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作者:田秉锷 更新:2021-12-04 04:53
“生于末世运便消”,英雄变成懦夫,光荣变成耻辱,大起大落,大暑大寒,繁花谢净,百枝凋零,个人的悲剧与国家民族的悲剧,一齐拉开序幕……
日本的武士,成为“淮军”常胜历史、不败神话的终结者。而“淮军”威信与荣誉的终结,又在中日关系史上标明了国运沉浮的宿命——在败于“西洋”列强半个世纪之后,中国又开始了败于“东洋”近邻的五十年辛酸。
由“援朝”开始的“外战”,终于将战火引入国内。叶、卫处分后,新任陆军将帅们也大都担当不起御敌卫国守土之责。在自己的领土上,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仍然一败再败,一逃再逃,旬日之间,辽东半岛,沦入敌手。自光绪二十年(1894)八月二十三日(9月22日)朝旨任命四川提督宋庆为“北洋军务帮办”集兵九连城始,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十三日(3月9日)辽西军资重地田庄台失陷,以“淮军”为中坚的中国陆军在本土作战中,连创败绩,可以说仗仗失利,处处“麦城”——九连城失守、安东失守、长甸失守、宽甸失守、凤凰失守、岫岩失守、金州失守、旅顺失守、析木城失守、海城失守、鞍山失守、牛庄失守、盖平失守、复州失守、营口失守……面对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
说一个例子,就足以衡量中国陆军战力。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十七日(12月13日)辽南重镇海城被日军占领,鉴于海城的战略地位,清政府下令驻辽各军联手作战,“夹攻海城,冀获一胜”。 宋庆领命,统毅军,会同聂士成、吕本元、依克唐阿、长顺、吴大澂等所部,围攻海城日军。驻海城日军仅六千人,而攻城者由三万人,增加到四万人,再增加到五万六千人,最后增至六万人,凡五战,皆不克。以十倍之众,五攻而不下一城,对比平壤之战日军以二倍之兵破垒夺城,中日陆军,孰强孰弱,固已一目了然!
三、黄海悲歌的弦外遗音
上一节,我们讲到一个因玩忽职守而被砍了脑袋的将军卫汝贵。阵前斩将,朝廷似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于是卫汝贵便成了永远洗不净的“淮军”之耻。
在北洋海军中,也有一个因为逃跑而被斩首的军官,他叫方伯谦,是北洋水师“济远”号巡洋舰的“管带”(舰长)。
“死亡”对“生命”的意义,一律归结为无可逃遁的“否定”。这么看,怎样死都是无所谓的。
但“死亡”对历史的意义,对政治的意义,对伦理道德的意义却大相径庭。司马迁所谓“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盖源于此也。
杀卫汝贵,不足以儆“淮军”;杀方伯谦,不足以儆“水师”。二人死后,中国“淮军”不振,北洋“水师”覆灭,印证了“杀一儆百”这一招对于通体腐败的趋势毫无效应。
同样被处死,二人身后影响不一。
卫汝贵十分寂寥,几乎无人提及。他的同胞兄弟卫汝成,官至总兵,在辽东保卫战中效法乃兄,以逃为上。降旨逮治,闻讯潜逃,不知所终,可谓难兄难弟。
方伯谦则不乏研究者、翻案者。所以,这儿有必要补说几句方伯谦事件的原委。
方伯谦(1852—1894),字展堂,一说益堂,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1877年作为首届毕业生赴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留学,三年学成回国,曾任“威远”号练习舰管带。中法战争起,奉命带舰戍守旅顺,亲自督修威远炮台,因造价低廉,颇获好评。1889年,升署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委带“济远”号巡洋舰。1892年,实授海军副将(从二品)。甲午战氛初起,方伯谦受命率“济远”号由威海港起锚,为发于大沽口、驶向朝鲜牙山的兵轮护航。上节文字已经披露,方伯谦的“护航”其实是你航你的,我航我的,“航”而不“护”。幸庆的是,“爱仁”号、“飞鲸”号未曾遭遇日舰,平安抵达牙山外海。方伯谦的“济远”号与“广乙”号,各派随带汽船,帮助二轮完成了士兵、马匹和军需品的转载登陆,二轮于六月二十二日(7月24日)上午与下午,分别驶回中国。
就在这天下午5时30分,“威远”舰从仁川驶回牙山,带回日军昨天已攻占朝鲜王宫、并劫持国王的消息。另有停泊仁川的英国军舰传来日舰将于明天开来的消息。闻讯,方伯谦作了这样的部署:夜11时,先令速度稍慢的“威远”号先行,并在大同江口等待;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拂晓4时,“济远”、“广乙”二舰驶出牙山口,追赶“威远”,以便结队回国。至于那艘将到未到而又特别需要军舰护航的“高升”轮,方伯谦考虑不多,只打算在航道上相遇时顺便告知:前方开战,速速返回。
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晨7时,“济远”、“广乙”看清了日本舰队。
7时15分,方伯谦下令,全体官兵进入岗位,准备战斗。
7时20分,日舰下达战斗命令。
7时43分30秒,日舰“吉野”放一空炮,以示警告。
7时45分,“吉野”号向中国军舰开炮。
7时52分,“济远”号开炮还击。
7时55分,日舰“秋津洲”号开炮。
7时56分,日舰“浪速”号开炮。
不宣而战,日本人挑起了丰岛海战。
中国海军,处于绝对劣势。
在这种形势下,“三十六计走为上”,“走”未尝不是一种合理选择,而且,决不能说是“逃”。
问题是,“逃”也逃不掉(舰速太慢)怎么办?
剩下的选择,大抵只有两个:或拼死一战,或不战而降。
方伯谦先是选择了“走”。在敌强我弱、连遭炮击、且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方伯谦指挥“济远”撤出战斗,向西行驶。日舰紧追不舍。
8时53分,“济远”号升起一面白旗。这是停战与乞降的信号。
不一会,“济远”号上白旗之外又升起了一面日本海军旗。
日舰见状,停止了炮击。“济远”号也停止了发射。正在这时,运兵船“高升”号驶入战区。日舰注意力稍稍分散,“济远”号又乘机加足马力西撤。
此时追击者已由“浪速”号变为“吉野”号。
12时38分,“吉野”向“济远”连发六炮,皆在“济远”附近爆炸。
12时40分左右,“济远”号水手王国成、李士茂等在同伴协助下,主动还击“吉野”,连发四炮,竟有三发命中“吉野”要害。“吉野”舰首低俯,开始减速,并于12时43分转舵撤退。“济远”趁机疾驶,脱离战区。主力舰撤离后,“广乙”号负伤搁浅,“高升”号沉没,“操江”号被俘,丰岛海战以中方的巨大损失结束。
上段简述,其实是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者的公认事实。这个事件的主人公方伯谦在战后向丁汝昌的汇报中,“陈明如何遇敌,如何攻击,如何被围,如何悬挂白旗以诱敌,至敌临近下锚,而后出其不意击中敌舰要害,庶反败为胜,始得脱离虎口逃归各情节”。可惜,丁汝昌不理这个茬,反而质问方氏曰:“令尔保护载兵之船,竟被击沉,全军覆没,五艘同出,一艘独归,保护之谓何,不力可知矣。且悬挂白旗辱国甚,孰尔有何面目归来见我,独哓哓不休道功绩哉?”从这则资料推定,方氏回港后,的确曾经自表其功。
在下于海战无知,因而不以挂白旗判定辱国投降,但方氏所谓“反败为胜”,却“胜”得毫无根据。而对于这一次的“逃”,我们姑且少加谴责。
到了五十多天后的黄海大海战时,方伯谦的“逃”,又有了新的发展。我们无须复述这次海战的激烈与壮烈,单看方伯谦的表现。
战役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午间拉开序幕。
12时50分,“定远”号右主炮塔305毫米口径巨炮首先向日舰发出第一炮。其余各舰亦相继发炮。日舰冒着炮火迫近。
12时52分,日舰“松岛”号向中国军舰开炮。
中国舰船的V形编队楔入日本舰队之间,将日军第一游击队与本队一截为二,双方展开混战……战斗极为惨烈。
13时30分,中方“超勇”号沉没。
14时40分,中方“扬威”号搁浅。
15时30分,中方“致远”号沉没。
见“致远”号沉没,“济远”号上的方伯谦大惊,慌忙给自己的军舰下达了转舵令。“济远”逃离战场,向旅顺方向急驶。“广甲”号管带吴敬荣见状仿效,也撤出战斗。而此时,中国北洋舰队劣势更为明显,而旗舰“定远”号铁甲舰与另一铁甲舰“镇远”号,则处于多艘日舰蜂拥围攻之中。“济远”与“广甲”临战逃逸,在本质上是弃战友于不顾,弃主帅于不顾;其目无军纪,违令擅行似乎已不重要。可笑的是,“济远”逃跑心切,急不择路,竟将已经搁浅的“扬威”号撞沉,可谓错上加错。
“济远”号退逃后,敌势又增。
17时30分,中方“经远”号沉没。
17时45分,日舰攻击“定远”、“镇远”不克,主动退出战斗。北洋诸舰返回旅顺港。除当日沉没四舰外,第二天因逃跑搁浅的“广甲”号亦被日舰击沉。黄海海战,北洋水师以沉没五舰告终。日本联合舰队则一舰未沉。
时下,对黄海海战全局性的分析已经很多,本节不再复述。
日本的武士,成为“淮军”常胜历史、不败神话的终结者。而“淮军”威信与荣誉的终结,又在中日关系史上标明了国运沉浮的宿命——在败于“西洋”列强半个世纪之后,中国又开始了败于“东洋”近邻的五十年辛酸。
由“援朝”开始的“外战”,终于将战火引入国内。叶、卫处分后,新任陆军将帅们也大都担当不起御敌卫国守土之责。在自己的领土上,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势,仍然一败再败,一逃再逃,旬日之间,辽东半岛,沦入敌手。自光绪二十年(1894)八月二十三日(9月22日)朝旨任命四川提督宋庆为“北洋军务帮办”集兵九连城始,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二月十三日(3月9日)辽西军资重地田庄台失陷,以“淮军”为中坚的中国陆军在本土作战中,连创败绩,可以说仗仗失利,处处“麦城”——九连城失守、安东失守、长甸失守、宽甸失守、凤凰失守、岫岩失守、金州失守、旅顺失守、析木城失守、海城失守、鞍山失守、牛庄失守、盖平失守、复州失守、营口失守……面对日军进攻,中国军队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
说一个例子,就足以衡量中国陆军战力。光绪二十年(1894)十一月十七日(12月13日)辽南重镇海城被日军占领,鉴于海城的战略地位,清政府下令驻辽各军联手作战,“夹攻海城,冀获一胜”。 宋庆领命,统毅军,会同聂士成、吕本元、依克唐阿、长顺、吴大澂等所部,围攻海城日军。驻海城日军仅六千人,而攻城者由三万人,增加到四万人,再增加到五万六千人,最后增至六万人,凡五战,皆不克。以十倍之众,五攻而不下一城,对比平壤之战日军以二倍之兵破垒夺城,中日陆军,孰强孰弱,固已一目了然!
三、黄海悲歌的弦外遗音
上一节,我们讲到一个因玩忽职守而被砍了脑袋的将军卫汝贵。阵前斩将,朝廷似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于是卫汝贵便成了永远洗不净的“淮军”之耻。
在北洋海军中,也有一个因为逃跑而被斩首的军官,他叫方伯谦,是北洋水师“济远”号巡洋舰的“管带”(舰长)。
“死亡”对“生命”的意义,一律归结为无可逃遁的“否定”。这么看,怎样死都是无所谓的。
但“死亡”对历史的意义,对政治的意义,对伦理道德的意义却大相径庭。司马迁所谓“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盖源于此也。
杀卫汝贵,不足以儆“淮军”;杀方伯谦,不足以儆“水师”。二人死后,中国“淮军”不振,北洋“水师”覆灭,印证了“杀一儆百”这一招对于通体腐败的趋势毫无效应。
同样被处死,二人身后影响不一。
卫汝贵十分寂寥,几乎无人提及。他的同胞兄弟卫汝成,官至总兵,在辽东保卫战中效法乃兄,以逃为上。降旨逮治,闻讯潜逃,不知所终,可谓难兄难弟。
方伯谦则不乏研究者、翻案者。所以,这儿有必要补说几句方伯谦事件的原委。
方伯谦(1852—1894),字展堂,一说益堂,福建侯官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1877年作为首届毕业生赴英国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留学,三年学成回国,曾任“威远”号练习舰管带。中法战争起,奉命带舰戍守旅顺,亲自督修威远炮台,因造价低廉,颇获好评。1889年,升署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委带“济远”号巡洋舰。1892年,实授海军副将(从二品)。甲午战氛初起,方伯谦受命率“济远”号由威海港起锚,为发于大沽口、驶向朝鲜牙山的兵轮护航。上节文字已经披露,方伯谦的“护航”其实是你航你的,我航我的,“航”而不“护”。幸庆的是,“爱仁”号、“飞鲸”号未曾遭遇日舰,平安抵达牙山外海。方伯谦的“济远”号与“广乙”号,各派随带汽船,帮助二轮完成了士兵、马匹和军需品的转载登陆,二轮于六月二十二日(7月24日)上午与下午,分别驶回中国。
就在这天下午5时30分,“威远”舰从仁川驶回牙山,带回日军昨天已攻占朝鲜王宫、并劫持国王的消息。另有停泊仁川的英国军舰传来日舰将于明天开来的消息。闻讯,方伯谦作了这样的部署:夜11时,先令速度稍慢的“威远”号先行,并在大同江口等待;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拂晓4时,“济远”、“广乙”二舰驶出牙山口,追赶“威远”,以便结队回国。至于那艘将到未到而又特别需要军舰护航的“高升”轮,方伯谦考虑不多,只打算在航道上相遇时顺便告知:前方开战,速速返回。
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晨7时,“济远”、“广乙”看清了日本舰队。
7时15分,方伯谦下令,全体官兵进入岗位,准备战斗。
7时20分,日舰下达战斗命令。
7时43分30秒,日舰“吉野”放一空炮,以示警告。
7时45分,“吉野”号向中国军舰开炮。
7时52分,“济远”号开炮还击。
7时55分,日舰“秋津洲”号开炮。
7时56分,日舰“浪速”号开炮。
不宣而战,日本人挑起了丰岛海战。
中国海军,处于绝对劣势。
在这种形势下,“三十六计走为上”,“走”未尝不是一种合理选择,而且,决不能说是“逃”。
问题是,“逃”也逃不掉(舰速太慢)怎么办?
剩下的选择,大抵只有两个:或拼死一战,或不战而降。
方伯谦先是选择了“走”。在敌强我弱、连遭炮击、且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方伯谦指挥“济远”撤出战斗,向西行驶。日舰紧追不舍。
8时53分,“济远”号升起一面白旗。这是停战与乞降的信号。
不一会,“济远”号上白旗之外又升起了一面日本海军旗。
日舰见状,停止了炮击。“济远”号也停止了发射。正在这时,运兵船“高升”号驶入战区。日舰注意力稍稍分散,“济远”号又乘机加足马力西撤。
此时追击者已由“浪速”号变为“吉野”号。
12时38分,“吉野”向“济远”连发六炮,皆在“济远”附近爆炸。
12时40分左右,“济远”号水手王国成、李士茂等在同伴协助下,主动还击“吉野”,连发四炮,竟有三发命中“吉野”要害。“吉野”舰首低俯,开始减速,并于12时43分转舵撤退。“济远”趁机疾驶,脱离战区。主力舰撤离后,“广乙”号负伤搁浅,“高升”号沉没,“操江”号被俘,丰岛海战以中方的巨大损失结束。
上段简述,其实是中国近代海军史研究者的公认事实。这个事件的主人公方伯谦在战后向丁汝昌的汇报中,“陈明如何遇敌,如何攻击,如何被围,如何悬挂白旗以诱敌,至敌临近下锚,而后出其不意击中敌舰要害,庶反败为胜,始得脱离虎口逃归各情节”。可惜,丁汝昌不理这个茬,反而质问方氏曰:“令尔保护载兵之船,竟被击沉,全军覆没,五艘同出,一艘独归,保护之谓何,不力可知矣。且悬挂白旗辱国甚,孰尔有何面目归来见我,独哓哓不休道功绩哉?”从这则资料推定,方氏回港后,的确曾经自表其功。
在下于海战无知,因而不以挂白旗判定辱国投降,但方氏所谓“反败为胜”,却“胜”得毫无根据。而对于这一次的“逃”,我们姑且少加谴责。
到了五十多天后的黄海大海战时,方伯谦的“逃”,又有了新的发展。我们无须复述这次海战的激烈与壮烈,单看方伯谦的表现。
战役八月十八日(9月17日)午间拉开序幕。
12时50分,“定远”号右主炮塔305毫米口径巨炮首先向日舰发出第一炮。其余各舰亦相继发炮。日舰冒着炮火迫近。
12时52分,日舰“松岛”号向中国军舰开炮。
中国舰船的V形编队楔入日本舰队之间,将日军第一游击队与本队一截为二,双方展开混战……战斗极为惨烈。
13时30分,中方“超勇”号沉没。
14时40分,中方“扬威”号搁浅。
15时30分,中方“致远”号沉没。
见“致远”号沉没,“济远”号上的方伯谦大惊,慌忙给自己的军舰下达了转舵令。“济远”逃离战场,向旅顺方向急驶。“广甲”号管带吴敬荣见状仿效,也撤出战斗。而此时,中国北洋舰队劣势更为明显,而旗舰“定远”号铁甲舰与另一铁甲舰“镇远”号,则处于多艘日舰蜂拥围攻之中。“济远”与“广甲”临战逃逸,在本质上是弃战友于不顾,弃主帅于不顾;其目无军纪,违令擅行似乎已不重要。可笑的是,“济远”逃跑心切,急不择路,竟将已经搁浅的“扬威”号撞沉,可谓错上加错。
“济远”号退逃后,敌势又增。
17时30分,中方“经远”号沉没。
17时45分,日舰攻击“定远”、“镇远”不克,主动退出战斗。北洋诸舰返回旅顺港。除当日沉没四舰外,第二天因逃跑搁浅的“广甲”号亦被日舰击沉。黄海海战,北洋水师以沉没五舰告终。日本联合舰队则一舰未沉。
时下,对黄海海战全局性的分析已经很多,本节不再复述。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