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作者:吴越 更新:2021-12-04 03:58
如今老学究执意不肯去,林炳真是求之不得,假意劝说了几句,就告辞回家来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四乘白布小轿齐整整一溜儿停在林家门口。反正轿子已经雇来,不坐也得给钱,再者来旺儿这次进城除服侍大爷二爷之外,也是“榜上有名”的当事人之一,于是四乘轿子,林炳兄弟和林国梁各坐了一乘,下剩原为给林步雪坐的那一乘,就赏给了来旺儿坐。来旺儿长这么大,出娘胞胎以来,只有跟轿子的份儿,哪有坐轿子的份儿?如今居然也会轮到自己坐进铺垫着厚棉被的白布篷轿子里,心里美滋滋的,也说不清是一股子什么滋味儿。
刘五儿不愿一个人跟在轿子后面当跟班儿,宁可中午少吃一顿白吃,借口要提前回衙复命,天一亮就揣起赏饯上了路。因此,三股人马走成了三路,难怪谁也碰不见谁了。
吴石宕人在大雪天儿里赶路,一个个全都汗流满面。特别是轮换着抬二虎的小伙子,更是连棉袄和帽子都摔掉了。倒不是因为走得太快,而是因为脚底下太滑,走起来头重脚轻,像喝醉了酒似的,精神也过于紧张,没有栽跟斗,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过了仙岩铺,离石笋前和读书洞就都不远了。本良跟立本说:姥姥家和黄龙寺,都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通过音信儿,今天路过这里,就是雪再厚路再滑,也应该去照一面儿,通个消息,万一城里有事儿,也好接应。只是时间太紧,怕耽误了投到。再说,小红和来喜儿的下落,也还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一干人中,只有大虎和本厚去得,再不然就只能亲自走一遭儿了。立本的意思,本良是主要当事人,耽误了投到不大妥当;大虎虽然是榜上无名的局外人,但是有许多事情要他去张罗;倒是本厚一者腿脚利索,二者不过是个见证,只要不误过堂,投到不在场不打什么大紧。两个人商量定了,就把本厚叫住,悄悄儿地告诉他,急速先到石笋前后到黄龙寺去报一趟信儿,完了即刻赶进城去,到隔溪陆记客栈去找大伙儿,不要耽搁。本厚答应一声,像雪鸡似的,扑打两下翅膀,在雪地里一钻,转眼间就不见了。
一行人紧赶慢赶,赶进城里已经是酉正时分,顾不得上客栈,先奔衙门口而来。
县衙门荷花池两边儿,四架站笼像是等着吃人似地张大了嘴在地上蹲着。衙门口两侧一边儿一排比人高的木栅栏,刷着污血似的暗红色油漆,一边儿挂一块儿圆桌面大小的虎头牌,一块上写“闲人免进”。一块上写“禁止喧哗”。鲜红欲滴的宋体大字,仿佛是用新斩首的人血涂抹而成,凭空为这块场地增加了三分阴森、七分恐怖,给人以一种走近了阴曹地府的感觉。
木栅栏里面,才是两扇洞开着的兽头衔环朱漆大门。单是那条门槛儿,就足有一尺多高,意味着这个地方绝不是一般的黎民百姓所能够随便进出的。
大门外面东侧木栅栏内,高高的木架子上面,支着一面极大的皮鼓,这是金太爷荣任缙云县正堂以后,仿效“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的古制添置的玩意儿,名叫“登闻鼓”:凡是民间有冤者,不用请刀笔先生写什么呈子状纸,只要跑到这里,摘下那两支雕成鲤鱼形状的红漆鼓棰来,“咚咚咚”地击鼓三通,县太爷就会即刻升堂问案理事的。
为什么鼓棰要雕成鲤鱼的样子呢?第一,据说这是仿古天子的“朱鲤谏鼓”而设,第二,鲤者,理也,只有在理占理,才能执鲤击鼓以伸天理云云。当然,如果没有天大的冤枉、人命的官司,而敢于跑到这里来随便击鼓的活,县太爷也是不会轻轻地饶了他的。大概是已经有人上过这样的当吧,单从那尘封的鼓皮和鼓棰来看,就可以判定已经很长时间内没有人来击过鼓了。──并不是管鼓的衙役懒于打扫尘土,而要的就是这个劲儿:既有登闻鼓之设,而又久久闲置不用,不正说明县太爷治理有方,民间绝无冤情可言吗?
衙门口儿,一向是静悄悄地阒无人迹的。这里是是非之地,谁敢在此逗留?如今呼啦一下子来了二十几口子,又大都是板儿带扎腰短打扮的模样,早把里面几位看门儿的衙役惊动了。只以为是何处叛逆的山民要来冲击县衙,随着一声吆喝,忽然间挨着高门槛儿齐崭崭地站了一排五六个皂隶,一个个挺胸凸肚,竖眉立目,身穿号衣,手执棍棒,如临大敌。一位头目模样的人,闭着嘴绷着脸,气呼呼地大踏步迈出高门槛儿来。手里来回地耍弄着一串儿摸得油光闪亮的细长铁链儿,不时地发出“哗啷哗啷”的响声,似乎在显示他有把铁链儿套上谁的脖子的权力。
立本赶紧迎了上去,略哈了哈腰,说明了来意,请他指点投到的地方。这位小头目待答不理地听完了立本的话,又斜着眼睛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这才懒洋洋地晃了晃脑袋,满脸不自在地说: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投到!太爷早就退堂了,你们明天一早儿来吧!”说着,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叫他们快走开。
立本赶紧又说:传票上开的就是今天酉时以前到门上投到,明天一早辰时就要开审的。那衙役眨巴眨巴小眼睛,扬起眉毛,歪着脑袋反问说:
“不是叫你们酉正以前来投到吗?这会儿都什么时候啦?别废话,快走,快走!”
本良没有想到打官司竟有这么困难,还没有见到阎王呢,先得受小鬼的刁难,生一肚子闲气,就也迈前一步,顶撞他几句说:
“传票上明明写的是酉时以前到号房投到,这会儿还没有过酉时,怎么就晚了?”
那衙役见本良连笑脸也不陪一个,口气还如此之强硬,登时沉下脸来,恶狠狠地说:
“那传票是你开的吗?能听你随便歪批?别啰嗦,拿传票来我看。”
立本见本良把那头目给惹火儿了,为了办事儿,只得强陪笑脸解说传票仍在那公差手上不曾交下。那头目见他们拿不出传票来,更加理直气壮了,连推带搡地把他两个轰出栅栏外面来,嘴里还不干不净地一通海骂:
“去,去,去!两腿泥巴一脑袋浆糊的蠢驴,也惦着进城来见官打官司?连衙门里的规矩都不懂,没脑袋苍蝇似的,到处乱撞,不碰个头破血流,你们是不会死心的。二爷今天算是积德修行做好事,开导开导你们,趁这会儿天色还早,紧着点儿找个写字的先生问问打官司的门槛儿路数,该疏通的疏通疏通,该打点的打点打点,就是官司打输了,敲起屁股来,手下也好留点儿情,砍起脑袋来,还给你选把快刀哩!”
大虎是个长年在外面跑的人,见这个架势,听他的话茬儿,也就明白了八分儿,赶紧打腰包里摸出一块两把重的银子来捏在手心儿里,走过去冲那衙役拱了拱手,面带三分笑地陪着小心说:
“二爷不要见怪,我们是头一遭儿进衙门,一切规矩,全不省得,还求二爷多多指点。等我们投了到,安顿下来了,回头再来请您老喝茶。”
说着,两手藏在袖子里面当胸一拢,像是作揖的样子,却又直往对方身前凑过去。那位小头目更是行家,一甩袖口赶忙也举起双手来迎。袖口接着袖口,尽管只有一眨眼之间的工夫,但却像快手魔法师似的,一锭银子当着众人的眼目就在袖口里面从大虎的手上转移到那人的手里去了。
果然是钱能通神,也能通鬼,那小头目在手心儿里惦了掂那块银子的份量,脸上登时就跟六月里的天气似的起了骤变:云消雾散,雷停电止,雨过天青,一丝儿笑意挂上了嘴角,呲着两颗板锄似的大门牙说:
“还是这位兄弟见过世面,讲出话来也中听些。要是公事公办呢,咱们是十殿阎罗,各有所司,各殿管各殿的事儿,刑房里的公事,我们门房里管不着;要说是交个朋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我们吃的是公门里的饭,路道儿总比你们外人熟点儿,不妨帮你们去跑跑腿儿,倒不见得就会把我的腿跑细了。”
说着,嘿儿一声干笑,回转身一挥手,先撤了站在门槛儿里面的那一班人马,然后腆着肚子蹒跚(p án-shān 盘山)地迈过那条高门槛儿,踅进门房里去了。
不一会儿,那衙役一手拿着一本簿子一手拿着一支笔回来了。走出木栅栏,叉开两腿在石头台阶儿上一站,翻开簿子来,神气活现地冲吴石宕人点点头说:
“都来齐了吗?现在听我点名,点到名字的,答应一声,站到这边来。”
说完,就从吴本良开始,一个个依次唱名,应到十八名,除一名在逃者外,实到十七名。本厚未到,由跟来打杂、年纪相近的本顺代应了一声。反正不是过堂,衙门里也没人认识本厚是怎生模样,很容易地就蒙混过去了。那头目用笔在每个投到的人名下面点了一个点儿,在本忠的名字下面写上“在逃”两个字,就把本子一合,挥挥手说:
“得啦!大老爷传下来的话,明天一早辰初一刻准时开审,要早早地来衙前听候,不得有误!”说完,回转身管自登登登地进门去了。
这时候,大虎方才醒过茬儿来,原来这个头目模样的人,正是县衙门的门子,所谓投到,就是给他送来这两把重的一块银子。今天进城来跟县衙门打交道的头一个回合,就叫人憋了一肚子闷气,明天正式过堂见官,还不知道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场面呢!
小伙子们抬起二虎,正准备到隔溪去投宿,劈脸从县前街东头嘎吱嘎吱抬过来一溜儿四乘白布篷小轿。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四乘白布小轿齐整整一溜儿停在林家门口。反正轿子已经雇来,不坐也得给钱,再者来旺儿这次进城除服侍大爷二爷之外,也是“榜上有名”的当事人之一,于是四乘轿子,林炳兄弟和林国梁各坐了一乘,下剩原为给林步雪坐的那一乘,就赏给了来旺儿坐。来旺儿长这么大,出娘胞胎以来,只有跟轿子的份儿,哪有坐轿子的份儿?如今居然也会轮到自己坐进铺垫着厚棉被的白布篷轿子里,心里美滋滋的,也说不清是一股子什么滋味儿。
刘五儿不愿一个人跟在轿子后面当跟班儿,宁可中午少吃一顿白吃,借口要提前回衙复命,天一亮就揣起赏饯上了路。因此,三股人马走成了三路,难怪谁也碰不见谁了。
吴石宕人在大雪天儿里赶路,一个个全都汗流满面。特别是轮换着抬二虎的小伙子,更是连棉袄和帽子都摔掉了。倒不是因为走得太快,而是因为脚底下太滑,走起来头重脚轻,像喝醉了酒似的,精神也过于紧张,没有栽跟斗,就算是很不错的了。
过了仙岩铺,离石笋前和读书洞就都不远了。本良跟立本说:姥姥家和黄龙寺,都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通过音信儿,今天路过这里,就是雪再厚路再滑,也应该去照一面儿,通个消息,万一城里有事儿,也好接应。只是时间太紧,怕耽误了投到。再说,小红和来喜儿的下落,也还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一干人中,只有大虎和本厚去得,再不然就只能亲自走一遭儿了。立本的意思,本良是主要当事人,耽误了投到不大妥当;大虎虽然是榜上无名的局外人,但是有许多事情要他去张罗;倒是本厚一者腿脚利索,二者不过是个见证,只要不误过堂,投到不在场不打什么大紧。两个人商量定了,就把本厚叫住,悄悄儿地告诉他,急速先到石笋前后到黄龙寺去报一趟信儿,完了即刻赶进城去,到隔溪陆记客栈去找大伙儿,不要耽搁。本厚答应一声,像雪鸡似的,扑打两下翅膀,在雪地里一钻,转眼间就不见了。
一行人紧赶慢赶,赶进城里已经是酉正时分,顾不得上客栈,先奔衙门口而来。
县衙门荷花池两边儿,四架站笼像是等着吃人似地张大了嘴在地上蹲着。衙门口两侧一边儿一排比人高的木栅栏,刷着污血似的暗红色油漆,一边儿挂一块儿圆桌面大小的虎头牌,一块上写“闲人免进”。一块上写“禁止喧哗”。鲜红欲滴的宋体大字,仿佛是用新斩首的人血涂抹而成,凭空为这块场地增加了三分阴森、七分恐怖,给人以一种走近了阴曹地府的感觉。
木栅栏里面,才是两扇洞开着的兽头衔环朱漆大门。单是那条门槛儿,就足有一尺多高,意味着这个地方绝不是一般的黎民百姓所能够随便进出的。
大门外面东侧木栅栏内,高高的木架子上面,支着一面极大的皮鼓,这是金太爷荣任缙云县正堂以后,仿效“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的古制添置的玩意儿,名叫“登闻鼓”:凡是民间有冤者,不用请刀笔先生写什么呈子状纸,只要跑到这里,摘下那两支雕成鲤鱼形状的红漆鼓棰来,“咚咚咚”地击鼓三通,县太爷就会即刻升堂问案理事的。
为什么鼓棰要雕成鲤鱼的样子呢?第一,据说这是仿古天子的“朱鲤谏鼓”而设,第二,鲤者,理也,只有在理占理,才能执鲤击鼓以伸天理云云。当然,如果没有天大的冤枉、人命的官司,而敢于跑到这里来随便击鼓的活,县太爷也是不会轻轻地饶了他的。大概是已经有人上过这样的当吧,单从那尘封的鼓皮和鼓棰来看,就可以判定已经很长时间内没有人来击过鼓了。──并不是管鼓的衙役懒于打扫尘土,而要的就是这个劲儿:既有登闻鼓之设,而又久久闲置不用,不正说明县太爷治理有方,民间绝无冤情可言吗?
衙门口儿,一向是静悄悄地阒无人迹的。这里是是非之地,谁敢在此逗留?如今呼啦一下子来了二十几口子,又大都是板儿带扎腰短打扮的模样,早把里面几位看门儿的衙役惊动了。只以为是何处叛逆的山民要来冲击县衙,随着一声吆喝,忽然间挨着高门槛儿齐崭崭地站了一排五六个皂隶,一个个挺胸凸肚,竖眉立目,身穿号衣,手执棍棒,如临大敌。一位头目模样的人,闭着嘴绷着脸,气呼呼地大踏步迈出高门槛儿来。手里来回地耍弄着一串儿摸得油光闪亮的细长铁链儿,不时地发出“哗啷哗啷”的响声,似乎在显示他有把铁链儿套上谁的脖子的权力。
立本赶紧迎了上去,略哈了哈腰,说明了来意,请他指点投到的地方。这位小头目待答不理地听完了立本的话,又斜着眼睛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这才懒洋洋地晃了晃脑袋,满脸不自在地说: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投到!太爷早就退堂了,你们明天一早儿来吧!”说着,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叫他们快走开。
立本赶紧又说:传票上开的就是今天酉时以前到门上投到,明天一早辰时就要开审的。那衙役眨巴眨巴小眼睛,扬起眉毛,歪着脑袋反问说:
“不是叫你们酉正以前来投到吗?这会儿都什么时候啦?别废话,快走,快走!”
本良没有想到打官司竟有这么困难,还没有见到阎王呢,先得受小鬼的刁难,生一肚子闲气,就也迈前一步,顶撞他几句说:
“传票上明明写的是酉时以前到号房投到,这会儿还没有过酉时,怎么就晚了?”
那衙役见本良连笑脸也不陪一个,口气还如此之强硬,登时沉下脸来,恶狠狠地说:
“那传票是你开的吗?能听你随便歪批?别啰嗦,拿传票来我看。”
立本见本良把那头目给惹火儿了,为了办事儿,只得强陪笑脸解说传票仍在那公差手上不曾交下。那头目见他们拿不出传票来,更加理直气壮了,连推带搡地把他两个轰出栅栏外面来,嘴里还不干不净地一通海骂:
“去,去,去!两腿泥巴一脑袋浆糊的蠢驴,也惦着进城来见官打官司?连衙门里的规矩都不懂,没脑袋苍蝇似的,到处乱撞,不碰个头破血流,你们是不会死心的。二爷今天算是积德修行做好事,开导开导你们,趁这会儿天色还早,紧着点儿找个写字的先生问问打官司的门槛儿路数,该疏通的疏通疏通,该打点的打点打点,就是官司打输了,敲起屁股来,手下也好留点儿情,砍起脑袋来,还给你选把快刀哩!”
大虎是个长年在外面跑的人,见这个架势,听他的话茬儿,也就明白了八分儿,赶紧打腰包里摸出一块两把重的银子来捏在手心儿里,走过去冲那衙役拱了拱手,面带三分笑地陪着小心说:
“二爷不要见怪,我们是头一遭儿进衙门,一切规矩,全不省得,还求二爷多多指点。等我们投了到,安顿下来了,回头再来请您老喝茶。”
说着,两手藏在袖子里面当胸一拢,像是作揖的样子,却又直往对方身前凑过去。那位小头目更是行家,一甩袖口赶忙也举起双手来迎。袖口接着袖口,尽管只有一眨眼之间的工夫,但却像快手魔法师似的,一锭银子当着众人的眼目就在袖口里面从大虎的手上转移到那人的手里去了。
果然是钱能通神,也能通鬼,那小头目在手心儿里惦了掂那块银子的份量,脸上登时就跟六月里的天气似的起了骤变:云消雾散,雷停电止,雨过天青,一丝儿笑意挂上了嘴角,呲着两颗板锄似的大门牙说:
“还是这位兄弟见过世面,讲出话来也中听些。要是公事公办呢,咱们是十殿阎罗,各有所司,各殿管各殿的事儿,刑房里的公事,我们门房里管不着;要说是交个朋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我们吃的是公门里的饭,路道儿总比你们外人熟点儿,不妨帮你们去跑跑腿儿,倒不见得就会把我的腿跑细了。”
说着,嘿儿一声干笑,回转身一挥手,先撤了站在门槛儿里面的那一班人马,然后腆着肚子蹒跚(p án-shān 盘山)地迈过那条高门槛儿,踅进门房里去了。
不一会儿,那衙役一手拿着一本簿子一手拿着一支笔回来了。走出木栅栏,叉开两腿在石头台阶儿上一站,翻开簿子来,神气活现地冲吴石宕人点点头说:
“都来齐了吗?现在听我点名,点到名字的,答应一声,站到这边来。”
说完,就从吴本良开始,一个个依次唱名,应到十八名,除一名在逃者外,实到十七名。本厚未到,由跟来打杂、年纪相近的本顺代应了一声。反正不是过堂,衙门里也没人认识本厚是怎生模样,很容易地就蒙混过去了。那头目用笔在每个投到的人名下面点了一个点儿,在本忠的名字下面写上“在逃”两个字,就把本子一合,挥挥手说:
“得啦!大老爷传下来的话,明天一早辰初一刻准时开审,要早早地来衙前听候,不得有误!”说完,回转身管自登登登地进门去了。
这时候,大虎方才醒过茬儿来,原来这个头目模样的人,正是县衙门的门子,所谓投到,就是给他送来这两把重的一块银子。今天进城来跟县衙门打交道的头一个回合,就叫人憋了一肚子闷气,明天正式过堂见官,还不知道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场面呢!
小伙子们抬起二虎,正准备到隔溪去投宿,劈脸从县前街东头嘎吱嘎吱抬过来一溜儿四乘白布篷小轿。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