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作者:[日]池田大作 更新:2021-12-04 11:03
社会上也的确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始终坚持欲念和保身,他们不但憎恨"善",污秽自己的灵魂,而且还一味把拉别人到低水平上来作为他生存的意义。
我们既然生活在"浊世",有时谁也不可能不与这种人打交道。但是,最好能养成锐敏的眼力,以便清醒地看穿这种缺乏品性的人,看穿他们低劣的灵魂的本质。
人与人的亲密无间的纽带
——鲁迅和他的朋友
人的宿命是作为"个"生存在有限的时空里的。而人与人相遇,于是产生深切的交流。伟大的灵魂与灵魂,有时会通过他们的深厚交往,相互沟通、相互连结,产生超越生死的人与人的亲密无间的纽带。
这正是为青春添加光彩的、清纯的生命的旋律。是对无比美好的人生的赞歌。
失掉人与人紧密纽带的人生,无疑是黑暗的。一个伫立在无边空旷的黑暗之中、孤独的生命,只能说是处在寂寞之中的一个僵死的灵魂。
所谓人际的纽带,既有家族间的结合,或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人们的相互联系,即所谓外力所规定的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也有自己主动地要求与人结合起来的关系。在多数场合下,这后一种关系,如果不互相尽力去加深它,就会逐渐淡漠,最后消失。但是,正因为如此,在这样情况下创造起来的友谊的强韧而美好的纽带,有时甚至会超越人种和国境,具有极大的广阔性。从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所谓交友关系是一面镜子,它赤裸裸地映写出人的生活深浅,映写出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鲁迅在谈及朋友时,他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是赠给同志瞿秋白之辞(《鲁迅全集9》,伊藤正文译,学习研究社版),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鲁迅这种对待同志的心情是极为感人的。
"同怀视之"的友谊,意味着是同志、是最高尚的朋友。
即使有很多朋友,但如果内心里杂有利害关系,那么到了紧要关头,就会显现出丑陋灵魂,也不在少数。相反,再也没有比共同奔向伟大理想、志同道合的同志更可贵的了。这个连结友情与友爱的纽带有时比亲兄弟之情还会加倍牢固。我想,只有这种宝贵的情谊的纽带,才是为青春和人生添加光彩的最宝贵的"瓖宝"。支持这种友情的,是尊敬和信任的感情,是永不背叛朋友的"真诚"。
瞿秋白与鲁迅,两人都是为了叩开新时代的门扉,在遭受权力迫害之中生活过来的。虽然比谁都更了解对方灵魂的"支柱",相互心许的同志瞿秋白,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已化为刑场之露,惨遭杀害了。但是,他的坚强的意志和与鲁迅深厚美好的情谊,却超越历史,永远放着不灭的光芒。深切的朋友情谊,当它一旦为追求某种崇高理想,和那种共同开拓苦难逆境的勇气连结在一起,就会具有金刚一般的坚强性。
而且,只有当陷入艰苦环境时,才会看出真朋友。在顺境时那好说,只有当朋友痛苦的时候能以赤心对待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人总是在情况恶劣时躲开,在情况顺利时靠近,这是常情。但是,越是处境困难,越不顾利害,保护朋友到底——
这才是真正情谊的纽带。作为人,坚持这样的生活道路,该有多好啊。
假如将为坚持信念而生活的行动轨迹作为人生纹样的经线,那么和心灵相许的人的友情纽带,就可以说是织成种种美丽图形的纬线。一个人的人生之所以会形成那样的丰富多采,会度过那样的色彩绚烂的人生,完全是这两种经纬线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从这种意义说,我真诚希望自己也能结成"美好的心灵的纽带"的啊。
勇者
——威廉·退尔的壮烈之死
当人陷入危难关头,会如何行动呢?勇敢的人,胆小的人,卑怯的人,慈爱的人,真是千差万别,各人有各人的面孔,演出各自喜怒哀乐的人生剧。
近年来,我曾回忆起一位可歌可泣的勇者的行为。
我想的是一九八二年一月在美国华盛顿发生的一起空难事件。
一架刚刚起飞的旅客机,撞到一座桥上,坠入结冰的波特麦克河里。为了救出落入河里的乘客,直升机赶来,将救命索降到河上。
乘客中一位中年绅士,虽然他抓到了救命索,但他让给了一个女乘客,第二次他又让给了空中小姐,在这以后他终于精疲力竭,沉进水中——这一震撼心灵的光景,展现在酷寒的河上。
这一事迹,作为勇者的行动,不只是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引起极大的感动。我想,正像这个绅士那样,一个男人不管遇上什么情况,都决不应忘掉"骑士精神"的。
文豪歌德,在魏玛时期的诗中,曾这样歌唱过:
一个人在接受一切人生考验中,克服最大困难,征服自己时,我们主动把这人展示给世人,并能够这样宣称:"这才真是此人的骨气!"
(《歌德全集第1卷》,片山敏彦译,人文书院版)
再也没有比人毫不退缩地迎接对自己的考验,克服困难的环境更高贵、更美的了。我的心情是,如果我能亲眼看到这种人,我将高呼:"这才是具有真正做人精神的人!才是最伟大的人!"
凛然面对困难,毅然超越困难,这种人性的光辉和真价——在这点上,我对瑞士的英雄威廉·退尔,也深为感动。退尔是十四世纪初的瑞士农民,他的事迹,由于德国的剧作家、诗人席勒的有名戏剧而为世所知。退尔还是个传说式的人物,传说是一名神箭手。
据传他反抗当时统治瑞士的代理奥地利哈普斯堡家族的代理总督极其残暴的行径,因而遭到了逮捕,他逃脱了,并用箭射死了那个代理总督,解放了瑞士,最后赢得了独立。其中,残暴的代理总督给他出难题,命令他用箭去射掉放在他爱子头上的苹果,结果被退尔一箭射掉的故事,由于席勒写进了他的戏剧里而举世闻名。还有退尔去死的场面,虽不如这件事有名,但却更为打动人的心灵。
十九世纪,瑞士人阿德利安·封·阿尔库斯曾写过一首题为《退尔之死》的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威廉·退尔传说》,宫下启三著,日本放送出版协会版):
人群跪在河岸,面向苍穹,把心和手朝向前方,颤声喊道:
"没有勇者出来,从咆哮的河水中——
救出这个男孩吗?"
但,人们颤抖着,只有胆怯,母亲绝望地仰视着苍穹,河上传来男孩微弱的叫声,声音逐渐减弱,最后消失了!
八十高龄的英雄退尔站起来了,听到危急的呼喊,怎能坐视?
绝大的勇气,他投身激流,大胆挥动双臂,在狂涛中前进。
(中略)
他紧抓住男孩,干得出色!
但他感到,手臂最后的力量已经用尽,含笑的一瞥,投向故乡的土地,河水静静地带走了退尔的尸体。
退尔就这样死去!同盟者死去了!
在他的胸中,心脏曾经绝大地跳动过,为了摒弃一切虚伪,为了一切美,为了一切伟大的事物,曾经跳动过!
不但这首格调高迈、韵律优美的诗使我难忘,而且在我的胸中也深深留下了这一难忘的场面。
人的心是难以捉摸的。在面对生死的关键时刻,财富、名声均毫无作用。而人,到了此时此刻,既可能发挥出无限勇敢,也可能显露出丑恶,显露出卑鄙。一个真正的绅士,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决不为地位、体面所动。这完全取决于他面对紧要关头是否胆怯和贪生,是否能洁身自处。卑怯的人,即使他活着,也会"虽生犹死"成为可怜虫。在生死关头,最能表现出剥掉一切,显露出他个人自身的真"我"。
退尔挺身去救助男孩的行为,可以说和佛法中讲的"菩萨"的生活态度一脉相通。退尔八十高龄,犹奋勇去救男孩的这种气概、这一行为给我们的生活态度,带来了一缕清纯的光辉。
尤其是,现在是越来越老龄化的时代,我希望年纪大的人也不应变得软弱无力,不应变成绝望的人生。最好能像退尔那样,保持着做一番更大事业的气概,来实现"所愿满足"的人生。一旦立下信念和信义之道、立下做人的王道,就应当在一生中以气概凛然的态度径直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是无限美好的。
忠实于自己
——小林秀雄的"强韧精神"
据说当前社会是"饱食时代",是"余暇时代",又是"泄气的时代"、"欺凌的时代",同时又是"自私与不负责任的时代"。可以说现实情况是:一切方面都弥漫着放纵的时代风气。
人的生活态度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我认为这样也未尝不可。只不过,一想到度过这漫长的人生,再也没有比无所作为的一生,更为空虚无聊的了。
《涅槃经》中说:"人命之不停息,过于山水。今日虽存而明日难保。"
这就是说,所谓人的寿命比山上的水滔滔顺流而下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转瞬间就会逝去。今天虽然平安无事,而明天的安稳,谁也难保。在《摩耶经》的一节中讲:人生的旅程是"步步近死地"。一天一天、一步一步和死接近,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同时《法华经》中也有一句有名的经文:"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畏怖。"
我们既然生活在"浊世",有时谁也不可能不与这种人打交道。但是,最好能养成锐敏的眼力,以便清醒地看穿这种缺乏品性的人,看穿他们低劣的灵魂的本质。
人与人的亲密无间的纽带
——鲁迅和他的朋友
人的宿命是作为"个"生存在有限的时空里的。而人与人相遇,于是产生深切的交流。伟大的灵魂与灵魂,有时会通过他们的深厚交往,相互沟通、相互连结,产生超越生死的人与人的亲密无间的纽带。
这正是为青春添加光彩的、清纯的生命的旋律。是对无比美好的人生的赞歌。
失掉人与人紧密纽带的人生,无疑是黑暗的。一个伫立在无边空旷的黑暗之中、孤独的生命,只能说是处在寂寞之中的一个僵死的灵魂。
所谓人际的纽带,既有家族间的结合,或居住在同一地域的人们的相互联系,即所谓外力所规定的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也有自己主动地要求与人结合起来的关系。在多数场合下,这后一种关系,如果不互相尽力去加深它,就会逐渐淡漠,最后消失。但是,正因为如此,在这样情况下创造起来的友谊的强韧而美好的纽带,有时甚至会超越人种和国境,具有极大的广阔性。从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所谓交友关系是一面镜子,它赤裸裸地映写出人的生活深浅,映写出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鲁迅在谈及朋友时,他写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这是赠给同志瞿秋白之辞(《鲁迅全集9》,伊藤正文译,学习研究社版),意思是说只要有一个充分理解自己的真朋友就可以了。在艰难困苦之中,心灵深处的纽带牢固地连在一起,患难相扶,鲁迅这种对待同志的心情是极为感人的。
"同怀视之"的友谊,意味着是同志、是最高尚的朋友。
即使有很多朋友,但如果内心里杂有利害关系,那么到了紧要关头,就会显现出丑陋灵魂,也不在少数。相反,再也没有比共同奔向伟大理想、志同道合的同志更可贵的了。这个连结友情与友爱的纽带有时比亲兄弟之情还会加倍牢固。我想,只有这种宝贵的情谊的纽带,才是为青春和人生添加光彩的最宝贵的"瓖宝"。支持这种友情的,是尊敬和信任的感情,是永不背叛朋友的"真诚"。
瞿秋白与鲁迅,两人都是为了叩开新时代的门扉,在遭受权力迫害之中生活过来的。虽然比谁都更了解对方灵魂的"支柱",相互心许的同志瞿秋白,为了坚守自己的信念,已化为刑场之露,惨遭杀害了。但是,他的坚强的意志和与鲁迅深厚美好的情谊,却超越历史,永远放着不灭的光芒。深切的朋友情谊,当它一旦为追求某种崇高理想,和那种共同开拓苦难逆境的勇气连结在一起,就会具有金刚一般的坚强性。
而且,只有当陷入艰苦环境时,才会看出真朋友。在顺境时那好说,只有当朋友痛苦的时候能以赤心对待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人总是在情况恶劣时躲开,在情况顺利时靠近,这是常情。但是,越是处境困难,越不顾利害,保护朋友到底——
这才是真正情谊的纽带。作为人,坚持这样的生活道路,该有多好啊。
假如将为坚持信念而生活的行动轨迹作为人生纹样的经线,那么和心灵相许的人的友情纽带,就可以说是织成种种美丽图形的纬线。一个人的人生之所以会形成那样的丰富多采,会度过那样的色彩绚烂的人生,完全是这两种经纬线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从这种意义说,我真诚希望自己也能结成"美好的心灵的纽带"的啊。
勇者
——威廉·退尔的壮烈之死
当人陷入危难关头,会如何行动呢?勇敢的人,胆小的人,卑怯的人,慈爱的人,真是千差万别,各人有各人的面孔,演出各自喜怒哀乐的人生剧。
近年来,我曾回忆起一位可歌可泣的勇者的行为。
我想的是一九八二年一月在美国华盛顿发生的一起空难事件。
一架刚刚起飞的旅客机,撞到一座桥上,坠入结冰的波特麦克河里。为了救出落入河里的乘客,直升机赶来,将救命索降到河上。
乘客中一位中年绅士,虽然他抓到了救命索,但他让给了一个女乘客,第二次他又让给了空中小姐,在这以后他终于精疲力竭,沉进水中——这一震撼心灵的光景,展现在酷寒的河上。
这一事迹,作为勇者的行动,不只是美国,而且在全世界都引起极大的感动。我想,正像这个绅士那样,一个男人不管遇上什么情况,都决不应忘掉"骑士精神"的。
文豪歌德,在魏玛时期的诗中,曾这样歌唱过:
一个人在接受一切人生考验中,克服最大困难,征服自己时,我们主动把这人展示给世人,并能够这样宣称:"这才真是此人的骨气!"
(《歌德全集第1卷》,片山敏彦译,人文书院版)
再也没有比人毫不退缩地迎接对自己的考验,克服困难的环境更高贵、更美的了。我的心情是,如果我能亲眼看到这种人,我将高呼:"这才是具有真正做人精神的人!才是最伟大的人!"
凛然面对困难,毅然超越困难,这种人性的光辉和真价——在这点上,我对瑞士的英雄威廉·退尔,也深为感动。退尔是十四世纪初的瑞士农民,他的事迹,由于德国的剧作家、诗人席勒的有名戏剧而为世所知。退尔还是个传说式的人物,传说是一名神箭手。
据传他反抗当时统治瑞士的代理奥地利哈普斯堡家族的代理总督极其残暴的行径,因而遭到了逮捕,他逃脱了,并用箭射死了那个代理总督,解放了瑞士,最后赢得了独立。其中,残暴的代理总督给他出难题,命令他用箭去射掉放在他爱子头上的苹果,结果被退尔一箭射掉的故事,由于席勒写进了他的戏剧里而举世闻名。还有退尔去死的场面,虽不如这件事有名,但却更为打动人的心灵。
十九世纪,瑞士人阿德利安·封·阿尔库斯曾写过一首题为《退尔之死》的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威廉·退尔传说》,宫下启三著,日本放送出版协会版):
人群跪在河岸,面向苍穹,把心和手朝向前方,颤声喊道:
"没有勇者出来,从咆哮的河水中——
救出这个男孩吗?"
但,人们颤抖着,只有胆怯,母亲绝望地仰视着苍穹,河上传来男孩微弱的叫声,声音逐渐减弱,最后消失了!
八十高龄的英雄退尔站起来了,听到危急的呼喊,怎能坐视?
绝大的勇气,他投身激流,大胆挥动双臂,在狂涛中前进。
(中略)
他紧抓住男孩,干得出色!
但他感到,手臂最后的力量已经用尽,含笑的一瞥,投向故乡的土地,河水静静地带走了退尔的尸体。
退尔就这样死去!同盟者死去了!
在他的胸中,心脏曾经绝大地跳动过,为了摒弃一切虚伪,为了一切美,为了一切伟大的事物,曾经跳动过!
不但这首格调高迈、韵律优美的诗使我难忘,而且在我的胸中也深深留下了这一难忘的场面。
人的心是难以捉摸的。在面对生死的关键时刻,财富、名声均毫无作用。而人,到了此时此刻,既可能发挥出无限勇敢,也可能显露出丑恶,显露出卑鄙。一个真正的绅士,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决不为地位、体面所动。这完全取决于他面对紧要关头是否胆怯和贪生,是否能洁身自处。卑怯的人,即使他活着,也会"虽生犹死"成为可怜虫。在生死关头,最能表现出剥掉一切,显露出他个人自身的真"我"。
退尔挺身去救助男孩的行为,可以说和佛法中讲的"菩萨"的生活态度一脉相通。退尔八十高龄,犹奋勇去救男孩的这种气概、这一行为给我们的生活态度,带来了一缕清纯的光辉。
尤其是,现在是越来越老龄化的时代,我希望年纪大的人也不应变得软弱无力,不应变成绝望的人生。最好能像退尔那样,保持着做一番更大事业的气概,来实现"所愿满足"的人生。一旦立下信念和信义之道、立下做人的王道,就应当在一生中以气概凛然的态度径直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是无限美好的。
忠实于自己
——小林秀雄的"强韧精神"
据说当前社会是"饱食时代",是"余暇时代",又是"泄气的时代"、"欺凌的时代",同时又是"自私与不负责任的时代"。可以说现实情况是:一切方面都弥漫着放纵的时代风气。
人的生活态度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我认为这样也未尝不可。只不过,一想到度过这漫长的人生,再也没有比无所作为的一生,更为空虚无聊的了。
《涅槃经》中说:"人命之不停息,过于山水。今日虽存而明日难保。"
这就是说,所谓人的寿命比山上的水滔滔顺流而下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转瞬间就会逝去。今天虽然平安无事,而明天的安稳,谁也难保。在《摩耶经》的一节中讲:人生的旅程是"步步近死地"。一天一天、一步一步和死接近,这就是人生的真相。
同时《法华经》中也有一句有名的经文:"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畏怖。"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