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作者:龙人 更新:2021-12-04 06:15
因为在人们看来,刘邦既是真命天子,就绝不会死,至少在大功未成之前不能死。他若死了,就不是真命天子,人心将在顷刻间焕散一空。
这样的局面当然不是张良所希望看到的,是以他的心中虽然悲痛,却殚思竭虑,希望能够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红颜吕雉的力量将目前这种局面支撑下去。他心里清楚,到底能够维持多久,已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他只能是尽人事而已。
骊山北峰已经全面封锁,陈平亲自率领三万人马着手准备。在没有见到纪空手的尸体之前,无论是张良、陈平,还是红颜、吕雉等人,心中都存在着最后的一丝侥幸。
纪空手生还的概率究竟会有多大?没有人知道,大家都觉得实在渺茫。之所以每一个人的心中尚存在着一丝侥幸,是因为纪空手这一生中创下过太多的奇迹。
此刻张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汉王府中的议事厅中,泡了一壶香茗。他需要静心,让自己胸中的那股悲伤慢慢淡去,可是他一闭上眼睛,那天发生在骊山北峰的一幕便如一幅幅画般在眼前浮现。
他没有想到纪空手会置自己的心脉之伤而不顾,孤身犯险,登上百叶庙。按照当时的情形,如果纪空手选择后退,未必就不行,可是当时他们正在千步梯的中段,地势险峻,一旦敌人趁势袭击,就会有全军覆灭之虞。纪空手显然看到了这一点,是以才会反其道而行之,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希望能保住数百部属的性命。
以当时的形势,如果张良与陈平能够组织卫队跟进,纪空手未必就是这样的结局。然而千步梯之险,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在张良与陈平跟进之时,却遭到了一个无名高手的狙击,从而使得他们与纪空手拉开了距离。
直到红颜与吕雉率领数十高手匆匆赶到,那位无名高手才隐入山林。等到他们冲上百叶庙遗址时,触目所见,正是纪空手坠崖时的揪心一幕,而敌人却趁着众人失神之际,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在众人的眼前。
事后想来,这无疑是敌人布下的一个精妙杀局,策划者显然料算到了纪空手当日的行程,考虑到了每一种可能,然后才利用几名绝世高手实施这次行动。敌人在整个行动之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来去如风,行事从容,绝不是寻常之辈可以为之。那么,这些敌人会是什么来历呢?
张良轻轻地叹息了一声,突然心头一沉:“敌人何以知道我们会在那个时间上山?难道在汉王府中还有内奸不成?!”
当时纪空手决定上山之时,除了自己,就只有陈平知道,但张良想都没想就将陈平否定了,因为他与陈平都是五音先生的弟子,深受师恩,奉师命襄助纪空手,尽力报答还惟恐不及,又怎会背叛于他?
既然不是陈平,那会是谁?
张良冥思苦想,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此际正值乱世,群雄并起,欲置纪空手于死地的人绝不会少,在无根无据的情况下,要张良从十数人间作出一个判断,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一阵脚步声传来,打断了张良的沉思,抬头一看,只见萧何一脸肃然来到了自己身前,手上拿着一叠公函,眉间似有几分焦急。
“此时已至二更,萧相匆匆而来,不知所为何事?”张良很少看到萧何也有着急的时候,心中“咯噔”了一下。
萧何冷冷地看了张良一眼,道:“本相此时前来,是想听先生一句实话。”
张良有些诧异地道:“萧相此言让张良有些听不懂了,难道在萧相的眼中,张某竟是满口谎言?”
“那好!”萧何断然问道:“我且问你,如今市面上有关汉王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假,又何以这七天来汉王竟然未露一面?”
张良深知以萧何之精明,真相终究隐瞒不了,当下便将骊山北峰发生的一切悉数相告,听得萧何脸色大变,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此事暂时还需保密,不能有半点泄露,否则大汉王朝将倾于一夕之间,你我都将是千古罪人!”张良深深的看了萧何一眼,正色道。
萧何深深吸了口气,将心中的震惊平复下去,颤声道:“先生一向以智计闻名,照先生所见,我们该当如何行事?”
张良没有说话,只是以茶水在桌面上写了一个“拖”字,随即缓缓而道:“当今首要事务,是要政局稳定,军心稳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隐瞒汉王已死的真相,然后再从长计议!”
萧何这才明白张良的苦心,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苦涩道:“一个‘拖’字,未尝不是我们此刻最佳的选择,但问题在于有一件事已经无法再拖下去了。”
“什么事这么重要?”张良惊问道。
“先生这段时间真是忙糊涂了。”萧何急道:“当日汉王与你我三人密议,约定明年三月在城父与韩信、彭越、周殷、英布四路人马会盟,共同讨伐项羽,难道先生忘了吗?”
张良心生诧异道:“此事距明年三月还有大半年时间,何以拖不下去?”
萧何将手上的公函一扬道:“但这四路人马的信使已经到了咸阳,就会盟之事作出了回应,同时他们还要就行军路线、粮草供需等问题与我们作进一步的协商。此事若无汉王主持,只怕难以取信天下,这才是本相感到头痛的地方。”
张良一怔之下,问道:“这四路人马的信使是几时到达咸阳的?”
“就在今日,而且是同时到达。”萧何苦笑道。
“来得这般齐整?这可有些奇了!”张良嘴上嘀咕了一句,突然脑中灵光一闪,问道:“这四个信使莫非一并提出要见汉王?”
萧何惊奇地望了张良一眼,道:“正是,不过此乃人之常情,礼仪所需,难道还有什么蹊跷不成?”
张良冷笑一声,淡淡地道:“这实在是太巧合了,有的时候,巧合一多,就现出了人为的痕迹,如果我所料不错,杀汉王者,这四人中必有其一!”
萧何浑身一震,惊道:“先生敢如此断言,莫非已经知道了真凶是谁?”
张良缓缓地道:“萧相只要静下心来,就不难从中看到对方的破绽。首先,这四个信使异口同声要见汉王,必定是事先有人怂恿,是以话语才能如此一致;其次,他们提出要见汉王,是有人知道汉王已死的真相,故意给我们难堪。只要汉王不现,关中可在顷刻之间大乱。而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韩信地处江淮,彭越地处江北,周殷地处江南,英布地处九江,这四人天各一方,相距何止千里?何以他们的信使竟在同一天到达?这些问题连在一起,就只能说明一个事实:这一切都是有人在背后操纵,利用其他三路人马,企图趁机夺权!”
萧何本是一个聪明之人,听到这里,心中已一片空明:“此人难道就是韩信?!”
张良点了点头道:“惟有韩信,这一切才会变得合情合理。”
萧何不禁咬牙切齿道:“此人背信弃义,如此狠毒,当真该杀,我这就带人前往江淮,行刺于他!”
张良摇了摇头,深深吸了口气道:“韩信未必人在江淮,十之八九他的人已在咸阳,但就算我们知道了他的下落,无凭无据,也难以对他兴师问罪,何况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应付这四大信使的晋见,一旦汉王不见,就必然会动摇军心民心,到那时,别说隐瞒真相,就连我们自己都难独善其身。”
萧何心里明白,张良所言的确不是危言耸听,他所担心的是一旦汉王已死的消息传出,必然有人别有用心栽赃嫁祸,说是他们谋杀了汉王,到时他们纵是有千张嘴也难以说清。
“我倒想起了一件事来,或许可以助我们度过难关。”萧何沉吟片刻,突然道。
“哦?”张良拱手道:“倒要请教!”
“先生饱读诗书,博古通今,应该不会忘了前朝的一段往事吧?”萧何提起的前朝,所指自然是大秦王朝,张良想了一想,却不知萧何指的是哪一件事。
“始皇嬴政登基之时,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童……”萧何说到这里,张良眼睛一亮,已然明白了萧何的语意。
萧何的构想是“子承父业”,刘邦与吕翥生有一子一女,其子已有十一二岁,长得聪明伶俐,被纪空手安置于距汉王府不远的长清宫读书。张良既知刘邦已被纪空手所替代,也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倒是萧何的一句话提醒了他。
张良默然不语,兀自沉思,良久方道:“此计只怕不妥。”
萧何问道:“何以见得?”
“我有三大理由。”张良一字一句地道:“一是如今正逢乱世,楚汉相争刚刚开始,以汉王之威,或许可以震慑人心,号令三军,但若是以一个孩童坐镇咸阳,只怕令行不通,也是枉然;二是奉一个孩童为主,无法安定民心,民心不安则生乱,一旦关中政局不稳,争霸天下只是一句空谈;三是韩信既然有心发难,当然是有备而来,一旦汉王的死讯传开,他正可趁乱起事,我们恰恰是授人以柄,自食其果。”
萧何细细一想,觉得张良的分析颇有道理,然而此计不通,又从何再想万全之策?萧何只感到自己头大欲裂,已是无计可施。
张良咬了咬牙,狠声道:“看来我们就只有一条路,找个人扮成汉王!不管韩信会怎样,我们都一口咬定死者只是汉王的替身,真正的汉王其实安然无恙。”
萧何吃了一惊道:“此计虽妙,但一时之间,从哪里去找与汉王相像的人呢?”
张良拿定主意,脸上顿时多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自有安排,你只要通知四大信使明日午时入汉王府晋见即可。
这样的局面当然不是张良所希望看到的,是以他的心中虽然悲痛,却殚思竭虑,希望能够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红颜吕雉的力量将目前这种局面支撑下去。他心里清楚,到底能够维持多久,已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他只能是尽人事而已。
骊山北峰已经全面封锁,陈平亲自率领三万人马着手准备。在没有见到纪空手的尸体之前,无论是张良、陈平,还是红颜、吕雉等人,心中都存在着最后的一丝侥幸。
纪空手生还的概率究竟会有多大?没有人知道,大家都觉得实在渺茫。之所以每一个人的心中尚存在着一丝侥幸,是因为纪空手这一生中创下过太多的奇迹。
此刻张良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汉王府中的议事厅中,泡了一壶香茗。他需要静心,让自己胸中的那股悲伤慢慢淡去,可是他一闭上眼睛,那天发生在骊山北峰的一幕便如一幅幅画般在眼前浮现。
他没有想到纪空手会置自己的心脉之伤而不顾,孤身犯险,登上百叶庙。按照当时的情形,如果纪空手选择后退,未必就不行,可是当时他们正在千步梯的中段,地势险峻,一旦敌人趁势袭击,就会有全军覆灭之虞。纪空手显然看到了这一点,是以才会反其道而行之,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希望能保住数百部属的性命。
以当时的形势,如果张良与陈平能够组织卫队跟进,纪空手未必就是这样的结局。然而千步梯之险,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在张良与陈平跟进之时,却遭到了一个无名高手的狙击,从而使得他们与纪空手拉开了距离。
直到红颜与吕雉率领数十高手匆匆赶到,那位无名高手才隐入山林。等到他们冲上百叶庙遗址时,触目所见,正是纪空手坠崖时的揪心一幕,而敌人却趁着众人失神之际,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在众人的眼前。
事后想来,这无疑是敌人布下的一个精妙杀局,策划者显然料算到了纪空手当日的行程,考虑到了每一种可能,然后才利用几名绝世高手实施这次行动。敌人在整个行动之中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来去如风,行事从容,绝不是寻常之辈可以为之。那么,这些敌人会是什么来历呢?
张良轻轻地叹息了一声,突然心头一沉:“敌人何以知道我们会在那个时间上山?难道在汉王府中还有内奸不成?!”
当时纪空手决定上山之时,除了自己,就只有陈平知道,但张良想都没想就将陈平否定了,因为他与陈平都是五音先生的弟子,深受师恩,奉师命襄助纪空手,尽力报答还惟恐不及,又怎会背叛于他?
既然不是陈平,那会是谁?
张良冥思苦想,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此际正值乱世,群雄并起,欲置纪空手于死地的人绝不会少,在无根无据的情况下,要张良从十数人间作出一个判断,实在是勉为其难了。
一阵脚步声传来,打断了张良的沉思,抬头一看,只见萧何一脸肃然来到了自己身前,手上拿着一叠公函,眉间似有几分焦急。
“此时已至二更,萧相匆匆而来,不知所为何事?”张良很少看到萧何也有着急的时候,心中“咯噔”了一下。
萧何冷冷地看了张良一眼,道:“本相此时前来,是想听先生一句实话。”
张良有些诧异地道:“萧相此言让张良有些听不懂了,难道在萧相的眼中,张某竟是满口谎言?”
“那好!”萧何断然问道:“我且问你,如今市面上有关汉王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如果是假,又何以这七天来汉王竟然未露一面?”
张良深知以萧何之精明,真相终究隐瞒不了,当下便将骊山北峰发生的一切悉数相告,听得萧何脸色大变,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此事暂时还需保密,不能有半点泄露,否则大汉王朝将倾于一夕之间,你我都将是千古罪人!”张良深深的看了萧何一眼,正色道。
萧何深深吸了口气,将心中的震惊平复下去,颤声道:“先生一向以智计闻名,照先生所见,我们该当如何行事?”
张良没有说话,只是以茶水在桌面上写了一个“拖”字,随即缓缓而道:“当今首要事务,是要政局稳定,军心稳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隐瞒汉王已死的真相,然后再从长计议!”
萧何这才明白张良的苦心,脸上不由露出一丝苦涩道:“一个‘拖’字,未尝不是我们此刻最佳的选择,但问题在于有一件事已经无法再拖下去了。”
“什么事这么重要?”张良惊问道。
“先生这段时间真是忙糊涂了。”萧何急道:“当日汉王与你我三人密议,约定明年三月在城父与韩信、彭越、周殷、英布四路人马会盟,共同讨伐项羽,难道先生忘了吗?”
张良心生诧异道:“此事距明年三月还有大半年时间,何以拖不下去?”
萧何将手上的公函一扬道:“但这四路人马的信使已经到了咸阳,就会盟之事作出了回应,同时他们还要就行军路线、粮草供需等问题与我们作进一步的协商。此事若无汉王主持,只怕难以取信天下,这才是本相感到头痛的地方。”
张良一怔之下,问道:“这四路人马的信使是几时到达咸阳的?”
“就在今日,而且是同时到达。”萧何苦笑道。
“来得这般齐整?这可有些奇了!”张良嘴上嘀咕了一句,突然脑中灵光一闪,问道:“这四个信使莫非一并提出要见汉王?”
萧何惊奇地望了张良一眼,道:“正是,不过此乃人之常情,礼仪所需,难道还有什么蹊跷不成?”
张良冷笑一声,淡淡地道:“这实在是太巧合了,有的时候,巧合一多,就现出了人为的痕迹,如果我所料不错,杀汉王者,这四人中必有其一!”
萧何浑身一震,惊道:“先生敢如此断言,莫非已经知道了真凶是谁?”
张良缓缓地道:“萧相只要静下心来,就不难从中看到对方的破绽。首先,这四个信使异口同声要见汉王,必定是事先有人怂恿,是以话语才能如此一致;其次,他们提出要见汉王,是有人知道汉王已死的真相,故意给我们难堪。只要汉王不现,关中可在顷刻之间大乱。而最让我感到不解的是,韩信地处江淮,彭越地处江北,周殷地处江南,英布地处九江,这四人天各一方,相距何止千里?何以他们的信使竟在同一天到达?这些问题连在一起,就只能说明一个事实:这一切都是有人在背后操纵,利用其他三路人马,企图趁机夺权!”
萧何本是一个聪明之人,听到这里,心中已一片空明:“此人难道就是韩信?!”
张良点了点头道:“惟有韩信,这一切才会变得合情合理。”
萧何不禁咬牙切齿道:“此人背信弃义,如此狠毒,当真该杀,我这就带人前往江淮,行刺于他!”
张良摇了摇头,深深吸了口气道:“韩信未必人在江淮,十之八九他的人已在咸阳,但就算我们知道了他的下落,无凭无据,也难以对他兴师问罪,何况我们当务之急,是要应付这四大信使的晋见,一旦汉王不见,就必然会动摇军心民心,到那时,别说隐瞒真相,就连我们自己都难独善其身。”
萧何心里明白,张良所言的确不是危言耸听,他所担心的是一旦汉王已死的消息传出,必然有人别有用心栽赃嫁祸,说是他们谋杀了汉王,到时他们纵是有千张嘴也难以说清。
“我倒想起了一件事来,或许可以助我们度过难关。”萧何沉吟片刻,突然道。
“哦?”张良拱手道:“倒要请教!”
“先生饱读诗书,博古通今,应该不会忘了前朝的一段往事吧?”萧何提起的前朝,所指自然是大秦王朝,张良想了一想,却不知萧何指的是哪一件事。
“始皇嬴政登基之时,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孩童……”萧何说到这里,张良眼睛一亮,已然明白了萧何的语意。
萧何的构想是“子承父业”,刘邦与吕翥生有一子一女,其子已有十一二岁,长得聪明伶俐,被纪空手安置于距汉王府不远的长清宫读书。张良既知刘邦已被纪空手所替代,也就没有想到这一层,倒是萧何的一句话提醒了他。
张良默然不语,兀自沉思,良久方道:“此计只怕不妥。”
萧何问道:“何以见得?”
“我有三大理由。”张良一字一句地道:“一是如今正逢乱世,楚汉相争刚刚开始,以汉王之威,或许可以震慑人心,号令三军,但若是以一个孩童坐镇咸阳,只怕令行不通,也是枉然;二是奉一个孩童为主,无法安定民心,民心不安则生乱,一旦关中政局不稳,争霸天下只是一句空谈;三是韩信既然有心发难,当然是有备而来,一旦汉王的死讯传开,他正可趁乱起事,我们恰恰是授人以柄,自食其果。”
萧何细细一想,觉得张良的分析颇有道理,然而此计不通,又从何再想万全之策?萧何只感到自己头大欲裂,已是无计可施。
张良咬了咬牙,狠声道:“看来我们就只有一条路,找个人扮成汉王!不管韩信会怎样,我们都一口咬定死者只是汉王的替身,真正的汉王其实安然无恙。”
萧何吃了一惊道:“此计虽妙,但一时之间,从哪里去找与汉王相像的人呢?”
张良拿定主意,脸上顿时多出了一丝淡淡的笑意:“这个你就不用操心了,我自有安排,你只要通知四大信使明日午时入汉王府晋见即可。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