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作者:伍心铭编著 更新:2021-12-04 05:38
“不不不,我不能要你们的钱,我——兄弟们这份情意我心领了,我实在——”
张琦把碎银硬塞进布世仁手中,笑道:“大哥,你这又何必,兄弟们的,就是大哥的,要够朋友,你就收起来,只管去用!”
布世仁拉着张琦的手,抓着散碎的银子,颤声说:“弟兄们,我布某人就此愧受此银,如果以后我布某能有出头之日,我一定忘不了各位兄弟,忘不了这一伙儿朋友——”
大伙都笑起来,陶罐里的粥突突地沸腾了,鼓起了一个个气泡,张琦赶紧小心翼翼地把陶罐从火上端下来,找来破碗,给每个人分一些,大伙儿便各自捧在手上,“唏嘘”地吃起来。
第二天,布世仁说进城找朋友借钱,其他人也要去讨饭乞食。雪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太阳露出笑脸,天气却愈加寒冷了。
凶相毕露
布世仁没有回来,后来张琦看见布世仁跟着知府大人的轿子进了府衙。张琦开始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人,揉揉眼睛,又跟着仔细看看,的确是布世仁,身上已经穿上当差的衣服,直着脖项,趾高气昂地跟在轿子后面,大步向前走着,一点也看不出当日那股落魄不堪的劲头。张琦又惊又气,真想喊住布世仁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又忍住了。正这时,身后一阵混乱有人吵吵着让行人问道,却是给知府庆寿的戏班子到了,前面后面都有几个清兵护卫着,说是护卫其实就等于押解。大车小轿一行人在街上走过,张琦也只得往道边挤靠,看着这一干人等从眼前晃过去,再找布世仁,早没了踪影。
张琦、赵志、李正等人又在破庙里聚齐了,熬着饭,张琦忍不住对其他人说:“大伙儿都看见没有,今天我在街上好像看见布世仁跟着知府的轿子走了。我当时想喊他一声,后又一想,就是他听见了,怕也不会停下来,也就没有唤他。可是,我看他的那身打扮和神态,怕是给那知府狗官当了奴才,而且他看样子还挺得意呢——”
赵志一听,“噌”地从地上蹦起来,破口大骂:“他娘的,布世仁可真不是人。这狗东西,原来竟是这种没有骨头的种,敢情拿了咱们的辛苦钱去讨好知府了。这狗杂种,让我碰着非接扁了他不行,——”
李正却拉住赵志,摆摆手说:“志哥不要着急,这事还不能过早地下结论,我们还没有闹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冲动不得,你说呢,琦哥?——”
张琦点点头,说:“李正说得对,我们也不能这样简单地认为布大哥就是个孬种,没准儿他也是迫不得已,咱们还得找机会寻他问个明白再说,——”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大家等着讨来的饭食热了,便各自分得一些吃起来,谁也没再说什么。
这伙儿人在知府衙门口守了两天,却没有见到布世仁的影子,大家都又气又急,直想冲进去揪出他来。
到第三天,仍是不见布世仁出来。张琦、赵志和李正便是到府衙门前,守门的清兵将他们拦住,喝令他们后退。张琦紧赔笑脸,抱拳拱手说:“兵爷,辛苦辛苦,容我向兵爷打听点事,不知这里可有个布世仁老爷?——”
那清兵上上下下打量几眼这伙人,一挥手说道:“好大的胆子,敢说我们布管家大人的名讳,还不快滚!滚——”说着,便用刀冲他们比划,喝令他们离开。
张琦赶紧从口袋里将准备好的一点碎银子递过去,连声说:“兵爷,你辛苦辛苦,麻烦您给布老爷说一声,就说外面有个叫张琦的求见,——”
那清兵一见银子,咧嘴笑了,一把抓过来,又瞪了张琦一眼,喝道:“好好等着,不行胡闹!——’”
张琦等人点头称是,那清兵转身进了府衙不一会儿,又跑了出来,对张琦等人说:“布大人这就出来,还不赶紧跪迎,快“快!——”
张琦等人低头,偷眼观看,果见布世仁迈着方步走出门来。赵志见到布世仁哪里等得,大呼:“‘布大哥,你——”
话没说完,被李正拉住。布世仁的脸一下子变了颜色,看了看张琦等人又看了看那两个守门的清兵,低声喝道:“你们先退下——”
那两个清兵赶紧“扎”一声,退人门内。张琦等人围过来,布世仁又向四外看了看,急声说:“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你们——唉!——”
说着希世仁一拍手,皱起了眉头,张琦用手止住别人,走上前说:“布大哥,我们也不愿在这里与大哥见面,只是这几天没有见到大哥,又听说大哥如今高升,成知府大人的亲信,很有些疑惑,今日到这里也正是为了向大哥问个清楚,布大哥你怎么会呢?”
张琦上下打量着布世仁的衣眼,布世仁捏了捏衣袖,绷起脸说:“我怎么啦,‘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难道这也有错吗?”
张奇心里一冷,眼睛盯着布世仁的脸。
“布大哥,我也听人说‘贤才保明主,俊鸟登高枝’,可是这知府狗官鱼肉百姓,你保他这不是——”
布世仁脸色一凛,冷冷地笑了,说:“你懂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能屈能伸。当年韩信忍为胯下之辱,日后便成国家大将军,你们懂什么,哼——”
赵志在旁气得直跺脚,嚷道:“你——,你忘了那在破庙里的事了吧,你忘了那天你说的话——”
布世仁听到“破庙”两字,脸一阵青一阵白,眼睛来回转动,眉毛颤了颤,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布世仁忽然变成笑脸,笑着对众人说:“各位兄弟,此处讲话不方便。我一时也说不清楚,这样吧,明天我在“翠仙楼”请大家吃酒,到那儿咱们再细细地详谈,怎么样?”
张琦一看,事情到此,也无他法,看来在这府衙门口确有些不方便。于是,拱拱手说:“布大哥,好,咱们明天‘翠仙楼’详谈,布大哥,我们告辞了!”
说完一挥手,众人也无他话,跟着张琦回去,赵志又回头瞪了一眼布世仁,咬咬牙,布世仁用手摸摸下巴,眼睛眯起来,暗暗咬牙,眼睛射出两道冷光。
第二天,“翠仙楼”上热闹非常,张琦等人早早来到楼上,店伙计想打发他们走,他们喝住店伙计。焦急地等待布世仁的到来。
等了很久,忽然赵志指着楼下喊道:“布世仁来了,——”
却见布世仁身后一队清兵,手拿钢刀冲上楼来。布世仁来到楼上,看看张琦众人,手一摆,喝道:“全部给我就地正法,这一帮都是盗匪,一个也不许留活口,杀!”
没等张琦等人明白过来,清兵拥刀而上,立时血光进溅,翠仙楼上血流成河,可怜张琦一帮人不明不白地惨死于布世仁的刀下,而这些人的鲜血却给布世仁戴上了一顶红缨的官帽。
人说“利欲熏心’,极度的个人私欲往往导致歹毒的极端。这布世仁事虽属野史,却也着实给人上了一课。
历史不能忘却,我们从历史中可以汲取经验,吸取教训,鉴证得失。
方圆兵法(兵法五)
平淡似水 和而不流
清醒冷静
我国有一个成语叫做“物极必反”,正是的,任何事情总要掌握个分寸,也就是所谓的“度”了,什么事做得过了度,往往便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有时,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以某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强求,无法回避,无法更改。所以,我们只能强迫自己认识它,了解它,承认它,适应它。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方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或许,任何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觉,觉得和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很是投脾气,谈得来,坐在一起便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总是舍不得分开,甚至近似痴狂,只愿形影不离才好。关系一近再近,一好再好,然而,结局往往是令人伤心的分离,而且很可能是难以愈合的创伤。其实,伤口一旦产生。无论愈合得怎样好,也难免会留下疤痕,恰似无论怎样细的线条,总会留下一道阴影,抹不去,擦不掉。这莫不就是失了分寸的缘故?
古语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现在大多用于形容情人间的思恋,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形容那些感情亲密的朋友之间的关系。相聚相守固是令人欢欣鼓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谁也免不得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且也往往是不愿为人知或不想在别人面前显露的。俗语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正是这种意思。但是,如果被此距离过近,相互之间过于透明,这些微疵便很可能成为造成双方猜忌的因子。正如衣服上的微尘,一般情况下,本是细小难察的,一旦离得太近,细微的颗粒便也似庞然大物,怎么瞧就怎么不舒服。另外人人都有些隐私,不能让人知晓的,总是会不自觉地遮掩自己的隐私,而双方关系太近之后自然地就可能触及对方的隐私,隐私一旦彼人知道,自尊心随之受损,产生猜疑在所难免。猜疑伴着误会,误会深了、久了,好朋友成了死对头,得不偿失。故而,交友应力求做到平淡似水,若即若离。
朋友一生一起走,朋友要想交得长久,“并非如弹指眨眼那般容易,却也并非无道可循,其中和而不流便是应循之途的一种。有好多人认为,朋友之间不讲礼,以为既然作了朋友又何必拘于小节,讲那些俗礼呢。其实,这种想法是偏颇的,是对交友不利的,有了这种念头很容易忽视了相互尊重的起码形式。恭和礼让作为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准则。
张琦把碎银硬塞进布世仁手中,笑道:“大哥,你这又何必,兄弟们的,就是大哥的,要够朋友,你就收起来,只管去用!”
布世仁拉着张琦的手,抓着散碎的银子,颤声说:“弟兄们,我布某人就此愧受此银,如果以后我布某能有出头之日,我一定忘不了各位兄弟,忘不了这一伙儿朋友——”
大伙都笑起来,陶罐里的粥突突地沸腾了,鼓起了一个个气泡,张琦赶紧小心翼翼地把陶罐从火上端下来,找来破碗,给每个人分一些,大伙儿便各自捧在手上,“唏嘘”地吃起来。
第二天,布世仁说进城找朋友借钱,其他人也要去讨饭乞食。雪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太阳露出笑脸,天气却愈加寒冷了。
凶相毕露
布世仁没有回来,后来张琦看见布世仁跟着知府大人的轿子进了府衙。张琦开始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人,揉揉眼睛,又跟着仔细看看,的确是布世仁,身上已经穿上当差的衣服,直着脖项,趾高气昂地跟在轿子后面,大步向前走着,一点也看不出当日那股落魄不堪的劲头。张琦又惊又气,真想喊住布世仁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又忍住了。正这时,身后一阵混乱有人吵吵着让行人问道,却是给知府庆寿的戏班子到了,前面后面都有几个清兵护卫着,说是护卫其实就等于押解。大车小轿一行人在街上走过,张琦也只得往道边挤靠,看着这一干人等从眼前晃过去,再找布世仁,早没了踪影。
张琦、赵志、李正等人又在破庙里聚齐了,熬着饭,张琦忍不住对其他人说:“大伙儿都看见没有,今天我在街上好像看见布世仁跟着知府的轿子走了。我当时想喊他一声,后又一想,就是他听见了,怕也不会停下来,也就没有唤他。可是,我看他的那身打扮和神态,怕是给那知府狗官当了奴才,而且他看样子还挺得意呢——”
赵志一听,“噌”地从地上蹦起来,破口大骂:“他娘的,布世仁可真不是人。这狗东西,原来竟是这种没有骨头的种,敢情拿了咱们的辛苦钱去讨好知府了。这狗杂种,让我碰着非接扁了他不行,——”
李正却拉住赵志,摆摆手说:“志哥不要着急,这事还不能过早地下结论,我们还没有闹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冲动不得,你说呢,琦哥?——”
张琦点点头,说:“李正说得对,我们也不能这样简单地认为布大哥就是个孬种,没准儿他也是迫不得已,咱们还得找机会寻他问个明白再说,——”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大家等着讨来的饭食热了,便各自分得一些吃起来,谁也没再说什么。
这伙儿人在知府衙门口守了两天,却没有见到布世仁的影子,大家都又气又急,直想冲进去揪出他来。
到第三天,仍是不见布世仁出来。张琦、赵志和李正便是到府衙门前,守门的清兵将他们拦住,喝令他们后退。张琦紧赔笑脸,抱拳拱手说:“兵爷,辛苦辛苦,容我向兵爷打听点事,不知这里可有个布世仁老爷?——”
那清兵上上下下打量几眼这伙人,一挥手说道:“好大的胆子,敢说我们布管家大人的名讳,还不快滚!滚——”说着,便用刀冲他们比划,喝令他们离开。
张琦赶紧从口袋里将准备好的一点碎银子递过去,连声说:“兵爷,你辛苦辛苦,麻烦您给布老爷说一声,就说外面有个叫张琦的求见,——”
那清兵一见银子,咧嘴笑了,一把抓过来,又瞪了张琦一眼,喝道:“好好等着,不行胡闹!——’”
张琦等人点头称是,那清兵转身进了府衙不一会儿,又跑了出来,对张琦等人说:“布大人这就出来,还不赶紧跪迎,快“快!——”
张琦等人低头,偷眼观看,果见布世仁迈着方步走出门来。赵志见到布世仁哪里等得,大呼:“‘布大哥,你——”
话没说完,被李正拉住。布世仁的脸一下子变了颜色,看了看张琦等人又看了看那两个守门的清兵,低声喝道:“你们先退下——”
那两个清兵赶紧“扎”一声,退人门内。张琦等人围过来,布世仁又向四外看了看,急声说:“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你们——唉!——”
说着希世仁一拍手,皱起了眉头,张琦用手止住别人,走上前说:“布大哥,我们也不愿在这里与大哥见面,只是这几天没有见到大哥,又听说大哥如今高升,成知府大人的亲信,很有些疑惑,今日到这里也正是为了向大哥问个清楚,布大哥你怎么会呢?”
张琦上下打量着布世仁的衣眼,布世仁捏了捏衣袖,绷起脸说:“我怎么啦,‘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难道这也有错吗?”
张奇心里一冷,眼睛盯着布世仁的脸。
“布大哥,我也听人说‘贤才保明主,俊鸟登高枝’,可是这知府狗官鱼肉百姓,你保他这不是——”
布世仁脸色一凛,冷冷地笑了,说:“你懂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大丈夫能屈能伸。当年韩信忍为胯下之辱,日后便成国家大将军,你们懂什么,哼——”
赵志在旁气得直跺脚,嚷道:“你——,你忘了那在破庙里的事了吧,你忘了那天你说的话——”
布世仁听到“破庙”两字,脸一阵青一阵白,眼睛来回转动,眉毛颤了颤,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布世仁忽然变成笑脸,笑着对众人说:“各位兄弟,此处讲话不方便。我一时也说不清楚,这样吧,明天我在“翠仙楼”请大家吃酒,到那儿咱们再细细地详谈,怎么样?”
张琦一看,事情到此,也无他法,看来在这府衙门口确有些不方便。于是,拱拱手说:“布大哥,好,咱们明天‘翠仙楼’详谈,布大哥,我们告辞了!”
说完一挥手,众人也无他话,跟着张琦回去,赵志又回头瞪了一眼布世仁,咬咬牙,布世仁用手摸摸下巴,眼睛眯起来,暗暗咬牙,眼睛射出两道冷光。
第二天,“翠仙楼”上热闹非常,张琦等人早早来到楼上,店伙计想打发他们走,他们喝住店伙计。焦急地等待布世仁的到来。
等了很久,忽然赵志指着楼下喊道:“布世仁来了,——”
却见布世仁身后一队清兵,手拿钢刀冲上楼来。布世仁来到楼上,看看张琦众人,手一摆,喝道:“全部给我就地正法,这一帮都是盗匪,一个也不许留活口,杀!”
没等张琦等人明白过来,清兵拥刀而上,立时血光进溅,翠仙楼上血流成河,可怜张琦一帮人不明不白地惨死于布世仁的刀下,而这些人的鲜血却给布世仁戴上了一顶红缨的官帽。
人说“利欲熏心’,极度的个人私欲往往导致歹毒的极端。这布世仁事虽属野史,却也着实给人上了一课。
历史不能忘却,我们从历史中可以汲取经验,吸取教训,鉴证得失。
方圆兵法(兵法五)
平淡似水 和而不流
清醒冷静
我国有一个成语叫做“物极必反”,正是的,任何事情总要掌握个分寸,也就是所谓的“度”了,什么事做得过了度,往往便会走向事物的反面,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有时,事物的发展往往不会以某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强求,无法回避,无法更改。所以,我们只能强迫自己认识它,了解它,承认它,适应它。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方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或许,任何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觉,觉得和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很是投脾气,谈得来,坐在一起便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总是舍不得分开,甚至近似痴狂,只愿形影不离才好。关系一近再近,一好再好,然而,结局往往是令人伤心的分离,而且很可能是难以愈合的创伤。其实,伤口一旦产生。无论愈合得怎样好,也难免会留下疤痕,恰似无论怎样细的线条,总会留下一道阴影,抹不去,擦不掉。这莫不就是失了分寸的缘故?
古语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现在大多用于形容情人间的思恋,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形容那些感情亲密的朋友之间的关系。相聚相守固是令人欢欣鼓舞,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谁也免不得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且也往往是不愿为人知或不想在别人面前显露的。俗语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口气”正是这种意思。但是,如果被此距离过近,相互之间过于透明,这些微疵便很可能成为造成双方猜忌的因子。正如衣服上的微尘,一般情况下,本是细小难察的,一旦离得太近,细微的颗粒便也似庞然大物,怎么瞧就怎么不舒服。另外人人都有些隐私,不能让人知晓的,总是会不自觉地遮掩自己的隐私,而双方关系太近之后自然地就可能触及对方的隐私,隐私一旦彼人知道,自尊心随之受损,产生猜疑在所难免。猜疑伴着误会,误会深了、久了,好朋友成了死对头,得不偿失。故而,交友应力求做到平淡似水,若即若离。
朋友一生一起走,朋友要想交得长久,“并非如弹指眨眼那般容易,却也并非无道可循,其中和而不流便是应循之途的一种。有好多人认为,朋友之间不讲礼,以为既然作了朋友又何必拘于小节,讲那些俗礼呢。其实,这种想法是偏颇的,是对交友不利的,有了这种念头很容易忽视了相互尊重的起码形式。恭和礼让作为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准则。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