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作者:龙人 更新:2021-12-04 06:14
然而,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结,而这个结就是凤影。
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心结,对于韩信来说,那更是自己感情的全部寄托,他曾经试着想过要忘掉凤影,为此他整日泡在酒中,夜夜踏入那烟花之地,等到酒冷人去之时,他却发现自己的心里更是空虚,更是无法控制自己对凤影那至真至诚的相思。
所以他明白,他不能舍弃天下,也无法舍弃凤影,正因为要让他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他才会感受到一种艰难。
他心里非常清楚,刘邦东进已是势在必行,此时的项羽被田横的数万兵马牢牢地拖在齐国境内,要想争霸天下,这无疑是一个最佳的时机,但无论是刘邦,还是他自己,都视对方是一种威胁,都想踩着对方的肩膀夺得这个天下。
对于韩信来说,既然刘邦东进已是势在必行,那么他此时最佳的选择就应该是观望,然而,因为凤影,他惟有放弃这种选择。
一阵脚步声从门外响起,将韩信从沉思中惊醒,他略微迟疑,已然听出了门外之人是李秀树。
此时的李秀树经过了夜郎和南郑之战后,他的实力已然锐减,手下的精英高手损失大半,在韩信的眼中,他已不足为患,但是韩信毕竟是韩信,他在表面上依然对李秀树十分的尊敬,言听计从,这只因为他还必须要仰仗李秀树背后的王国高丽。
这是韩信必走的一步棋,他此时所在的江淮各郡中,还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付他二十万大军的用度军需,更缺铜少铁,难以保证军队对兵器的需求,而高丽王国偏安一隅,财力丰厚,更盛产铜铁,只要获得他们的支持,江淮军就完全能够保证自己的战力。
所以,他没有犹豫,起身迎出门外,将李秀树恭迎至书房,双手递上了刘邦的锦笺,道:“王爷来得正是时候,本候正为此事烦心,想找个人商议商议!”
李秀树接过锦笺,仔细地看了一遍,整个人顿时亢奋起来。
他无法不激动,因为他从高丽不远千里来到淮阴,就是为了等待这样的一个机会。为了这个机会,高丽王国几尽倾国之力,扶植起韩信这二十万大军;为了这个机会,他远赴夜郎、南郑,几乎命丧他人之手;为了这个机会,他损失了他所率领的三大江湖组织中的大半精英,当他眼见这个机会终于降临到自己的面前时,他才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终于开始有了回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缓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将锦笺还到韩信的手中,沉声道:“照候爷的意思,应当如何处理此事?”
韩信笑了笑道:“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两条路,不进则退,进则出兵伐楚,争霸天下;退则坐地观望,按兵不动。这进路虽然凶险,然而凶险之中总是蕴藏着真正的机会;而退路虽然可以保存实力,却也能错失夺取天下的最好时机,这虽然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却各有利弊,让人同样难以选择,这也是我难以下定决心的原因!”
他的分析不无道理,就连李秀树听了,心中也难以决断,犹豫了片刻,道:“有一句话老夫不知当讲不当讲,然而藏在心中,如鲠在喉,让老夫不吐不快!”
“王爷但讲无妨!”韩信显得十分的谦恭道。
李秀树道:“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侯爷可知要供给二十万大军每日所需,我高丽王国虽然财力丰厚,但毕竟地小物稀,土贫山瘠,全仰仗这数十年来国运亨通,历经太平盛世,才有了一定的积蓄,所以老夫并不想看着这二十万大军无谓地消蚀我高丽王国的国力,江淮军若要争霸天下,就必须做到自给自足!”
韩信并不因此而恼怒,不动声色地道:“王爷所说的话虽然刺耳,却出自一片至诚,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我倒不是担心这二十万大军的每日用度无法保证,大军所到之处,自可向民间索取,攻下一城,掠过一地,总能维系我江淮军十天半月的用度所需,而是在想,区区二十万大军还不足以去和项羽、刘邦这两大势力争霸天下,你我若想成功,就必须壮大声势,兵力至少要达到五十万以上才有实力与项、刘二人抗衡下去!”
李秀树的眼睛陡然一亮,沉声道:“侯爷何必担心兵力不足,你可知道此刻在我高丽国中的数十万高丽将士,早已是士气高涨,蓄势待发,大军已经压至齐国边境,只要侯爷率这二十万江淮军北上,我们就可以对整个齐国形成夹击之势,一旦齐国为我所得,那么高丽、齐国、江淮各郡就已然连成一片,可以成为我们争霸天下的根本之地!”
韩信摇了摇头,淡淡而道:“王爷的构想的确很有诱惑力,然而放在今日,却并非是明智之举,此时的齐国正是天下祸乱的中心,项羽挟数十万西楚军,纵横其中,以刘邦的才智尚且懂得避之,我们不避反进,与引火烧身又有何异?所以北进齐国,虽是早晚之事,却不是我们现在应该可以考虑的问题!”
李秀树闻言,沉吟半晌,不得不承认韩信的这一番话颇有道理,正是结合了天下大势而得出的一个精辟论断,细细想来,如果真的是照自己所言,让江淮军北上齐国,虽然在战略上对高丽王国有着切身利益,但面临与项羽正面为敌的风险,这未尝不是得不偿失。
“那么照侯爷来看,出兵既是大势所趋,而我们的主攻方向将会在哪里?”
不知不觉中,李秀树的思绪开始在围绕着韩信的思路转动,表面上看,似乎是韩信在向李秀树求计,而事实上这种谈话已经开始围绕着韩信在继续下去。
韩信微微笑道:“用兵的策略在于权变,而权变又分三种,所谓权变,其最根本的东西就蕴含在一个故事之中!”
李秀树怔了一怔道:“一个故事?”
“是的!”韩信淡淡笑道:“王爷可曾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数百年前,也是在齐国,有一位叫田忌的宰相,他经常与齐王赌马,屡战屡败,不得其法。突然有一天,他手下有个名叫孙膑的谋臣,站了出来道:‘我有一计,可以让相爷在赌马之上赢了大王。’田忌大喜,向他求计,孙膑道:‘用你的下等马,同对方的上等马比赛;用你的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赛;然后再用你的中等马,同对方的下等马比赛,三场之中,我们故意放弃一场取胜的机会,却能从容地赢得另外两场的胜利,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得胜的次数,就自然比失败的次数多,这样相爷就可以赢得整个比赛的胜利!’”
李秀树奇道:“此乃赛马之道,和用兵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侯爷何以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韩信沉声道:“赛马之道与用兵之道,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分别,马分三等,士兵也同样可分上、中、下三等,所以在用兵的策略上,也自然会出现三种权变,而所谓三种权变,就是用放弃一次胜利的办法来达到三次交锋总的胜利的目的,或许说,就是赢得整个战役!”
李秀树似乎无法理解韩信话中的深奥玄理,目光直直地盯在韩信那刚毅而沉稳的脸上,眼中带出一股疑惑。
韩信缓缓地站将起来,踱步于房中,显得胸有成竹道:“两军对垒,如果你选择攻击对方坚固的地方,那么对方相对薄弱的地方也就变得坚固了;如果你攻击对方相对薄弱的地方,那么对方坚固的地方也就自然变得薄弱,当今天下,敢称作精锐之师的惟有项羽的西楚军主力,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与之作战,那么,我们未及北上,就已经在战略上有所失算!”
李秀树听得暗然心惊,问道:“然而我们既然争霸天下,终究会与项羽一战,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不错!”韩信点了点头道:“我们当然最终会和项羽有一场决战,但却不是现在,时势不同,它所造就的结果也就自然不同,当时机成熟之时,项羽也就不会显现得如现在这般可怕!”
他顿了顿道:“当年始皇一统六国,他顾忌的强敌就是楚国,而蜀国最为偏僻,最为弱小,根本不足为患,大秦却最先攻灭了它,而将强楚留到了最后,无非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最终出兵的方向只能先打击西楚的外围。”
李秀树极是佩服地道:“那么侯爷决定在何日起兵?”
韩信淡淡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诡异之色,道:“要想不成为项羽主攻的目的,我们就只有等待,等到刘邦攻占关中之后,就将是我们起兵北上之时!”
他很聪明,他在进退之间选择了一个中庸之道,因为他心里明白,全然进攻,或是全然观望,都不是这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惟有如此,他才可以在既保存自己实力的情况之下,又不错失争霸天下的良机。
△△△△△△△△△
大汉元年的一个冬日,南郑。
在汉王府前的校兵场上,数十万大军列队而立,旌旗猎猎,矛戟如林,数十万人的目光同时聚焦在阅兵台上的那一点之上。
纪空手双手背负,意气风发,卓然而立于台前,他伟岸的身躯就像是一座巍然不动的山岳,傲然挺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
他的神情里有一股自信,更有一股霸气,当他雄立在这数十万人之上时,他已明白,自己已从一个江湖进入到了另一个江湖,而这个江湖就是天下,在他亲手制造了两个不同版本的神话之后,他不仅完成了自己角色的转换,更将自己在百姓和将士心中的声望推向一个极致。
他所面临的将是一个他从未涉足的领域,然而,他没有惊悸,而是无畏的面对,没有丝毫的担心,因为他十分的清楚,五音先生生前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张良、陈平,还是龙赓,他们都是人中豪杰,盖世奇才,足以面对任何危机。
这是一个无法解开的心结,对于韩信来说,那更是自己感情的全部寄托,他曾经试着想过要忘掉凤影,为此他整日泡在酒中,夜夜踏入那烟花之地,等到酒冷人去之时,他却发现自己的心里更是空虚,更是无法控制自己对凤影那至真至诚的相思。
所以他明白,他不能舍弃天下,也无法舍弃凤影,正因为要让他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他才会感受到一种艰难。
他心里非常清楚,刘邦东进已是势在必行,此时的项羽被田横的数万兵马牢牢地拖在齐国境内,要想争霸天下,这无疑是一个最佳的时机,但无论是刘邦,还是他自己,都视对方是一种威胁,都想踩着对方的肩膀夺得这个天下。
对于韩信来说,既然刘邦东进已是势在必行,那么他此时最佳的选择就应该是观望,然而,因为凤影,他惟有放弃这种选择。
一阵脚步声从门外响起,将韩信从沉思中惊醒,他略微迟疑,已然听出了门外之人是李秀树。
此时的李秀树经过了夜郎和南郑之战后,他的实力已然锐减,手下的精英高手损失大半,在韩信的眼中,他已不足为患,但是韩信毕竟是韩信,他在表面上依然对李秀树十分的尊敬,言听计从,这只因为他还必须要仰仗李秀树背后的王国高丽。
这是韩信必走的一步棋,他此时所在的江淮各郡中,还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支付他二十万大军的用度军需,更缺铜少铁,难以保证军队对兵器的需求,而高丽王国偏安一隅,财力丰厚,更盛产铜铁,只要获得他们的支持,江淮军就完全能够保证自己的战力。
所以,他没有犹豫,起身迎出门外,将李秀树恭迎至书房,双手递上了刘邦的锦笺,道:“王爷来得正是时候,本候正为此事烦心,想找个人商议商议!”
李秀树接过锦笺,仔细地看了一遍,整个人顿时亢奋起来。
他无法不激动,因为他从高丽不远千里来到淮阴,就是为了等待这样的一个机会。为了这个机会,高丽王国几尽倾国之力,扶植起韩信这二十万大军;为了这个机会,他远赴夜郎、南郑,几乎命丧他人之手;为了这个机会,他损失了他所率领的三大江湖组织中的大半精英,当他眼见这个机会终于降临到自己的面前时,他才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终于开始有了回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平缓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将锦笺还到韩信的手中,沉声道:“照候爷的意思,应当如何处理此事?”
韩信笑了笑道:“摆在我们面前只有两条路,不进则退,进则出兵伐楚,争霸天下;退则坐地观望,按兵不动。这进路虽然凶险,然而凶险之中总是蕴藏着真正的机会;而退路虽然可以保存实力,却也能错失夺取天下的最好时机,这虽然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却各有利弊,让人同样难以选择,这也是我难以下定决心的原因!”
他的分析不无道理,就连李秀树听了,心中也难以决断,犹豫了片刻,道:“有一句话老夫不知当讲不当讲,然而藏在心中,如鲠在喉,让老夫不吐不快!”
“王爷但讲无妨!”韩信显得十分的谦恭道。
李秀树道:“所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侯爷可知要供给二十万大军每日所需,我高丽王国虽然财力丰厚,但毕竟地小物稀,土贫山瘠,全仰仗这数十年来国运亨通,历经太平盛世,才有了一定的积蓄,所以老夫并不想看着这二十万大军无谓地消蚀我高丽王国的国力,江淮军若要争霸天下,就必须做到自给自足!”
韩信并不因此而恼怒,不动声色地道:“王爷所说的话虽然刺耳,却出自一片至诚,也是我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我倒不是担心这二十万大军的每日用度无法保证,大军所到之处,自可向民间索取,攻下一城,掠过一地,总能维系我江淮军十天半月的用度所需,而是在想,区区二十万大军还不足以去和项羽、刘邦这两大势力争霸天下,你我若想成功,就必须壮大声势,兵力至少要达到五十万以上才有实力与项、刘二人抗衡下去!”
李秀树的眼睛陡然一亮,沉声道:“侯爷何必担心兵力不足,你可知道此刻在我高丽国中的数十万高丽将士,早已是士气高涨,蓄势待发,大军已经压至齐国边境,只要侯爷率这二十万江淮军北上,我们就可以对整个齐国形成夹击之势,一旦齐国为我所得,那么高丽、齐国、江淮各郡就已然连成一片,可以成为我们争霸天下的根本之地!”
韩信摇了摇头,淡淡而道:“王爷的构想的确很有诱惑力,然而放在今日,却并非是明智之举,此时的齐国正是天下祸乱的中心,项羽挟数十万西楚军,纵横其中,以刘邦的才智尚且懂得避之,我们不避反进,与引火烧身又有何异?所以北进齐国,虽是早晚之事,却不是我们现在应该可以考虑的问题!”
李秀树闻言,沉吟半晌,不得不承认韩信的这一番话颇有道理,正是结合了天下大势而得出的一个精辟论断,细细想来,如果真的是照自己所言,让江淮军北上齐国,虽然在战略上对高丽王国有着切身利益,但面临与项羽正面为敌的风险,这未尝不是得不偿失。
“那么照侯爷来看,出兵既是大势所趋,而我们的主攻方向将会在哪里?”
不知不觉中,李秀树的思绪开始在围绕着韩信的思路转动,表面上看,似乎是韩信在向李秀树求计,而事实上这种谈话已经开始围绕着韩信在继续下去。
韩信微微笑道:“用兵的策略在于权变,而权变又分三种,所谓权变,其最根本的东西就蕴含在一个故事之中!”
李秀树怔了一怔道:“一个故事?”
“是的!”韩信淡淡笑道:“王爷可曾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数百年前,也是在齐国,有一位叫田忌的宰相,他经常与齐王赌马,屡战屡败,不得其法。突然有一天,他手下有个名叫孙膑的谋臣,站了出来道:‘我有一计,可以让相爷在赌马之上赢了大王。’田忌大喜,向他求计,孙膑道:‘用你的下等马,同对方的上等马比赛;用你的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赛;然后再用你的中等马,同对方的下等马比赛,三场之中,我们故意放弃一场取胜的机会,却能从容地赢得另外两场的胜利,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得胜的次数,就自然比失败的次数多,这样相爷就可以赢得整个比赛的胜利!’”
李秀树奇道:“此乃赛马之道,和用兵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侯爷何以会想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韩信沉声道:“赛马之道与用兵之道,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分别,马分三等,士兵也同样可分上、中、下三等,所以在用兵的策略上,也自然会出现三种权变,而所谓三种权变,就是用放弃一次胜利的办法来达到三次交锋总的胜利的目的,或许说,就是赢得整个战役!”
李秀树似乎无法理解韩信话中的深奥玄理,目光直直地盯在韩信那刚毅而沉稳的脸上,眼中带出一股疑惑。
韩信缓缓地站将起来,踱步于房中,显得胸有成竹道:“两军对垒,如果你选择攻击对方坚固的地方,那么对方相对薄弱的地方也就变得坚固了;如果你攻击对方相对薄弱的地方,那么对方坚固的地方也就自然变得薄弱,当今天下,敢称作精锐之师的惟有项羽的西楚军主力,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与之作战,那么,我们未及北上,就已经在战略上有所失算!”
李秀树听得暗然心惊,问道:“然而我们既然争霸天下,终究会与项羽一战,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不错!”韩信点了点头道:“我们当然最终会和项羽有一场决战,但却不是现在,时势不同,它所造就的结果也就自然不同,当时机成熟之时,项羽也就不会显现得如现在这般可怕!”
他顿了顿道:“当年始皇一统六国,他顾忌的强敌就是楚国,而蜀国最为偏僻,最为弱小,根本不足为患,大秦却最先攻灭了它,而将强楚留到了最后,无非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最终出兵的方向只能先打击西楚的外围。”
李秀树极是佩服地道:“那么侯爷决定在何日起兵?”
韩信淡淡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诡异之色,道:“要想不成为项羽主攻的目的,我们就只有等待,等到刘邦攻占关中之后,就将是我们起兵北上之时!”
他很聪明,他在进退之间选择了一个中庸之道,因为他心里明白,全然进攻,或是全然观望,都不是这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惟有如此,他才可以在既保存自己实力的情况之下,又不错失争霸天下的良机。
△△△△△△△△△
大汉元年的一个冬日,南郑。
在汉王府前的校兵场上,数十万大军列队而立,旌旗猎猎,矛戟如林,数十万人的目光同时聚焦在阅兵台上的那一点之上。
纪空手双手背负,意气风发,卓然而立于台前,他伟岸的身躯就像是一座巍然不动的山岳,傲然挺立于这广袤的天地之间。
他的神情里有一股自信,更有一股霸气,当他雄立在这数十万人之上时,他已明白,自己已从一个江湖进入到了另一个江湖,而这个江湖就是天下,在他亲手制造了两个不同版本的神话之后,他不仅完成了自己角色的转换,更将自己在百姓和将士心中的声望推向一个极致。
他所面临的将是一个他从未涉足的领域,然而,他没有惊悸,而是无畏的面对,没有丝毫的担心,因为他十分的清楚,五音先生生前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张良、陈平,还是龙赓,他们都是人中豪杰,盖世奇才,足以面对任何危机。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