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作者:王大庆 刘克苏 更新:2021-12-04 06:25
结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你的朋友帮助了你;离开了朋友,你往往就会陷入无助之中。朋友,是你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关键时刻可以靠一把的人脉大树。
1 让朋友成为你的人脉大树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结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你的朋友帮助了你;离开了朋友,你往往就会陷入无助之中。朋友,是你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关键时刻可以靠一把的人脉大树。
朋友,有时就是你自己。
有一个关于维克多连锁店的故事。
维克多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了一家食品店,这是一家古老的食品店,很早以前就存在而且已出名了。维克多希望它在自己的手中能够发展得更加壮大。
一天晚上,维克多在店里收拾,第二天他将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打算早早地关上店门,以便为度假做准备。突然,他看到店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面黄肌瘦、衣服褴褛、双眼深陷,一个典型的流浪汉。
维克多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走了出去,对那个年轻人说道:“小伙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年轻人略带点腼腆地问道:“这里是维克多食品店吗”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墨西哥味。“是的。”
年轻人更加腼腆了,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是从墨西哥来找工作的,可是整整两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在你的店里买过东西,喏,就是这顶帽子。”
维克多看见小伙子的头上果然戴着一顶十分破旧的帽子,那个被污渍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符号正是他店里的标记。“我现在没有钱回家了,也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餐了。我想……”年轻人继续说道。
维克多知道了眼前站着的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但是,他觉得应该帮助这个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请进了店内,好好地让他饱餐了一顿,并且还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回国。
培养自己的人脉资源
不久,维克多便将此事淡忘了。过了十几年,维克多的食品店越来越兴旺,在美国开了许多家分店,他于是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发展也是很困难的。为此维克多一直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突然收到一封从墨西哥寄来的一封陌生人的信,原来正是多年前他曾经帮过的那个流浪青年。
此时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维克多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这对于维克多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轻人的帮助,维克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连锁店,而且发展得异常迅速。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杰克·伦敦的童年,贫穷而不幸。十四岁那年,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偷捕牡蛎。可是,不久之后就被水上巡逻队抓住,被罚去做劳工。杰克·伦敦瞅空子逃了出来,从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两年以后,杰克·伦敦随着姐夫一起来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队伍。在淘金者中,他结识了不少朋友。他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么都有,而大多数是美国的劳苦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杰克·伦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里南的中年人,他来自芝加哥,他的辛酸历史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杰克·伦敦听他的故事经常潸然泪下,而这更加坚定了杰克·伦敦心中的一个目标:写作,写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伦敦利用休息的时间看书、学习。1899年,23岁的杰克·伦敦写出了处女作《给猎人》,接着又出版了小说集《狼之子》。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生活为主题的,因此,赢得了广大中下层人士的喜爱,杰克·伦敦渐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著作的畅销也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刚开始的时候,杰克·伦敦并没有忘记与他共患难同甘苦的淘金工人们,正是他们的生活给了他灵感与素材。他经常去看望他的穷朋友们,一起聊天,一起喝酒,回忆以往的岁月。
但是后来,杰克·伦敦的钱越来越多,他对于钱也越来越看重。他甚至公开声明他只是为了钱才写作。他开始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地挥霍。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地忘记了那些穷朋友们。
有一次,坎里南来芝加哥看望杰克·伦敦,可杰克·伦敦只是忙于应酬各式各样的聚会、酒宴和修建他的别墅,对坎里南不理不睬,一个星期中坎里南只见了他两面。
坎里南头也不回地走了。同时,杰克·伦敦的淘金朋友们也永远地从他的身边离开了。
离开了朋友,离开了写作的源泉,杰克·伦敦的思维枯竭,他再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著作了。于是,1916年11月22日,处于精神和金钱危机中的杰克·伦敦在自己的寓所里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 同乡牢牢抱成团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脉资源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同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富贵不还乡,如衣绵夜行”。项羽入咸阳后,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然后回他的楚国老家去,有人劝他在关中称王,他便理由十足地说了上面这句话,被人讥为“楚人沐猴而冠”。
富贵了,就是要让乡亲们看一看。这种炫耀乡里的心态,固然显示出的是无大志无见识,但是浅薄之中,还是能显出对乡里的情意的。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同乡人有一种天生的热情,尤其是到外地上学或谋生之时,这种同乡感情就愈发强烈。
在大学里经常可以见到有某地学生组织有同乡会性质的“联谊会”,有人觉得这些人落后狭隘;后来发现有些教师也参加其活动,更感到不可思议。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那“抱成团”的宗旨确实给大多数同乡带去了“实惠”,解决了不少困难。再后来,这种同乡会性质的团体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形式虽是松散的,但“亲不亲,故乡人”,这种同乡观念,有一定的凝聚力,它在“对外”上要保持一致性。对内互相提携,互相帮助,对外则团结一致,抵御困难和外来的威胁。
如果乡土观念过重,同乡关系也有过火的时候。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当时山西就流传出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挂”;韩德勤是江苏洋河人,他当江苏省主席时,那里的百姓则说:“会说洋河话,就把洋刀挂”。"奇-_-書--*--网-QISuu.cOm"
阎锡山重用五台同乡,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被五台人所占据。陈炯明是广东海丰人,他做了广东都督后,大用海丰人,省政府内到处都能听到海丰话。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金融系统重用山西人,理由则是“只有山西人会理财”……
蒋介石是奉化人,他倒并不在乎别人讥讽他重用奉化人。他的侍卫长多用奉化人,如俞济时、蒋孝先等;而侍卫官则几乎一律是奉化人,因为在他眼中,奉化人是最可靠的;他的秘书中,有9任是奉化人,是不是只有奉化人的文章最好,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但是奉化同乡可信;奉化并不出武夫,,也不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区,但国民党军界里,奉化出过55位将军(其中中将以上20人,这种“人杰地灵”,与蒋介石的提携不无关系。
在一个地区中出过一个显赫人物,往往就会带出一大帮。到了近代,这个现象似乎特别明显。大批的同乡做了官,形成一定的势力圈之后,这个地方自然要被说成是“人杰地灵”。
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制约着用人制度,影响着用人之风。既然“人治”的痕迹还很深,任用人才还不得不靠少数人举荐的形式,那么出于保证行政效率,保证意见比较集中,一句话,保证权力不被其他势力所威胁,任用同乡就成为非常现实的事。只不过这种做法的最终后果,是给时代打下“乡党政治”的落后的烙印。
某人顺便问起一位干部的籍贯,不想问一答百,引出他一番自豪的陈词,他掰着指头数:某书记是我们县的,某副省长是我们县的,某厅厅长、某市市长、某局局长……都是我们县人一口气数出百十个。
我们无意探讨这种“乡党政治”的种种害处,也不想对借乡情观念拉帮结派的行为作深入的批判。引用上面例子只是想提醒大家:既然同乡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足以影响了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人脉资源态度,那么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就不可忽视它。最起码可以为你在有求于人时提供一条“跑关系”的线索。对于同乡关系,只要不搞歪门邪道,没有到“结党营私”的程度则完全是可以用的。
3 亲戚亲戚,越走越亲
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的亲密性,这是我们人脉资源中的重要一脉。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亲戚帮助。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作为亲戚,对方也大都会很热情地向你伸出救援之手。
必须注意的是,亲戚关系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亲戚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比如经济的、地位的、地域的、性格的等等。
1 让朋友成为你的人脉大树
生活中,我们不能缺少朋友。结交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往往是你的朋友帮助了你;离开了朋友,你往往就会陷入无助之中。朋友,是你人生中一笔巨大的财富,是关键时刻可以靠一把的人脉大树。
朋友,有时就是你自己。
有一个关于维克多连锁店的故事。
维克多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了一家食品店,这是一家古老的食品店,很早以前就存在而且已出名了。维克多希望它在自己的手中能够发展得更加壮大。
一天晚上,维克多在店里收拾,第二天他将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打算早早地关上店门,以便为度假做准备。突然,他看到店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面黄肌瘦、衣服褴褛、双眼深陷,一个典型的流浪汉。
维克多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走了出去,对那个年轻人说道:“小伙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年轻人略带点腼腆地问道:“这里是维克多食品店吗”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墨西哥味。“是的。”
年轻人更加腼腆了,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是从墨西哥来找工作的,可是整整两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在你的店里买过东西,喏,就是这顶帽子。”
维克多看见小伙子的头上果然戴着一顶十分破旧的帽子,那个被污渍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符号正是他店里的标记。“我现在没有钱回家了,也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餐了。我想……”年轻人继续说道。
维克多知道了眼前站着的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但是,他觉得应该帮助这个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请进了店内,好好地让他饱餐了一顿,并且还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回国。
培养自己的人脉资源
不久,维克多便将此事淡忘了。过了十几年,维克多的食品店越来越兴旺,在美国开了许多家分店,他于是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发展也是很困难的。为此维克多一直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突然收到一封从墨西哥寄来的一封陌生人的信,原来正是多年前他曾经帮过的那个流浪青年。
此时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维克多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这对于维克多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轻人的帮助,维克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连锁店,而且发展得异常迅速。
再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杰克·伦敦的童年,贫穷而不幸。十四岁那年,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开始偷捕牡蛎。可是,不久之后就被水上巡逻队抓住,被罚去做劳工。杰克·伦敦瞅空子逃了出来,从此便走上了流浪水手的道路。
两年以后,杰克·伦敦随着姐夫一起来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队伍。在淘金者中,他结识了不少朋友。他这些朋友中三教九流什么都有,而大多数是美国的劳苦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是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杰克·伦敦的朋友中有一位叫坎里南的中年人,他来自芝加哥,他的辛酸历史可以写成一部厚厚的书。杰克·伦敦听他的故事经常潸然泪下,而这更加坚定了杰克·伦敦心中的一个目标:写作,写淘金者的生活。
在坎里南的帮助下,杰克·伦敦利用休息的时间看书、学习。1899年,23岁的杰克·伦敦写出了处女作《给猎人》,接着又出版了小说集《狼之子》。这些作品都是以淘金工人的辛酸生活为主题的,因此,赢得了广大中下层人士的喜爱,杰克·伦敦渐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他著作的畅销也给他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刚开始的时候,杰克·伦敦并没有忘记与他共患难同甘苦的淘金工人们,正是他们的生活给了他灵感与素材。他经常去看望他的穷朋友们,一起聊天,一起喝酒,回忆以往的岁月。
但是后来,杰克·伦敦的钱越来越多,他对于钱也越来越看重。他甚至公开声明他只是为了钱才写作。他开始过起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且大肆地挥霍。与此同时,他也渐渐地忘记了那些穷朋友们。
有一次,坎里南来芝加哥看望杰克·伦敦,可杰克·伦敦只是忙于应酬各式各样的聚会、酒宴和修建他的别墅,对坎里南不理不睬,一个星期中坎里南只见了他两面。
坎里南头也不回地走了。同时,杰克·伦敦的淘金朋友们也永远地从他的身边离开了。
离开了朋友,离开了写作的源泉,杰克·伦敦的思维枯竭,他再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著作了。于是,1916年11月22日,处于精神和金钱危机中的杰克·伦敦在自己的寓所里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 同乡牢牢抱成团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脉资源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同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富贵不还乡,如衣绵夜行”。项羽入咸阳后,一把火烧了阿房宫,然后回他的楚国老家去,有人劝他在关中称王,他便理由十足地说了上面这句话,被人讥为“楚人沐猴而冠”。
富贵了,就是要让乡亲们看一看。这种炫耀乡里的心态,固然显示出的是无大志无见识,但是浅薄之中,还是能显出对乡里的情意的。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乡土观念,其表现之一就是对同乡人有一种天生的热情,尤其是到外地上学或谋生之时,这种同乡感情就愈发强烈。
在大学里经常可以见到有某地学生组织有同乡会性质的“联谊会”,有人觉得这些人落后狭隘;后来发现有些教师也参加其活动,更感到不可思议。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那“抱成团”的宗旨确实给大多数同乡带去了“实惠”,解决了不少困难。再后来,这种同乡会性质的团体几乎到处都能见到。它的形式虽是松散的,但“亲不亲,故乡人”,这种同乡观念,有一定的凝聚力,它在“对外”上要保持一致性。对内互相提携,互相帮助,对外则团结一致,抵御困难和外来的威胁。
如果乡土观念过重,同乡关系也有过火的时候。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当时山西就流传出一句话:“会说五台话,就把洋刀挂”;韩德勤是江苏洋河人,他当江苏省主席时,那里的百姓则说:“会说洋河话,就把洋刀挂”。"奇-_-書--*--网-QISuu.cOm"
阎锡山重用五台同乡,山西省政府的重要位置大多被五台人所占据。陈炯明是广东海丰人,他做了广东都督后,大用海丰人,省政府内到处都能听到海丰话。孔祥熙是山西人,他在金融系统重用山西人,理由则是“只有山西人会理财”……
蒋介石是奉化人,他倒并不在乎别人讥讽他重用奉化人。他的侍卫长多用奉化人,如俞济时、蒋孝先等;而侍卫官则几乎一律是奉化人,因为在他眼中,奉化人是最可靠的;他的秘书中,有9任是奉化人,是不是只有奉化人的文章最好,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但是奉化同乡可信;奉化并不出武夫,,也不是国民革命的中心区,但国民党军界里,奉化出过55位将军(其中中将以上20人,这种“人杰地灵”,与蒋介石的提携不无关系。
在一个地区中出过一个显赫人物,往往就会带出一大帮。到了近代,这个现象似乎特别明显。大批的同乡做了官,形成一定的势力圈之后,这个地方自然要被说成是“人杰地灵”。
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制约着用人制度,影响着用人之风。既然“人治”的痕迹还很深,任用人才还不得不靠少数人举荐的形式,那么出于保证行政效率,保证意见比较集中,一句话,保证权力不被其他势力所威胁,任用同乡就成为非常现实的事。只不过这种做法的最终后果,是给时代打下“乡党政治”的落后的烙印。
某人顺便问起一位干部的籍贯,不想问一答百,引出他一番自豪的陈词,他掰着指头数:某书记是我们县的,某副省长是我们县的,某厅厅长、某市市长、某局局长……都是我们县人一口气数出百十个。
我们无意探讨这种“乡党政治”的种种害处,也不想对借乡情观念拉帮结派的行为作深入的批判。引用上面例子只是想提醒大家:既然同乡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足以影响了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人脉资源态度,那么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就不可忽视它。最起码可以为你在有求于人时提供一条“跑关系”的线索。对于同乡关系,只要不搞歪门邪道,没有到“结党营私”的程度则完全是可以用的。
3 亲戚亲戚,越走越亲
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的亲密性,这是我们人脉资源中的重要一脉。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亲戚帮助。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作为亲戚,对方也大都会很热情地向你伸出救援之手。
必须注意的是,亲戚关系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亲戚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比如经济的、地位的、地域的、性格的等等。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