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作者:李之亮 更新:2021-12-04 05:54
东川——唐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为东川、西川,各置节度使。东川治梓州(今四川三台),辖区在四川盆地中部。
东平——汉有东平国,南朝为郡,治无盐(今山东东平东)。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东平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即今东平。明清为州。民国改县。
东吴——指三国孙吴,亦为苏州别称。
东坡——在今湖北黄冈东。宋苏轼谪居黄州,因地名取号,称东坡居士。
东昌——元以博州为东昌路,治聊城(今属山东)。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东京——①东汉、北周、隋、唐都以洛阳为东京(隋唐亦称东都)。②渤海有东京龙原府,在今吉林珲春八连城。⑧五代北宋以开封为东京。④辽五京道之一,治所在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
东郡——秦置,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辖境包括鲁西及豫东北。隋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由滑州改名,并非今山东之兖州。
东都——见“东京”条。
东莞——汉有东莞县,治今山东沂水。东汉末设东莞郡,治所在今沂水东北。东晋侨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南齐末废。今广东东莞县置于唐代。
东海郡——秦汉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秦汉之际曾称郯郡。东晋侨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北境,旋移京口(今镇江)。隋唐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朐山(今连云港西南海州镇)。
东陵——清太宗后昭西陵、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慈禧慈安定东陵,均在河北遵化马兰峪,称东陵。另有西陵,在易县西梁各庄,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
归绥——呼和浩特市旧名(1954年以前)。
归安——旧县名,见“乌程”。
归德——金改原宋应天府为归德府,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南),移睢阳;明置商丘为治所。民国废府。
北平——古代以北平为郡名、县名者甚多,今从略。明初改元大都路为北平府,属北平行中书省。永乐建都,改为北京顺天府,北平省所领直属中央,遂称直隶。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复以北平为北京。
北邙——即邙山,在洛阳北,古为葬地。
北地——秦汉北地郡,秦时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西汉移马岭(今庆阳西北),东汉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京——①唐与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以太原府(今太原西南)为北京。②宋仁宗时以大名府(今大名东北)为北京。⑧金先一度以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后又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④明初曾以开封为北京。永乐于今北京建北京,称京师。
北庭——唐都护府名,又为方镇名。702年,分安西都护府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辖境远达今咸海(一说里海)西突厥各部族。712年,设北庭节度使,辖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军、镇等。后地入吐蕃。
北徐、南徐一一南朝有北徐州、南徐州。北徐州,东晋治彭城(今徐州);齐治燕县(今安徽风阳东北),辖区在淮南。南徐州,刘宋治京口,辖区初在江北,后移江南。
北海——①苏武牧羊处,今贝加尔湖。②汉北海郡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隋唐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今潍坊等地,汉唐都在北海郡境。⑧今北京市北海,元太液池的一部分,引玉泉山水入城为湖泊,明清均为御苑,清顺治八年,在湖中琼华岛上建藏式白塔。1925年辟为公园。
北假——秦汉称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地为北假。
卢龙——①古塞在河北喜峰口附近。从今蓟县东北,经遵化,沿滦河河谷出塞后,东向可直趋大凌河流域。②卢龙县,旧名肥如,隋改卢龙。唐卢龙又为方镇名,幽州(范阳)节度使兼卢龙节度使。
史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南。
旧港(巨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即巴林冯。
旧柔佛——新加坡旧称,亦作息辣、石叻。
占城——即占婆。地在今越南中南部。二世纪中建国。中国史书初称林邑,唐中叶后称环王,九世纪后期称占城。后为越南所并。
且末——西域古国且末,在今新疆且末县。
田横岛——在山东即墨县东北海中;一说即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古为郁洲,不与大陆相联。
由拳——古县,秦置,在今浙江嘉兴南。吴改嘉兴。
申——①姜姓古国,在晋、陕间。周时一部东迁至谢(今河南南阳),为楚所灭。与犬戎联合攻杀幽王者,系留在原地的申戎。②上海市称申,以春申江(简称申江,即黄浦江)得名。
四川——1000年以前无此地区名。l001年,宋将西川路、峡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称川峡四路,以后始有四川之名。
四大镇——明清以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今广东佛山)、汉口镇为四大镇,因四处工商业繁荣得称。
出河店——阿骨打破辽处,在今黑龙江肇源西。
代郡——战国赵武灵王始置。秦汉代郡治代县,在今蔚县西南。北魏置代郡,治平城(今大同)。
仙人关——南宋吴蚧破金兵处,在今甘肃徽县南。
白下——旧时南京的别称,因沿江旧有白石陂,晋陶侃于此筑白石垒,后入又筑白下城,故名。
白门——旧时南京的别称,因六朝建康南门宣阳门又名白门,故称。
白马——秦汉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旧滑县城东,当时在黄河南岸,白马渡口在今滑县东北,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白沟——①曹操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粮运,此白沟在今河南浚县西,经修治后水量增加,连同与它接连的清河,成为河北水运干线,至隋为永济渠取代。②宋辽界河,指巨马河,从今白沟河店以北向东流,经霸县、信安镇北,东至今天津。明永乐末改道南流,再折向东,故道遂堙。
白马寺——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于洛阳城西(今洛阳东郊)仿天竺式建。
白龙堆——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的砾质荒漠,因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名。亦称龙堆。
白帝城——东汉初公孙述所建,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公孙述自以为是白帝,故以此为山及城的名字。
白山黑水——长白山与黑龙江,旧作东北地区的别称。
白沙瓦——在今巴基斯坦西北部,距开伯尔山口仅16公里,为交通要冲,法显、玄奘都曾来此。
瓜州——一敦煌一带,古为允姓之戎所居,号瓜州。北置瓜州,治敦煌(今县西),辖酒泉以西。唐分置瓜州、沙州。瓜州治晋昌(今安西东南);沙州位瓜州以西,治敦煌。
瓜步——江苏六合东南有瓜步山。山下有镇,称瓜步镇。
令支—一指今河北滦县、迁安一带。齐桓公灭令支,即在此地。汉晋有令支县,在今迁安西。
令居——汉魏有令居县,在今甘肃永登西北。汉护羌校尉驻此。
外黄——秦置县,在今河南民权西北。唐废。
处州——隋置处州,唐曾改括州,后复原名。治所先在括苍(今浙江丽水县东南),元移今丽水。元为路,明为府,民国废府。
句章——秦置县,在今浙江余姚东南。东晋后期移今宁波南。唐初曾为鄞州治所,公元625年撤销。
句注山——亦作陉岭、雁门山、西陉山,在今山西代县北。
玄武门——唐长安宫城北门,即太极宫北门。建大明宫后,其北门亦名玄武门。
兰亭——绍兴西南兰渚,有亭名兰亭。今亭系1673年重建。
兰陵——战国楚置兰陵县,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西晋置兰陵郡,治丞县(今枣庄峄城镇南,在古兰陵县西)。东晋侨置于江南,郡治(县)在今江苏常州西北,后称南兰陵。隋与金均改示县为兰陵县,治兰陵镇。元初废入峄州。
汀州——唐开元时置,治长汀(今属福建)。明清为汀州府。民国废府。
汉中——战国楚置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魏晋南北朝隋唐以汉中地区为梁州,治所均在南郑。784年后为兴元府,宋府治南郑移至今汉中市。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解放后于南郑原地设汉中市,另置南郑县。
汉阳——①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北魏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境内,北周废。隋又曾以成州为汉阳郡。②五代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武汉市汉阳。
汉皋——汉口的别称。皋意为水边之地。
宁州——晋在今云南置宁州,治所在今曲靖,其地兼有黔桂各一小部。梁末废。元也在云南置宁州,所辖仅今华宁等数县地。元又于今江西修水置宁州。1801年,清改为义宁。
东平——汉有东平国,南朝为郡,治无盐(今山东东平东)。隋唐曾以郓州为东平郡,治须昌,在今东平西北。宋宣和时以郓州为东平府,治须城,即今东平。明清为州。民国改县。
东吴——指三国孙吴,亦为苏州别称。
东坡——在今湖北黄冈东。宋苏轼谪居黄州,因地名取号,称东坡居士。
东昌——元以博州为东昌路,治聊城(今属山东)。明清为府。民国废府。
东京——①东汉、北周、隋、唐都以洛阳为东京(隋唐亦称东都)。②渤海有东京龙原府,在今吉林珲春八连城。⑧五代北宋以开封为东京。④辽五京道之一,治所在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
东郡——秦置,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辖境包括鲁西及豫东北。隋曾以兖州为东郡,此兖州由滑州改名,并非今山东之兖州。
东都——见“东京”条。
东莞——汉有东莞县,治今山东沂水。东汉末设东莞郡,治所在今沂水东北。东晋侨置于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南齐末废。今广东东莞县置于唐代。
东海郡——秦汉东海郡治郯(今山东郯城北),秦汉之际曾称郯郡。东晋侨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北境,旋移京口(今镇江)。隋唐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朐山(今连云港西南海州镇)。
东陵——清太宗后昭西陵、顺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咸丰定陵、同治惠陵、慈禧慈安定东陵,均在河北遵化马兰峪,称东陵。另有西陵,在易县西梁各庄,有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
归绥——呼和浩特市旧名(1954年以前)。
归安——旧县名,见“乌程”。
归德——金改原宋应天府为归德府,治所在宋城(今河南商丘南),移睢阳;明置商丘为治所。民国废府。
北平——古代以北平为郡名、县名者甚多,今从略。明初改元大都路为北平府,属北平行中书省。永乐建都,改为北京顺天府,北平省所领直属中央,遂称直隶。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复以北平为北京。
北邙——即邙山,在洛阳北,古为葬地。
北地——秦汉北地郡,秦时治义渠(今甘肃宁县西北),西汉移马岭(今庆阳西北),东汉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
北京——①唐与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以太原府(今太原西南)为北京。②宋仁宗时以大名府(今大名东北)为北京。⑧金先一度以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后又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④明初曾以开封为北京。永乐于今北京建北京,称京师。
北庭——唐都护府名,又为方镇名。702年,分安西都护府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辖境远达今咸海(一说里海)西突厥各部族。712年,设北庭节度使,辖伊、西、庭三州及北庭都护府境内军、镇等。后地入吐蕃。
北徐、南徐一一南朝有北徐州、南徐州。北徐州,东晋治彭城(今徐州);齐治燕县(今安徽风阳东北),辖区在淮南。南徐州,刘宋治京口,辖区初在江北,后移江南。
北海——①苏武牧羊处,今贝加尔湖。②汉北海郡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隋唐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今潍坊等地,汉唐都在北海郡境。⑧今北京市北海,元太液池的一部分,引玉泉山水入城为湖泊,明清均为御苑,清顺治八年,在湖中琼华岛上建藏式白塔。1925年辟为公园。
北假——秦汉称河套以北、阴山以南地为北假。
卢龙——①古塞在河北喜峰口附近。从今蓟县东北,经遵化,沿滦河河谷出塞后,东向可直趋大凌河流域。②卢龙县,旧名肥如,隋改卢龙。唐卢龙又为方镇名,幽州(范阳)节度使兼卢龙节度使。
史国——西域古国,在今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南。
旧港(巨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即巴林冯。
旧柔佛——新加坡旧称,亦作息辣、石叻。
占城——即占婆。地在今越南中南部。二世纪中建国。中国史书初称林邑,唐中叶后称环王,九世纪后期称占城。后为越南所并。
且末——西域古国且末,在今新疆且末县。
田横岛——在山东即墨县东北海中;一说即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一带,古为郁洲,不与大陆相联。
由拳——古县,秦置,在今浙江嘉兴南。吴改嘉兴。
申——①姜姓古国,在晋、陕间。周时一部东迁至谢(今河南南阳),为楚所灭。与犬戎联合攻杀幽王者,系留在原地的申戎。②上海市称申,以春申江(简称申江,即黄浦江)得名。
四川——1000年以前无此地区名。l001年,宋将西川路、峡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称川峡四路,以后始有四川之名。
四大镇——明清以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今广东佛山)、汉口镇为四大镇,因四处工商业繁荣得称。
出河店——阿骨打破辽处,在今黑龙江肇源西。
代郡——战国赵武灵王始置。秦汉代郡治代县,在今蔚县西南。北魏置代郡,治平城(今大同)。
仙人关——南宋吴蚧破金兵处,在今甘肃徽县南。
白下——旧时南京的别称,因沿江旧有白石陂,晋陶侃于此筑白石垒,后入又筑白下城,故名。
白门——旧时南京的别称,因六朝建康南门宣阳门又名白门,故称。
白马——秦汉白马县在今河南滑县旧滑县城东,当时在黄河南岸,白马渡口在今滑县东北,与北岸黎阳津相对。
白沟——①曹操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粮运,此白沟在今河南浚县西,经修治后水量增加,连同与它接连的清河,成为河北水运干线,至隋为永济渠取代。②宋辽界河,指巨马河,从今白沟河店以北向东流,经霸县、信安镇北,东至今天津。明永乐末改道南流,再折向东,故道遂堙。
白马寺——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于洛阳城西(今洛阳东郊)仿天竺式建。
白龙堆——新疆罗布泊以东至甘肃玉门关间的砾质荒漠,因流沙堆积,蜿曲如龙,故名。亦称龙堆。
白帝城——东汉初公孙述所建,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公孙述自以为是白帝,故以此为山及城的名字。
白山黑水——长白山与黑龙江,旧作东北地区的别称。
白沙瓦——在今巴基斯坦西北部,距开伯尔山口仅16公里,为交通要冲,法显、玄奘都曾来此。
瓜州——一敦煌一带,古为允姓之戎所居,号瓜州。北置瓜州,治敦煌(今县西),辖酒泉以西。唐分置瓜州、沙州。瓜州治晋昌(今安西东南);沙州位瓜州以西,治敦煌。
瓜步——江苏六合东南有瓜步山。山下有镇,称瓜步镇。
令支—一指今河北滦县、迁安一带。齐桓公灭令支,即在此地。汉晋有令支县,在今迁安西。
令居——汉魏有令居县,在今甘肃永登西北。汉护羌校尉驻此。
外黄——秦置县,在今河南民权西北。唐废。
处州——隋置处州,唐曾改括州,后复原名。治所先在括苍(今浙江丽水县东南),元移今丽水。元为路,明为府,民国废府。
句章——秦置县,在今浙江余姚东南。东晋后期移今宁波南。唐初曾为鄞州治所,公元625年撤销。
句注山——亦作陉岭、雁门山、西陉山,在今山西代县北。
玄武门——唐长安宫城北门,即太极宫北门。建大明宫后,其北门亦名玄武门。
兰亭——绍兴西南兰渚,有亭名兰亭。今亭系1673年重建。
兰陵——战国楚置兰陵县,在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兰陵镇。西晋置兰陵郡,治丞县(今枣庄峄城镇南,在古兰陵县西)。东晋侨置于江南,郡治(县)在今江苏常州西北,后称南兰陵。隋与金均改示县为兰陵县,治兰陵镇。元初废入峄州。
汀州——唐开元时置,治长汀(今属福建)。明清为汀州府。民国废府。
汉中——战国楚置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魏晋南北朝隋唐以汉中地区为梁州,治所均在南郑。784年后为兴元府,宋府治南郑移至今汉中市。元为路。明清为府。民国废府。解放后于南郑原地设汉中市,另置南郑县。
汉阳——①东汉永平十七年(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北魏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境内,北周废。隋又曾以成州为汉阳郡。②五代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武汉市汉阳。
汉皋——汉口的别称。皋意为水边之地。
宁州——晋在今云南置宁州,治所在今曲靖,其地兼有黔桂各一小部。梁末废。元也在云南置宁州,所辖仅今华宁等数县地。元又于今江西修水置宁州。1801年,清改为义宁。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