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作者:茅于轼 更新:2021-12-04 03:55
公路不收费并不是不应当收费,而是很难实施。如果每隔几公里就设一个收费站,行车速度大受影响,造成巨大的不便。只有专用的路段,如高速公路、大桥、隧道等,修建时投资十分巨大,车主享受了专用路段提供的服务,当然应该收费,它同时也是投资者的回报。可是武汉新长江大桥开通之后,汽车司机集体冲岗逃票,拒绝交费。
不该收的机场建设费,旅客们都乖乖地交了;该收的专用路段的使用费,司机们却拒绝交纳。这两件鲜明对照的事实说明了什么?我想这说明了我国人民心目中权利与义务的观念十分模糊。马克思写《资本论》的目的正是向工人阶级揭示什么是工人的权利,从而号召工人们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免受资本家的剥削。解放后我们学了几十年的《资本论》,却不是用把帐算清楚的办法去消灭剥削制度,而是用把帐算糊涂的办法,用吃大锅饭的办法,把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彻底搞乱的办法去“消灭”剥削。结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群分成了两类。一类老实人,不计个人报酬地积极为国为党多作贡献;另一类奸佞之人,把老实人作的贡献变成了自己的福利。而今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接受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就要尽量把帐算清楚。算清帐的前提就是明确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从收取机场建设费和专用路段收费的两件案例看,明确各人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1996年2月11日
经济学教育亟待改进
最近有机会到几个省市去考察,接触到负责项目、计划、筹资、定价等部门的领导。他们对情况都很熟悉,对事物的分析也相当深入,可是无例外地对经济学的知识非常欠缺,对价格如何引导资源配置完全不了解,只懂得价格在利益分配中的作用。这些政府官员在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配置效率的高低就在于他们的一念之间,这种情况说明,普及经济学知识实在是当务之急。
反过来看,当今各级干部培训的机会并不算少。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进过培训班,有的还是经济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这些主管经济事务的官员还如此缺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呢?究其原因,是当今经济学教育的极端落后。不要说政府官员,就是专攻经济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因为经济学教育的落后,毕业出来对价格配置资源的道理仍是似懂非懂。
首先,将经济学叫做“西方经济学”,就是将人引入歧途的一块路牌,一门学问和地域怎么会联系上的?我们从未没有听说过西方几何学或东方物理学。如果将学问产生的发源地标明它属于哪个学派,[奇Qisuu.com书]那么《资本论》就是第一本西方经济学。严格的理论经济学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门学问。当代经济学多半只研究市场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如果称之为市场经济学是可以的,这可以说明它不适用于计划经济和封建经济,但对如今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完全适用的,要改革经济学的教育,首先要彻底放弃“西方经济学”的名称。
学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目的会选用不同的教材。解放前学经济学是为了革命,所以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告诉工人阶级,资本家如何剥削了我们,革资本主义的命是理直气壮的。解放之后革命已经成功,学经济学的目的也应变为发展经济。可是我国绝大多数大专院校,不论是经济类型或其他类型的系科,仍旧教以革命为目的的经济学。我不明白这一教育是想动员什么人去革什么人的命。过去我们还有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受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阶级兄弟解救出来的雄心壮志,如今我们的目标已经调整得现实得多。可是在经济学教材的选用上,仍是抱残守缺。经济学家最反对浪费。全国各类学校中几百万人花费巨大精力学革命的经济学是当今最大浪费之一。这不但无用,而且误导,因为它妨碍了建立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不学经济学还懂得供需决定价格,物以稀为贵,学了革命的经济学反而只知道劳动量决定价值,价格围绕那个劳动量上下波动。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土地能值钱,石油资源能值钱。
建设用的经济学,其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经济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两门课是整个专业知识的基础,它应该请水平最高的教授来讲授。可是许多大学把这两门课视同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同样的地位。学时安排不足,有时让研究生去讲课,无怪乎大多数经济系的毕业生,即使是国际经济系毕业的,也说不清楚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就总体而言,学生学不好经济学是校方和教师的责任。一所学校,不论是大学、中学、小学,教不好学生同样地责任在校方。一个学校要办好,关键在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当校长的整天想的应该是如何请到好的老师。对于大学校长而言,就要想方设法把当代的大学问家请来教书。可惜当今大学校长整天被评职称,分房子,平衡预算所苦恼,哪里还有心思去物色教授,改革教材,在这样一个教育体制下,经济学教育要独树一帜,当然很难了。
改革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在经济学教育这条战线恐怕是例外。如果我们不能解放思想,依旧墨守成规,因干部不懂经济学而造成资源配置扭曲的损失,还会不断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
1998年1月29日
自由主义、等价关系和人权
60年风水轮流转。60年以前1937年9月毛泽东在延安写了“反对自由主义”一文,这篇文章对增强共产党和军队的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到后来在全国夺取政权起了重大作用,因而作为重要革命文献之一传诸于世。当时面临敌人的入侵,组织起一个坚强有力的党和军队是压倒一切,事关民族兴亡的头等大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个人必须服从集体,一声冲锋令下,就得冒死冲杀,容不得丝毫犹疑。在这种条件下谈自由主义,当然要被全盘否定。
60年之后,情况完全不同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和平的环境,面临的任务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不但在物质上,而且在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上,使得经济社会发展能持续下去。尤其不同的是我们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以来用几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学到的计划经济的教训。这个教训简单地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元端地干涉个人自由,将支付惨重代价。
计划经济是非常诱人的一种制度,它将永远有无穷的魅力,不断地诱惑人们去接近它。因为生活在自由经济制度中的人总会看到这个制度中的大量问题。甚至亲身体验这个制度给人们造成的困难。像失业,穷困,人情淡漠,物欲横流,更不用说自由竞争所制造出来的巨大浪费,像广告、包装等都是市场经济下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理智的人,尤其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都自然地萌发出追求一个更合理的制度的愿望。这个更合理的制度当然首推计划经济。在那里一切生产和消费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人和人不是处于利害对立的地位,而是万众一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讨价还价成为多余,整个社会在和谐中发展。这个制度可以设计出近乎人类理想的社会,乌托邦在计划中可以成为科学而不是幻想。当大多数人持有这种观点时,计划经济便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我们可以说:计划经济是人类理性的胜利。
然而,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计划经济的失败无非是承认理性有限的一个苦涩结果。哈耶克的The Chnstitution of Libergy则是从更广泛的角度,虽然经济关系仍是他的主要出发点,论证了理性的有限。他在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 一书所达到的结论是:
我们必须放弃这样一种幻想,即我们能够经由审慎的思考而创造人类的未来。
他反对建构论的唯理主义的主张,即“所有的社会制度都是,而且应当是审慎思考之设计的产物”。计划经济正就是这样一种产物。
为什么计划经济失败了?不同的专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信息专家的解释是计划人员没有能力收集并处理全部必要的信息。经济学家的解释是因为在计划经济下没有买卖各方的竞争和讨价还价,因而形成不了正确的价格。哈那克的解释,计划经济失败是违背了自由主义。因为计划经济剥夺了人们选择的自由,宏观上总产出如何分配给消费和投资,是由国家计划决定的,家庭对此几乎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微观上家庭的消费结构也不容许自由选择,而是必须迁就政府规定的部门生产比例,如果家庭的生产和政府制订的比例不相同,政府就用发放票证的方法限制家庭的选择。
何以限制选择将导致失败?因为这将社会分成了有权者和无权者。家庭的选择被限制,他们是无权者。有一些人去执行这种限制,他们成为有权者。人们将争夺成为有权者,而这种争夺不可能创造财富,相反,争夺消耗了人们的精力,用于非生产性的活动。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中,恐怕太平盛世的年头远少于兵荒马乱的年头,人们为什么争斗,因为过去的一切社会制度中都是由有权的人管理无权的人,或曰由有权的人对无权的人实施专政。
不该收的机场建设费,旅客们都乖乖地交了;该收的专用路段的使用费,司机们却拒绝交纳。这两件鲜明对照的事实说明了什么?我想这说明了我国人民心目中权利与义务的观念十分模糊。马克思写《资本论》的目的正是向工人阶级揭示什么是工人的权利,从而号召工人们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免受资本家的剥削。解放后我们学了几十年的《资本论》,却不是用把帐算清楚的办法去消灭剥削制度,而是用把帐算糊涂的办法,用吃大锅饭的办法,把权利和义务的概念彻底搞乱的办法去“消灭”剥削。结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群分成了两类。一类老实人,不计个人报酬地积极为国为党多作贡献;另一类奸佞之人,把老实人作的贡献变成了自己的福利。而今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接受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就要尽量把帐算清楚。算清帐的前提就是明确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从收取机场建设费和专用路段收费的两件案例看,明确各人的权利和义务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1996年2月11日
经济学教育亟待改进
最近有机会到几个省市去考察,接触到负责项目、计划、筹资、定价等部门的领导。他们对情况都很熟悉,对事物的分析也相当深入,可是无例外地对经济学的知识非常欠缺,对价格如何引导资源配置完全不了解,只懂得价格在利益分配中的作用。这些政府官员在全社会的资源配置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配置效率的高低就在于他们的一念之间,这种情况说明,普及经济学知识实在是当务之急。
反过来看,当今各级干部培训的机会并不算少。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进过培训班,有的还是经济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这些主管经济事务的官员还如此缺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呢?究其原因,是当今经济学教育的极端落后。不要说政府官员,就是专攻经济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因为经济学教育的落后,毕业出来对价格配置资源的道理仍是似懂非懂。
首先,将经济学叫做“西方经济学”,就是将人引入歧途的一块路牌,一门学问和地域怎么会联系上的?我们从未没有听说过西方几何学或东方物理学。如果将学问产生的发源地标明它属于哪个学派,[奇Qisuu.com书]那么《资本论》就是第一本西方经济学。严格的理论经济学应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门学问。当代经济学多半只研究市场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如果称之为市场经济学是可以的,这可以说明它不适用于计划经济和封建经济,但对如今的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完全适用的,要改革经济学的教育,首先要彻底放弃“西方经济学”的名称。
学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目的会选用不同的教材。解放前学经济学是为了革命,所以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告诉工人阶级,资本家如何剥削了我们,革资本主义的命是理直气壮的。解放之后革命已经成功,学经济学的目的也应变为发展经济。可是我国绝大多数大专院校,不论是经济类型或其他类型的系科,仍旧教以革命为目的的经济学。我不明白这一教育是想动员什么人去革什么人的命。过去我们还有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受资本主义制度剥削的阶级兄弟解救出来的雄心壮志,如今我们的目标已经调整得现实得多。可是在经济学教材的选用上,仍是抱残守缺。经济学家最反对浪费。全国各类学校中几百万人花费巨大精力学革命的经济学是当今最大浪费之一。这不但无用,而且误导,因为它妨碍了建立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不学经济学还懂得供需决定价格,物以稀为贵,学了革命的经济学反而只知道劳动量决定价值,价格围绕那个劳动量上下波动。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土地能值钱,石油资源能值钱。
建设用的经济学,其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对经济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这两门课是整个专业知识的基础,它应该请水平最高的教授来讲授。可是许多大学把这两门课视同其他经济学分支学科同样的地位。学时安排不足,有时让研究生去讲课,无怪乎大多数经济系的毕业生,即使是国际经济系毕业的,也说不清楚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就总体而言,学生学不好经济学是校方和教师的责任。一所学校,不论是大学、中学、小学,教不好学生同样地责任在校方。一个学校要办好,关键在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当校长的整天想的应该是如何请到好的老师。对于大学校长而言,就要想方设法把当代的大学问家请来教书。可惜当今大学校长整天被评职称,分房子,平衡预算所苦恼,哪里还有心思去物色教授,改革教材,在这样一个教育体制下,经济学教育要独树一帜,当然很难了。
改革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在经济学教育这条战线恐怕是例外。如果我们不能解放思想,依旧墨守成规,因干部不懂经济学而造成资源配置扭曲的损失,还会不断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
1998年1月29日
自由主义、等价关系和人权
60年风水轮流转。60年以前1937年9月毛泽东在延安写了“反对自由主义”一文,这篇文章对增强共产党和军队的力量,抗击日本侵略,到后来在全国夺取政权起了重大作用,因而作为重要革命文献之一传诸于世。当时面临敌人的入侵,组织起一个坚强有力的党和军队是压倒一切,事关民族兴亡的头等大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个人必须服从集体,一声冲锋令下,就得冒死冲杀,容不得丝毫犹疑。在这种条件下谈自由主义,当然要被全盘否定。
60年之后,情况完全不同了,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和平的环境,面临的任务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不但在物质上,而且在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上,使得经济社会发展能持续下去。尤其不同的是我们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以来用几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学到的计划经济的教训。这个教训简单地可以总结成一句话:元端地干涉个人自由,将支付惨重代价。
计划经济是非常诱人的一种制度,它将永远有无穷的魅力,不断地诱惑人们去接近它。因为生活在自由经济制度中的人总会看到这个制度中的大量问题。甚至亲身体验这个制度给人们造成的困难。像失业,穷困,人情淡漠,物欲横流,更不用说自由竞争所制造出来的巨大浪费,像广告、包装等都是市场经济下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理智的人,尤其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都自然地萌发出追求一个更合理的制度的愿望。这个更合理的制度当然首推计划经济。在那里一切生产和消费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人和人不是处于利害对立的地位,而是万众一心,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讨价还价成为多余,整个社会在和谐中发展。这个制度可以设计出近乎人类理想的社会,乌托邦在计划中可以成为科学而不是幻想。当大多数人持有这种观点时,计划经济便从理想变成了现实。我们可以说:计划经济是人类理性的胜利。
然而,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计划经济的失败无非是承认理性有限的一个苦涩结果。哈耶克的The Chnstitution of Libergy则是从更广泛的角度,虽然经济关系仍是他的主要出发点,论证了理性的有限。他在Law,Legislation and Liberty 一书所达到的结论是:
我们必须放弃这样一种幻想,即我们能够经由审慎的思考而创造人类的未来。
他反对建构论的唯理主义的主张,即“所有的社会制度都是,而且应当是审慎思考之设计的产物”。计划经济正就是这样一种产物。
为什么计划经济失败了?不同的专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信息专家的解释是计划人员没有能力收集并处理全部必要的信息。经济学家的解释是因为在计划经济下没有买卖各方的竞争和讨价还价,因而形成不了正确的价格。哈那克的解释,计划经济失败是违背了自由主义。因为计划经济剥夺了人们选择的自由,宏观上总产出如何分配给消费和投资,是由国家计划决定的,家庭对此几乎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微观上家庭的消费结构也不容许自由选择,而是必须迁就政府规定的部门生产比例,如果家庭的生产和政府制订的比例不相同,政府就用发放票证的方法限制家庭的选择。
何以限制选择将导致失败?因为这将社会分成了有权者和无权者。家庭的选择被限制,他们是无权者。有一些人去执行这种限制,他们成为有权者。人们将争夺成为有权者,而这种争夺不可能创造财富,相反,争夺消耗了人们的精力,用于非生产性的活动。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历史中,恐怕太平盛世的年头远少于兵荒马乱的年头,人们为什么争斗,因为过去的一切社会制度中都是由有权的人管理无权的人,或曰由有权的人对无权的人实施专政。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