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作者:李之亮 更新:2021-12-04 05:54
岷州——西魏置,在今甘肃岷县一带。唐后期入吐蕃。北宋熙宁时复置岷州。南宋为西和州,改治白石(今西和)。元仍于今岷县置岷州。民国为县。
峄山——邹山,在山东邹县东南。
明州——738年;唐置明州,治郧县(今宁波南),后迁今宁波地,吴越名鄞县。南宋中叶升庆元府,元为路,明为宁波府。
明圣湖——杭州西湖旧名,又名金牛湖。
昆阳一一今河南叶县,自战国至元初,或名昆阳,或名汝坟。元移叶县(本在昆阳西南)于此。
昆吾——夏朝己姓部落,在今河南许昌东,为商汤所灭。
昆明——唐昆明指今四川盐源,入南诏后仍有昆明城之名。元始于今昆明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所。明清至今均为云南省会。1928年分设昆明市、昆明县,今并为昆明市。
昆仑山——即军屯山,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昆仑岛,古代海船视为险地,常有海难发生。
昆仑关——在广西南宁东北昆仑山上,古今攻战要地。
昆明池——西汉在今西安西南斗门镇东南洼地开湖,周围四十里。历代几次修浚。唐大和时干涸为陆。
昆明湖——在北京西郊颐和园内。金称为金海。元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汇入,水量增加,名瓮山泊。明称西湖。清乾隆时称昆明湖,面积三千余亩。
昆陵都护府——唐显庆时以西突厥东部地置,辖境在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一带。
昌平——孔子生昌平乡陬邑。昌平在今曲阜东南。
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秦置县,南朝宋废,隋一度复置。两汉为山阳国、昌邑国、山阳郡、兖州治所。
昌国——①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古有昌国。燕封乐毅昌国君,即以所占齐邑为封地。汉于此置县。南朝宋改置昌国县于临朐(今属山东)。隋恢复临朐原名。②今浙江定海,宋置昌国县,明置卫,旋废昌国县,迁卫至象山县东南,清废。
昌黎一—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有昌黎郡。今河北昌黎县隋唐在卢龙县境内。辽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金为昌黎县。
昌南镇——景德镇原名,又称新平镇。
易州一—隋改南营州为易州,置易县(今属河北)为州治。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易县。
忠州——唐改临州为忠州,治临江(今四川忠县)。南宋末为咸淳府。元仍为忠州。民国废州,以州治为忠县。
罗猴山——在湖北房县西八十里;张献忠破左良玉于此。
固原——明清固原州,明九边之一的固原,均治今宁夏固原。
图们泊——即今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顶的天池。
图伯特——清初文献对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称呼。外语称西藏,多据此译音,如英语Tibet。
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商国都在今安阳,纣常居朝歌(一说纣父帝乙迁都,一说为离宫),故战地在其附近。
钓台——东汉严光(子陵)垂钓处,宋范仲淹筑严祠。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滨。
钓鱼山——在四川合川东,三面为涪江、嘉陵江、渠江环绕,山势又极险峻,宋末余阶在此筑城。
钓鱼岛——台湾附属岛屿,在台湾岛东北约180公里。
和龙一原名龙城。前燕慕容鲩改名,在今辽宁朝阳。
和州一—①北齐至清有和州,治历阳,即今安徽和县。②高昌城常误作和州、火州。
和林——即喀拉和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蒙古窝阔台汗建都于此。
和尚原——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宋吴阶破金兀术于此。
制——春秋初年,郑取自东虢。在今荥阳东北。
邾——即邹,古国名。楚灭邾,迁其君于今湖北黄冈,遂称其地为邾。秦在此设邾县,东晋末废,
岱、岱宗、岱岳——均指泰山。
岳州——本巴州,治巴陵(今湖南岳阳)。隋平陈后为岳州。
岳阳——晋置巴陵县,至清末改。民国始以清岳州府治为岳阳县。今置岳阳市、岳阳县。又古以太岳山以南地为岳阳。
岳阳楼——传为汉末鲁肃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已建楼,杜甫有《登岳阳楼》诗。宋庆历间,滕子京重修,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历代均加修葺。
卑沙——古高丽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
邰阳——即合阳。在今陕西合阳东南,战国与汉有此地名。
采桑——在今山西吉县西,春秋时即有此黄河渡口。
采石矶——即牛渚矶,在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
受降城——汉武帝时所筑,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狼山西北。唐所筑见“三受降城”条。
金山——①即阿尔泰山。突蹶语“阿尔泰”即金。②在江苏镇江西北,清末沙淤,与岸相连。有金山寺。⑧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海中有大金山、小金山。明置金山卫与海中金山相对。雍正二年(1724年),分娄县置金山县,即原金山卫地。乾隆移今治。1937年,日军在金山卫登陆。
金川——见“大金川”、“小金川”。
金华—一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为宁越府,旋改金华府,治金华(今属浙江)。民国废府。
金州——①西魏在汉中所置金州,治西城(今安康)。明万历时改兴安。②明金州卫在今辽宁金县。
金谷——晋石崇于洛阳筑金谷园。五代苏州亦有金谷园(见“苏州”条)。
金城——今甘肃兰州,古称金城。汉置金城县,在今兰州西北;又宜金城郡,治允吾(今永靖西北),辖境除今甘肃兰州以西,兼有青海一部分。汉末以后西境逐渐缩小。前凉移郡治于子城,即今兰州地。隋唐为兰州金城郡。曾属吐蕃。宋元丰年间再置兰州。明一度降为县。清设兰州府,以府治为皋兰县。
金陵——楚灭越后置邑名金陵。五代吴升异州为金陵府,南唐为江宁府,以后金陵为南京的别称。唐人亦称今镇江为金陵。
金匮——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置金匮县。民国仍并入无锡。
金阊——苏州的别称。旧时阊门外有金阊亭。
金堤——西汉东郡、魏郡、平原郡黄河石堤号为金堤。东汉亦有金堤之名。今存古金堤在河南汲县、滑县,经濮阳、范县、山东寿张,至张秋镇,传为宋代所筑,亦有即东汉王景所修金堤之说。
金微——唐羁縻都督府名,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一带。
金源——女真语谓“金”为“按出虎”。金以按出虎水(今哈尔滨东南阿什河)发源于会宁府,称为“金源”。
金满——汉在车师后部建城名金满,即唐庭州治所所在。
金牛道——即石牛道,古代汉中与巴蜀通道,北起今陕西勉县,中经七盘岭入川,经朝天驿至剑门关。传秦造石牛,诈言能屎金,蜀王信之,使五丁开山为道,秦因而进军灭蜀。
金田村——在广西桂平北部;今有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陈列馆。
金水河——①北宋引荥阳京水东汇五丈河,并引水入东京,以供公私之用。②金元引玉泉山水至京师禁苑(即今中、南、北三海),称金水河。
金堤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
金墉城——曹魏在洛阳城西北角所筑小城。
肤施——自战国魏至东汉,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秦汉为上郡治所。自隋至民国,肤施即今延安,但宋庆历以前,县治在今延安东北延河东,庆历间移治今市。肤施改名延安在1936年。
肥水——肥水之战的肥水,即东肥河。从合肥西北将军岭发源,西北流至寿县,向北经寿县城东,再向西北至八公山南入淮。
忽汗州——唐以粟末韩褐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在其地置忽汗州,治所在今吉林敦化。境内有忽汗河,即今牡丹江;渤海国都称忽汗城(今宁安西南东京城);镜泊湖称忽汗海。
鱼复——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春秋庸国邑,秦置县。刘备居此时曾改永安。唐为奉节。
京——今河南荥阳东南。春秋郑邑。秦置县。北齐废。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209—211年间孙权自吴移驻此地,因西有京岘山,称京城。东晋南朝称京口。
京东——宋有京东路、京西路。京东路治宋州(今商丘南)。辖今豫东、江苏西北角及山东大部。熙宁时分京东为二。泰山以北、沂水以东为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益都);余为京东西路,治兖州,移应天府(即宋州);金改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
京西——宋京西路治河南府(洛阳),除郑州、许昌、淮阳以西的今河南外,尚兼辖陕南及豫、鄂各一部;熙宁时分京西为南北二路。北路治河南府。金为南京路;南路治襄阳府。
京兆——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
峄山——邹山,在山东邹县东南。
明州——738年;唐置明州,治郧县(今宁波南),后迁今宁波地,吴越名鄞县。南宋中叶升庆元府,元为路,明为宁波府。
明圣湖——杭州西湖旧名,又名金牛湖。
昆阳一一今河南叶县,自战国至元初,或名昆阳,或名汝坟。元移叶县(本在昆阳西南)于此。
昆吾——夏朝己姓部落,在今河南许昌东,为商汤所灭。
昆明——唐昆明指今四川盐源,入南诏后仍有昆明城之名。元始于今昆明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所。明清至今均为云南省会。1928年分设昆明市、昆明县,今并为昆明市。
昆仑山——即军屯山,今越南南部湄公河口外昆仑岛,古代海船视为险地,常有海难发生。
昆仑关——在广西南宁东北昆仑山上,古今攻战要地。
昆明池——西汉在今西安西南斗门镇东南洼地开湖,周围四十里。历代几次修浚。唐大和时干涸为陆。
昆明湖——在北京西郊颐和园内。金称为金海。元引玉泉山及昌平泉水汇入,水量增加,名瓮山泊。明称西湖。清乾隆时称昆明湖,面积三千余亩。
昆陵都护府——唐显庆时以西突厥东部地置,辖境在今巴尔喀什湖以东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及伊犁河一带。
昌平——孔子生昌平乡陬邑。昌平在今曲阜东南。
昌邑——今山东巨野东南,秦置县,南朝宋废,隋一度复置。两汉为山阳国、昌邑国、山阳郡、兖州治所。
昌国——①今山东淄博市东南,古有昌国。燕封乐毅昌国君,即以所占齐邑为封地。汉于此置县。南朝宋改置昌国县于临朐(今属山东)。隋恢复临朐原名。②今浙江定海,宋置昌国县,明置卫,旋废昌国县,迁卫至象山县东南,清废。
昌黎一—自曹魏至隋初,以昌黎(今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有昌黎郡。今河北昌黎县隋唐在卢龙县境内。辽置广宁县,为营州治所;金为昌黎县。
昌南镇——景德镇原名,又称新平镇。
易州一—隋改南营州为易州,置易县(今属河北)为州治。民国废州,以州治为易县。
忠州——唐改临州为忠州,治临江(今四川忠县)。南宋末为咸淳府。元仍为忠州。民国废州,以州治为忠县。
罗猴山——在湖北房县西八十里;张献忠破左良玉于此。
固原——明清固原州,明九边之一的固原,均治今宁夏固原。
图们泊——即今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顶的天池。
图伯特——清初文献对西藏及其附近地区的称呼。外语称西藏,多据此译音,如英语Tibet。
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商国都在今安阳,纣常居朝歌(一说纣父帝乙迁都,一说为离宫),故战地在其附近。
钓台——东汉严光(子陵)垂钓处,宋范仲淹筑严祠。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滨。
钓鱼山——在四川合川东,三面为涪江、嘉陵江、渠江环绕,山势又极险峻,宋末余阶在此筑城。
钓鱼岛——台湾附属岛屿,在台湾岛东北约180公里。
和龙一原名龙城。前燕慕容鲩改名,在今辽宁朝阳。
和州一—①北齐至清有和州,治历阳,即今安徽和县。②高昌城常误作和州、火州。
和林——即喀拉和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蒙古窝阔台汗建都于此。
和尚原——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宋吴阶破金兀术于此。
制——春秋初年,郑取自东虢。在今荥阳东北。
邾——即邹,古国名。楚灭邾,迁其君于今湖北黄冈,遂称其地为邾。秦在此设邾县,东晋末废,
岱、岱宗、岱岳——均指泰山。
岳州——本巴州,治巴陵(今湖南岳阳)。隋平陈后为岳州。
岳阳——晋置巴陵县,至清末改。民国始以清岳州府治为岳阳县。今置岳阳市、岳阳县。又古以太岳山以南地为岳阳。
岳阳楼——传为汉末鲁肃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已建楼,杜甫有《登岳阳楼》诗。宋庆历间,滕子京重修,范仲淹撰《岳阳楼记》。历代均加修葺。
卑沙——古高丽城,在今辽宁金县东大黑山。
邰阳——即合阳。在今陕西合阳东南,战国与汉有此地名。
采桑——在今山西吉县西,春秋时即有此黄河渡口。
采石矶——即牛渚矶,在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
受降城——汉武帝时所筑,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狼山西北。唐所筑见“三受降城”条。
金山——①即阿尔泰山。突蹶语“阿尔泰”即金。②在江苏镇江西北,清末沙淤,与岸相连。有金山寺。⑧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海中有大金山、小金山。明置金山卫与海中金山相对。雍正二年(1724年),分娄县置金山县,即原金山卫地。乾隆移今治。1937年,日军在金山卫登陆。
金川——见“大金川”、“小金川”。
金华—一元末,朱元璋取婺州路,改为宁越府,旋改金华府,治金华(今属浙江)。民国废府。
金州——①西魏在汉中所置金州,治西城(今安康)。明万历时改兴安。②明金州卫在今辽宁金县。
金谷——晋石崇于洛阳筑金谷园。五代苏州亦有金谷园(见“苏州”条)。
金城——今甘肃兰州,古称金城。汉置金城县,在今兰州西北;又宜金城郡,治允吾(今永靖西北),辖境除今甘肃兰州以西,兼有青海一部分。汉末以后西境逐渐缩小。前凉移郡治于子城,即今兰州地。隋唐为兰州金城郡。曾属吐蕃。宋元丰年间再置兰州。明一度降为县。清设兰州府,以府治为皋兰县。
金陵——楚灭越后置邑名金陵。五代吴升异州为金陵府,南唐为江宁府,以后金陵为南京的别称。唐人亦称今镇江为金陵。
金匮——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置金匮县。民国仍并入无锡。
金阊——苏州的别称。旧时阊门外有金阊亭。
金堤——西汉东郡、魏郡、平原郡黄河石堤号为金堤。东汉亦有金堤之名。今存古金堤在河南汲县、滑县,经濮阳、范县、山东寿张,至张秋镇,传为宋代所筑,亦有即东汉王景所修金堤之说。
金微——唐羁縻都督府名,在今蒙古国肯特省一带。
金源——女真语谓“金”为“按出虎”。金以按出虎水(今哈尔滨东南阿什河)发源于会宁府,称为“金源”。
金满——汉在车师后部建城名金满,即唐庭州治所所在。
金牛道——即石牛道,古代汉中与巴蜀通道,北起今陕西勉县,中经七盘岭入川,经朝天驿至剑门关。传秦造石牛,诈言能屎金,蜀王信之,使五丁开山为道,秦因而进军灭蜀。
金田村——在广西桂平北部;今有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陈列馆。
金水河——①北宋引荥阳京水东汇五丈河,并引水入东京,以供公私之用。②金元引玉泉山水至京师禁苑(即今中、南、北三海),称金水河。
金堤关——在今河南荥阳东北。
金微山——即今阿尔泰山。
金墉城——曹魏在洛阳城西北角所筑小城。
肤施——自战国魏至东汉,肤施在今陕西榆林东南,秦汉为上郡治所。自隋至民国,肤施即今延安,但宋庆历以前,县治在今延安东北延河东,庆历间移治今市。肤施改名延安在1936年。
肥水——肥水之战的肥水,即东肥河。从合肥西北将军岭发源,西北流至寿县,向北经寿县城东,再向西北至八公山南入淮。
忽汗州——唐以粟末韩褐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在其地置忽汗州,治所在今吉林敦化。境内有忽汗河,即今牡丹江;渤海国都称忽汗城(今宁安西南东京城);镜泊湖称忽汗海。
鱼复——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春秋庸国邑,秦置县。刘备居此时曾改永安。唐为奉节。
京——今河南荥阳东南。春秋郑邑。秦置县。北齐废。
京口——即今江苏镇江。209—211年间孙权自吴移驻此地,因西有京岘山,称京城。东晋南朝称京口。
京东——宋有京东路、京西路。京东路治宋州(今商丘南)。辖今豫东、江苏西北角及山东大部。熙宁时分京东为二。泰山以北、沂水以东为京东东路,治青州(今山东益都);余为京东西路,治兖州,移应天府(即宋州);金改为山东东路、山东西路。
京西——宋京西路治河南府(洛阳),除郑州、许昌、淮阳以西的今河南外,尚兼辖陕南及豫、鄂各一部;熙宁时分京西为南北二路。北路治河南府。金为南京路;南路治襄阳府。
京兆——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