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作者:[美]戴尔·卡耐基 更新:2021-12-04 04:06
"凡事务求至善,即可不在意任何人的批评。”
这是卡耐基恪守的一个信条。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不要受讥诮的伤害》。这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我们应静下心来读读。卡耐基以第一人称写道:
我曾去拜访过享有"天眼通"、"地狱恶魔"等绰号之誉的史梅德利·巴特拉少将——美国海军中最出色的人物,一个活力充沛的司令官。
巴特拉将军告诉我,他年轻时十分在意声名,总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对他作出良好的评价。只要一听到一点即便是极少的一点不好的批评,他就会紧张得不知所措。但是,在经历了三十年的海军陆战队生活之后,他的皮肤已经硬化起来了:“我常常遭到侮辱、恶骂,如'胆小鬼'、'毒蛇'、'臭鼬鼠'等。我被专家们批评得一文不值。大概英语词汇中所有的恶毒字眼都曾经落在我的身上,它们似乎都和我有过联系和交情。但是,现在,哪怕有人当面臭骂我,我连看也不会看对方一眼了。”
由此可见,这位"天眼通"可以说是已经从批评学校毕业了。但是,我们呢?
就大多数人而言,都会很在乎嘲笑或恶语。仅以我个人的经验为例来说吧。有一次,纽约太阳报记者前来采访我的成人班成果发表会,并在报道中讥讽我和我的工作是可笑有趣的。我在报上读到以后,感到非常愤慨,认为这是对我的人格和尊严的侮辱。于是,我立刻打电话给太阳报董事会执行主席吉尔·荷瑞斯先生,要求报社据实报道,并考虑追究执笔记者的责任。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所采取的行动实在太冒昧和冲动了。假如我冷静地分析,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太阳报的读者,也许有一半的人会没看到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篇报道;而且读到过这篇报道的读者中又会有半数的人会认为那是没有恶意的笑谈;另外,只消经过几个星期,这些人就会把这篇报道的内容统统忘得干干净净了。如此想来,我还有什么必要值得发火的呢?
经历了这么多事,现在的我对此种事情已有相当的了解,我认识到世上的人对别人的事情、别人的讥诮,实际上大都漠不关心。人们一天二十四小时,能思考的问题几乎全集中在为他自己这一焦点上。可以说,他们关心自己的轻微头痛千百倍地胜于关心别人的死讯。
所以,我们如果因为被欺骗、被嘲弄、被出卖,或背后被捅一刀,而陷入自怨自怜,那是一种非常可悲的愚蠢。我们再来看看基督,他最信任的二十二个信徒中,有一个只因为别人施予的约九美元的贿赂就背叛了耶稣;另一个还三度发誓说他根本就不认识耶稣。耶稣的遭遇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能对于更好的待遇持太高的期望值呢?
卡耐基说,许久以前,他就有所了悟:尽管我们不可能阻止别人对你做出不公正的批评,但是,我们能够做到,可以不为这些批评所困扰。
虽然这是明确的事实,然而卡耐基并不主张对所有的批评都一概置之不理,束之高阁。他的意思是,希望你在面对恶意的攻讦时,大都可以付诸一笑,不要耿耿于怀。
卡耐基曾经问过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叶丽娜:“你如何应对那些不当的批评?”
她告诉他说,她在少女时代的害羞几乎算得上是病态的了。她非常害怕任何闲言碎语。有一天她特意为此向她的姑妈——老罗斯福总统的妹妹——求教:
"我常常想做种种事情,却老担心人家会说闲话。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呢?”
姑妈告诉她:
"只要你心中了解那是正当的事情,你就应该不必在意人家说什么。”
这位总统夫人透露,姑妈的这句忠告成为她后来作为白宫女主人的心理支柱。她说:
"摆脱无谓批评的唯一方法,就是像端坐在棚架上的瓷木偶那样:无动于衷。”
这位美国"第一夫人"建议:“只要你确信是对的事情,就尽可以去做,不要在乎别人的评论,因为我们无法逃避批评。有时候,你会因为做了某件事而遭致批评,但不做的话,你也会被责怪。”
已故的美国国际公司总裁马休·C·布纳逊在任内时,曾就上述问题接受过卡耐基的访问。他答道:
"早年的时候,我也十分在意别人对我的批评。我总希望我在全体员工的心目中,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如果我觉得他们没有这种想法的话我就会深感烦恼。所以我就想方设法地去笼络对我最反感的那些人。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这样一来反而招惹了某些'第三者'更大的愤怒。于是再跟这些人达成妥协,可接着又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最后,我终于发觉,为了避免批评,我愈是作出致力于安抚不满分子的举动,不满分子反而更增加,此伏彼起,连绵不断。
"于是,我告诉自己:'只要是居于上位的人,就不可避免会遭到批评。你唯一的妥善对策,就是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这种观念产生了巨大的良性效果。自那以后,我确立并遵循一项基本原同:拟订计划时,务求考虑周全;一旦付诸实行之后,就要不在乎别人的任何批评。”
而音乐家狄姆斯·泰勒的行动则更进一步。当他面对恶意言语时,依然可以在大众面前保持微笑的态度。他在其著作《人与音乐》一书中,不无幽默地写道:“我们指挥的纽约交响乐团每周日下午在电台里播送演出。有一次,我利用演奏的间隙讲了几句话。很快就有一个女性听众写信来骂我'骗子、叛徒、毒蛇'等。我心想:'也许是我的话她不爱听吧。'所以我在下一周的广播节目中,对着几百万听众,把她的信一字一句地读了一遍。过了四五天,这个女性又写信来。她的意见仍没有改变,依然骂我'骗子、叛徒、毒蛇'等。”
这位音乐指挥家面对指责时的态度,不能不使我们由衷地钦佩。他的平静、自信和幽默,令人顿生敬意。
查理斯·苏瓦普在普林斯顿大学发表的一次演讲中,对这所高等学府的毕业学子们指出,他平生所获得的最珍贵的教训,是从他的制钢工厂中的一位德籍老职工那儿学来的。
他说,这位年迈的德国人,有一次被卷入大战中时常发生的激烈的战争论中,他被情绪激动的员工们推进了河里。"当他满身泥泞、犹如一只濡湿的老鼠一般走进我的办公室的时候,"苏瓦普说,"我问他,你爬到岸边后是怎么对待那帮推你下河去的同事们的?他答道:我只是笑了一笑而已。”
苏瓦普从那以后,就决心把这个德国人所说的"笑一笑"做为他的座右铭。
当你成为不公平、不妥当的批评的牺牲者时,这个座右铭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当凶狠的攻击,一旦面对善意的微笑时,大概也就只有颓然而退了。
假如林肯不了解"答复尖刻辛辣的攻击是件愚蠢的事"这个道理的话,那么,在南北战争中,他可能就会心力交瘁而一命呜呼了。他对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叙述,业已成为不朽的经典作品。林肯的这段经典性的叙述是这样的:
"我不想阅读,更不会答复攻击我的批评文章,否则,我的办公室将无法处理其他的事务。我在实行我所确认的最好的工作,并决心贯彻到底。如果最后的结果是美好的,那么一切的批评都无所谓;如果最后的结果是坏的,则纵然有十个天使为我辩护也无济于事。”
卡耐基认为,如果要使人的行为相互影响,就应采取劝说的方式——和蔼而不自傲的劝说方式。有一句历久而常真的格言:“一滴蜂比一加伦苦汁,能吸引更多的苍蝇。"人类也是如此。若希望一个人赞同你的目标,首先要使他相信你是他真诚的朋友,这其中正有一滴蜂蜜会吸引他的心,而他的心,不管他说什么,正是通往他的理智的一条大道,而且你一旦获得了它,你便会发现,要使他信服你的目标是公正无私的并不难,只要那个目标确是公正。相反的,你若专横地干涉他的判断,指使他的行动,或把他列为应躲避或鄙视的人,他便会从内心里开始撤退,关闭所有通往脑部与心灵的道路;即使你的目标本身诚实无隐,且化为重矛,比钢铁坚硬,比钢铁所能制造的更尖锐,而且你以大于赫丘力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的力量和准确来投掷,也无异企图用黑麦秆来刺穿一只乌龟的硬壳,丝毫无法穿透他。
这就是人的特征,因此应当让领导他的人们了解他,而且这也是为了他的最大利益……。
卡耐基还以其他民族的人对待批评的态度和方式为例。
你觉得自己优于日本人吗?人们可能会作肯定的回答。
事实是,日本人还认为他们远优于你呢?举例来说,一个保守的日本人,见到白人同日本女子跳舞就会动怒。
你自认优于印度人吗?
那是你的权利;但是数以百万的印度人,却觉得自己不知比你优秀多少。因此,他们不肯委曲自己,不愿触碰被你们这些异教徒的影子污染过的食物,以免弄脏了自己。
你以为自己优于爱斯基摩人吗?
这仍然是你的权利;可是你想不想真正知道爱斯基摩人对你的想法呢?爱斯基摩人中有少数浪荡子,是无价值的游手好闲的人。爱斯基摩人就称他们为"白人"——那是表示极度轻蔑的词汇。
每个国家都自以为优于别的国家,这便涵育了爱国主义——也造成了战争。
这是卡耐基恪守的一个信条。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不要受讥诮的伤害》。这是一篇很精彩的文章,我们应静下心来读读。卡耐基以第一人称写道:
我曾去拜访过享有"天眼通"、"地狱恶魔"等绰号之誉的史梅德利·巴特拉少将——美国海军中最出色的人物,一个活力充沛的司令官。
巴特拉将军告诉我,他年轻时十分在意声名,总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对他作出良好的评价。只要一听到一点即便是极少的一点不好的批评,他就会紧张得不知所措。但是,在经历了三十年的海军陆战队生活之后,他的皮肤已经硬化起来了:“我常常遭到侮辱、恶骂,如'胆小鬼'、'毒蛇'、'臭鼬鼠'等。我被专家们批评得一文不值。大概英语词汇中所有的恶毒字眼都曾经落在我的身上,它们似乎都和我有过联系和交情。但是,现在,哪怕有人当面臭骂我,我连看也不会看对方一眼了。”
由此可见,这位"天眼通"可以说是已经从批评学校毕业了。但是,我们呢?
就大多数人而言,都会很在乎嘲笑或恶语。仅以我个人的经验为例来说吧。有一次,纽约太阳报记者前来采访我的成人班成果发表会,并在报道中讥讽我和我的工作是可笑有趣的。我在报上读到以后,感到非常愤慨,认为这是对我的人格和尊严的侮辱。于是,我立刻打电话给太阳报董事会执行主席吉尔·荷瑞斯先生,要求报社据实报道,并考虑追究执笔记者的责任。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所采取的行动实在太冒昧和冲动了。假如我冷静地分析,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太阳报的读者,也许有一半的人会没看到或者没有注意到这一篇报道;而且读到过这篇报道的读者中又会有半数的人会认为那是没有恶意的笑谈;另外,只消经过几个星期,这些人就会把这篇报道的内容统统忘得干干净净了。如此想来,我还有什么必要值得发火的呢?
经历了这么多事,现在的我对此种事情已有相当的了解,我认识到世上的人对别人的事情、别人的讥诮,实际上大都漠不关心。人们一天二十四小时,能思考的问题几乎全集中在为他自己这一焦点上。可以说,他们关心自己的轻微头痛千百倍地胜于关心别人的死讯。
所以,我们如果因为被欺骗、被嘲弄、被出卖,或背后被捅一刀,而陷入自怨自怜,那是一种非常可悲的愚蠢。我们再来看看基督,他最信任的二十二个信徒中,有一个只因为别人施予的约九美元的贿赂就背叛了耶稣;另一个还三度发誓说他根本就不认识耶稣。耶稣的遭遇尚且如此,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怎么能对于更好的待遇持太高的期望值呢?
卡耐基说,许久以前,他就有所了悟:尽管我们不可能阻止别人对你做出不公正的批评,但是,我们能够做到,可以不为这些批评所困扰。
虽然这是明确的事实,然而卡耐基并不主张对所有的批评都一概置之不理,束之高阁。他的意思是,希望你在面对恶意的攻讦时,大都可以付诸一笑,不要耿耿于怀。
卡耐基曾经问过小罗斯福总统的夫人叶丽娜:“你如何应对那些不当的批评?”
她告诉他说,她在少女时代的害羞几乎算得上是病态的了。她非常害怕任何闲言碎语。有一天她特意为此向她的姑妈——老罗斯福总统的妹妹——求教:
"我常常想做种种事情,却老担心人家会说闲话。您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呢?”
姑妈告诉她:
"只要你心中了解那是正当的事情,你就应该不必在意人家说什么。”
这位总统夫人透露,姑妈的这句忠告成为她后来作为白宫女主人的心理支柱。她说:
"摆脱无谓批评的唯一方法,就是像端坐在棚架上的瓷木偶那样:无动于衷。”
这位美国"第一夫人"建议:“只要你确信是对的事情,就尽可以去做,不要在乎别人的评论,因为我们无法逃避批评。有时候,你会因为做了某件事而遭致批评,但不做的话,你也会被责怪。”
已故的美国国际公司总裁马休·C·布纳逊在任内时,曾就上述问题接受过卡耐基的访问。他答道:
"早年的时候,我也十分在意别人对我的批评。我总希望我在全体员工的心目中,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如果我觉得他们没有这种想法的话我就会深感烦恼。所以我就想方设法地去笼络对我最反感的那些人。然而始料未及的是,这样一来反而招惹了某些'第三者'更大的愤怒。于是再跟这些人达成妥协,可接着又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最后,我终于发觉,为了避免批评,我愈是作出致力于安抚不满分子的举动,不满分子反而更增加,此伏彼起,连绵不断。
"于是,我告诉自己:'只要是居于上位的人,就不可避免会遭到批评。你唯一的妥善对策,就是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这种观念产生了巨大的良性效果。自那以后,我确立并遵循一项基本原同:拟订计划时,务求考虑周全;一旦付诸实行之后,就要不在乎别人的任何批评。”
而音乐家狄姆斯·泰勒的行动则更进一步。当他面对恶意言语时,依然可以在大众面前保持微笑的态度。他在其著作《人与音乐》一书中,不无幽默地写道:“我们指挥的纽约交响乐团每周日下午在电台里播送演出。有一次,我利用演奏的间隙讲了几句话。很快就有一个女性听众写信来骂我'骗子、叛徒、毒蛇'等。我心想:'也许是我的话她不爱听吧。'所以我在下一周的广播节目中,对着几百万听众,把她的信一字一句地读了一遍。过了四五天,这个女性又写信来。她的意见仍没有改变,依然骂我'骗子、叛徒、毒蛇'等。”
这位音乐指挥家面对指责时的态度,不能不使我们由衷地钦佩。他的平静、自信和幽默,令人顿生敬意。
查理斯·苏瓦普在普林斯顿大学发表的一次演讲中,对这所高等学府的毕业学子们指出,他平生所获得的最珍贵的教训,是从他的制钢工厂中的一位德籍老职工那儿学来的。
他说,这位年迈的德国人,有一次被卷入大战中时常发生的激烈的战争论中,他被情绪激动的员工们推进了河里。"当他满身泥泞、犹如一只濡湿的老鼠一般走进我的办公室的时候,"苏瓦普说,"我问他,你爬到岸边后是怎么对待那帮推你下河去的同事们的?他答道:我只是笑了一笑而已。”
苏瓦普从那以后,就决心把这个德国人所说的"笑一笑"做为他的座右铭。
当你成为不公平、不妥当的批评的牺牲者时,这个座右铭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当凶狠的攻击,一旦面对善意的微笑时,大概也就只有颓然而退了。
假如林肯不了解"答复尖刻辛辣的攻击是件愚蠢的事"这个道理的话,那么,在南北战争中,他可能就会心力交瘁而一命呜呼了。他对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叙述,业已成为不朽的经典作品。林肯的这段经典性的叙述是这样的:
"我不想阅读,更不会答复攻击我的批评文章,否则,我的办公室将无法处理其他的事务。我在实行我所确认的最好的工作,并决心贯彻到底。如果最后的结果是美好的,那么一切的批评都无所谓;如果最后的结果是坏的,则纵然有十个天使为我辩护也无济于事。”
卡耐基认为,如果要使人的行为相互影响,就应采取劝说的方式——和蔼而不自傲的劝说方式。有一句历久而常真的格言:“一滴蜂比一加伦苦汁,能吸引更多的苍蝇。"人类也是如此。若希望一个人赞同你的目标,首先要使他相信你是他真诚的朋友,这其中正有一滴蜂蜜会吸引他的心,而他的心,不管他说什么,正是通往他的理智的一条大道,而且你一旦获得了它,你便会发现,要使他信服你的目标是公正无私的并不难,只要那个目标确是公正。相反的,你若专横地干涉他的判断,指使他的行动,或把他列为应躲避或鄙视的人,他便会从内心里开始撤退,关闭所有通往脑部与心灵的道路;即使你的目标本身诚实无隐,且化为重矛,比钢铁坚硬,比钢铁所能制造的更尖锐,而且你以大于赫丘力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的力量和准确来投掷,也无异企图用黑麦秆来刺穿一只乌龟的硬壳,丝毫无法穿透他。
这就是人的特征,因此应当让领导他的人们了解他,而且这也是为了他的最大利益……。
卡耐基还以其他民族的人对待批评的态度和方式为例。
你觉得自己优于日本人吗?人们可能会作肯定的回答。
事实是,日本人还认为他们远优于你呢?举例来说,一个保守的日本人,见到白人同日本女子跳舞就会动怒。
你自认优于印度人吗?
那是你的权利;但是数以百万的印度人,却觉得自己不知比你优秀多少。因此,他们不肯委曲自己,不愿触碰被你们这些异教徒的影子污染过的食物,以免弄脏了自己。
你以为自己优于爱斯基摩人吗?
这仍然是你的权利;可是你想不想真正知道爱斯基摩人对你的想法呢?爱斯基摩人中有少数浪荡子,是无价值的游手好闲的人。爱斯基摩人就称他们为"白人"——那是表示极度轻蔑的词汇。
每个国家都自以为优于别的国家,这便涵育了爱国主义——也造成了战争。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