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石观
作者:王者者者 更新:2021-10-31 03:29
黄粱一梦,人是物非。
“这是哪里,我明明听见主治医生说放弃抢救?”
方休从简陋的床铺上起身,晃晃脑袋。
立时有许多记忆涌入脑海,如画面,又似文字,甚或还有声音响起,浪潮般澎湃不止,将他思绪淹没。
大明国都,燕京,城外小县村,一个妻子早亡的落魄书生,辛苦拉扯大一双儿女。
好容易置备起一份嫁妆将女儿出嫁,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女婿却在新婚当天猝死。
左右乡邻指指点点,亲家公婆怒斥克夫,隔天便将新妇赶出家门。
老书生大受打击,心力交瘁,就此一病不起,时日不多。
眼看这家道要就此破碎,幸而一个小书生挺身而出,硬是不顾闲言碎语,入赘老书生家,以寡妇为妻。
这小书生比老书生还要穷苦,但毕竟年轻力壮,帮着操持家中上下,才让老书生放心瞑目。
这赘婿……
就是方休的姐夫。
“不是赘婿文啊?”
方休静静坐一会儿,待脑海中的浪潮渐渐平缓下来,才站起身。
“既来之,则安之。”
这副身体十六岁的年纪,正是青葱年少,却瘦弱得像个没长开的孩子,但至少没病没灾,已经远甚他之前。
“此方休,便是彼方休了。”
他换好一身格外干净的布衣,推开门。
门外天色蒙蒙亮,小篱笆院中,一个简陋草棚下的炉灶烧着火。
“阿休,起了?”
灶前是一个穿着朴素的身影,不到二十年华,面容带着几丝日夜劳作留下的憔悴。
是姐姐方屏。
“姐,我来。”
方休下意识上前帮手。
“不用不用,都煮好了,给你热着呢。”
方屏挥手将他拦住,一边掀起锅盖。
热腾腾的蒸汽散开,一阵麦香米香扑面而来。
便看见几张面饼贴在锅沿上,还有小半锅米粥在锅底扑腾。
面饼白胖,米粥浓稠,虽是简陋的吃食,已经难得丰盛。
“昨夜睡得安稳吗?也是件怪事,一点风雨都无,竟打了好一阵雷,闪得夜里亮堂堂。”
方屏一边盛粥,一边关切问道。
“睡得挺好。”
好得不得了,大病痊愈,只是换了一具身躯。
方休接过碗,蹲在灶边就地扒拉,随口问:“姐夫呢?”
“运谷子去了。”
方屏递过一张白面饼,又拉起方休往院子里赶:“你别挨着灶,小心衣衫沾到锅灰,惹道长不喜欢。”
道长?
李道长,李溪,青石观的观主。
方休脑中跳出一个名字。
李溪道长最近要重修青石观的书楼,一应书籍都准备重新抄写整理,正需要人手。
老方这十几年都是佣书为生,而方休虽然被老方认证过是没有才情天赋的愚笨脑袋,但一手字写得还算入眼,一直跟着老方抄书。
爷俩曾替李溪道长抄过花经,算是有点交情,这次青石观雇人便被方休赶上。
今天,正是去青石观上岗的日子。
“抄书耗神,要是眼睛乏了花了,或者手腕酸了痛了,就赶紧停下……”
吃过早饭,方屏又给方休仔细整理仪容,一边念着:“总之要注意休息,家里虽然紧巴,有你姐夫在也不至于挨饿。”
“姐夫是读书人,我多赚些家用,就能让他多读些书。”
方休乖巧听着方屏的絮絮叨叨,不时插上一嘴。
记忆里,这也是老方临终前的交代。
方家姐弟都不是读书的料,这入赘的女婿却颇被老方看中,认定有大材在身,直言方家日后要想出头,全指望赘婿读书。
当然,这话是当着女婿面说的,也很有可能只是收买人心。
“爹都考不上院生,你姐夫那榆木脑袋能行?”
方屏掸着方休的衣袖,不以为意。
又是一番嘱咐,方休才背起包袱离开家门。
往燕京城方向行一个时辰,到一处傍水河岸的竹林边,一座小庙宇立在此处,清幽僻静。
青石观。
门扉半开着,方休还未走近,便远远听见里头传来一个苍老而沉稳的声音:
“方休,进来吧。”
这声音并不响,却如在耳畔,颇为神异。
方休心中一动,回忆起这一方世界似乎并不寻常,真有法术神通,也真有妖魔鬼怪。
“等一下,我这‘夺舍重生’算不算死鬼害人?会不会被发现端倪?”
他差点想扭头就跑,可如此反而更显得有鬼,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再者说,家里连下月的余粮都无,不上也得上。
进入青石观,殿前院中植有一棵大柳树,树下立着一个鹤发童颜,精神奕奕的清瘦老道,正是李溪道长。
“道长。”
方休小心谨慎,恭敬行礼。
“佣契上都已经写得分明,这一年里,我要翻新的旧书有三百余本,都要抄写完毕,还有观中的水火琐事,你也一并都要料理。”
李溪道长似乎并无察觉方休的异状,直白道:“观中吃住用度都不短你,工钱一月一结,做得好了,未必不能再传你几手道门符箓。”
修行人的寺庙宫观里,有浣衣打扫的水道长,跟起灶烧饭的火大师,合称水火。
李溪道长看似得道高人,其实也抠唆得紧,方休这差事,只拿一份抄书的工钱,实际却连水火杂役的活一起干了,几如卖身。
只不过,若非日子难过,谁家愿意冒着“庙里无响屁,寺里两担屎”的风险,把少年郎送到寺庙里讨生活?
至于什么符箓,方休更是根本不信。
李溪道长又道:“将手伸出来。”
方休依言伸手,便见老道士并指朝他一点,他指尖忽而有针扎般的痛感。
一滴指尖血飘出,被李溪道长收摄去,落在一枚似乎金石又似木料的令牌上。
方休心中立时莫名多出一种感触,仿佛那令牌与自己之间已产生某种联系。
“这是什么,契约法令?”
方休心中突突,生怕遭老道士算计。
只是李溪道长没有给方休解释的意思,也没打算让他多看,很快便把令牌收起。
“书楼里已经备好趣÷阁墨,你去吧。”
李溪道长摆摆手,扭头进了殿里。
“这老道士肯定有鬼。”
方休暗自腹诽,稍稍迟疑,便往书楼而去。
眼下,还是顺着方休原本的轨迹,老老实实佣书谋生,不要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为好。
书楼内,要重新抄写的书籍已经整理出来堆在一处。
方休磨好墨,随手拿过一本《吕祖说先天得道经开卷》,取来裁好的白纸,将衣袖一束,便开始抄书。
他手腕指尖上,仿佛还残留着趣÷阁法记忆,落趣÷阁毫无生疏,字迹工工整整。
这一抄就是半天。
《吕祖说先天得道经》是大部头,分作开卷、五宫、通身、先天、修行五篇,记载的是吕祖当年得道之后,开课为门人弟子讲解筑基修行之事。
筑基是道门修行第一步,便是通过打坐静修,感悟体内气息,开辟人身三百六十五窍。
这三百六十五窍又被分作三个部分,也就是五宫、通身、先天三个阶段的修行。
不过这本开卷只是开篇与目录,篇幅较短,页数不多,方休抄完全本也才到中午时分。
他放下趣÷阁,晃晃手,捶捶腰,正想休息片刻。
李溪道长忽而进来。
“你这手字,未免太死板木讷,差你父亲不止一筹。”
李溪道长看一眼纸稿,摇摇头。
一文钱一页,还指望我给你画出花来?
方休心里应话,嘴上却不敢。
“你莫要一味求快,胡乱写字,所谓慢工出细活,就先歇歇吧。”
李溪道长说着,又指示:“去做午饭。”
这叫歇歇?
方休照着吩咐,进厨房先炒一条腊肉做浇头,又下两碗面。
这倒是简单,腊肉本来便有滋味,只用切成片,热锅滑油,炒到滋滋作响便成。煮面更不用说,难不住方休。
青石观只有李溪道长一个常住,加上方休,两碗面一人一碗。
当然,腊肉浇头尽数在老道士碗里,方休只得一点锅底的肉油,淋在面上都不够给面汤染色。
但在老方家,这已经算是个荤菜了!
方休三口两咽干掉一碗面,抬起头却发现李溪道长还未开吃。
这老道士,竟将腊肉一片片码好,看份量没有缺失,才满意动口。
还怕我偷你几片腊肉?
我方某人岂是窃肉小贼?
方休一阵无语。
我等过几日混熟了再下手,偷几块给姐姐补补。
收拾完碗筷,又进书楼。
早上抄完的书纸,方休检索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出错后,取来工具穿眼绑线。
再封上牛皮纸书面,方休提趣÷阁,写下书名:吕祖说先天得道经开卷。
卷字最后一趣÷阁勾完,手腕才刚抬起。
方休忽而感觉脑海晃动,眼前一阵迷幻,浅浅淡淡的云光起落,便在恍惚间看见一座古朴宫殿。
又见一本崭新书籍,赫然是自己方才修好的《吕祖说先天得道经开卷》,往那宫殿中投去。
崭新书籍隐没不见,而一块两指长宽,镌刻有奇妙纹路的玉符,从宫殿中出现。
“这是哪里,我明明听见主治医生说放弃抢救?”
方休从简陋的床铺上起身,晃晃脑袋。
立时有许多记忆涌入脑海,如画面,又似文字,甚或还有声音响起,浪潮般澎湃不止,将他思绪淹没。
大明国都,燕京,城外小县村,一个妻子早亡的落魄书生,辛苦拉扯大一双儿女。
好容易置备起一份嫁妆将女儿出嫁,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女婿却在新婚当天猝死。
左右乡邻指指点点,亲家公婆怒斥克夫,隔天便将新妇赶出家门。
老书生大受打击,心力交瘁,就此一病不起,时日不多。
眼看这家道要就此破碎,幸而一个小书生挺身而出,硬是不顾闲言碎语,入赘老书生家,以寡妇为妻。
这小书生比老书生还要穷苦,但毕竟年轻力壮,帮着操持家中上下,才让老书生放心瞑目。
这赘婿……
就是方休的姐夫。
“不是赘婿文啊?”
方休静静坐一会儿,待脑海中的浪潮渐渐平缓下来,才站起身。
“既来之,则安之。”
这副身体十六岁的年纪,正是青葱年少,却瘦弱得像个没长开的孩子,但至少没病没灾,已经远甚他之前。
“此方休,便是彼方休了。”
他换好一身格外干净的布衣,推开门。
门外天色蒙蒙亮,小篱笆院中,一个简陋草棚下的炉灶烧着火。
“阿休,起了?”
灶前是一个穿着朴素的身影,不到二十年华,面容带着几丝日夜劳作留下的憔悴。
是姐姐方屏。
“姐,我来。”
方休下意识上前帮手。
“不用不用,都煮好了,给你热着呢。”
方屏挥手将他拦住,一边掀起锅盖。
热腾腾的蒸汽散开,一阵麦香米香扑面而来。
便看见几张面饼贴在锅沿上,还有小半锅米粥在锅底扑腾。
面饼白胖,米粥浓稠,虽是简陋的吃食,已经难得丰盛。
“昨夜睡得安稳吗?也是件怪事,一点风雨都无,竟打了好一阵雷,闪得夜里亮堂堂。”
方屏一边盛粥,一边关切问道。
“睡得挺好。”
好得不得了,大病痊愈,只是换了一具身躯。
方休接过碗,蹲在灶边就地扒拉,随口问:“姐夫呢?”
“运谷子去了。”
方屏递过一张白面饼,又拉起方休往院子里赶:“你别挨着灶,小心衣衫沾到锅灰,惹道长不喜欢。”
道长?
李道长,李溪,青石观的观主。
方休脑中跳出一个名字。
李溪道长最近要重修青石观的书楼,一应书籍都准备重新抄写整理,正需要人手。
老方这十几年都是佣书为生,而方休虽然被老方认证过是没有才情天赋的愚笨脑袋,但一手字写得还算入眼,一直跟着老方抄书。
爷俩曾替李溪道长抄过花经,算是有点交情,这次青石观雇人便被方休赶上。
今天,正是去青石观上岗的日子。
“抄书耗神,要是眼睛乏了花了,或者手腕酸了痛了,就赶紧停下……”
吃过早饭,方屏又给方休仔细整理仪容,一边念着:“总之要注意休息,家里虽然紧巴,有你姐夫在也不至于挨饿。”
“姐夫是读书人,我多赚些家用,就能让他多读些书。”
方休乖巧听着方屏的絮絮叨叨,不时插上一嘴。
记忆里,这也是老方临终前的交代。
方家姐弟都不是读书的料,这入赘的女婿却颇被老方看中,认定有大材在身,直言方家日后要想出头,全指望赘婿读书。
当然,这话是当着女婿面说的,也很有可能只是收买人心。
“爹都考不上院生,你姐夫那榆木脑袋能行?”
方屏掸着方休的衣袖,不以为意。
又是一番嘱咐,方休才背起包袱离开家门。
往燕京城方向行一个时辰,到一处傍水河岸的竹林边,一座小庙宇立在此处,清幽僻静。
青石观。
门扉半开着,方休还未走近,便远远听见里头传来一个苍老而沉稳的声音:
“方休,进来吧。”
这声音并不响,却如在耳畔,颇为神异。
方休心中一动,回忆起这一方世界似乎并不寻常,真有法术神通,也真有妖魔鬼怪。
“等一下,我这‘夺舍重生’算不算死鬼害人?会不会被发现端倪?”
他差点想扭头就跑,可如此反而更显得有鬼,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再者说,家里连下月的余粮都无,不上也得上。
进入青石观,殿前院中植有一棵大柳树,树下立着一个鹤发童颜,精神奕奕的清瘦老道,正是李溪道长。
“道长。”
方休小心谨慎,恭敬行礼。
“佣契上都已经写得分明,这一年里,我要翻新的旧书有三百余本,都要抄写完毕,还有观中的水火琐事,你也一并都要料理。”
李溪道长似乎并无察觉方休的异状,直白道:“观中吃住用度都不短你,工钱一月一结,做得好了,未必不能再传你几手道门符箓。”
修行人的寺庙宫观里,有浣衣打扫的水道长,跟起灶烧饭的火大师,合称水火。
李溪道长看似得道高人,其实也抠唆得紧,方休这差事,只拿一份抄书的工钱,实际却连水火杂役的活一起干了,几如卖身。
只不过,若非日子难过,谁家愿意冒着“庙里无响屁,寺里两担屎”的风险,把少年郎送到寺庙里讨生活?
至于什么符箓,方休更是根本不信。
李溪道长又道:“将手伸出来。”
方休依言伸手,便见老道士并指朝他一点,他指尖忽而有针扎般的痛感。
一滴指尖血飘出,被李溪道长收摄去,落在一枚似乎金石又似木料的令牌上。
方休心中立时莫名多出一种感触,仿佛那令牌与自己之间已产生某种联系。
“这是什么,契约法令?”
方休心中突突,生怕遭老道士算计。
只是李溪道长没有给方休解释的意思,也没打算让他多看,很快便把令牌收起。
“书楼里已经备好趣÷阁墨,你去吧。”
李溪道长摆摆手,扭头进了殿里。
“这老道士肯定有鬼。”
方休暗自腹诽,稍稍迟疑,便往书楼而去。
眼下,还是顺着方休原本的轨迹,老老实实佣书谋生,不要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为好。
书楼内,要重新抄写的书籍已经整理出来堆在一处。
方休磨好墨,随手拿过一本《吕祖说先天得道经开卷》,取来裁好的白纸,将衣袖一束,便开始抄书。
他手腕指尖上,仿佛还残留着趣÷阁法记忆,落趣÷阁毫无生疏,字迹工工整整。
这一抄就是半天。
《吕祖说先天得道经》是大部头,分作开卷、五宫、通身、先天、修行五篇,记载的是吕祖当年得道之后,开课为门人弟子讲解筑基修行之事。
筑基是道门修行第一步,便是通过打坐静修,感悟体内气息,开辟人身三百六十五窍。
这三百六十五窍又被分作三个部分,也就是五宫、通身、先天三个阶段的修行。
不过这本开卷只是开篇与目录,篇幅较短,页数不多,方休抄完全本也才到中午时分。
他放下趣÷阁,晃晃手,捶捶腰,正想休息片刻。
李溪道长忽而进来。
“你这手字,未免太死板木讷,差你父亲不止一筹。”
李溪道长看一眼纸稿,摇摇头。
一文钱一页,还指望我给你画出花来?
方休心里应话,嘴上却不敢。
“你莫要一味求快,胡乱写字,所谓慢工出细活,就先歇歇吧。”
李溪道长说着,又指示:“去做午饭。”
这叫歇歇?
方休照着吩咐,进厨房先炒一条腊肉做浇头,又下两碗面。
这倒是简单,腊肉本来便有滋味,只用切成片,热锅滑油,炒到滋滋作响便成。煮面更不用说,难不住方休。
青石观只有李溪道长一个常住,加上方休,两碗面一人一碗。
当然,腊肉浇头尽数在老道士碗里,方休只得一点锅底的肉油,淋在面上都不够给面汤染色。
但在老方家,这已经算是个荤菜了!
方休三口两咽干掉一碗面,抬起头却发现李溪道长还未开吃。
这老道士,竟将腊肉一片片码好,看份量没有缺失,才满意动口。
还怕我偷你几片腊肉?
我方某人岂是窃肉小贼?
方休一阵无语。
我等过几日混熟了再下手,偷几块给姐姐补补。
收拾完碗筷,又进书楼。
早上抄完的书纸,方休检索一遍,确认没有遗漏出错后,取来工具穿眼绑线。
再封上牛皮纸书面,方休提趣÷阁,写下书名:吕祖说先天得道经开卷。
卷字最后一趣÷阁勾完,手腕才刚抬起。
方休忽而感觉脑海晃动,眼前一阵迷幻,浅浅淡淡的云光起落,便在恍惚间看见一座古朴宫殿。
又见一本崭新书籍,赫然是自己方才修好的《吕祖说先天得道经开卷》,往那宫殿中投去。
崭新书籍隐没不见,而一块两指长宽,镌刻有奇妙纹路的玉符,从宫殿中出现。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