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作者:吴越    更新:2021-12-04 03:58
  诸如此类的疑云迷雾,越裹越紧,憋得他简直透不过气儿来。本来就毫无血色的三角脸上,紧锁着眉尖,耷拉着眼皮,连说话也有气无力起来。
  皇帝驾崩,按制皇族王公服丧百日,其余大臣官员二十六日释服;平民百姓在百日之内不得婚娶寿庆、饮宴作乐;地方官吏士绅,还要群集万寿宫哭奠,俗称“哭庙”。国丧诏书传到缙云县的第二天,正是大年初一。想了一夜心思、通宵未眠的金太爷,一早起来,肿着眼泡皮带领士绅下属们步行到万寿宫,淋漓尽致地嚎啕痛哭一场之后,又红着眼泡皮神志昏昏地回到了内衙楼上。
  刚迈进门槛儿,夫人就迎上前来,一脸的惊慌神色,忙不迭地把一个标有“机密”、“加急”字样的大马封递到了他的手里。
  看到金太太那副失魂落魄的神态,金太爷也吃了一惊,只当是自己不愿意发生的那件事情果真到来了。略一定神,先看落款,见是由军机处直接发来的,再看马封中央,歪歪扭扭地写着“浙江省缙云县正堂金”九个核桃大的怪体字,一望而知正是他老爷子的手迹。这种假借公文封套交由驿站快马飞驰而来的家书,是军机达拉密得天独厚的方便之门,金太爷已经收到不少次了。不过想到这封家书将带来的一定是非同一般的消息,它将决定自己的前途和运命,不禁也有点儿沉不住气儿。
  翻过马封来,见蜡封依旧,说明没有开拆过。这是他立下的规矩,凡是京中来信,不论公私,一律由他亲自拆看。在这件事情上,掌印夫人倒是从无异言,而是严格恪守。
  金太爷心情激动,来不及更衣坐下,顺手拣起烟签来,当即拆封,匆匆浏览一过,这才在烟榻上坐了下来。他双手捧着那一叠雪浪笺,从头到尾细看了两遍,从昨天以来就紧皱着的眉头,终于逐渐舒开来了。略一迟疑间,就按照信上“阅后付丙①”的加圈附注办理:把那叠纸就手在火盆儿上点着,拿在手上,眼看它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燃烧,渐次化为灰烬,直到火苗儿快要烧到手指头了,这才把它扔进了火盆儿里。
  --------
  ① 付丙──丙属火,“付丙”就是烧掉的意思。
  随着几片纸灰的升腾飞舞,金太爷感到一阵莫名的快意,突然身子一仰,中了邪似地发出一阵怪笑。得意忘形之余,猛然想到国丧期间的禁忌,刚笑了几声,马上又像是叫人卡住了脖子似的戛然中止。俯仰之间,就势往烟榻上一倒,睁眼凝神,不言不语,又陷入了沉思。
  善于从一言一笑中体察主子心意的春梅,今天见到了这番情景,也猜不透她主子怀的是什么心思,只当他哭庙归来后神思恍惚,倦怠难支,急忙过来点上烟灯,熟练地做好了一个烟泡,安在斗上,就把烟枪的一头送到主子的嘴边。
  金太爷嘉许地瞟了春梅一眼,伸出他那瘦骨嶙峋的五个细长手指头来扶住了烟枪,侧身就着太谷灯一连嘬了好几口,这才又仰面朝天,慢慢地喷出烟来。眼看着一团浓烟袅袅上升,弥漫空际,逐渐消失,他肚子里的那团疑雾,也随之烟消云散,身子轻松得真像是腾云驾雾一般,乐不可支。神思恍惚中,把他老子多次送来的家书和密件贯穿起来,通过联翩的浮想,于是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幅幅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图景。终于,他也从烟榻上一跃而起,走到了眼前的图景中去。刹时间,他又回到了京师,回到了几年前的宫廷里去了……
  同治皇帝载淳自从偷出宫禁嫖妓以后,染上了杨梅大疮,太医院御医不敢说破,只好拿它当天花给药医治。用不着说,这种“洋天花”经太医们悉心治疗之后,不但不见平服,反而日见凶顽起来了。他老子咸丰皇帝奕詝只活了三十一岁,由于酒色过度,虽然嫔妃众多,但是拢共就生了载淳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如今又逢“天花之喜诸臻康吉”,外加龙种无传、圣嗣空虚,使得慈禧太后忧心忡忡,寝食不安。载淳在位,她名义上是垂帘听政的生母皇太后,实际上是个大权独揽的女皇帝;载淳一旦“龙驭上宾”,皇帝无嗣,按照祖制应当从近支晚辈中选立皇太子,那么她坐了十三年之久的女皇宝座,就不能不让给新的皇太后也就是她的儿媳妇去坐。因为按照祖宗传下来的章法,儿皇帝登基,只能由皇上他妈垂帘听政,而不能由皇上他奶奶来垂帘听政的。为此,慈禧太后的心事,随着他儿子的病情日渐恶化,也一天比一天重了。要知道,她自打进宫以来,从一个不被人看在眼里的押帐宫娥变成今天大权独揽的皇太后,中间经过了多少波折,费了她多少心思呀!
  在这场争夺权力的斗争中,慈禧的妹夫醇亲王奕譞(xuān 宣)是冒了杀头的危险,为她立了汗马功劳的。因此,同治皇帝登基以后,奕譞也就成了同治朝最为显赫的亲王之一了。
  金太爷的父亲,论年纪比奕譞大许多,但是排起班辈儿来,却是奕譞的子侄。自从奕譞成了太后的亲信之后,他看准了路道,决心卖身投靠,花了一万多两银子,买了一个京师闻名的歌妓和一件全海龙反毛皮褂子送进了郡王府,从此居然受到了奕譞的赏识和信任,不到两年,就由奕譞举荐到军机处,成为四位达拉密中最受慈禧信赖的一位。老子有了靠山,儿子自然也就有了出路。就拿金太爷的由翰林先放同知后补知县,又何尝不是他老子在慈禧面前讨下来的美差,替她在山乡僻壤充当耳目呢!
  金太爷离京之后宫中的最大变化,是由于慈禧权势欲的不断扩大加重而引起她母子之间的不和。同治成婚亲政以后,这种不和每每溢于言表,成为朝野皆知的公开秘密了。皇上要办一件事情,不先问问西太后,根本行不通。随着同治皇帝年龄的日渐增长,母子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深。皇上每天例行的请安,到东太后那里,还留下说一会儿话;到了西太后那里,竟连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儿皇帝长大以后,知识渐开,对于他母亲的事事过问和自己有名无实的皇帝身份越来越不满意。反过来,慈禧也对日渐成长的儿子感到碍手碍脚。因此,对于同治的患病卧床,她不单不认为是一件坏事,反而认为是一件好事。从她的内心来说,就是儿子不病,还想给他找一场病来生生才好呢。不过,她希望的只是儿子长期卧床不起,无法临朝,一切权力就可以统统归到她的手里,却绝不希望儿子真地死去。因为随着儿子的死去,她的身份就将由皇太后变成了太皇太后,她的听政也将从此终止,一切权力就将落到她很不满意的儿媳妇手中去了。
  同治的皇后,是侍郎崇绮的女儿。她出身名门,自小受父亲的调教,颇懂得做儿媳妇和当正宫娘娘的规矩和道理。不论是伺候婆婆还是“母仪天下”,都没有越礼失仪的地方。也许是小两口儿过于亲密的原故吧,慈禧总怀疑儿媳妇跟儿子在合着反对自己。因此,不单不喜欢她,还设下许多耳目,专门监视儿子和儿媳妇的言谈动静。她也有对儿媳妇满意的地方,那就是成婚几年来,并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没有孙子,表面上看来是坏事:一旦儿子死了,岂不是没有人继承皇位了么?但是凡事有一弊也就有一利,没有孙子,她也就成不了太皇太后,只要变变戏法,依旧可以垂帘听政,仍然可以玩弄权术,只看这戏法怎么个变法就是了。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载淳病势日重一日,慈禧的心事,也就越来越重,迫使她提前考虑选择谁来入继以及是继承奕詝还是继承载淳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她把近支亲族中的几个孩子都默数了一遍:要是为载淳立嗣呢,当然只能从“溥”字辈的晚辈中挑选一个,无异于宣告自己的引退;要是为奕詝立嗣呢,则不妨从“载”字辈中加以选择,自己的权力就可以保持不变。于是乎范围缩小了一圈儿:除了载字辈的孩子之外,别的一概不加考虑了。
  一提到载字辈而又年幼的孩子,她马上想到了自己的亲妹妹──醇亲王的嫡福晋①。她妹妹自从咸丰十年奉旨跟奕譞成婚以后,直到同治十年六月,才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载湉,这时候刚满三周岁半──难怪金太爷带来的玉谍中没他的名字了。不管怎么说,自己亲妹妹的儿子,总比外人的儿子要亲些。再说,一个刚会说话的娃娃,总比已经懂事的大孩子要好摆布一些。经过反复琢磨,主意逐渐拿定了,当天就下了一道懿旨,加恩赏给三岁半的载湉以辅国公俸,作为入嗣的先声。
  --------
  ① 福晋──满语译音,“妻子”的意思,有“贵妇”的含义。一说即汉语“夫人”一词输入满语后的音变。清制:凡亲王、郡王、世子的正室,都封为“福晋”,侧室则封为“侧福晋”。需要特别指明非侧室的,称“嫡福晋”。
  十二月初五日酉时,同治皇帝终于“龙驭上宾”,成了“大行皇帝”。当天晚上,慈禧在养心殿西暖阁宣布同治弥留时,遗诏立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承继文宗显皇帝①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即日起由府邸移居禁中。慑于慈禧的淫威,王公大臣们除了三呼万岁、叩头谢恩外,谁又敢说些什么呢!
  --------
  ① 文宗显皇帝──咸丰帝奕詝的庙号。
  同治皇帝死了,光绪皇帝登基;看起来这是两代皇帝,其实,同治朝和光绪朝都是慈禧朝,摆样子的儿皇帝换了,真正主事的女皇帝并没有换去,因此满朝文武撤换得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