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作者:[澳]亚伦·皮斯 芭芭拉·皮斯    更新:2021-12-04 07:22
  但在西方世界所做的类似研究反映,许多西方国家却有同样的趋势,而这些国家在道德水平方面的测试得分向来都是高的。
  不幸的是,这不过是席卷世界各地的大规模道德危机的一个症状,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真实的变化。父母教育孩子,诚实是最好的品质,但又告诉他们假装喜欢生日礼物是种礼貌。他们用这些话教孩子说谎:“别让我看见你这副表情”、“爷爷奶奶亲你的时候,要显得高兴”、“别愁眉苦脸的,装高兴点”。
  孩子对于说谎这件事所得到的信息是矛盾的,这影响了他们成人后的行为举止。大多数真话都是孩子讲的,他们因此受到了惩罚。例如,一个胖子和一个小孩在路上擦肩而过,你会清楚地听到小孩问他的妈妈:“那个人怎么会那么胖?”
  大多数父母没有意识到,许多孩子成人后满口谎言,父母的严厉惩罚是一个主要原因。说谎者的许多行为模式在童年就固定了,长大后又会在权威人士的榜样作用下加剧。
  当你认识的每个人都对你说谎的时候
  有些人认为:世界上全是些说谎的人,不能相信任何人。原因有两个:首先,他们习惯说谎,而且认为别人和他们一样。其次,别人很难对他们说实话。因为他们对真话的反应是那么的激烈和情绪化。如果别人发现你听到真话后是如此的生气和受伤,千方百计要报复,他们会千方百计避免讲真话。如果你以容易被得罪而闻名,别人为避免引起不快而不说真话,你永远无法了解别人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如果你要求孩子讲真话,又因为真话不中听而惩罚他们,你实际上是在教孩子用说谎来保护自己。
  如果你觉得身边每个人都对你说谎,你应该首先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别人只是问题的一半。
  第62节:揭穿谎言的线索
  为什么朋友和家人彼此说谎造成的伤害最深
  关系越亲密,欺骗造成的伤害就越深,因为你很难把这个人排除在生活之外。例如,父母和子女之间说谎会彼此造成很深的伤害。说谎者和自己的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相信他,越对他没有保留。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对我们说谎造成的伤害比熟人大得多,但也更容易被原谅,因为他们永远是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好朋友说谎也会造成伤害,但我们可以把他们排除在生活之外,至少暂时排除,一段时间不见他们。在天平的另一端,我们对二手车推销员说谎早就有心理准备,如果他真的说谎,我们不会吃惊,我们可以选择永远不再理睬他。
  揭穿谎言的线索
  由于大多数人说谎时感到不自在,他们会本能地试图和谎言拉开距离。美国联邦调查局通过分析涉嫌做伪证的罪犯嫌疑人的措辞发现了这个有价值的线索。说谎者通常避免用第一人称,顾左右而言他。举个例子,有个人约好了和你见面却失约,事后他打电话解释说:“车坏了,手机没电了。”这种措辞要比“我的车坏了,我的手机没电了,我没法给你打电话”更让你本能地产生怀疑。说谎者会尽量避免提到谎话涉及的人的名字。他会说“我和那个女人没有发生过性关系”,而不会说“我和莫尼卡没有发生过性关系”。
  说谎者和大象
  习惯说谎的人有着大象般的记忆力。他在脑中把谎言反复练习了好多遍,能说得天衣无缝。如果问某个人他周末干了些什么,他的回答大致会是这样:“早饭后我去了我哥哥那儿,然后……不,我午饭后才去他那儿,之前,我去修车了。”当人们回忆一天的经历时,通常会磕磕巴巴或说了一半又从头讲起,想尽量把事情说得有条理。说谎者则不同,他们早打好了腹稿,很少会卡壳。
  一次不行,两次"奇-_-書--*--网-QISuu.cOm"
  如果你认为有人对你说谎,装作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他最终会因为过分自信而露出马脚。然后,请他重复谎言。优秀的说谎者事先排练过,能够准确复述先前讲过的谎言。接下去,暂停一会,让说谎嫌疑人以为他已经蒙混过关,然后请他再重复一遍谎言。由于他没准备连演三遍,头脑已经松弛下来,讲得经常与前两遍有出入。
  由于说谎往往伴随着紧张,说谎者的声调会不由自主地升高。如果他的电话留言机有段某位来自夏洛特女士的留言,他解释说她打错电话了,或者他压根儿不认识她。这时候,你如果发现他的嗓音尖得像金丝雀,那就该在嫌疑簿上记上一笔。
  怎样听出弦外之音
  你有过这样的谈话经历吗,有些人讲话开始听上去令人信服,但说得越多,你越觉得他不可信。
  下面分析一些最常用的字眼和短语。使用这些字眼和短语的人往往试图掩盖事实,或以不存在的情绪误导别人。如果讲话人用“坦白地说”、“说真的”、“老实说”这些词,那么他显然没有自诩的那么诚实、真诚和坦率。敏锐的人会下意识地对这些词进行解读,产生对讲话人故意欺骗的“反胃”感。例如,“老实说,这是我能给出的最优惠条件”,翻译过来是“虽然条件并不最优惠,但也许我会让你相信这是”。“我爱你”要比“我真的很爱你”更可信。“毋庸置疑”,就是有理由怀疑,“毫无疑问”更是个值得提高警觉的词。
  “相信我”通常意味着“如果我让你相信,你就会按我的想法去做”。一个人试图说服别人时,使用“相信我”的频率和他说谎的程度成正比。如果讲话人觉得你不相信他,或者他所说的缺乏可信度,他会总把“相信我”挂在嘴上。“真的”、“不骗你”这些话也是一样。
  如果你诚实、坦率、可信或真实的话,那么没必要说服别人相信你是诚实、坦率、可信或真实的。
  对税务员和对妻子说谎的区别何在?
  谎言被揭穿后,税务员仍会对你死缠不放。
  一些人习惯把这些话当成口头禅,下意识地在每句话前面都加上这些字眼,结果让真话听上去像假话。问问你的朋友、亲属和同事,你是不是老说这些字眼。如果是的话(这是有可能的),你就会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总不能和你建立互信关系。
  “是吧?”“对吧?”这种说法强迫听众赞同讲话人的观点。“你同意,对吧?”尽管听众可能并不同意讲话人的观点,但被迫回答“是”。“对吧”也暗示不相信听众能接受和理解讲话人的观点。
  “只”
  说话人用“只”来降低后续语句的重要性,以便在结果事与愿违时减轻自己的内疚,或推卸责任。说“我只占用你5分钟时间”的人,经常拿时间不当回事,有的实际上想占用你一个小时。相比之下,“我占用你5分钟时间”的说法更具体,也更可信。说“10分钟”,通常指占用20分钟到1个小时。商家说“只售9.95英镑”、“首付只需40英镑”,是想让你相信价格便宜得不值得计较。“我只是个普遍人”,是那些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人的典型语言。“我只想告诉你,我爱你”,是性格胆小懦弱的人说“我爱你”的方式。如果一个男人说“她只是个朋友”,没有女人会相信。
  当你听到某人说“只”的时候,你要考虑一下为什么他要降低他讲话内容的重要性。是因为对所说的缺少自信?在骗人?还是避免承担责任?把“只”这个词和他的前言后语联系起来仔细推敲一下,就可以找到答案。
  第62节:揭穿谎言的线索
  为什么朋友和家人彼此说谎造成的伤害最深
  关系越亲密,欺骗造成的伤害就越深,因为你很难把这个人排除在生活之外。例如,父母和子女之间说谎会彼此造成很深的伤害。说谎者和自己的关系越亲密,我们就越相信他,越对他没有保留。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对我们说谎造成的伤害比熟人大得多,但也更容易被原谅,因为他们永远是兄弟姐妹或者子女。好朋友说谎也会造成伤害,但我们可以把他们排除在生活之外,至少暂时排除,一段时间不见他们。在天平的另一端,我们对二手车推销员说谎早就有心理准备,如果他真的说谎,我们不会吃惊,我们可以选择永远不再理睬他。
  揭穿谎言的线索
  由于大多数人说谎时感到不自在,他们会本能地试图和谎言拉开距离。美国联邦调查局通过分析涉嫌做伪证的罪犯嫌疑人的措辞发现了这个有价值的线索。说谎者通常避免用第一人称,顾左右而言他。举个例子,有个人约好了和你见面却失约,事后他打电话解释说:“车坏了,手机没电了。”这种措辞要比“我的车坏了,我的手机没电了,我没法给你打电话”更让你本能地产生怀疑。说谎者会尽量避免提到谎话涉及的人的名字。他会说“我和那个女人没有发生过性关系”,而不会说“我和莫尼卡没有发生过性关系”。
  说谎者和大象
  习惯说谎的人有着大象般的记忆力。他在脑中把谎言反复练习了好多遍,能说得天衣无缝。如果问某个人他周末干了些什么,他的回答大致会是这样:“早饭后我去了我哥哥那儿,然后……不,我午饭后才去他那儿,之前,我去修车了。”当人们回忆一天的经历时,通常会磕磕巴巴或说了一半又从头讲起,想尽量把事情说得有条理。说谎者则不同,他们早打好了腹稿,很少会卡壳。
  一次不行,两次
  如果你认为有人对你说谎,装作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他最终会因为过分自信而露出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