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择臣臣也择君……再说投靠原则论Z
作者:老螃蟹    更新:2021-12-04 05:33
  君择臣臣也择君……再说投靠原则论
  (1)万物之始,必有一种子,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具体的就是第一桶金姓谁,这是一切的关键
  假如开创事业之初,老大有一百个人,老二独立成军,有五十个人,那老大的股份就是百分之六十六,而老二的股份有百分之三十三。随便说一句,为什么老大老二有股份之说——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就就算是在古代,老大老二出战得胜,可以扩军了,你当老大的能够不让老二扩军,不让老二分享利益吗?当然不可以,因为当时你如果这样干,人家一看就知道你不是好主子,根本不会再有人来投靠你,所以许多主君在开始时,宁可自己吃亏也要留住人才,但是这样一来,就导致了老二势力过大,有藩镇之忧
  好,然后就发展了,按照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理论,那假如发展到一万人,那老二的势力就会扩大3300人。可是问题是老大虽然还zhan有优势,但是同时负担也重——老大必须负担整个系统的财政来源,必须负担非战斗系统的开发,必须承担主要战争任务,并且必须把自己的力量委派给他人指挥,而老二不需要担心财政问题,不需要自己去种田,只需要要吃要喝要兵饷并且按照比例来扩大党羽就是了,这样的话,老大力量分散,而老二力量集中,嘿嘿,为什么有人说尾大不去,党羽满布朝野,就是这个了
  在现代经济体制上姑且不论,但是在古代封建天下之争时,这样的情况下,难有善终啊,老大不会允许老二继续发展,老二又觉得当初老大只有一百人时自己鼎力支持,才有今天,怎么可以过河拆桥?
  所以投靠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对臣而言,假如投靠创业之初的主君,自身力量不能超过主君的二成,否则日后就是鱼死网破的结果,对君而言,假如自己在创业之初,那假如臣下带来加盟的力量如果超过二成,那很可能日后是尾大不去,自成藩镇的结果
  古代的人对这方面的事情非常敏感,所以他们不会在创业之初带兵投靠,打个比方说吧,曹操起事了,招募了二千人,而你在当时有兵一千以上,那你去投靠,虽然说对曹操来说是雪中送炭,但是你的下场会怎么样呢?大概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吧,但是你如果只带亲兵一百上前,却是可以立封大将,受其重用,日后也是第一批拥戴的从龙之臣
  所以假如真的回到了三国,就算你一言惊人,让那些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心中有了投靠你的念头,但是如果聪明的话,也不会直接投靠你,他们只多只会支持你一点黄金白银,没有家族的也许还可以只身投靠,有家族的,就要等到你起事集兵,力量相对强大之后再来加入,这样你放心,他们也放心
  (2)主君的出身和取得事业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功臣的结果
  中国历代皇帝的所作所为,其实和皇帝本身的才能、出身,取得事业的手段息息相关,皇帝出身越低,特别是那种没有读书的家伙,那基本上对功臣的手段越是惨烈,正因为自己出身低,所以他知道英雄不论出生,而猜忌的对象的范围就非常大,所以波及的范围就广,更因为不读书,所以没有道德的限制,唯利是图,不怕留恶名,所以手段残酷,同时,那些不靠战争而靠权谋上台的主君,也必猜忌甚重,隋文帝就是如此
  而像李世民这样的皇帝,他本身就是高官门阀子弟,所以精通政治和用人,而且正因为世代门阀,臣下亲兵都是几代忠诚,基本上还是有很大好处的,因此对臣下也有基本的信任,而且他的底子厚,也不怕功臣暗中将他架空了,再加上他个人的才能比较高,所以他也不怕将领造反,这样的话,他的猜忌范围就相对缩小了许多,手段也相对温和了许多,大部分功臣还是可以善始善终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外因,关键还是主君个人的胸襟、器量的问题,但是这些外因就是主君的社会烙印,不可小视,所以臣下择君时,在不是很清楚主君个人的胸襟、器量时,首先必须考虑他的社会烙印问题,所以在三国时,许多人选择袁家作为主君,也不是说没有道理
  不过,乱世之中,必须先获得胜利才有说其他的本钱,论功行赏也是得天下之后的事情嘛,所以主君的个人才能和器量的大小,始终是人才选择主君第一要素——假如主君才器不行,半途就被灭了,那就什么也没有了
  再说才高震主功高盖主之事,其实臣下的才能可以比主君高上一筹,这并不是要害之处,毕竟主君如果没有比自己才能高的臣子就无法成事,那种只要奴才不要将才的人是根本不会获得胜利的,除非这个人本身就是天下第一才——不过臣下的才能是有其极限的,高出一筹,如果落在宽厚的主君身上,是会珍视之,为大将阁相之用,但是如果高出三筹呢?这就超过了主君的容纳范围,就算李世民宋太祖这样的皇帝也不由暗生猜忌,那如果高出五筹呢?这没有什么话说,必死而已——其实功劳也是一样,其功如果不超过总功劳的一成,那就可以封公拜相,但是如果超过三成,就会走狗烹了
  (3)为臣者选择君主的总结
  第一:见其主君的才器是否可以达到胜利的最低标准?如果达不到胜利的最低标准,那就算了,投靠了也是半途而灭的下场,何必把自己身家性命拉上去送死呢?又不是白痴
  第二:又自问自己的才器在主君之下,还是超过了主君?如果超过了主君,又超过了多少?如果仅仅超过一点,那还可以继续考虑,假如超过了一定限度,那就算了,不给予考虑
  第三:主君的出身是什么,如果在上面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又有多个主君可以选择,那宁可选择出身好的,读过书的,不要选那些流氓赤穷的出身的,其实我觉得中等阶层出身的最好,因为太高的身份同样有不好的弊端(这点以后再说),以免日后成功了也没有好下场
  第四:主君的才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权谋型,还是将才型?在上面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宁可选择那些堂堂正正的君主——那些卑鄙的事情自有人干,无需担心,但是主君沉迷于阴谋之中,其心性必阴毒苛刻,不是好主君
  第五:那差不多已经选择完毕,这时就要看主君的力量了,主君已经谋士如云,将才如雨,那投靠上去也没有出头日子,当然,如果仅仅想谋个官职,得个中下封爵,那投靠也无所谓,但是如果主君力量太差,这时就不能带兵投靠,这样会有不测之祸,不过如果自己没有多大实力,但是有着才能,可以只身投靠,只是当时创业艰难,必然要吃点苦,甚至会遇到危险,这就看你的选择了,当然,最好的时机就是主君已经捞到了第一桶金,但是还没有多少人才时投靠,虽然不算第一批兄弟,但是也是早期从龙功臣,投靠上去就正好有位置给你,呵呵,这时最舒服啊
  (4)不过,在乱世,其实又有几个真正的开国明君?开国之后,有几个开拓功臣可以善终?时不由己,命不由己,兵荒马乱你必须找人自保,有时由不得你挑选,再说地方豪强,那个不想揽人以壮声势?礼贤下士的有之,持强蛮干的亦不会少,记得姜子牙到了封地,第一件事情去征招当地的两位贤士,结果人家不来,第二件事,就是把人家抓来灭了。原因就是不能为我所用,留之何益,须知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有才能就是一种罪过,命运是由不得个人的,不过这样拉来的人才,其忠诚心可想而知了,有的就是装疯卖傻,乱出主意,或者根本就是一言不发,一力不出,有的拉拢部属,党同伐异,心怀异志,有的平时唯唯是从,但是一到关键时,就反水率部投靠他人,所以这种方法不会获得真正的人才。
  随便着一句,偶是非常善良的人,山不就我我就山
  (1)对主君的器量有数之后,再以这个标准乘0.8,就是偶为臣子时的能力值了,有了这个准备后,那天塌下来也无能为力呀,自有比我强的人顶上去
  (2)我的定位是排列在第三阶(主君不算),这是有讲究的,第一系列的名将名臣,对外负担大战恶战的责任,对内承担主君的猜忌,太辛苦太危险了,偶不干,积极把这排位置让给他人(偶真是善良啊)
  (3)第二阶也很危险,通常都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角色,再说他们也非常辛苦,通常是在内政或者军事的第一线,偶怕怕,还是让其他人争先恐后的上吧,偶让贤
  (4)第三阶虽然不算权倾一方,但是也是位高权重,而且工作比较轻松,危险比较小,油水比较足,再说主君清洗之后总要有足够才能和经验的人主持政军事情,除非疯子,或者疯狂的天才,不然的话一般不会连这个阶级也清洗,安全系数比较高,也许日后还可以获得重用呢,再小也不行,因为很容易变成牺牲品和炮灰
  (5)按照我的想法啊,什么公爵和元帅都是空衔,唐宋之后就不能真正裂土封国了,那爵位高了又有什么用?至于元帅更是无聊,反正我觉得元帅真正能够掌握的兵权还不如一个中将呢,让那些红了眼睛的人上吧,偶不争
  (6)如果打仗呢,以少胜多实在太显眼了,能够打也不打,除非威胁到偶的生命,以多胜少者才可以打,这比较普通,比较不显眼,让皇帝的眼睛注意着那些惊才绝艳的家伙吧,不过虽然不出名,但是也是胜多败少,而且用兵正大,积累起来的功劳也不算少,而且让皇帝放心,觉得偶是诚恳厚重可用之才,如果在政治上呢,那些得罪人的事情让那些天才谋臣和改革家去搞,偶老实按照法制,正正大大内政有得,得皇帝“一个老实人,能够干实事”一句话,那我就开心了,对皇帝的进言的谋略,也多是老成之言,不搞什么毒计阴谋(阴谋毒计太厉害了,会使老板自己也会觉得心惊,实在对自己不利)
  (7)这样的话,偶就是实力阶级了,平时不起眼,但是老板得胜了,那自然还少不了偶的一个伯爵之位(公侯让给他人吧),弄个荣华富贵回家,如果老板失败了,那掌握实力的偶,出路很多,反正总少不了富贵荣华
  寻思:偶真是善良又谦虚者,偶的口号是——有困难,请能人上,有危险,请志士上,大富大贵请那些天才先享……这就是偶的为臣之道啊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