走了之后再也不要回来了。你看现在的知青都换了好几茬了,我们那一批基本上都走完了……上次招工,我跟那几个狗娘养的交申请,现在又是空手而归,我们傻等下去是不可能回城的……
  她不动声色地听完,幽怨地说,我们回去之后怎么办呢。简生呢。
  《大地之灯》 淹没最后一丝日光(1)
  4
  岁末的大雪。天地之间苍白一片。黄昏从不知名的四处涨潮一般涌起并淹没最后一丝日光,大片冻结的湖在黯淡苍茫的天色之下呈现出冰蓝色。湖边丛丛松动的雪堆下面掩埋着枯萎的芦苇和野蒿草。雪花变成细柔的白色绒线,按照风行方向四散飘落。
  他们蜷缩在破漏的土房子里面,守着空空如也的灶头。柴也没有了。一只与粮食储备量毫不相称的大黑铁锅架在灶上,锅里一星油滴都没有,似乎快要生锈了一样。穿上黑灰色的笨重棉衣躺在硬板床上,依然还是冷。
  卫东对她说,跟我一起走,我们回到城市去。
  她知道他是去逃亡,并且肯定再也不会回到这里。于是她说,那我们带上简生一齐走。他听完却皱眉,说,我们不能带走他。
  这是我们的骨肉,不能弃之不顾!
  你异想天开!我们把他交给李婆婆,她老人家本来就孤寡无后。
  你个丧尽天良的,自己亲生的孩子都不要!
  争吵越来越激烈。她扯破了脸痛骂,然后又丢下脸面苦苦央求。直到最后,卫东铁青着脸,不再吭声。她带着他的默许,颤抖而卑微地抱紧了孩子。
  临行前的那个夜晚,她抱着简生躺在他的身边,冷得发抖。她看着因为饥饿和寒冷而轻声哼哼的婴孩,心里格外酸楚。
  事实上,她自己也并不知道,即使逃回城市,又将会有怎样艰难无着的生活。而这个孩子的存在,又将是怎样一个难题。
  这最后的一夜显得格外漫长。天终于亮了。呼啸的北风仍在土房子外面肆虐。卫东呼地打开门,北风夹着湿气汹涌而进,孩子被冷风激得啼哭起来。
  在那个寒冷的冬日早晨,蒙蒙的雾气之中,他们和另几个知青以及前来送行的李婆婆一起,前去搭林场的车子,要离开这片土地。
  去乘车的路上,他对她说,我来抱简生。她欣喜地以为卫东已经下定决心带孩子走,于是满怀高兴地将孩子交给他。到了停车处,车斗里已经有很多知青和农民等在那里,周围有送行的人。卫东把她送上车子,然后把行李递上去,使唤她找个角落把行李搁好。
  他迟迟在下面磨蹭,直到车子启动的前一刻,这个年轻的父亲忽然把孩子放在地上,自己独自爬上车斗。
  车开走了很远,素清才发现卫东带着苍白得发青的脸色,咬着牙关坐在人堆里,怀里没有简生。她回过神来,问,生生呢?我的生生??可怜的母亲因为恐慌而声音颤抖,爬过满车斗的拥挤的人和行李,爬到尾巴上去,但是早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她甚至没有看到,简生是如何像个垃圾一样被扔在路上,然后被婆婆捡起来抱走……
  车依旧往前开,素清瞬间发疯一样尖叫起来,拼命要跳下去。卫东死死拉住她的手,任凭她豁了命撒泼也不放。车斗里乱作一团。知青和农民们有的在吆喝,有的在咒骂,有的让她下去,有的拉她回来。纷乱的双手和身影,无法分辨。
  卫东拉着她的手不放。她回头狠狠给了他两记耳光,破口大骂,你个狗娘养的畜牲!
  卫东吼道,你给我听着!我们尚不自保,怎么养得起这个孩子?!回去了怎么跟家里交待?!我事先早就把他抱养给了李婆婆,老人会好好养他的!你他妈犯不着操这份心了!
  她痛哭着,神魂颠倒地拼命摇头。不可置信地流下眼泪……
  村庄渐渐完全消失,密林山野在天地相接之处破了一笔清冥浩荡。留下一笔写意的淡墨,掩映在浓浓的雾气深处。卫东镇定地看着一切。眼睛里面没有丝毫泪水。
  他们在车上度过一个昼夜的时间。一路上她脸色苍白如纸,头发蓬乱,默不作声地靠在一角,干裂发白的嘴角微微翕张。他看着她陡然间苍老的形容,简直与一个疯癫庸堕的老妇无异。他回忆起初次见面的夜晚,她犹如秋林般的漆黑发辫,在烛光中闪烁着靛蓝的光泽。目光鹿一般伶俐。绯红的脸颊,像是春日山岭中的达子香。他听到姑娘在吹奏《山楂树》,于是动情地将自己写在树皮上的诗歌送给她。
  《大地之灯》 淹没最后一丝日光(2)
  但一切都只是过去了。生活和境遇足以轻易而彻底地改变所有。
  他心中是疼痛的,隐隐不忍,便伸出手轻轻抚摸素清的头,试图理理她蓬乱的发辫。她却陡然惊恐地躲闪,抬起头,目光锥子般充满恨意。卫东无奈地缩回了手,低声说,这不是我们的错。
  这不是我们的错。他说。
  她回答,对,这不是我们的错。可是卫东,她幽幽地说,你心太狠了。一般人都不会有你这么狠心的。
  他咬紧了牙关。沉默不语。
  是用了多年混浊而悲壮的青春,去懂得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命运不可掌控,尤其是若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降生。
  下车的时刻,她要继续南下,而他要向西。她对他说,我们该分开了。他拖着行李回过头来,镇定地望着她。憔悴的脸上重新上演默然的表情。他无言。转身扛起行李,兀自向前。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情景隐喻着他分裂的人格:最忧郁而浪漫的诗歌,与最自私和无情的抉择。
  那便是他留给她最后的印象。那兀自离去的身影,仿佛一场仓促而混乱的落幕,宣告青春的彻底消失,在这个同样仓促而混乱的世界,和时代。
  人们说,曾经见到一个年轻知青,独自深入小兴安岭的林区,在山坡上的荒冢前叩首,长跪不起。
  他是简卫东。当他已经决意离开这片土地,再也不会回来的时候,他终于能够鼓起勇气,去看望这座坟墓。当年自己粗心大意地添加了过多的柴火,烟囱被烤烫,衣物被点燃,引起了大火,最终导致好几个人烧伤,四个女孩子丧身火海。她们的笑容就这么被遗忘在了异乡的土地,遁入时光的隐秘角落,悄无声息。
  那是在一个黑夜迫近之前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