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作者:张正忠    更新:2021-12-04 12:24
  好在这时周亚夫已经领军挡住了叛军潮水般的攻势。周亚夫的防守战略取得了成效。叛军大失人心,又缺粮草,锐气受挫。
  叛军中有些人信念动摇,开始逃亡。刘濞担心兵败如山倒,砍掉几个抓回来的逃兵,也没有稳住已乱的军心,他见大势已去,只好撤退回守。
  养精蓄锐的周亚夫兵团看到叛军锋芒受挫,乘势出动精锐追击,吴楚联军夺路而逃,积尸满路。
  叛军总头目的吴王刘濞见已不能再战,只好抛弃他的军队,率领忠心卫士数千人,趁夜色昏黑,从周亚夫军队的包围圈内突围而去,落荒而逃。
  楚王刘戊第二天不见了刘濞,心里直骂他是个不讲义气的混蛋。他见自己已到穷途末路,怕景帝不会饶过他,心一横自杀了。
  吴楚叛军见两个领头的诸侯王一个逃跑,一个自杀,霎时崩溃,大多数投降了周亚夫。吴王刘濞南渡淮河,固守丹徒,这时已到长江边上了。周亚夫率领军队继续追击,吴王刘濞没办法立足,连夜乘船渡过长江逃到东瓯王国境内。
  东瓯国王骆望看到周亚夫大军压境,心中也是惊恐万状。但吴王刘濞又是他以前的盟友,现在有难来投,倒也不便拒绝。
  骆望也担心因为自己派兵加入七国叛军,汉景帝不会放过他,因此横下心来,想联合吴王刘濞的残兵败将,发动国内所有青壮,准备凭借天险长江和境内多山林的地形抵抗中央政府的军队。他对手下人说:“与其束手待毙,不如拼死一搏。”
  吴王刘濞一到东瓯国,就集结人马并继续收罗散兵游卒。短时间内,他手下又有了一万人马。对面的周亚夫大军也是久战疲惫,隔长江休整。
  景帝知道吴王刘濞不除,终究是个祸根。参加叛乱的另外六个诸侯王,不是自我了断,就是被处决,只有吴王刘濞还逍遥法外。汉景帝得知吴王刘濞又在东瓯国招兵买马,不由得又气又急,恨不得马上带军杀过长江,生擒活捉吴王刘濞,将其鼎烹方解心头之恨。
  这天,有大臣上奏一本说:“东瓯王骆望,是荒蛮部落的国王,只知道蝇头小利,忘记国家大义,理应族诛。但现在朝廷军队疲惫,吴王刘濞又在积蓄叛乱的力量,时间久了,必然会重新燃起战火,这将是社稷和百姓之不幸。为此,臣窃以为,只要用重金收买骆望,答应不追究他加入七国叛乱的责任,让他把吴王刘濞交出来,这样既不用兴师动众,又可以除去心腹大患。”
  汉景帝看了这个建议之后,把上书的大臣夸奖一番,赏赐他五十金,并派他为使者到东瓯国下书。
  使者改换衣服,挟带汉景帝赦免骆望的诏令,及其金银财宝等礼物,偷渡到东瓯国境中。
  使者见到骆望之后,对他说:“大王与吴王刘濞相比,哪个实力更强呢?”
  骆望说:“吾不如吴王。”
  使者乘势说:“想那吴王刘濞,挟鱼盐之利,富可敌国,联合七国军队,拉起二十多万人马,可最终还是败在中央大军之手下,这才狼狈不堪,藏在大王的地盘上。皇上不会放过叛乱首恶,势必倾兵相逼。到时候,大王还是执迷不悟的话,那可真要死无葬身之地呀。”
  听了这番话,骆望脸上有不乐之色,但心中也是战战兢兢。他沉下脸问道:“那我又该怎么办呢?”
  使者正色回答说:“皇上也知当时大王是受人所迫,这才派兵助虐。现在皇上对大王既往不咎,而且给大王带来了丰厚的礼物。”说着,使者令随从们搬上汉景帝送给骆望的金银财宝、铁器和玉帛。骆望见财眼开,脸色顿时缓和下来。
  使者乘机对骆望说:“大王如果将功赎罪,将吴王刘濞除掉,皇上的赏赐会更加丰厚,而且大王可以继续统治你的地盘。”
  听了使者这话,骆望心里想,刘濞已是穷途末路,自己跟他一起反叛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他想到这里,同意了使者的要求。
  这天骆望给吴王刘濞修书一封,信中说东瓯国的军队已经准备完毕,请吴王刘濞亲临东瓯慰劳。
  东南战争初试锋芒(2)
  东瓯王骆望陪着吴王刘濞出现在练兵场上,东瓯士兵排列有序,虽然个头不整,倒也有些威风。
  在一列士兵的前面有一位彪形大汉特别引人瞩目,他手执铁矛,威风凛凛。吴王刘濞就想走近前慰问几句。不料这位正是骆望安排好的刺客,他看到吴王刘濞走到近前,抬矛猛刺刘濞的胸口。吴王刘濞毫无防备,稀里糊涂地送了命。
  吴国的太子刘驹当时也在东瓯国中,他得知父亲刘濞被骆望诱杀之后,知道骆望不会轻易放过自己,只好忍痛含悲,单人独骑向南逃亡,投奔到闽越王国中去了。
  刘驹逃到闽越,闽越王骆郢收留了他。刘驹痛恨东瓯王骆望背信弃义,杀害了他父亲,他心里图谋有一天能杀掉骆望,好给父亲报仇雪恨。
  刘驹在闽越王国苦苦等待了十六年。这时汉景帝已经驾崩,汉武帝刘彻刚刚即位,汉帝国的大权掌握在窦太皇太后手中,对外仍是无为而治占主角地位,因而对于东瓯和闽越也没有顾及。
  刘驹见时机来到,就对闽越王骆郢说:“今汉朝景帝新崩,刚即位的刘彻还是个小孩子,成天只知道游猎和玩乐,不管国家政事,实际权力操纵在窦太皇太后手里,而这个老太太又是快入土的人了,没有什么进取精神。现在汉朝的主宰老的老,小的小,何不乘此机会向两边扩张,这样既可以增加地盘,又可以掠得财富。而汉朝廷中,必然为用兵一事进行一番纠缠,等到他们派出兵来的时候,也拿我们无可奈何了。”
  刘驹的心思是想借闽越王骆郢之手杀死东瓯王骆望。而骆郢不明就里,认为刘驹对形势分析得对。
  骆郢问刘驹说:“照足下的看法,我应先攻打哪里呢?”
  刘驹胸有成竹,马上就回答说:“这事我替大王考虑很久了。大王处于东瓯和南越之间,对外争夺不能四面受敌,而东瓯国与大王相比实力较弱,所以应先稳定和南越的关系,派些人马防守,主要力量应集中在北部攻击东瓯国。东瓯当年参加反对汉朝中央的战争,汉朝一定不会派兵救他的。大王先把东瓯占为己有,再南下平定南越,统一越地诸部。最次可以与汉朝平起平坐,分庭抗礼。如果时机成熟,还可以从东瓯派出人马向长安杀去,到时大王也可成就一代帝王之基业,岂不妙哉?”
  闽越王骆郢被刘驹这番话说得怦然心动,他也觉得自己的国力要比东瓯国强大,看到东瓯国从汉朝那里得到不少赏赐,骆郢十分眼红。况且有一个熟悉汉朝内部情况的刘驹作为参谋,这次出兵一定能有所收获。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他派兵集中到与东瓯相接的边境,发动了侵略战争。
  东瓯国因为诱杀吴王刘濞有功,汉朝也没有追究他们参与七国之乱的责任,而且得到了汉景帝不少赏赐。
  事情已经过去十六年之久了,东瓯王骆望以为危机已经过去,正要好好享受一番时,不想闽越国又把战火烧到自己的边境。东瓯上下没有丝毫的防备,被闽越大军冲击得七零八落,闽越国大军长驱直入,有一口吞掉东瓯国的气势。
  东瓯王一看闽越军队攻势旺盛,知道正面交锋不敌,就令自己的兵马,散到山谷丛林之中。
  东瓯国内水道纵横,草木茂盛,上遮日光,地面幽暗。东瓯国的散兵狙击使得闽越军队的攻势受挫,不得不放慢推进速度,东瓯王骆望总算得到一个喘气的机会。
  骆望派使者急如流星般到长安向汉武帝求救。南方两小国闽越和东瓯的战争使得长安城震动起来。
  群臣们在堂下议论纷纷,开始了讨论。不一会,田蚡走出行列奏道:“臣以为,越人是蛮夷之族,不懂教化。越人之间,虽同是一族,但为小利而互相残杀是常见的事,这种情况不是现在才有的,先帝时也有这种类似的情况。他们互相残杀对汉朝并没有什么威胁,所以不值得派兵前去相救。”
  一听此话,汉武帝心里觉得不对路。他也知道汉高祖时,越人之间也是时有战争,高祖并不派兵参与,为的是不愿劳民伤财。为了解决越人之间的纠纷,汉高祖只是给诸越制定了一个不许互相攻击的约法。
  但汉武帝有一种权力的欲望,他想汉朝应在这事上做出一个大国的样子来,给闹事的小蛮邦一个教训。他想使用武力,但又对用兵毫无经验,这才召开了这次大臣的廷议会议,想找几个自己的支持者。
  由贤良文学出身的中大夫严助,是汉武帝上台后招徕的第一批人才。他以对策成功,与董仲舒和公孙弘一起被授以官职。此时严助任中大夫一职。
  严助不同意田蚡的一席话,他向汉武帝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东瓯是大汉朝的外臣国,大汉对东瓯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臣窃以为应出兵帮助东瓯国摆脱目前的困境。”
  田蚡见严助竟和自己唱反调,显得很不耐烦,他带气地反驳说:“越人居住的蛮夷之地,就是派大军去也不容易获胜。当初就连强暴的秦朝都认为那里是个陷阱,所以在秦朝末年就已经把它们放弃不管了。我们又何苦去冒这种风险呢?”
  严助驳斥道:“此话差矣。秦朝怎么能和大汉朝相提并论呢?我们不是怕哪里有什么困难,只是怕我们的力量救不了东瓯,大汉朝的恩德覆盖不了荒蛮之地。如果说我们的力量救得了,恩德覆盖得了的话,那为什么放弃不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