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作者:[日]池田大作    更新:2021-12-04 11:04
  就是说,星死后便为下一代星辰提供材料。
  可是奇怪的是,据天文学家研究,宇宙诞生之时这些物质并不存在。就是说在宇宙中不存在任何东西之时,产生了物质,产生了星辰与银河。由于量子力学的进步,揭示出:即使宇宙本身全部消失,看上去好像零的状态之时,宇宙依然在进化,一旦条件具备,物质仍会生成的。
  众所周知,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①已从理论上证实:看起来处于"真空"状态的宇宙,实际却是不断产生物质的场所。
  ①狄拉克(1902-),英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质子说创立者之一。1929年提出"相对论性不变"原理。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个发现可以说是已经二十世纪的科学证实了的伟大成果。佛法中有个"空"的伟大概念,这并不是指"空虚"、"无"之意。佛法还认为"一切皆空",认为万物是在这"空"的状态下产生,并灭亡下去。说得深奥一点,所谓"空",恐怕就是"超过有无的存在"。这种"空",说得直截了当一些,就是潜藏着产生一切"物"的可能性的地方。即由于遇到某种机缘,受到相应的条件或某种作用的影响,于是发生相应活动,因而诞生出新的物。就是说这里有着巨大的潜力,无限的创造性,可以称为"生命空间"。这种"空"的概念,不只在西欧的思想、哲学中,而且在其宗教之中都没有过。这是佛教独有的东西。
  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步明确了许多真理,要证实这些真理,只靠西欧的思想范畴,有许多问题已无法解决,因此不少人把目光转向了上述佛教的"空"念。像海森堡、玻尔①、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都对佛教理论非常关注。他们之中不少人甚至立志研究佛法。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旧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
  科学研究,从某种意义,可以说是一种探求物质根源的旅行。
  特别是物理学、更是此种探求的典型。物理学对物质分析、还原,分成分子、原子、质子等基本要素。这要素正因为是基本的,所以具有普遍性。一旦掌握了要素的基本规律,通过对它们的组合与计算,就可解释一切物质的性质与现象。
  这种近代科学的方法论,在物理学这种以物质为对象的学问中,尤其发挥出巨大作用。但是发展到质子阶段,单靠要素论的方法,有许多现象已无法说明了。
  比如,爱因斯坦在相对性理论中,发现了质量与能量为同等的关系的规律。这个发现,随着质子物理学的发展,已从实践中得到证明。由于这个规律的出现,否定了存在着具有永恒的质量的、基本要素的粒子这个概念。另外,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又说明,在具有粒子与波动的双重性格的质子身上,要想同时测出它的位置与运动量是不可能的。古典世界观认为按照不变要素的规律,可以计算出一切现象。而海森堡的原理则由于否定了古典世界观的根基——粒子,从而否定了古典世界观。那里存在着用单纯的要素主义已无法说明的世界。
  我觉得现代物理学研究,越是接近质子的实态,就越发显示出佛教"空"的概念的重要。
  想到物理学正在朝着支配质子生成消灭的法则这一目标进行探索,便不能不深深惊叹佛教理想的卓越性及其直观的聪颖智慧。
  海森堡在其题为《局部和整体》的回忆录中说道:"迄今为止,我们一直信奉德模克利特的旧的前提。那篇文章标题也可以改写成《一开始就存在粒子》。人们一直假设:肉眼所见物质是由比它小的单位组合而成,如一直分割下去,便达到德模克利特称作"原子",而在今天则称作"质子"的最小单位,诸如"阳子""电子"等。然而说不定这个哲学是百分之百的谬误,或者说根本不存在无法再进行分割的最小单位。
  可是,如果这么说,那最初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由于海森堡对要素主义的质疑,使现代科学,尤其物理学所面临的课题突出出来。
  当然,要素主义方面的研究也在前进。比如"夸克理论"就是一个。美国的马来·盖尔曼主张存在构成质子的更为基本的成分,即"夸克"。它促使现代物理学出现了新的局面,理论上的研究已有相当大的进展,好像已经宣布发现好几个"夸克"。由于采取这种还原主义的手法,出现了对"夸克"自身进行探源研究的新阶段,因而从附属夸克类开始将做进一步研究,并无止境地持续下去,这点是不能否定的。
  佛法作为一种认识方法,解释说:人类或者万物,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所以有各自不同的姿态、形状,是因为那些必然的"因缘"暂时融合在一起所致。这种认识,即便从"局部和整体"关系这个观点来看,也非常富于启发性。主张贯彻局部独立的要素主义的认识方法是根据万物的"一因说",即事物是由最初的一个原因、因素构成的,一开始先有基本粒子的思想。佛教则认为万物是由于因和缘而发生的。换言之,佛教认为在同整体的关联之中,"因"和"缘"暂时相合的形态便是人,也便是万物。
  妙乐大师在其《摩诃止观辅行伝弘决》中写道:"亲生成因,疏助成缘。"即对于产生结果直接发生关系者为"因"(亲生),协助了"因"的是"缘"(疏助)。暂时融合的现象叫作"假谛"。虽然"空"的概念的背景是有八万法藏这一庞大的理论体系的存在,但作为原理,它是由"空"、"假"、"中"的"三谛"来表现的。
  所谓"谛",就是"真实、明确"和"永恒不变的真理"之意。可以说它是以永恒的规律来解释大至宇宙,小至生命实体的。因此,"空"、"假"、"中"的"三谛"中的"空谛",是掌管万物之性格、性质。凡具有形态之物均有其不同的性格。例如非常细小的质子也各具不同的性格。
  带着这种性格、性质,通过某种因缘的结合而成为"假谛","假谛"并非永远保持原来状态,必将走向灭亡。但是,即便形态消失,其"空谛",即内在的性格、性质是永远存在的。
  "空谛"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对假谛的"生"产生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死"又冥伏于宇宙之中。死,是无法看到也无法认识的,但"空谛"中有个永恒不变的核。这个核即"中谛"。在"空谛"和"假谛"之中,都具有这个根源性的"中谛"。
  在"中道一实之妙体"(《一生成佛抄》)中,曾极为明确,具体地讲明了形成这个核的起因以及促使它出现的根本性物质。
  另外,关于"三谛"之关系,应当是:"假谛"的"生"中有"三谛";"空谛"的"死"中也有"三谛",常存的"中谛"之中也有"三谛"。
  上述各种"三谛"井井有序的协调状态称为"圆融三谛"。这是法华经中最最重要的观点。
  以上诸说属于对三谛论的初步讨论。总之佛教无论对宏观宇宙或微观宇宙,均能无一遗漏地加以包容,并且阐明了使人类、社会更好地创造、发展的所有规律,即阐明了达到和谐、有秩序以及能够创造和复苏的规律。
  如上所述,佛法的透彻哲理对现代科学为首的各种事物均给予了无穷的启示。在人类所进行探索的各种领域之中,都必将看到佛法闪动着的耀眼的智慧之光。
  译后记
  池田大作是日本著名的宗教活动家。1928年生于东京,毕业于富士短期大学。现任日本最大的佛教团体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日莲正宗法华讲总首席讲师等职,为振兴和发展创价学会作出巨大的贡献。
  多年来,他以宗教活动为基础,倾全力于宗教文化、国际和平等活动,是日本公明党、东方哲学研究所、民主音乐协会、富士美术馆、创价大学等的创始人。为争取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的交流和发展,曾不辞辛苦地多次与各国领导人、著名学者、友好人士进行诚挚而认真的对谈。1983年荣获"联合国和平奖"、1988年又受"联合国荣誉表彰"。此外,曾获"桂冠诗人"的称号;莫斯科大学、索非亚大学名誉博士;北京大学、圣马科斯大学、复旦大学名誉教授;纽约、莫斯科等城市名誉市民的称号。
  他在繁忙的社会活动之余,珍惜寸阴,勤于笔耕,著述甚丰。在相继发表的作品中,主要有《人的革命》(现出10卷)、《展望二十一世纪对话录》(与A.汤因比的对话录)、《黑夜盼望黎明》(与露内·依古的对话录)、《敲响二十一世纪的警钟》、《第三座虹之桥》(与A.A.罗蒙诺夫校长的对话录)、《谈"和平"、"人生"和"哲学"》(与H.A.基辛格的对话录)、《池田大作文集》、《论生命》、《我的释尊观》和《佛教思想源流》等。
  《我的人学》,是作者近年来的一部力作。他从祈求和平,以佛法为基调的立场出发,通过对国内外著名历史人物(拿破仑、武田信玄、南丁格尔、鲁迅等)和著名文学作品(《浮士德》、《战争与和平》、《三国演义》、《新·平家物语》等)的精密剖析,探索了现代人应有的生活态度和如何坚强地对待人生等问题;并对宗教、生命、道德、教育、人才、孝道、社会乃至世界等均有论述。内容丰富,立意新颖;加之文字清新流畅,表现准确洗练,在日本拥有广泛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