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走出阴影
作者:月影梧桐 更新:2021-12-04 06:19
解决大问题要有大智慧,唐绍仪在原地踱了三个来回,目中找到了解决办法。
“诸位,文官考试不同于旧时科举,许多规矩原也不必照旧。科举有状元、探花、榜眼之称谓,此次考试并不照搬,只分一甲、二甲之类,所以人数亦可灵活。我看是不是这样,此四份最优试卷,一概列入一甲,倘若剩余试卷再无最优,则此四人定为一甲,一甲第三则为两人并列;如果还有其余最优,则将全部最优卷呈请圣览,由皇上钦定一甲名次,如何?”
这个做法倒也不偏不倚,无论载泽、周学熙还是梁士都可接受,彼此也不伤和气。其实这几份最优试卷无论最后排名如何,所部大臣肯定是要重用的,众人所争者无非是一个面子问题,都想着让状元花落本部……
各部大臣对连续几天紧张的评阅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考生也不负众望,在各科都涌现出了相当优异的人物。以医科为例,有考生名朱神惠,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论文题目曰《中国之肺痨病》,对公共医疗卫生提出了独特见解,认为要在各省省城兴建西医医院,在京师设立全国性的中西医结合之医院;在广大的乡村,除中医继续推广外,还应该增强对民众的教育,通过诸如消灭露天粪缸等举措改良公共卫生来增进人民体制……
这样的建议对策,原本传统的士大夫阶层是不屑为之地,但在东三省爆鼠疫地时局中。这种建议颇为民政部所瞩目。民政大臣沈殿林当即表示,要将此人派给正在东北主持防疫的伍连德担当助手,倘若果有成效。拟任命为正四品的卫生司司长,以一介白身而获如此提名,足见重用之意。
同样地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张全虽然只获得了法律硕士学位,但他同时也获得了美国律师资格,对宪法学颇有研究,对国际公法体系亦尤为精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庚子以来,中国与西洋交涉间之所以屡屡吃亏,除国家实力不济、官员有惧外心理外,对国际公法的陌生乃至漠视都是重要原因。很多不涉及主权、利权的谈判,因为中国谈判人员的无识,使得国家往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去挽回。
在“宪政体制改良刍议”这种框架地题意下,他对五大臣出洋考察也做了分析:先是充分肯定了此举的必要性,认为给朝廷重臣开了眼界。“即便所知有限,敢开风气之先亦足为人称道”,同时他也诚恳地指出不足,认为“各国宪政本来差异颇大。甚至同样事例甲国与乙国处理完全矛盾,与其自身悠然自得。合乎国情,与所学者却茫然不知所措,现今仿行,重学习目标……与中国最相近者,日本也……”最后,他认为要加紧修律,虽然按照法理,应该宪法制定、完备后再论其余诸法,但中国情况特殊,宪法受政治影响极大,倒是其余诸法相对简便,他呼吁说“倘宪政体系之下其余诸法具备而行之有效,则宪法呼之欲出、所行自远;倘光有宪法,其余诸法仍然照旧,则表里不一,宪法依旧只是一纸空文罢了……”
戴鸿慈、载泽原先都在五大臣之列,对此同感颇深,戴鸿慈也给他安排了去处——协助修律大臣沈家本开展工作。
……经过连续几天的奋战,专业初试的阅卷工作终于如期完成,相关成绩的统计让唐绍仪终于松了口气——情况比资格初试那会强多了,合格率终于上升到了5o%以上,各种优异人才不断涌现。
除中文科外,其余各科的名单也大致排定,相关重合率也减少了许多,7以上的岗位的求职比例已进入了合理区间,再行岗位复试已无必要。
自然凡事都有例外,中文科虽然在资格初试时地通过率最低,但事实证明,凡能通过初试的人员都有几把刷子,相关竞争异常激烈——一者,中文科的职位是最少的,二者,报名中文科地人数是最多的,这一少一多,酿成了中文科无比惨烈地竞争。光是经过阅卷组认定可算得上最优等的考生就达十一人之多,其余优等、良好、中等等各级也远较其余各科为多。
摞摞随行递解上来的报告,唐绍仪慎重地看了三遍,张榜公布这个栏目之下签署了自己的大名,亦即代表职官部对此表示认可。
随着黄榜的6续公布,京师街头响起一阵又一阵的赞叹声,不少人驻足围观,很多人都对各科一甲诸人的姓名指指点点。虽然最终任职结果要到下月初一才能公布,但在他们心中,这一甲诸人仿佛就如同以前科举时代状元之类,重用是必然的——难道你还听说状元公坐冷板凳?
但人气最旺、关注之人最多的中文科榜单却迟迟不予公布。其余各科天亮时分就已经公诸于众,唯独中文科的公告接近落日时分才姗姗来迟,而且与其他各科不同,上面没有标明一、二、三甲各级,只有一长串的名字——凡名列榜单的,有资格参加后天举行的岗位复试。
焦急的眼神无不在这几百号名字中开始搜索,看到自己大名的无不欢呼雀跃,看不到者亦不免垂头丧气,不甘心地看了又看……
放榜之日,所有的人生百态都显露无疑,端的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养心殿里,已经数日不理政事、不理重臣的林广宇终于走出了自我封闭的状态。
望着眼睛凹陷、神情黯然的皇帝,众臣无不感伤,纷纷劝解道:“皇后仙升,皇上当节哀顺变;国事艰难,皇上切切以保重龙体为重。”
—
“都起来吧。”林广宇的声音间仍满是愁苦,但比起除闻噩耗时已经好转了不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朕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心里哀伤皇后跟朕没过几天好日子,这么快就撒手西去,心里……”
“皇上节哀。先皇后若泉下有知,必感怀于皇上恩义,这等感怀,便如亲在皇上身边一般。”
典礼院院长景厚奏对道:“皇后丧葬大典,臣等已安排妥当,只等吉时;所虑者,唯独皇上陵寝未备,皇后梓棺只得停灵于西陵梁各庄,待崇陵修缮完成之后再行移葬。”
原本林广宇对皇帝陵寝的修建并不持积极态度,但现在隆裕一逝世,反倒迫在眉睫,崇陵修筑亦进入了快车道。
“劳烦卿等费心了。”
“臣等已为先皇后拟定了尊号,请皇上过目,不知当否?”
虽然“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的谥号比不上慈禧尊隆,但已是美谥,林广宇并未计较,只交代道:“皇后生前一力主张以国事为重,崇尚俭朴,丧葬大典不可太过靡费,以免皇后泉下不安。”
“臣等遵旨。”
其实,就隆裕的个性而言,她虽然比不上慈禧极度铺张浪费,但对于虚荣还是有一些向往。但她有一项好处,在慈禧死后,因为夫妻关系改善,对林广宇言听计从,对皇帝压缩规模、崇尚俭朴的作风虽然不太认同,但还是照办了。斯人已逝,再加上所作所为并无失德之处,皇帝当然也要为其贴金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
“皇后生前一直关注女学,谓女子要自强自立,便不可不读书识字。经年累月,从妆~算赞助女学,不料突然撒手西去,未曾动用。现在朕替皇后作主,一体捐给帝国女子师范大学,5两充作办学经费,其余2o两设立奖学金,专用于表彰品学兼优之女学生……”
“皇后仁德,万民必敬仰而传诵千秋。”
“朕倦了,诸卿先退下吧。”交代完诸事,林广宇感觉心力交瘁——或许,这几天哀伤过度?
人群中的唐绍仪暗暗焦急,他原本还想出言询问有关文官考试殿试事宜的。但眼看皇帝精力不济,倒也不便多嘴,虽然踌躇,却也只能准备与其余众人一起告退。
还没跨出大门,林广宇瞧见他的背影仿佛想起了什么,让王商传话道:“殿试期日不改,朕仍亲自主持。”
唐绍仪大喜:皇上挺过来了!那个雄才大略、以天下为己任的皇上终于从丧偶之痛中走出来了!第三次机遇 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走出阴影
“诸位,文官考试不同于旧时科举,许多规矩原也不必照旧。科举有状元、探花、榜眼之称谓,此次考试并不照搬,只分一甲、二甲之类,所以人数亦可灵活。我看是不是这样,此四份最优试卷,一概列入一甲,倘若剩余试卷再无最优,则此四人定为一甲,一甲第三则为两人并列;如果还有其余最优,则将全部最优卷呈请圣览,由皇上钦定一甲名次,如何?”
这个做法倒也不偏不倚,无论载泽、周学熙还是梁士都可接受,彼此也不伤和气。其实这几份最优试卷无论最后排名如何,所部大臣肯定是要重用的,众人所争者无非是一个面子问题,都想着让状元花落本部……
各部大臣对连续几天紧张的评阅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考生也不负众望,在各科都涌现出了相当优异的人物。以医科为例,有考生名朱神惠,毕业于哈佛大学,博士论文题目曰《中国之肺痨病》,对公共医疗卫生提出了独特见解,认为要在各省省城兴建西医医院,在京师设立全国性的中西医结合之医院;在广大的乡村,除中医继续推广外,还应该增强对民众的教育,通过诸如消灭露天粪缸等举措改良公共卫生来增进人民体制……
这样的建议对策,原本传统的士大夫阶层是不屑为之地,但在东三省爆鼠疫地时局中。这种建议颇为民政部所瞩目。民政大臣沈殿林当即表示,要将此人派给正在东北主持防疫的伍连德担当助手,倘若果有成效。拟任命为正四品的卫生司司长,以一介白身而获如此提名,足见重用之意。
同样地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张全虽然只获得了法律硕士学位,但他同时也获得了美国律师资格,对宪法学颇有研究,对国际公法体系亦尤为精通。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庚子以来,中国与西洋交涉间之所以屡屡吃亏,除国家实力不济、官员有惧外心理外,对国际公法的陌生乃至漠视都是重要原因。很多不涉及主权、利权的谈判,因为中国谈判人员的无识,使得国家往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去挽回。
在“宪政体制改良刍议”这种框架地题意下,他对五大臣出洋考察也做了分析:先是充分肯定了此举的必要性,认为给朝廷重臣开了眼界。“即便所知有限,敢开风气之先亦足为人称道”,同时他也诚恳地指出不足,认为“各国宪政本来差异颇大。甚至同样事例甲国与乙国处理完全矛盾,与其自身悠然自得。合乎国情,与所学者却茫然不知所措,现今仿行,重学习目标……与中国最相近者,日本也……”最后,他认为要加紧修律,虽然按照法理,应该宪法制定、完备后再论其余诸法,但中国情况特殊,宪法受政治影响极大,倒是其余诸法相对简便,他呼吁说“倘宪政体系之下其余诸法具备而行之有效,则宪法呼之欲出、所行自远;倘光有宪法,其余诸法仍然照旧,则表里不一,宪法依旧只是一纸空文罢了……”
戴鸿慈、载泽原先都在五大臣之列,对此同感颇深,戴鸿慈也给他安排了去处——协助修律大臣沈家本开展工作。
……经过连续几天的奋战,专业初试的阅卷工作终于如期完成,相关成绩的统计让唐绍仪终于松了口气——情况比资格初试那会强多了,合格率终于上升到了5o%以上,各种优异人才不断涌现。
除中文科外,其余各科的名单也大致排定,相关重合率也减少了许多,7以上的岗位的求职比例已进入了合理区间,再行岗位复试已无必要。
自然凡事都有例外,中文科虽然在资格初试时地通过率最低,但事实证明,凡能通过初试的人员都有几把刷子,相关竞争异常激烈——一者,中文科的职位是最少的,二者,报名中文科地人数是最多的,这一少一多,酿成了中文科无比惨烈地竞争。光是经过阅卷组认定可算得上最优等的考生就达十一人之多,其余优等、良好、中等等各级也远较其余各科为多。
摞摞随行递解上来的报告,唐绍仪慎重地看了三遍,张榜公布这个栏目之下签署了自己的大名,亦即代表职官部对此表示认可。
随着黄榜的6续公布,京师街头响起一阵又一阵的赞叹声,不少人驻足围观,很多人都对各科一甲诸人的姓名指指点点。虽然最终任职结果要到下月初一才能公布,但在他们心中,这一甲诸人仿佛就如同以前科举时代状元之类,重用是必然的——难道你还听说状元公坐冷板凳?
但人气最旺、关注之人最多的中文科榜单却迟迟不予公布。其余各科天亮时分就已经公诸于众,唯独中文科的公告接近落日时分才姗姗来迟,而且与其他各科不同,上面没有标明一、二、三甲各级,只有一长串的名字——凡名列榜单的,有资格参加后天举行的岗位复试。
焦急的眼神无不在这几百号名字中开始搜索,看到自己大名的无不欢呼雀跃,看不到者亦不免垂头丧气,不甘心地看了又看……
放榜之日,所有的人生百态都显露无疑,端的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养心殿里,已经数日不理政事、不理重臣的林广宇终于走出了自我封闭的状态。
望着眼睛凹陷、神情黯然的皇帝,众臣无不感伤,纷纷劝解道:“皇后仙升,皇上当节哀顺变;国事艰难,皇上切切以保重龙体为重。”
—
“都起来吧。”林广宇的声音间仍满是愁苦,但比起除闻噩耗时已经好转了不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朕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心里哀伤皇后跟朕没过几天好日子,这么快就撒手西去,心里……”
“皇上节哀。先皇后若泉下有知,必感怀于皇上恩义,这等感怀,便如亲在皇上身边一般。”
典礼院院长景厚奏对道:“皇后丧葬大典,臣等已安排妥当,只等吉时;所虑者,唯独皇上陵寝未备,皇后梓棺只得停灵于西陵梁各庄,待崇陵修缮完成之后再行移葬。”
原本林广宇对皇帝陵寝的修建并不持积极态度,但现在隆裕一逝世,反倒迫在眉睫,崇陵修筑亦进入了快车道。
“劳烦卿等费心了。”
“臣等已为先皇后拟定了尊号,请皇上过目,不知当否?”
虽然“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的谥号比不上慈禧尊隆,但已是美谥,林广宇并未计较,只交代道:“皇后生前一力主张以国事为重,崇尚俭朴,丧葬大典不可太过靡费,以免皇后泉下不安。”
“臣等遵旨。”
其实,就隆裕的个性而言,她虽然比不上慈禧极度铺张浪费,但对于虚荣还是有一些向往。但她有一项好处,在慈禧死后,因为夫妻关系改善,对林广宇言听计从,对皇帝压缩规模、崇尚俭朴的作风虽然不太认同,但还是照办了。斯人已逝,再加上所作所为并无失德之处,皇帝当然也要为其贴金一番——这也是人之常情。
“皇后生前一直关注女学,谓女子要自强自立,便不可不读书识字。经年累月,从妆~算赞助女学,不料突然撒手西去,未曾动用。现在朕替皇后作主,一体捐给帝国女子师范大学,5两充作办学经费,其余2o两设立奖学金,专用于表彰品学兼优之女学生……”
“皇后仁德,万民必敬仰而传诵千秋。”
“朕倦了,诸卿先退下吧。”交代完诸事,林广宇感觉心力交瘁——或许,这几天哀伤过度?
人群中的唐绍仪暗暗焦急,他原本还想出言询问有关文官考试殿试事宜的。但眼看皇帝精力不济,倒也不便多嘴,虽然踌躇,却也只能准备与其余众人一起告退。
还没跨出大门,林广宇瞧见他的背影仿佛想起了什么,让王商传话道:“殿试期日不改,朕仍亲自主持。”
唐绍仪大喜:皇上挺过来了!那个雄才大略、以天下为己任的皇上终于从丧偶之痛中走出来了!第三次机遇 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走出阴影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