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作者:吴越 更新:2021-12-04 03:58
张玉良在兰溪呆不住了,只得拔营开走,沿江强抢民船顺流而下。兰溪城内空虚,太平军由金华出兵,到了兰溪城下,真叫做旗开得胜,一鼓而得,兵不刃血就打下来了。
五月里,处州总兵文瑞带领三千人马还来攻打过金华,结果是大败而归,退到浦江驻守去了。
太平军在金华一共不过住了九个来月,就被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打败,退回到江西、福建一带去。左宗棠是太平军死敌曾剃头①的得意门生,得其衣钵,那股狠毒劲儿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军过境,抓到了太平军,那是“逆匪”,拉出去就砍;抓到了老百姓,那是“助逆”,也是拉出去就砍。那年月,都说是太平军见了留辫子的就杀,官军见了不留辫子的也杀,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②的情景差不多。百姓们不明就里,谁敢出头露面?城里的那些有钱人家,风声听得早的,头两天就举家逃到深山冷岙里去了。我跟着少东家也在山上避了一些日子,直到太平军打进金华两个多月,处州总兵文瑞败退浦江以后,渐渐地有那大胆的人进城去看了究竟回来,说起太平军并不像官军说的那么红胡子绿眼睛杀人不眨眼,还说集市也恢复了,照样跟以前一样地做买卖。我们少东家不敢下山来,我却乍起胆子③跟一伙儿除却脑袋不怕丢失什么的穷乡亲们进城去观光了一番。太平军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倒是亲眼看见了的。
--------
① 曾剃头──曾国藩受命办团练,组建湘军。为了稳定局势,将一些哄抢米行的“暴民”杀掉,又把一些“会堂分子”镇压下去,被当时的人骂为“曾剃头”,形容他杀人像剃头发那样干净。
②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兵入关以后,强迫人民剃发垂辫,违者以叛逆处死。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谣,为此,引起了人民强烈的反抗。满清政府采取高压手段,在扬州大杀十日,嘉定则三次屠杀,死难者不计其数。
③ 乍起胆子──本来不敢,勉强壮起胆子。
那天,正是金华赶集的日子,我们一行六七个人,有挑着空筐装着去籴米买糠的,有背着竹筢篾篓装着到集上去出手的,我没得可拿,就背上十几双草鞋去卖。其实,都不过是拿些不太值钱的东西来遮人耳目,买卖货物是假,去看太平军是真。
走到半路上,就听说市集挪到城外来了,说是太平军的规矩:城里禁止做生意,一切经纪买卖大小贸易都在城外进行。我们走到城门口,见城门两边各有一堆人围着看墙上贴的告示。大家怕不懂太平军的规矩闯出祸来,数中又只有我一个人认识几个字,就推我去读给他们听。左边一张黄榜,是用侍王李世贤的名义发布的安民告示,开头有一段文字写得相当不错,依稀记得是:“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酷吏,无异虎狼。富贵者纵恶不究,贫穷者有冤莫伸。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这样痛快淋漓的话,真是言民之所不能言,讲民之所不敢讲,句句都说到我们老百姓的心坎儿里去了。接下来说的是“天兵入境,专为杀妖”,希望“安善良民,休得恐慌;各营生计,照旧买卖;遵守天条,缴纳赋税”。还说:“满妖朝廷,只知对外献媚卖国,引狼入室,对内则横征暴敛,鱼肉乡民,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天王体恤民间疾苦,减轻赋税,凡人丁地亩厘卡等等,只及满税十之二三。”最后警告“各地团练,务须及早醒悟”,希望“英雄豪杰,各各起义,大振旌旗,踊跃参加太平军,同心同力以灭清”等等。比起衙门里大老爷们那废话连篇、言之无物、空空洞洞、不知所云的六言韵示①来,说得既清楚,又有力,看的人都很动心。
--------
① 六言韵示──情代各省府州县衙门写给老百姓看的一种告示,采用六字一句的韵文形式,称为“六言韵示”。
城门右边,一溜儿挂着七八颗鲜血淋漓的人头,旁边也有一张告示,说这些人本来都是士匪、清兵,投入太平军以后未改旧恶,不遵守天王手订的天条军纪,犯了抢劫民财、吸食鸦片、虏掠民女等等不可赦宥的罪行,所以按律斩首,以明军纪,以儆效尤的。
在城外的市集上,我们把带来的东西统统卖了。卖完了东西,我们就一起进城去。城门口有十来个兵丁把守着,看我们都是种田人打扮,只问了几句,没有检查就放我们进城去了。
一到城里,头一眼看见的,就是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上贴着一个“顺”字。一打听,才知道太平军过境进城,凡是在门上贴有“顺”字的人家,就算是归顺了天朝,太平军不但不杀,还有保护的责任。一路上,碰见的太平军比城外多得多。他们的穿着打扮,又分好几种服色:大多数当兵的,都穿黑绸子做的宽大长裤,大红的齐腰短褂,系一根长腰带,挂着腰刀,也有少数几个还掖着短枪的。太平军都留长头发,编成辫子,用红丝线扎住,盘在头上,像缠着头巾的样子,辫梢儿不论长短,一律留在左耳边,下垂到肩上。也有用整幅的红缎子当英雄巾把脑袋包住的,样子非常英武。脚上的鞋子,尽管样式不同,却都绣着花儿。太平军首领一律穿长袍,下摆齐脚面,按品级分蓝、红、黄等好几种颜色,其中数黄颜色的最高贵,只有最高的首领或者是封过王的人才有资格穿黄袍。他们有的头上披着丝巾,有的戴着像观音兜似的风帽,在额前缀一块颜色不同的宝石,作为品级的标记。在首领宅邸的门口,我还看见一些人穿着上黑下白的裤褂,褂子上还镶着不同颜色的阔边儿──听人说,这是首领的卫队──蓝、黑、白、红、黄五种颜色,标明首领的官级和隶属于哪一路人马。听说大首领穿的朝服朝冠十分讲究好看:朝服上绣着各种神兽,朝冠上镶嵌珠宝,朝靴上绣着金花──可惜那天我们在侍王府前等了很长时间,始终没有见到。
城里的学宫、贡院、佛殿、庵堂、城隍、社坛、庙宇,不论大小,统统都拆掉了。木料砖瓦,拿去盖首领的宅第,也有就原址翻盖的。知府衙门和县衙门倒是没有烧掉,暂时成了侍王的行辕和将领们的府第。我听说太平军是拜上帝的,很想看看他们怎样做礼拜,找了很久,连礼拜堂也没有找着。后来干脆去问一位太平军,才知道做礼拜有一定的日子:每逢礼拜六才做礼拜诵读圣经①,那天不是礼拜六,当然也就没地方看去。
--------
① 拜上帝会的礼拜仪式,定在每星期六,以别于基督教。
我们在城里转了一圈儿,时候也不早了,还要赶三十里路回罗店去,就匆匆出城,到集上买了要买的东西,一路上议论着太平军和一天来看到的、听到的新闻,回到罗店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我们少东家见我原样儿从城里回来,一点儿也没少去什么,又听我详细地讲述了金华城里的情景,这才放下心来,几天之后,就从山上搬回罗店来了。
我进了一趟城,身子虽然回来,一颗心却好像掉在城里,挂在太平军身上一样,不论是吃饭、走路、干活儿,聊天儿,心里想的,嘴里说的,总也离不开“太平军”三个字。我自己在心里翻来覆去地琢磨:太平军的所言所行,处处都为我们受苦受罪的老百姓打算,跟官府和有钱有势的豪绅作对,古人所说的仁义之师,不也就是如此而已吗?要是太平军早二十几年打过来,我娘也就绝不会含冤受屈死得这样惨;哪怕早来一年半载呢,小玉她娘不是也就不会在南马受辱,惨死在望夫岭背的凉亭里了么?
我越琢磨越觉得太平军可亲,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深仇大恨虽说已经报了,可是天下正在汤锅里受熬煎的人不知道还有多多少少。有的已经像我的爹娘老婆那样含冤死去,有的还在忍辱偷生。太平军跟咱们浙江人无亲无故,尚且抛弃爹娘妻子,远离故乡,好几千里地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打到浙江来解救咱们,为什么我就不能投入太平军,去解救跟我一样的受苦弟兄呢?
想来想去,难办的是小玉。她才那么大一点儿,从小就没娘,除了我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亲人了。好几次我抱起她来要把她送给人家去做童养媳,可是每次我总是依旧把她又抱回来了。不是选不中可心的人家,就是不好意思开口。说来说去,还是我自己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我自己给自己商量说:再过两年,等小玉稍为长大一点儿了再去吧。如今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不及,哭也没有用了。
还是在头一年的七月,也就是我们在南马唱戏的那时候,英法联军攻入天津,进逼通州,协办大学士兼步军统领肃顺和怡亲王载垣劝咸丰皇帝“北狩”,“巡幸”热河。咸丰皇帝一面下旨谕令僧格林沁“坚守”通州,一面带上后妃宠臣逃到热河去了。镇守京师的八旗兵,一向是“将骄兵惰,终日酣嬉,或乐桑中之喜,或恋家室之私,或群马纵酒酣歌,或日在赌场烟馆,淫心荡志,极乐忘疲”①的一帮流氓地痞、纨绔子弟。别看他们在老百姓面前如狼似虎,一遇上洋兵的洋枪洋炮,一个个不是成了缩头乌龟,就是成了惊弓之兔,还没有接仗就溃退逃散了。就在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奸杀抢劫,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肃顺却在热河挖空心思变着法儿地陪咸丰皇帝寻欢作乐:给皇上办三十整寿,天天喝酒唱戏,艳舞轻歌,纵情声色。皇上本是个管儿痨的底子,多近女色就要吐血,在宫里的时候每天都要喝鹿血止咯。
五月里,处州总兵文瑞带领三千人马还来攻打过金华,结果是大败而归,退到浦江驻守去了。
太平军在金华一共不过住了九个来月,就被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打败,退回到江西、福建一带去。左宗棠是太平军死敌曾剃头①的得意门生,得其衣钵,那股狠毒劲儿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军过境,抓到了太平军,那是“逆匪”,拉出去就砍;抓到了老百姓,那是“助逆”,也是拉出去就砍。那年月,都说是太平军见了留辫子的就杀,官军见了不留辫子的也杀,跟扬州十日,嘉定三屠②的情景差不多。百姓们不明就里,谁敢出头露面?城里的那些有钱人家,风声听得早的,头两天就举家逃到深山冷岙里去了。我跟着少东家也在山上避了一些日子,直到太平军打进金华两个多月,处州总兵文瑞败退浦江以后,渐渐地有那大胆的人进城去看了究竟回来,说起太平军并不像官军说的那么红胡子绿眼睛杀人不眨眼,还说集市也恢复了,照样跟以前一样地做买卖。我们少东家不敢下山来,我却乍起胆子③跟一伙儿除却脑袋不怕丢失什么的穷乡亲们进城去观光了一番。太平军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倒是亲眼看见了的。
--------
① 曾剃头──曾国藩受命办团练,组建湘军。为了稳定局势,将一些哄抢米行的“暴民”杀掉,又把一些“会堂分子”镇压下去,被当时的人骂为“曾剃头”,形容他杀人像剃头发那样干净。
②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兵入关以后,强迫人民剃发垂辫,违者以叛逆处死。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谣,为此,引起了人民强烈的反抗。满清政府采取高压手段,在扬州大杀十日,嘉定则三次屠杀,死难者不计其数。
③ 乍起胆子──本来不敢,勉强壮起胆子。
那天,正是金华赶集的日子,我们一行六七个人,有挑着空筐装着去籴米买糠的,有背着竹筢篾篓装着到集上去出手的,我没得可拿,就背上十几双草鞋去卖。其实,都不过是拿些不太值钱的东西来遮人耳目,买卖货物是假,去看太平军是真。
走到半路上,就听说市集挪到城外来了,说是太平军的规矩:城里禁止做生意,一切经纪买卖大小贸易都在城外进行。我们走到城门口,见城门两边各有一堆人围着看墙上贴的告示。大家怕不懂太平军的规矩闯出祸来,数中又只有我一个人认识几个字,就推我去读给他们听。左边一张黄榜,是用侍王李世贤的名义发布的安民告示,开头有一段文字写得相当不错,依稀记得是:“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酷吏,无异虎狼。富贵者纵恶不究,贫穷者有冤莫伸。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这样痛快淋漓的话,真是言民之所不能言,讲民之所不敢讲,句句都说到我们老百姓的心坎儿里去了。接下来说的是“天兵入境,专为杀妖”,希望“安善良民,休得恐慌;各营生计,照旧买卖;遵守天条,缴纳赋税”。还说:“满妖朝廷,只知对外献媚卖国,引狼入室,对内则横征暴敛,鱼肉乡民,陷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天王体恤民间疾苦,减轻赋税,凡人丁地亩厘卡等等,只及满税十之二三。”最后警告“各地团练,务须及早醒悟”,希望“英雄豪杰,各各起义,大振旌旗,踊跃参加太平军,同心同力以灭清”等等。比起衙门里大老爷们那废话连篇、言之无物、空空洞洞、不知所云的六言韵示①来,说得既清楚,又有力,看的人都很动心。
--------
① 六言韵示──情代各省府州县衙门写给老百姓看的一种告示,采用六字一句的韵文形式,称为“六言韵示”。
城门右边,一溜儿挂着七八颗鲜血淋漓的人头,旁边也有一张告示,说这些人本来都是士匪、清兵,投入太平军以后未改旧恶,不遵守天王手订的天条军纪,犯了抢劫民财、吸食鸦片、虏掠民女等等不可赦宥的罪行,所以按律斩首,以明军纪,以儆效尤的。
在城外的市集上,我们把带来的东西统统卖了。卖完了东西,我们就一起进城去。城门口有十来个兵丁把守着,看我们都是种田人打扮,只问了几句,没有检查就放我们进城去了。
一到城里,头一眼看见的,就是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上贴着一个“顺”字。一打听,才知道太平军过境进城,凡是在门上贴有“顺”字的人家,就算是归顺了天朝,太平军不但不杀,还有保护的责任。一路上,碰见的太平军比城外多得多。他们的穿着打扮,又分好几种服色:大多数当兵的,都穿黑绸子做的宽大长裤,大红的齐腰短褂,系一根长腰带,挂着腰刀,也有少数几个还掖着短枪的。太平军都留长头发,编成辫子,用红丝线扎住,盘在头上,像缠着头巾的样子,辫梢儿不论长短,一律留在左耳边,下垂到肩上。也有用整幅的红缎子当英雄巾把脑袋包住的,样子非常英武。脚上的鞋子,尽管样式不同,却都绣着花儿。太平军首领一律穿长袍,下摆齐脚面,按品级分蓝、红、黄等好几种颜色,其中数黄颜色的最高贵,只有最高的首领或者是封过王的人才有资格穿黄袍。他们有的头上披着丝巾,有的戴着像观音兜似的风帽,在额前缀一块颜色不同的宝石,作为品级的标记。在首领宅邸的门口,我还看见一些人穿着上黑下白的裤褂,褂子上还镶着不同颜色的阔边儿──听人说,这是首领的卫队──蓝、黑、白、红、黄五种颜色,标明首领的官级和隶属于哪一路人马。听说大首领穿的朝服朝冠十分讲究好看:朝服上绣着各种神兽,朝冠上镶嵌珠宝,朝靴上绣着金花──可惜那天我们在侍王府前等了很长时间,始终没有见到。
城里的学宫、贡院、佛殿、庵堂、城隍、社坛、庙宇,不论大小,统统都拆掉了。木料砖瓦,拿去盖首领的宅第,也有就原址翻盖的。知府衙门和县衙门倒是没有烧掉,暂时成了侍王的行辕和将领们的府第。我听说太平军是拜上帝的,很想看看他们怎样做礼拜,找了很久,连礼拜堂也没有找着。后来干脆去问一位太平军,才知道做礼拜有一定的日子:每逢礼拜六才做礼拜诵读圣经①,那天不是礼拜六,当然也就没地方看去。
--------
① 拜上帝会的礼拜仪式,定在每星期六,以别于基督教。
我们在城里转了一圈儿,时候也不早了,还要赶三十里路回罗店去,就匆匆出城,到集上买了要买的东西,一路上议论着太平军和一天来看到的、听到的新闻,回到罗店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我们少东家见我原样儿从城里回来,一点儿也没少去什么,又听我详细地讲述了金华城里的情景,这才放下心来,几天之后,就从山上搬回罗店来了。
我进了一趟城,身子虽然回来,一颗心却好像掉在城里,挂在太平军身上一样,不论是吃饭、走路、干活儿,聊天儿,心里想的,嘴里说的,总也离不开“太平军”三个字。我自己在心里翻来覆去地琢磨:太平军的所言所行,处处都为我们受苦受罪的老百姓打算,跟官府和有钱有势的豪绅作对,古人所说的仁义之师,不也就是如此而已吗?要是太平军早二十几年打过来,我娘也就绝不会含冤受屈死得这样惨;哪怕早来一年半载呢,小玉她娘不是也就不会在南马受辱,惨死在望夫岭背的凉亭里了么?
我越琢磨越觉得太平军可亲,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深仇大恨虽说已经报了,可是天下正在汤锅里受熬煎的人不知道还有多多少少。有的已经像我的爹娘老婆那样含冤死去,有的还在忍辱偷生。太平军跟咱们浙江人无亲无故,尚且抛弃爹娘妻子,远离故乡,好几千里地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打到浙江来解救咱们,为什么我就不能投入太平军,去解救跟我一样的受苦弟兄呢?
想来想去,难办的是小玉。她才那么大一点儿,从小就没娘,除了我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亲人了。好几次我抱起她来要把她送给人家去做童养媳,可是每次我总是依旧把她又抱回来了。不是选不中可心的人家,就是不好意思开口。说来说去,还是我自己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我自己给自己商量说:再过两年,等小玉稍为长大一点儿了再去吧。如今回想起来,真是后悔不及,哭也没有用了。
还是在头一年的七月,也就是我们在南马唱戏的那时候,英法联军攻入天津,进逼通州,协办大学士兼步军统领肃顺和怡亲王载垣劝咸丰皇帝“北狩”,“巡幸”热河。咸丰皇帝一面下旨谕令僧格林沁“坚守”通州,一面带上后妃宠臣逃到热河去了。镇守京师的八旗兵,一向是“将骄兵惰,终日酣嬉,或乐桑中之喜,或恋家室之私,或群马纵酒酣歌,或日在赌场烟馆,淫心荡志,极乐忘疲”①的一帮流氓地痞、纨绔子弟。别看他们在老百姓面前如狼似虎,一遇上洋兵的洋枪洋炮,一个个不是成了缩头乌龟,就是成了惊弓之兔,还没有接仗就溃退逃散了。就在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奸杀抢劫,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肃顺却在热河挖空心思变着法儿地陪咸丰皇帝寻欢作乐:给皇上办三十整寿,天天喝酒唱戏,艳舞轻歌,纵情声色。皇上本是个管儿痨的底子,多近女色就要吐血,在宫里的时候每天都要喝鹿血止咯。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