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作者:伍心铭编著 更新:2021-12-04 05:38
没有多久,周勃引咎辞去宰相之职,由陈平一人独担宰相重任。陈平便坚持他对文帝所说的做法,量才为用,视人而定,针对每一个人的才能确定各自应做的事,自己加以督导。这样一治理,天下太平,国泰民安。陈平指挥有方,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受到文帝的嘉奖、众臣的赞佩、百姓的爱戴,成为一代名相。
通过陈平的行为不难看出,为职者没有必要事事过问,不分巨细,该放的要放得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有名的英国大出版家脑慈可里夫一生所做的事业极为繁多。一般人根本无法应付,但他却很轻松地于每项事业,不能不令人惊奇,有的朋友问他是如何处理这么多事时,他笑着对朋友说:“其实,我也没干什么,我只是负责指挥工作。具体的机械式的工作我都交给那些可以干好的人去做,而且他们都干得很好。我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最为关键的是每时每刻都在创新的计划,而并非动手去做那些助手们完全能办理很好的细致工作”;
脑慈可里夫的话,表达了为职者成功的决窍,正如计算机公司经理派特生所说:“不要去做可以交给别人去做的事情。”
为职者要学会“偷懒”,但这种“放”是合理的,是适当的“放”又并非放任自流。正像派特生所得出的结论,一个领导性的人物,最主要的是将其智慧和精力用于设计出卓越超人的思想计划,创造出新的东西,而不是要去机械地做一些其他人也可以做的琐事。一个真正能站住脚跟的为职者,永远是机器的制造者,而不是机器上的某个部件。
派特生做过一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他将写字间和工厂的重要主任职员调开十多人,最终发现组织运转正常,根本不受影响工作,这实验正是说明了为职者该放就放、不夺人志的道理。
方圆兵法(兵法四)
相时而动 欲擒故纵
无源之水才丰盈
俗语说:“大丈夫识时务者为俊杰。”
天地日月,自然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大到山川河流,小到细尘微芥,宇宙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我们生存的空间是一个永远运动,永远变化着的大系统。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我们也在不知不觉地变化着。
纵观历史演变,恰似一泻汪洋,浩瀚泛波奔涌不息,一刻不亭地向前方奔流。只有螺旋式的上升,没有倒退式的往复。
春秋更替,寒暑易节。日升星沉,花开花谢,雁去雁归,草长草灭,雨洒雪飞,月圆月缺,观自然万物无不更替,无不变换。
时代在一步步发展变化,社会在一天天向前进步,思想文化、政治生活等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居其中,不变可为?
有些人在思想中是很反对变的。在他们看来,变就意味着不坚定,变就是背叛,变就是变坏,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特别是为职者更不能有这种想法,为职者更应善于权变,审时度势,相寸而动。
一提到审时度势,相时而动。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墙上草,迎风无力,会意东西。左右摇摆不定,风吹向哪里,便倒向哪边,大家都喜欢那种迎风挺立的傲松,认为劲草不好。其实,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应有股骨气。诚然,人缺不得骨气,并且,我们这里所说的相时而动,也绝非是要人们学墙上之草,随风任意摇摆,事物总是具有双面性,任何事物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墙头之草固然是左右摇摆,但这也并不失为一种求存之道。试想几尺高墙之上赖有一草已属不易,寸土之上,瓦砾之间,独出新芽,婀娜于天地之间,岂非奇事。上虽接日月览照,下却无甘泉醴水滋养,要想存活,实赖天年。但这墙头草却也学得乖巧,自知身单力薄,生性柔弱,便避免与这强风劲吹分庭抗礼。相风而动,因风而摇。都说它错了,它却能保存自己,挺立墙头之上。
海中礁石因是傲然挺立,敢于海浪争空。排浪滔天,礁石却迎风顶浪,屹然不动。却又终落得干沟万痕,伤痕斑斑,坑坑点点。都说礁石好,却落得面目模糊,断肢残骸。
因此,我们不能说墙上草就无可取之处,墙上草随风倒正是为了求存。试想,如果连自身都保不住,还要谈什么宏伟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创什么宏图大业。对于为职者来说,更是如此,你连自己的职位都保不住,还何谈实现自己的宏伟计划呢?
观古今中外,凡是刚直之士,莫不死得惨烈,大凡随机应变,灵活之士莫不享尽天年。诚然,我们无意贬低忠臣良将,更不是要褒扬奸臣之辈,我们也不可一棍子将其打死,认为他一无是处,其实,越是奸俸之辈,其处世哲学越是有可取之处。
读者不要误会,不要以为笔者是要为职者学贪官奸臣,个个吃国家傣禄,陷害忠臣良将,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青。笔者是想提醒大家,刀枪可以杀人,也可以防身,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利用它,怎样去认识它的作用。刀枪自身并不是恶物,之所以有人恨它,是因为它被有些邪恶之徒操纵利用了。而枪到了警察手中不也成了制止犯罪,打击邪恶的功臣吗?所以说,奸佞之臣的处世方法本身并不一定是不足取的,我们是可以批判地借鉴过来,为我们服务。
为职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对于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大有好处。事物在变,环境在变,周围的人群也在变,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演变,为职者墨守成规的结果必然会是四面楚歌,成为海中孤屿。
过去,我们身着青一色的军装绿和海天蓝,单调乏味,现在,颜色不断翻新,花色繁多,数不胜数,活泼多样,孰好孰坏,不言自明。难道我们还要在现在大声疾呼军装绿的回归吗?过去男人和女人相敬而远,不敢当众拉拉扯扯,现在,街头闹市到处是相拥而行的双双丽影,而我们还要去举棒高喝,鸳去鸯高吗?显然,那样做是滑稽可笑的。我们只能接受这一现实,并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一现实。为职者的观念必须能够及时地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把握时势动态,并据之调整自己,方能立足于社会之中。
曾经听人讲过一则故事:
据说,在燕王扫北时,来到一条大河边,河水滔滔,波浪翻滚,湍流如箭,没有舟桥,无法过河。当时又值九月,河水封冻尚早。燕王在河边率兵马无计可施,军心浮动,士气不高。燕王心急,便派一人出去观看河水是否封冻,那人跑到河边一看,河水滚滚,毫无冻冰之象,便跑回来报:“回燕王,河水毫无冰冻之迹象。”
燕王听罢,大怒,一挥手:“拉下去,杀了!”
令下之后,那人被推出去砍了头。
燕王又派一人出去察看,那人来到河边。河水汹涌,依旧奔腾不息,浪花翻卷,哪里有半点封冻征兆,那人回来如实回报:“燕王,河水的确没有冻冰之迹象。”
燕王问也不问,拍案大喝:“推出去,杀!”
第二人又被斩头。
燕王又派第三个人去探看,那人到河边观望,河水奔流如故,他并不比前两个人多看到什么,但他回来后,没有如实报告,而是随机应变说:“恭贺燕王,河水已经封冻,冰层厚盈几尺,如钢浇铁铸,大兵即可渡河。”
燕王大喜。说:“重重赏他,传令三军,今晚渡河。”
第三人非但活命,而且得了重赏。当夜晚间燕王率兵踏水而过,顺利渡河。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据人讲,当时燕王过河时,水中有好多乌龟等硬壳的水中动物在水下浮着,托着那些兵卒过了河。
我们且不去论它是真是假,倒是那里面的三个人值得一提。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都如实回答,遭到的却是灭顶之灾。第三个人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编了一套瞎话,却领了重赏。燕王让看河水冻结与否的目的在于稳定军心,而绝非河水本身。前两个人,思想僵守,不懂应变,杀身之祸在劫难逃。第三人善于思变,巧妙回答,点中了燕王的心事,得到了燕王的赏识。你从中是否能到一些启示?
“心急喝不上热面粥”
为职者不仅仅要相时而动,还要学会欲擒故纵。
俗语说:“心急喝不上热面粥。”
或许,大家都见过猫捉老鼠,猫儿静静地守在老鼠洞口,全神贯注地盯住,一旦有鼠溜出,猫儿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可怜的小老鼠拿住。但猫儿并不立即将其吞到肚子里,而是将它拿到宽敞的平地处,将它放开,鼠儿自然是没命地逃,无奈却又被猫儿抓回。这样,抓回,放掉,抓回,直至老鼠筋疲力尽,放开后再也不逃跑厂,猫儿才恰然囱得地将老鼠叨到僻静之处,美美地饱餐一顿。
猫儿捉鼠,欲擒放纵。虽说猫儿不会说话,但其方法却给人启示。
成语说“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是不明智的选择。处理任何事都要学会掌握节奏。要想达到某一目的,我们不能直冲着目标而去,而应学会迂回环绕。面对一座极为陡峭的高山险峰,我们不要冒险去直接援直壁而上,我们可以绕着山路环行,最后便可安全地到达山顶。我们捕鱼时,要一点点地将水淘干,让鱼儿慢慢地失去容身之地,自己暴露出来,而不是要跳到水中乱抓乱搅,因为那样恐怕一根鱼都不会捞到。
所以说,为职者要学会欲擒故纵。
通过陈平的行为不难看出,为职者没有必要事事过问,不分巨细,该放的要放得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有名的英国大出版家脑慈可里夫一生所做的事业极为繁多。一般人根本无法应付,但他却很轻松地于每项事业,不能不令人惊奇,有的朋友问他是如何处理这么多事时,他笑着对朋友说:“其实,我也没干什么,我只是负责指挥工作。具体的机械式的工作我都交给那些可以干好的人去做,而且他们都干得很好。我深刻体会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最为关键的是每时每刻都在创新的计划,而并非动手去做那些助手们完全能办理很好的细致工作”;
脑慈可里夫的话,表达了为职者成功的决窍,正如计算机公司经理派特生所说:“不要去做可以交给别人去做的事情。”
为职者要学会“偷懒”,但这种“放”是合理的,是适当的“放”又并非放任自流。正像派特生所得出的结论,一个领导性的人物,最主要的是将其智慧和精力用于设计出卓越超人的思想计划,创造出新的东西,而不是要去机械地做一些其他人也可以做的琐事。一个真正能站住脚跟的为职者,永远是机器的制造者,而不是机器上的某个部件。
派特生做过一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他将写字间和工厂的重要主任职员调开十多人,最终发现组织运转正常,根本不受影响工作,这实验正是说明了为职者该放就放、不夺人志的道理。
方圆兵法(兵法四)
相时而动 欲擒故纵
无源之水才丰盈
俗语说:“大丈夫识时务者为俊杰。”
天地日月,自然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大到山川河流,小到细尘微芥,宇宙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我们生存的空间是一个永远运动,永远变化着的大系统。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我们也在不知不觉地变化着。
纵观历史演变,恰似一泻汪洋,浩瀚泛波奔涌不息,一刻不亭地向前方奔流。只有螺旋式的上升,没有倒退式的往复。
春秋更替,寒暑易节。日升星沉,花开花谢,雁去雁归,草长草灭,雨洒雪飞,月圆月缺,观自然万物无不更替,无不变换。
时代在一步步发展变化,社会在一天天向前进步,思想文化、政治生活等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居其中,不变可为?
有些人在思想中是很反对变的。在他们看来,变就意味着不坚定,变就是背叛,变就是变坏,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特别是为职者更不能有这种想法,为职者更应善于权变,审时度势,相寸而动。
一提到审时度势,相时而动。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墙上草,迎风无力,会意东西。左右摇摆不定,风吹向哪里,便倒向哪边,大家都喜欢那种迎风挺立的傲松,认为劲草不好。其实,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人应有股骨气。诚然,人缺不得骨气,并且,我们这里所说的相时而动,也绝非是要人们学墙上之草,随风任意摇摆,事物总是具有双面性,任何事物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孔子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墙头之草固然是左右摇摆,但这也并不失为一种求存之道。试想几尺高墙之上赖有一草已属不易,寸土之上,瓦砾之间,独出新芽,婀娜于天地之间,岂非奇事。上虽接日月览照,下却无甘泉醴水滋养,要想存活,实赖天年。但这墙头草却也学得乖巧,自知身单力薄,生性柔弱,便避免与这强风劲吹分庭抗礼。相风而动,因风而摇。都说它错了,它却能保存自己,挺立墙头之上。
海中礁石因是傲然挺立,敢于海浪争空。排浪滔天,礁石却迎风顶浪,屹然不动。却又终落得干沟万痕,伤痕斑斑,坑坑点点。都说礁石好,却落得面目模糊,断肢残骸。
因此,我们不能说墙上草就无可取之处,墙上草随风倒正是为了求存。试想,如果连自身都保不住,还要谈什么宏伟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创什么宏图大业。对于为职者来说,更是如此,你连自己的职位都保不住,还何谈实现自己的宏伟计划呢?
观古今中外,凡是刚直之士,莫不死得惨烈,大凡随机应变,灵活之士莫不享尽天年。诚然,我们无意贬低忠臣良将,更不是要褒扬奸臣之辈,我们也不可一棍子将其打死,认为他一无是处,其实,越是奸俸之辈,其处世哲学越是有可取之处。
读者不要误会,不要以为笔者是要为职者学贪官奸臣,个个吃国家傣禄,陷害忠臣良将,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民青。笔者是想提醒大家,刀枪可以杀人,也可以防身,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利用它,怎样去认识它的作用。刀枪自身并不是恶物,之所以有人恨它,是因为它被有些邪恶之徒操纵利用了。而枪到了警察手中不也成了制止犯罪,打击邪恶的功臣吗?所以说,奸佞之臣的处世方法本身并不一定是不足取的,我们是可以批判地借鉴过来,为我们服务。
为职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对于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大有好处。事物在变,环境在变,周围的人群也在变,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演变,为职者墨守成规的结果必然会是四面楚歌,成为海中孤屿。
过去,我们身着青一色的军装绿和海天蓝,单调乏味,现在,颜色不断翻新,花色繁多,数不胜数,活泼多样,孰好孰坏,不言自明。难道我们还要在现在大声疾呼军装绿的回归吗?过去男人和女人相敬而远,不敢当众拉拉扯扯,现在,街头闹市到处是相拥而行的双双丽影,而我们还要去举棒高喝,鸳去鸯高吗?显然,那样做是滑稽可笑的。我们只能接受这一现实,并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一现实。为职者的观念必须能够及时地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把握时势动态,并据之调整自己,方能立足于社会之中。
曾经听人讲过一则故事:
据说,在燕王扫北时,来到一条大河边,河水滔滔,波浪翻滚,湍流如箭,没有舟桥,无法过河。当时又值九月,河水封冻尚早。燕王在河边率兵马无计可施,军心浮动,士气不高。燕王心急,便派一人出去观看河水是否封冻,那人跑到河边一看,河水滚滚,毫无冻冰之象,便跑回来报:“回燕王,河水毫无冰冻之迹象。”
燕王听罢,大怒,一挥手:“拉下去,杀了!”
令下之后,那人被推出去砍了头。
燕王又派一人出去察看,那人来到河边。河水汹涌,依旧奔腾不息,浪花翻卷,哪里有半点封冻征兆,那人回来如实回报:“燕王,河水的确没有冻冰之迹象。”
燕王问也不问,拍案大喝:“推出去,杀!”
第二人又被斩头。
燕王又派第三个人去探看,那人到河边观望,河水奔流如故,他并不比前两个人多看到什么,但他回来后,没有如实报告,而是随机应变说:“恭贺燕王,河水已经封冻,冰层厚盈几尺,如钢浇铁铸,大兵即可渡河。”
燕王大喜。说:“重重赏他,传令三军,今晚渡河。”
第三人非但活命,而且得了重赏。当夜晚间燕王率兵踏水而过,顺利渡河。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据人讲,当时燕王过河时,水中有好多乌龟等硬壳的水中动物在水下浮着,托着那些兵卒过了河。
我们且不去论它是真是假,倒是那里面的三个人值得一提。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都如实回答,遭到的却是灭顶之灾。第三个人随机应变,审时度势,编了一套瞎话,却领了重赏。燕王让看河水冻结与否的目的在于稳定军心,而绝非河水本身。前两个人,思想僵守,不懂应变,杀身之祸在劫难逃。第三人善于思变,巧妙回答,点中了燕王的心事,得到了燕王的赏识。你从中是否能到一些启示?
“心急喝不上热面粥”
为职者不仅仅要相时而动,还要学会欲擒故纵。
俗语说:“心急喝不上热面粥。”
或许,大家都见过猫捉老鼠,猫儿静静地守在老鼠洞口,全神贯注地盯住,一旦有鼠溜出,猫儿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可怜的小老鼠拿住。但猫儿并不立即将其吞到肚子里,而是将它拿到宽敞的平地处,将它放开,鼠儿自然是没命地逃,无奈却又被猫儿抓回。这样,抓回,放掉,抓回,直至老鼠筋疲力尽,放开后再也不逃跑厂,猫儿才恰然囱得地将老鼠叨到僻静之处,美美地饱餐一顿。
猫儿捉鼠,欲擒放纵。虽说猫儿不会说话,但其方法却给人启示。
成语说“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是不明智的选择。处理任何事都要学会掌握节奏。要想达到某一目的,我们不能直冲着目标而去,而应学会迂回环绕。面对一座极为陡峭的高山险峰,我们不要冒险去直接援直壁而上,我们可以绕着山路环行,最后便可安全地到达山顶。我们捕鱼时,要一点点地将水淘干,让鱼儿慢慢地失去容身之地,自己暴露出来,而不是要跳到水中乱抓乱搅,因为那样恐怕一根鱼都不会捞到。
所以说,为职者要学会欲擒故纵。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