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作者:[美]戴尔·卡耐基 更新:2021-12-04 04:06
他仿佛觉得他等待多年的爱情已经到来,上帝安排了他来欧洲,也安排洛莉塔来到瑞士。
在伯尔尼参观结束后,卡耐基建议去日内瓦游玩,洛莉塔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们参加了当地举行的一个欢迎卡耐基的晚会,晚会的气氛相当好,柔和的灯光,悦耳的音乐,使他们陶醉在舞步中,他们配合得非常好,舞步相当默契,第一次跳舞便似多年的老舞伴似的。
舞会结束后,卡耐基深情地吻了洛莉塔,这个吻很长也很动人,他们心中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似乎命中注定他们应当相恋。
渐渐地,俩人就谈论起婚姻问题。卡耐基和洛莉塔开始忙碌了,为结婚做准备。他们已经和一家教堂里的神父联系,安排了他们的结婚日期,这是在1912年的8月。
1912年8月16日,卡耐基挽着拖着长长的洁白婚纱的洛莉塔缓缓地走进了那家教堂。此刻,他的心中涌起一阵幸福感和神圣感。他觉得他的精神从此有了寄托,家庭生活比事业更加重要。
然而,婚姻并没有带给卡耐基幸福,他的妻子揭开婚纱后的第一句话不是祝福他也不是说"我爱你!"而是质问他:“你有没有给清洁工小费?”
他内心的幸福感一下被冲淡了,有一种苦涩爬上他的心头,他有一种预感:这是一场不愉快的婚姻。
结婚以后,卡耐基就隐约感到了这场婚姻的危机。
卡耐基和洛莉塔的蜜月是在凡尔赛度过的,以后他们便居住在那儿。卡耐基曾一度想把妻子带回美国,因为那儿有他的事业和朋友,结了婚之后,他又逐渐认识到事业也是他生命中的一部份。但洛莉塔坚决不肯,她认为巴黎是她的天堂。
卡耐基没有与洛莉塔争执,按照他的意愿在欧洲居住下来,而且一住就是两年多。和洛莉塔的相识的确使他心灵上的创伤有所愈合,欧洲美丽风光也令他神往,但卡耐基并没有完全陶醉于此,他总是思念他的故乡。
卡耐基渐渐感到了与洛莉塔在许多事情上的差异,而且婚后一段时间,洛莉塔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卡耐基原先欣赏的她的贵族气质却是她坏起起的原因,她自视为贵族,看不起别人,她时常嘲讽卡耐基的各种行为。这对卡耐基的自尊和信心是一种打击。
卡耐基开始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他认为这只不过是洛莉塔的小姐脾气,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地好起来的。
卡耐基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婚姻后不久,他就恢复了写小说的信心,致力于《暴风雨》的写作。但这时他的文章似乎显得没有灵气。他经常写不下去,写一段东西得花上很多时间,因此他感到很沮丧。有时他在改写文章中某段时要反复四十次,这一情形表明这段时间卡耐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洛莉塔又爱喝酒,如果和卡耐基出去喝酒的话,也许她还会克制。如果卡耐基推辞说要写小说,她独自一人去喝酒时,一定会喝得酩酊大醉。回来后还会撒酒疯,破口大骂,全无一点贵族气派,她会骂:“卡耐基,你这个混蛋,为什么不陪我喝酒,只知道写你的小说,见鬼去吧!”
卡耐基这时只好默不作声,任洛莉塔辱骂和摔打东西,或者干脆走出家门,到凡尔赛附近的公园和花园里写作,唯有写作才是他真正的心灵寄托。
这时,卡耐基的心是孤独的,他无法领略家庭的温暖。原本期望的家庭生活并没有展现在他的眼前,由此,他更加怀念他的故乡。
家乡的人们并没有忘记卡耐基,当故乡的玛丽维尔民主报向他邀稿时,他立刻就答应了。他用他的笔写下他想成为小说家的沉浮史并赞美故乡的美丽。
卡耐基对巴黎有点漠然的感觉,虽然巴黎的风景很美丽,而且他的住所也非常之好,但他都没有心情欣赏。他在当时写道:
"我几乎每天花一小时走过可能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园及花园。可是我都漠然视之,因为那些是极端压抑人性、实行苛政的国王的大皇宫"。
此时的洛莉塔似乎变得更加坏了,她的脾气几乎到了令卡耐基无法忍受的地方。她可以用尖锐的语言讽刺嘲笑卡耐基,有一次她嘲笑卡耐基的鼻梁太矮了。这几乎要把卡耐基逼疯了。
卡耐基面对着生活的挑战。心情恶劣,家庭的不和谐使他的作品在困境中完成。当他完成《暴风雨》时,心中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然而,《暴风雨》是一本失败的作品,而且是彻底的失败。他试着给许多出版商推荐他的作品,但出版商往往都拒绝出版《暴风雨》这部作品。
这给卡耐基的打击太大了。这时卡耐基的经纪人劝他放弃《暴风雨》,继续尝试去写别的作品。
卡耐基当时的心情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有人在那个时候用棒子打在我的头上,我都不会吃惊。我茫然若失,发觉我正面临人生道路的决择时刻,那个时候,我的心情真是非常痛苦。我该怎么办?我该转向何方?”
成立了家庭,并没有给卡耐基带来好运。相反,为了逃避洛莉塔的粗暴和嘲讽,卡耐基不愿意再在这个家中度日如年,他决定外出旅行。
他选择了匈牙利的霍尔托贝矶湖泊。这个地方有点儿像野外动物园,令人神往和着迷。
与他同行的一位朋友想和他一道去打野鹅,他非常高兴地答应了。霍尔贝托矶草湖边野鹅很多,而且很肥。他向当地的居民学会了许多捕野鹅的方法,居然收效很大,他捕到了很多只又肥又大的野鹅。这次旅游带给了卡耐基许多快乐,他这时又在计划着写一起有关的文章。
但一回到巴黎,又陷入了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困境中,最令他气愤和难受的是,洛莉塔在花销方面根本没有计划,胡乱花钱,但卡耐基并没有计较这些,他默默地忍受着。
在这种坏心情下,朋友的到来可能是卡耐基最高兴的事了。
老朋友赫蒙·克洛依的拜访使卡耐基激动不已。
卡耐基在一家餐厅里招待了克洛依,两人许久没有会而,有许多的经验和方法需要进行交流,卡耐基并没有向他的朋友倾吐心中的烦闷,反而显得非常高兴的样子来庆祝他朋友在事业上的成功。
与朋友的异地相逢,使卡耐基暂时摆脱了家庭生活的郁闷。他们一起开始了在法国的旅行,并无所顾忌地交流着各自的情况。面对眼前这位老朋友,卡耐基始终没有说出内心的痛苦。
本来卡耐基就十分怀念故乡,见到故乡来的朋友,这种思乡之情更加浓烈,他真希望能立刻回到美国去。
克洛依的第四部小说发表了,卡耐基评价克洛依那本新完成的小说是"美国文学史中最佳的农民生活纪录"。而且,通过与朋友的交流,卡耐基又获得新的人生经验。
朋友离开后,卡耐基的生活又如以往一样,写作上的失败,家庭中的吵闹使卡耐基困苦不堪。
而洛莉塔内心也非常失望。她原先那种贵族气派已不能吸引卡耐基了,而她对卡耐基那种美国农村男孩的性格难以忍受,她心中嘲讽卡耐基的行为,而且经常出口伤害他。
这时她也非常明白自己的这个美国猎物既不是一位文艺小说家,也不是一位非常富裕的商人。反过来,她厌恶卡耐基那种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尽管暂时不成功,也不愿放弃的性格,认为这不能适合自己的那种生活方式,她似乎变得疯狂了。
不仅如此,洛莉塔不愿离开巴黎,而卡耐基又对巴黎生活感到失望,这使卡耐基陷入另外一种烦闷之中,这样的生活情形和他原先那种乐观知命的性格相冲突,旅行和朋友的到来都不能消除自己心中的困楚。
他需要事业,他要重新回到他原来的世界里,要和他的朋友在一起,摆脱内心的痛苦。
卡耐基不顾洛莉塔的反对,执意结束了在巴黎所有的事业,打点好自己的行李,带着妻子,登上美国的轮船回到自己的故乡。
卡耐基以他那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质,毫不犹豫地回到了纽约,开始了以前的公众演说事业,开创着他自认为前程广阔的前程。
戴尔·卡耐基自创业后也遭受过一些挫折,但从没有陷入像这段时间的低谷之中,以前的挫折和困难对于他来说都像是一阵轻烟,仿佛并不算什么,而现在的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他自己觉得,这种严峻的情形是对他人生的一次大折磨,也是一次大考验。
从巴黎回到纽约后,卡耐基很少对外人说其他的婚姻,也很少带妻子去参加别人举行的宴会。他只是每个周末参加在纽约曼哈顿区一个地下俱乐部与赫蒙·克洛依会面,在聚会中,他变得很少发言,而是听别人宣讲自己的观点。
洛莉塔虽然不愿意回美国,但美国对她似乎还有一种神秘感。可当她来到美国后却感到深深的失望,她没有找到以前想像的那种生活,觉得纽约又脏又乱,一切比不上巴黎,而家庭的不富裕使她没有更多的钱去旅行,她的心情比以前变得更糟。特别是美国人对她的那个贵族头衔根本不感兴趣,听她说是某某伯爵时,只是表示一下微笑,一点也不尊敬。家庭内外交困的生活,使她处于一种内心狂乱的境遇之中,她更加痛恨卡耐基,因此,有时借着酒疯和卡耐基打架。每当此时,卡耐基就离开家,外出兜风。
这时卡耐基在写一本书。这本书名字叫做《林肯外传》。他在构思这本书的时候一方面是出于对林肯的崇拜,一方面是因为厌恶家中的一切。
在伯尔尼参观结束后,卡耐基建议去日内瓦游玩,洛莉塔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们参加了当地举行的一个欢迎卡耐基的晚会,晚会的气氛相当好,柔和的灯光,悦耳的音乐,使他们陶醉在舞步中,他们配合得非常好,舞步相当默契,第一次跳舞便似多年的老舞伴似的。
舞会结束后,卡耐基深情地吻了洛莉塔,这个吻很长也很动人,他们心中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似乎命中注定他们应当相恋。
渐渐地,俩人就谈论起婚姻问题。卡耐基和洛莉塔开始忙碌了,为结婚做准备。他们已经和一家教堂里的神父联系,安排了他们的结婚日期,这是在1912年的8月。
1912年8月16日,卡耐基挽着拖着长长的洁白婚纱的洛莉塔缓缓地走进了那家教堂。此刻,他的心中涌起一阵幸福感和神圣感。他觉得他的精神从此有了寄托,家庭生活比事业更加重要。
然而,婚姻并没有带给卡耐基幸福,他的妻子揭开婚纱后的第一句话不是祝福他也不是说"我爱你!"而是质问他:“你有没有给清洁工小费?”
他内心的幸福感一下被冲淡了,有一种苦涩爬上他的心头,他有一种预感:这是一场不愉快的婚姻。
结婚以后,卡耐基就隐约感到了这场婚姻的危机。
卡耐基和洛莉塔的蜜月是在凡尔赛度过的,以后他们便居住在那儿。卡耐基曾一度想把妻子带回美国,因为那儿有他的事业和朋友,结了婚之后,他又逐渐认识到事业也是他生命中的一部份。但洛莉塔坚决不肯,她认为巴黎是她的天堂。
卡耐基没有与洛莉塔争执,按照他的意愿在欧洲居住下来,而且一住就是两年多。和洛莉塔的相识的确使他心灵上的创伤有所愈合,欧洲美丽风光也令他神往,但卡耐基并没有完全陶醉于此,他总是思念他的故乡。
卡耐基渐渐感到了与洛莉塔在许多事情上的差异,而且婚后一段时间,洛莉塔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卡耐基原先欣赏的她的贵族气质却是她坏起起的原因,她自视为贵族,看不起别人,她时常嘲讽卡耐基的各种行为。这对卡耐基的自尊和信心是一种打击。
卡耐基开始并不把这些放在眼里,他认为这只不过是洛莉塔的小姐脾气,过一段时间会慢慢地好起来的。
卡耐基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婚姻后不久,他就恢复了写小说的信心,致力于《暴风雨》的写作。但这时他的文章似乎显得没有灵气。他经常写不下去,写一段东西得花上很多时间,因此他感到很沮丧。有时他在改写文章中某段时要反复四十次,这一情形表明这段时间卡耐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而洛莉塔又爱喝酒,如果和卡耐基出去喝酒的话,也许她还会克制。如果卡耐基推辞说要写小说,她独自一人去喝酒时,一定会喝得酩酊大醉。回来后还会撒酒疯,破口大骂,全无一点贵族气派,她会骂:“卡耐基,你这个混蛋,为什么不陪我喝酒,只知道写你的小说,见鬼去吧!”
卡耐基这时只好默不作声,任洛莉塔辱骂和摔打东西,或者干脆走出家门,到凡尔赛附近的公园和花园里写作,唯有写作才是他真正的心灵寄托。
这时,卡耐基的心是孤独的,他无法领略家庭的温暖。原本期望的家庭生活并没有展现在他的眼前,由此,他更加怀念他的故乡。
家乡的人们并没有忘记卡耐基,当故乡的玛丽维尔民主报向他邀稿时,他立刻就答应了。他用他的笔写下他想成为小说家的沉浮史并赞美故乡的美丽。
卡耐基对巴黎有点漠然的感觉,虽然巴黎的风景很美丽,而且他的住所也非常之好,但他都没有心情欣赏。他在当时写道:
"我几乎每天花一小时走过可能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园及花园。可是我都漠然视之,因为那些是极端压抑人性、实行苛政的国王的大皇宫"。
此时的洛莉塔似乎变得更加坏了,她的脾气几乎到了令卡耐基无法忍受的地方。她可以用尖锐的语言讽刺嘲笑卡耐基,有一次她嘲笑卡耐基的鼻梁太矮了。这几乎要把卡耐基逼疯了。
卡耐基面对着生活的挑战。心情恶劣,家庭的不和谐使他的作品在困境中完成。当他完成《暴风雨》时,心中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然而,《暴风雨》是一本失败的作品,而且是彻底的失败。他试着给许多出版商推荐他的作品,但出版商往往都拒绝出版《暴风雨》这部作品。
这给卡耐基的打击太大了。这时卡耐基的经纪人劝他放弃《暴风雨》,继续尝试去写别的作品。
卡耐基当时的心情可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有人在那个时候用棒子打在我的头上,我都不会吃惊。我茫然若失,发觉我正面临人生道路的决择时刻,那个时候,我的心情真是非常痛苦。我该怎么办?我该转向何方?”
成立了家庭,并没有给卡耐基带来好运。相反,为了逃避洛莉塔的粗暴和嘲讽,卡耐基不愿意再在这个家中度日如年,他决定外出旅行。
他选择了匈牙利的霍尔托贝矶湖泊。这个地方有点儿像野外动物园,令人神往和着迷。
与他同行的一位朋友想和他一道去打野鹅,他非常高兴地答应了。霍尔贝托矶草湖边野鹅很多,而且很肥。他向当地的居民学会了许多捕野鹅的方法,居然收效很大,他捕到了很多只又肥又大的野鹅。这次旅游带给了卡耐基许多快乐,他这时又在计划着写一起有关的文章。
但一回到巴黎,又陷入了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困境中,最令他气愤和难受的是,洛莉塔在花销方面根本没有计划,胡乱花钱,但卡耐基并没有计较这些,他默默地忍受着。
在这种坏心情下,朋友的到来可能是卡耐基最高兴的事了。
老朋友赫蒙·克洛依的拜访使卡耐基激动不已。
卡耐基在一家餐厅里招待了克洛依,两人许久没有会而,有许多的经验和方法需要进行交流,卡耐基并没有向他的朋友倾吐心中的烦闷,反而显得非常高兴的样子来庆祝他朋友在事业上的成功。
与朋友的异地相逢,使卡耐基暂时摆脱了家庭生活的郁闷。他们一起开始了在法国的旅行,并无所顾忌地交流着各自的情况。面对眼前这位老朋友,卡耐基始终没有说出内心的痛苦。
本来卡耐基就十分怀念故乡,见到故乡来的朋友,这种思乡之情更加浓烈,他真希望能立刻回到美国去。
克洛依的第四部小说发表了,卡耐基评价克洛依那本新完成的小说是"美国文学史中最佳的农民生活纪录"。而且,通过与朋友的交流,卡耐基又获得新的人生经验。
朋友离开后,卡耐基的生活又如以往一样,写作上的失败,家庭中的吵闹使卡耐基困苦不堪。
而洛莉塔内心也非常失望。她原先那种贵族气派已不能吸引卡耐基了,而她对卡耐基那种美国农村男孩的性格难以忍受,她心中嘲讽卡耐基的行为,而且经常出口伤害他。
这时她也非常明白自己的这个美国猎物既不是一位文艺小说家,也不是一位非常富裕的商人。反过来,她厌恶卡耐基那种执着于自己的事业,尽管暂时不成功,也不愿放弃的性格,认为这不能适合自己的那种生活方式,她似乎变得疯狂了。
不仅如此,洛莉塔不愿离开巴黎,而卡耐基又对巴黎生活感到失望,这使卡耐基陷入另外一种烦闷之中,这样的生活情形和他原先那种乐观知命的性格相冲突,旅行和朋友的到来都不能消除自己心中的困楚。
他需要事业,他要重新回到他原来的世界里,要和他的朋友在一起,摆脱内心的痛苦。
卡耐基不顾洛莉塔的反对,执意结束了在巴黎所有的事业,打点好自己的行李,带着妻子,登上美国的轮船回到自己的故乡。
卡耐基以他那一往无前的精神气质,毫不犹豫地回到了纽约,开始了以前的公众演说事业,开创着他自认为前程广阔的前程。
戴尔·卡耐基自创业后也遭受过一些挫折,但从没有陷入像这段时间的低谷之中,以前的挫折和困难对于他来说都像是一阵轻烟,仿佛并不算什么,而现在的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他自己觉得,这种严峻的情形是对他人生的一次大折磨,也是一次大考验。
从巴黎回到纽约后,卡耐基很少对外人说其他的婚姻,也很少带妻子去参加别人举行的宴会。他只是每个周末参加在纽约曼哈顿区一个地下俱乐部与赫蒙·克洛依会面,在聚会中,他变得很少发言,而是听别人宣讲自己的观点。
洛莉塔虽然不愿意回美国,但美国对她似乎还有一种神秘感。可当她来到美国后却感到深深的失望,她没有找到以前想像的那种生活,觉得纽约又脏又乱,一切比不上巴黎,而家庭的不富裕使她没有更多的钱去旅行,她的心情比以前变得更糟。特别是美国人对她的那个贵族头衔根本不感兴趣,听她说是某某伯爵时,只是表示一下微笑,一点也不尊敬。家庭内外交困的生活,使她处于一种内心狂乱的境遇之中,她更加痛恨卡耐基,因此,有时借着酒疯和卡耐基打架。每当此时,卡耐基就离开家,外出兜风。
这时卡耐基在写一本书。这本书名字叫做《林肯外传》。他在构思这本书的时候一方面是出于对林肯的崇拜,一方面是因为厌恶家中的一切。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