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作者:茅于轼    更新:2021-12-04 03:55
  因为它是一个均衡解,一旦陷入其中,要摆脱这个困境远非易事。因而对策论又深入到研究重复对策和多阶段对策,这些概念涉及到制度演变的基本规律。当然,了解规律未必就能避免危机,因为事物的发展似乎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支配着。人类能够摆布自然,让自然界为人类所利用。可是人类却无法纠正自己所造成的悲剧,波黑战争,卢旺达残杀不都是例子吗?从斯密到纳什,由于杰出人物的深逢思想,我们对制度形成及对策规律有了深刻得多的理解。但要靠它来挽救人类,恐怕还是非常遥远的事。
  1994年10月21日
  人类进化与经济学
  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恩格斯认为进化论是19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之一。
  进化论的主要贡献是弄清楚了整个生物圈是如何演化的,特别是人类自己是如何发生的。进化论的解释力还在于它不仅了解了生命物质的演化法则,而且提示了整个宇宙也在不断变化,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在不断变化。进化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
  然而很少有人应用进化论的概念来推测一下,人类正在朝什么方向进化。有一些科学幻想小说,描写人类将变得头脑发达,四肢萎缩。这固然不能说全无道理,但他并未说明当前的进化法则是什么,它又如何导致了这种变化。在人类脱离动物界以前,适者生存的进化法则主要是淘汰了体力弱的,反应迟钝的,追逐异性失败的个体。但人类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以后,淘汰规则已经起了质的变化。后代繁殖占优势的是哪些个体?是体力强弱在起作用?显然不是。是智力高低在起作用?也未必。是好人吃亏坏人占了优势?有人这样说,也有人反对。现在世界各国的共同规律似乎是精英分子后代的比例在减少,劳苦大众的后代在增多。但这种规律是长期的还是一时的,没有人能知道。也许有人会嘲笑说,人类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经过几万年未必能看出分晓,现在费这种神委实是多余。可是要知道,进化的过程虽然缓慢。它却是不声不响地在进行的。一天也不会停顿的。如果我们对此茫然无知,等到结果出来之后,事情已经发生,追悔已经来不及。不少人谈先人类的未来,认为人类已经有了上百万年历史,大概再存在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也是可能的。确实,从太阳的寿命来看,再过一亿年地球吸收太阳热量的情况不会有很大变化。可是人类进化的后果要紧追得多,因为几十万年甚至几万年之后,它就会让人们感觉到。
  人类进化和经济学有什么关系?现在的经济学能生存几万年之久吗?当然我们决无将现在的经济学传诸万世的奢望。但有些前景却是相当有把握可以推测的,最主要的一点是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如果我们假定稀缺性将待续存在,换言之,人类较质欲望永无止境,那么资源有限和欲望无限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下去。解决这个矛盾一方面要靠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但更主要的,是要有一种社会的制度安排能保证科学技术朝这个方向演化。今天伪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稀缺性问题而发生的。不论经济学的内容会如何演化,它的基本任务在可以想锡的未来却不会改变,这就是经济学将与人类进化相联系的依据。在人类脱离动物界以前也存在稀缺性,人们靠了体力、敏捷和勇敢竞服稀缺姓;可是人类找了市场制度以后,靠的是市场规则来克服稀缺牲。所以,人类进化的规律不可能完全不受这一根本性的改变的影响。
  1994年11月20日
  美丽的非洲大陆之行
  非洲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神秘的大陆。它的面积是中国的3.2倍,人口是中国的40%,地广人稀是非洲的特点。由于它交通不便,特别是80年代以来连续不断的内部纷争,反复发生的干旱,国际市场上非洲出口货的价格猛跌,将非洲的经济推入了灾难,它几乎被国际大家庭所遗忘。我由于工作关系近七年来曾去过非洲十多次,那里的人民有不少是我的朋友。1995年初发生的卢旺达大屠杀,我的朋友卡仑兹教授夫妇就死在那场灾害之中。那里发生的每件大事都牵动我的心,1994年底我再一次应邀去肯尼亚出差,而且工作地点在首都内罗毕以西150公里的乡下,使我有机会走得更近地去观察非洲大地和人民。
  出访的头一件事是选择航程,肯尼亚在北京之西南,最近的路线应是从北京出发之后朝西南方向走,例如经过印度或中东诸国。但是经由这些地方的航班,多半每星期只开两三班,时间都不合适,结果只好绕道朝西北。先飞到巴黎,再向东南飞到内罗毕。由北京到欧洲国家的航班每天都有,而且不止一班。到内罗毕可以在巴黎转机,也可以在德国的法兰克福转机,或者在伦敦转机。可是这样的路线安排因为绕了一个大三角。费钱费时,而且增加了旅途的劳顿,过去每次去非洲多半要碰到绕道走远路的曲折安排,在北半球旅行就不会发生绕道的问题。这个事实实际上反映了南半球经济落后,它的交通要依靠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来解决,而不能直接选择最短路径。
  离开北京是中午12点。由于飞机朝北朝西飞,太阳也是由东往西,所以飞了11个小时到达巴黎时还只是当地时间下午四点半。巴黎的戴高乐国际机场共分A、B、C、D四个区,其中A区是新落成的现代化建筑。我们的飞机停靠在A区,而且下一航程飞往内罗毕的航班也从A区登机,所以我可以充分利用8小时的中转候机时间欣赏一下新落成的A区大厅、许多登机口、餐厅、休息区、商店和各种设施。由于建筑是新的,到处闪着亮光,使这现代化的设计格外神气。各个登机口之间没有隔墙,一览无遗,没有拘束,让人感到宽敞。每个登机口都有电子显示牌,标明航班号,起飞时刻,飞往城市,非常醒目。登机口旁边就是免税商店,这儿和过去的布置不同。过去,商店集中在离登机口五六十米远之外。由于建筑落成不久,有的商店货架上的货还没有摆好,但可以看出设计精巧,广告布置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相比之下,北京机场就大大地落后了。据说新的候机楼已在酝酿之中。
  因为我在巴黎候机8小时,法国航空公司给我免费提供一顿正餐。机场内餐厅的伙食谈
  不上考究,正餐包括面包、奶油、生菜冷盘、热菜(鸡,牛肉、鱼、蛋任选一种)、甜点及水果,体现出干净、快速的机场服务特点。我因没有办理法国的入境签证,所以不能离开机场,否则法国航空公司还可免费提供旅馆让我休息。我在侯机楼转了一会就进到商务舱专用休息室去休息。现在国际航班都有三个等级的舱位,即头等舱、商务舱(我国称为公务舱,相当于二等舱)和经济舱(相当于三等舱)。由于头等舱和公务舱的服务水平和项目相差不大,所以有的航空公司己取消了头等舱。看来这一趋势正在发展。商务舱休息室要凭商务舱机票登机方可进入。里面布置高雅,杂志、报刊一应俱全,饮料和点心任意取用。这方面法航比之其他航空公司还略逊一筹,其他航空公司的商务舱休息室还提供酒类饮料,有时还能喝到X.O.人头马酒;有的还提供全套办公室设备,有电脑、打印机等,都是免费使用。
  从巴黎到内罗毕的路途飞行7个半小时,正常飞行时速为900公里上下,飞机的高度为11到12公里(11000~12000米)之间。在这样的高度下,外面的气温为零下45℃。从北京途径西伯利亚到巴黎时,机外气温是零下65℃。可见不但在地面上,在高空中南北的气温也是不同的。以上这些飞行速度、高度、温度等数字,以及离开目的地还要飞多少时间,都标明在映电影的大屏幕上,而且屏幕上还轮换着显示不同比例的地图,上面有飞机当前的位置以及正在哪个方向飞行,使人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处在整个航程的哪一段,下面的地面是什么城市。这一套用电子控制的旅程显示设备,我在1990年坐澳大利亚快达航空公司的飞机上第一次见到,现在则已在各大航线上普遍使用了。我国西北航空公司的飞机上也己采用了这套设备。坐在我旁边位置的一位女士担心飞机晚点,来接的人会接不上。我告诉她,飞机一旦起飞,就不可能晚点到达,因为机上的燃料有限。半路上摔下来的可能倒是有的。她听了我前一句话似乎感到大为放心,再听说还有可能摔下来,又忧愁起来。其实,坐飞机是非常安全的。全世界每天飞行的航班估计有一万次,一年有三四百万个航班飞行,出事故的大约只有10次上下。所以平均起来要坐上三四十万次飞机,或者一个人一生中每天都坐10次飞机,才有可能碰上一次事故。如果一人天天坐在汽车上,一辈子要死上好几十次。坐飞机比坐汽车要安全百倍。
  南半球的季节正好和北半球相反,当我们春天时他们是秋季。现在北京是冬天,南半球则是夏天。当然,太阳同样是由东移向西面,但在南半球是从东北移向西北,而不像在中国是从东南移向西南。在南半球太阳总是偏在北方,所以朝北的房子冬暖夏凉,正好和北半球相反。在我国越是北方,房间更需要朝阳,也就是朝南。南半球的天象也不同,北斗星不可能被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