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作者:伍心铭编著 更新:2021-12-04 05:38
狐狸和鱼与人通话
秦末暴政,民不堪受。陈胜、吴广支戍守边境,结果误期该斩,反正是死,无奈之中才举兵起义。然而,虽然如此,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大举造反。也许当时人们对于秦王赢政的积威还颇为震慑,别人为王称帝恐怕一时还适应不了。陈胜、吴广二人为此也耗费了不少思虑,只恐一拐走错而毁了整盘好棋。
陈胜、吴广是粗人,不懂多少文化,想个计策实在是费了不少的劲。他们让人趋夜埋伏在营地的周围,”学着狐狸的声音鸣叫,并大声喊叫:“大楚兴,陈胜王。”如此一来二去,弄得人心惶惶,陈胜出出人人也颇引人注目,总是有人指着他的背影低声耳语,连押送他们的军官也开始密切注意陈胜了。
接着,他们又将一小条书简塞进鱼肚,上面写着陈胜理应顺天意而为王的信息。庙庖自集市上把鱼买回来,剖开鱼腹准备烹杀,自然就发现了里面的书简。众人大惊,将先前夜半狐鸣之事一联系,惊呼陈胜为天人,陈胜的号召力在戍卒中陡增。后来,陈胜和吴广借故杀掉了两个看送他们的军官,揭竿而起,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人也跟着响应,这才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大风暴。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大将,其手下兵将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却装模作样地推三阻四,不肯答应。最后众将再三恳求,赵匡胤才勉强答应,做了皇帝。
坐上皇位的赵匡胤并没有高枕无忧,而是整日寻思着如何能把王位坐得长一点。有一天当他跟大臣石守信闲谈时,突然说:“以前不做皇帝时不开心,现在做了皇帝更不开心。”石守信惊问其故,赵匡胤说:“如果有一天也有人把黄袍披在你身上,拥立你做皇帝,你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不如我多赐给你一些良田美女,回家享受去吧!”
石守信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知道脑袋比官位更值钱,便心领神会。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称病辞官,赵匡胤装腔作势地挽留一番后准奏并多多地赐了良田美女。另外一些随赵匡胤创天下的重臣见状也各自告老,告病回乡安享余生去了。
无形无色为上上。赵匡胤在平平常常之中把帝王之术练就得娴熟无比。虽然少了一些人的辅佐侍御,但却使权臣夺位的危险化为乌有。与其相反,曹魏便吃此大亏。曹丕一死,司马氏势力更盛,权倾朝野,因而有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说。最后曹魏终于被司马炎篡权,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留下恶名的王莽
西汉末的王莽本是汉朝外戚,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却总想着尝尝当皇帝的滋味,可是这个皇帝的宝座却委实不是稍作努力就能抢夺到的。于是,他就挖空心思为自己做皇帝进行周密准备。
为了能够取信于民,获得众人的支持,他装作礼贤下士,爱民如子,秉公执法,带头倡导生活从俭,自己的一个儿子犯了法,他也不徇私情,把儿了给杀了。这样一来,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好官,对他好感顿生。
接着,他又差人在一块石板上刻上汉家江山应由王莽接任的字样埋在容易彼人发掘出来的地方。不久,这块石块就被人挖出来,石板上所刻的内容也被昭之天下。王莽耳闻此事,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上朝请罪,说自己绝对无意夺取汉室江山,并发下重誓。这个风波就过去了,可是人们还是对王莽有看重的倾向。
又经过了很长时间,王莽自认时机已到,便废掉当皇帝的女婿而自立为帝。谁知机关算尽。仍有一失。只怪他心太急,没有等到时机完全成熟,于是国人纷起声讨。可怜王莽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各地的反对势力也逐渐聚集。最后,国家被他治理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他这个皇帝也做得提心吊胆,寝食难安。内忧外困一并袭来,加之自己又年老体衰,结果急气攻心,呜呼殒命,只当了十几年一点也不风光的皇帝便把一片太好江山拱手让给了后起之秀——光武帝刘秀。
要是钻营取巧,做个欺上瞒下的大臣,王莽的才能是绰绰有余。但他就是不甘心,总想凌驾于万人之上,结果弄得个身败名裂。
袁大头的悲剧
清朝末年,革命党人在各地起义,要推翻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清政府的统治发发可危,为了获得苟延残喘的机会,他们想到了袁世凯。先前,袁世凯兵权太大,权倾朝野,满清统治者认为这样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基础反正又无大乱,于是就把宏世凯罢了官,让他解甲归田,让他安享晚年。
此次危难之机,清政府又想到了衰世凯,本来就有野心的衰世凯自然咽不下这口问气,他决心让清朝主子知道自己这个奴才的真正厉害。
一方面衰世凯告称自己脚疾加重(以前清政府就是以此为由让表世凯交出兵权的),不便行走,拖后人京觐王的日子;另一面却又派人向手握重兵的自己的门生们下令要按兵不动,任革命党人的势力自由发展,不与阻拦。而后,他又上书说这种局面自己决难解决,借以刁难清政府。清朝统治者早被四处涌起的革命军搞得焦头烂额,惶惶不可终日,如今好不容易抓到一支生力军,自然是言听计从,不但升了衰世凯的官,而且赋与他特别的权力。
衰世凯这才从老家挪出屁股,先上京城接受官职,而后直赴前线,命令自己的几个亲信摆出军队,严阵以待。他自己则以重兵为砝码,同时摆出一副革命的假面孔,对革命党人威逼利诱,并许下种种诺言,说自己可以说服清朝皇帝退位,真正实现民主。
革命党人起义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把封建专制统治推翻,实现人们所向往的民主和共和。如今见反动阵营内部竟有如此信仰民主共和的人物,自然是喜出望外,又见其手握兵权,便答应如果他能让清朝皇帝退位,实行民主,那么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就让他来做。
与革命军达成协议的衰世凯内心一阵窃喜,急忙翻身回京,逼迫正眼巴巴地等待他好消息的末代皇帝傅仪让出了帝位,革命党人也履行诺言,孙中山先生把总统之位拱手送给了袁世凯。谁知贼子野心,厚黑有人,当上总统的袁世凯娶了三妻四妾,仍嫌不足,非要当皇帝。结果弄得天怒人怨,民怨沸腾,许多部下也都背叛了他,他也只做了63天的皇帝便走到了穷途末路,呜呼哀哉。
求贤若渴
为政之人不懂得树威立信,大造声势是不行的。有了声势,有了影响,才能在民众之中造成一种共识,这样你有了声望,有了影响,才会有人来协助你完成自己的事业。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弱肉强食,极为惨烈,许多国家都拼命地从各种途径充实自己的实力,以防自己的国家被吞并,同时也干方百计地去占领那些弱小的国家。
燕国处地僻远,国内人才缺乏。不但外面的有才之人不肯来燕国,就连燕国内几个人才也都先后离开燕国到别国去寻求发展去了。对此,昭王心急如焚,只恐燕国会因此而衰落下去,迟早要被别国吞并。
他手下的大臣给他出了一个招揽人才的好办法。郭槐说:“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喜欢千里马,自己却没有,就宣称愿出一千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却始终没有买到。国王手下的一个侍者说只要用五百两黄金就可以买一匹千里马。国王喜出望外,给了那侍者五百两黄金。结果不久之后,侍者给国王带回一大堆死马的骨头,当然是用那五百两黄金买的。国王大为恼火,侍从却不慌不忙地向国王解释说,我国能用五百两黄金买大堆死马骨头,天下人自会相信国王您是真心肯出大价钱买千里马,这样的话,千里马一定会自动上门的。事实果如侍者所说,不到一年的功夫,这个国家就得到了三千匹千里马。既然如今大王真得很想招揽天下的英才以振兴燕国,那么就从我郭槐做起吧,我做事平庸,没有什么大才干,就像一堆死马骨头。如果您对我这个庸才很重用尊敬,那么天下比我有才能的贤人就会知道您确实是求贤若渴而纷至沓来,投奔您的门下,为大王所用。”
燕昭王觉得郭槐说得很有道理,就按照他的建议照办了。昭王处处尊敬郭槐,给他非常高的奖赏,封他很高的爵禄,各方面都给予特殊优待。
这样,不到三年,天下的贤才就四面八方地奔向地穷山远的燕国来了,投到燕昭王的门下,为他献计献策。由于国内人才辈出,昭王也公正严明,时间不长,燕兵就变得兵强马壮,国家繁荣昌盛了。
造声势之法大多是以势取人。声势造得好,不但会使自己的实力在无形或有形之中增长了很多,而且还会消弱对手的力量,改变敌我力量对比。
草船借箭与离间计
三国时蜀、吴联手抗曹,孔明到江东作帮手。周瑜不服其才,要他二天之内造出三十万雕翎箭,误期则斩,实为刁难。谁知孔明却满口应承。待到第二日,方才在小船上扎起草人,趁雾气划向对岸曹营,并大力擂鼓助威,曹兵眼见许多船只临近,船上人影绰绰,疑心敌人来攻,却又碍于大雾出击不便,只得站在岸上万箭齐发,以阻敌军来势。箭中草人,自然深入而不落,时日已到,草人上满布雕翎箭,诸葛亮这才命人掉转船头,回归本营,成功地交卸了责任。
秦末暴政,民不堪受。陈胜、吴广支戍守边境,结果误期该斩,反正是死,无奈之中才举兵起义。然而,虽然如此,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大举造反。也许当时人们对于秦王赢政的积威还颇为震慑,别人为王称帝恐怕一时还适应不了。陈胜、吴广二人为此也耗费了不少思虑,只恐一拐走错而毁了整盘好棋。
陈胜、吴广是粗人,不懂多少文化,想个计策实在是费了不少的劲。他们让人趋夜埋伏在营地的周围,”学着狐狸的声音鸣叫,并大声喊叫:“大楚兴,陈胜王。”如此一来二去,弄得人心惶惶,陈胜出出人人也颇引人注目,总是有人指着他的背影低声耳语,连押送他们的军官也开始密切注意陈胜了。
接着,他们又将一小条书简塞进鱼肚,上面写着陈胜理应顺天意而为王的信息。庙庖自集市上把鱼买回来,剖开鱼腹准备烹杀,自然就发现了里面的书简。众人大惊,将先前夜半狐鸣之事一联系,惊呼陈胜为天人,陈胜的号召力在戍卒中陡增。后来,陈胜和吴广借故杀掉了两个看送他们的军官,揭竿而起,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人也跟着响应,这才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大风暴。
赵匡胤是个聪明人
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是后周大将,其手下兵将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却装模作样地推三阻四,不肯答应。最后众将再三恳求,赵匡胤才勉强答应,做了皇帝。
坐上皇位的赵匡胤并没有高枕无忧,而是整日寻思着如何能把王位坐得长一点。有一天当他跟大臣石守信闲谈时,突然说:“以前不做皇帝时不开心,现在做了皇帝更不开心。”石守信惊问其故,赵匡胤说:“如果有一天也有人把黄袍披在你身上,拥立你做皇帝,你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不如我多赐给你一些良田美女,回家享受去吧!”
石守信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知道脑袋比官位更值钱,便心领神会。第二天上朝,石守信称病辞官,赵匡胤装腔作势地挽留一番后准奏并多多地赐了良田美女。另外一些随赵匡胤创天下的重臣见状也各自告老,告病回乡安享余生去了。
无形无色为上上。赵匡胤在平平常常之中把帝王之术练就得娴熟无比。虽然少了一些人的辅佐侍御,但却使权臣夺位的危险化为乌有。与其相反,曹魏便吃此大亏。曹丕一死,司马氏势力更盛,权倾朝野,因而有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说。最后曹魏终于被司马炎篡权,成了别人的垫脚石。
留下恶名的王莽
西汉末的王莽本是汉朝外戚,荣华富贵享用不尽,却总想着尝尝当皇帝的滋味,可是这个皇帝的宝座却委实不是稍作努力就能抢夺到的。于是,他就挖空心思为自己做皇帝进行周密准备。
为了能够取信于民,获得众人的支持,他装作礼贤下士,爱民如子,秉公执法,带头倡导生活从俭,自己的一个儿子犯了法,他也不徇私情,把儿了给杀了。这样一来,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好官,对他好感顿生。
接着,他又差人在一块石板上刻上汉家江山应由王莽接任的字样埋在容易彼人发掘出来的地方。不久,这块石块就被人挖出来,石板上所刻的内容也被昭之天下。王莽耳闻此事,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上朝请罪,说自己绝对无意夺取汉室江山,并发下重誓。这个风波就过去了,可是人们还是对王莽有看重的倾向。
又经过了很长时间,王莽自认时机已到,便废掉当皇帝的女婿而自立为帝。谁知机关算尽。仍有一失。只怪他心太急,没有等到时机完全成熟,于是国人纷起声讨。可怜王莽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各地的反对势力也逐渐聚集。最后,国家被他治理得乱七八糟,一塌糊涂,他这个皇帝也做得提心吊胆,寝食难安。内忧外困一并袭来,加之自己又年老体衰,结果急气攻心,呜呼殒命,只当了十几年一点也不风光的皇帝便把一片太好江山拱手让给了后起之秀——光武帝刘秀。
要是钻营取巧,做个欺上瞒下的大臣,王莽的才能是绰绰有余。但他就是不甘心,总想凌驾于万人之上,结果弄得个身败名裂。
袁大头的悲剧
清朝末年,革命党人在各地起义,要推翻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国。清政府的统治发发可危,为了获得苟延残喘的机会,他们想到了袁世凯。先前,袁世凯兵权太大,权倾朝野,满清统治者认为这样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基础反正又无大乱,于是就把宏世凯罢了官,让他解甲归田,让他安享晚年。
此次危难之机,清政府又想到了衰世凯,本来就有野心的衰世凯自然咽不下这口问气,他决心让清朝主子知道自己这个奴才的真正厉害。
一方面衰世凯告称自己脚疾加重(以前清政府就是以此为由让表世凯交出兵权的),不便行走,拖后人京觐王的日子;另一面却又派人向手握重兵的自己的门生们下令要按兵不动,任革命党人的势力自由发展,不与阻拦。而后,他又上书说这种局面自己决难解决,借以刁难清政府。清朝统治者早被四处涌起的革命军搞得焦头烂额,惶惶不可终日,如今好不容易抓到一支生力军,自然是言听计从,不但升了衰世凯的官,而且赋与他特别的权力。
衰世凯这才从老家挪出屁股,先上京城接受官职,而后直赴前线,命令自己的几个亲信摆出军队,严阵以待。他自己则以重兵为砝码,同时摆出一副革命的假面孔,对革命党人威逼利诱,并许下种种诺言,说自己可以说服清朝皇帝退位,真正实现民主。
革命党人起义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把封建专制统治推翻,实现人们所向往的民主和共和。如今见反动阵营内部竟有如此信仰民主共和的人物,自然是喜出望外,又见其手握兵权,便答应如果他能让清朝皇帝退位,实行民主,那么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就让他来做。
与革命军达成协议的衰世凯内心一阵窃喜,急忙翻身回京,逼迫正眼巴巴地等待他好消息的末代皇帝傅仪让出了帝位,革命党人也履行诺言,孙中山先生把总统之位拱手送给了袁世凯。谁知贼子野心,厚黑有人,当上总统的袁世凯娶了三妻四妾,仍嫌不足,非要当皇帝。结果弄得天怒人怨,民怨沸腾,许多部下也都背叛了他,他也只做了63天的皇帝便走到了穷途末路,呜呼哀哉。
求贤若渴
为政之人不懂得树威立信,大造声势是不行的。有了声势,有了影响,才能在民众之中造成一种共识,这样你有了声望,有了影响,才会有人来协助你完成自己的事业。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弱肉强食,极为惨烈,许多国家都拼命地从各种途径充实自己的实力,以防自己的国家被吞并,同时也干方百计地去占领那些弱小的国家。
燕国处地僻远,国内人才缺乏。不但外面的有才之人不肯来燕国,就连燕国内几个人才也都先后离开燕国到别国去寻求发展去了。对此,昭王心急如焚,只恐燕国会因此而衰落下去,迟早要被别国吞并。
他手下的大臣给他出了一个招揽人才的好办法。郭槐说:“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喜欢千里马,自己却没有,就宣称愿出一千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却始终没有买到。国王手下的一个侍者说只要用五百两黄金就可以买一匹千里马。国王喜出望外,给了那侍者五百两黄金。结果不久之后,侍者给国王带回一大堆死马的骨头,当然是用那五百两黄金买的。国王大为恼火,侍从却不慌不忙地向国王解释说,我国能用五百两黄金买大堆死马骨头,天下人自会相信国王您是真心肯出大价钱买千里马,这样的话,千里马一定会自动上门的。事实果如侍者所说,不到一年的功夫,这个国家就得到了三千匹千里马。既然如今大王真得很想招揽天下的英才以振兴燕国,那么就从我郭槐做起吧,我做事平庸,没有什么大才干,就像一堆死马骨头。如果您对我这个庸才很重用尊敬,那么天下比我有才能的贤人就会知道您确实是求贤若渴而纷至沓来,投奔您的门下,为大王所用。”
燕昭王觉得郭槐说得很有道理,就按照他的建议照办了。昭王处处尊敬郭槐,给他非常高的奖赏,封他很高的爵禄,各方面都给予特殊优待。
这样,不到三年,天下的贤才就四面八方地奔向地穷山远的燕国来了,投到燕昭王的门下,为他献计献策。由于国内人才辈出,昭王也公正严明,时间不长,燕兵就变得兵强马壮,国家繁荣昌盛了。
造声势之法大多是以势取人。声势造得好,不但会使自己的实力在无形或有形之中增长了很多,而且还会消弱对手的力量,改变敌我力量对比。
草船借箭与离间计
三国时蜀、吴联手抗曹,孔明到江东作帮手。周瑜不服其才,要他二天之内造出三十万雕翎箭,误期则斩,实为刁难。谁知孔明却满口应承。待到第二日,方才在小船上扎起草人,趁雾气划向对岸曹营,并大力擂鼓助威,曹兵眼见许多船只临近,船上人影绰绰,疑心敌人来攻,却又碍于大雾出击不便,只得站在岸上万箭齐发,以阻敌军来势。箭中草人,自然深入而不落,时日已到,草人上满布雕翎箭,诸葛亮这才命人掉转船头,回归本营,成功地交卸了责任。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