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作者:茅于轼 更新:2021-12-04 03:55
我们进一步要问,为什么有一些人并未创造财富却能分享别人的成果?这与一个社会如何在其成员之间分配全部产品的制度规则有关。所谓经济制度就是人们分配社会产品的规则。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出卖生产要素,从而获得其收入。学过宏观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二,一是将最终产品的产值相加,二是将要素所得相加。这二者应当是一致的。此处暗含的意义就是,创造出来的财富都分配给了创造财富的人。在计划经济中,人们从事生产不是为了出卖所创造的财富。社会也不鼓励人们追求自利,相反鼓励劳动而不计报酬,这当然很高尚。可是没有分配出去的财富却为少数侵占别人利益的人创造了机会。他们手中有权,权可以与钱相交换。这种分配制度不但存在于要素的使用上,也存在于消费品市场。有一部分消费品不是拿钱就可以买到的,还与“此人是谁”有关。过去友谊商店要持外国护照才能进入;特供商店专供持有特供证的人;软席卧铺票必须是处级以上干部才可购买。在这里也是权在起作用。我国在引进市场机制的过程中,这些分配规则已逐步地被市场交换所取代。市场化的过程就是用钱代权的过程。
再谈谈物尽其用。每种资源都有许多不同的可能用途,粮食可以吃,可以做饲料,做工业原料,也可以出口;电力的用途则更广泛,也许可以提出1000种。究竟每种资源如何分配,何者最急需,奇 -書∧ 網需要多少量,这都属于“物尽其用”的范围。从另一个角度看,每种资源又有不同的生产方法。发电可以用水力,也可以用火力;火力发电又可以烧煤,烧油或烧气,还可以用核能;用燃煤发电机组,可选用的技术路线又有许多种,在每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必定有一种技术是最节约的。比如在靠近煤矿的地方,煤得来容易,就不必用复杂的技术去节约煤,因为复杂的技术是要花费成本才能得到的。这许多资源配置的问题,外行人看起来似乎不难解决。正好像A小姐和B小姐谁更美一些一样,每个人都能容易地作出回答。可是经济问题不是主观价值判断,它要经受客观检验。而这个检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只有市场经济制度下这个问题才得到彻底的解决。计划经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始终建立不起一套客观评价系统。过去人们常说最大的浪费是计划中的浪费。造成这种浪费的根本原因不是计划人员不努力、不聪明,而是作为一切经济评价基础的价格出现了扭曲。价格完全是价格管理部门的主观产品,尽管他们也力图“使价格符合价值”。可是,什么是“价值”又陷入了无穷尽的争论之中。
市场经济另辟溪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摆脱了一切理论上的争论。直接从实践中找到了答案。它的方法是让市场去调节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最后使一切商品和服务均处于价格均衡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用钱可以买到任一种商品和服务,而且每一种商品和服务都可以按均衡价格出售。于是钱就成为衡量价值的精确度量。因为价值不存在绝对的度量,一物的价值完全是相对于它物而言的。一件甲物可与两件乙物交换,我们就说甲比乙的价值高一倍。当一切物品的价格都经过供需调节而达到均衡状态时,任一种商品都可以通过钱的媒介与另一种商品交换,钱就成为价值的标准。在计划经济中人们怀疑用钱度量价值的客观性,因为许多东西不是单纯用钱就可以买到的,像黄金、外汇、土地等,还被排除在交易之外。一商品的价格直接或间接受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如果有这许多商品不能通过钱来交换,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都将被扭曲。
在一个允许价格随商品的稀缺性浮动的经济内,资源会流向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不必由外人去干预。最近北京发生了王府井新华书店搬家之争。不少人听说在王府井开了几十年之久的新华书店被迁走,觉得非常惋惜。有的人认为书店被商业挤走是斯文扫地,于是乎动了感情,非要挽留不可。但是在一个发育完善的市场内,书店应该设在何处?一块土地该派什么用场?市场的竞争自然会作出判断。书店并不是放在繁华区最恰当,一块价格昂贵的土地是不是应该用来开书店也是大有疑问的。美国的金融一条街华尔街,银行林立,但并没有书店。解放前的上海外滩也是银行和海关的地盘,到了计划经济年代,外滩这块宝地变成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现在引进了市场机制,外滩又要办银行了。资源能用在产出价值最大的地方,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能得到发挥,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直接或间接受益。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均衡不但解决了经济评价的客观标准问题,而且提供了激励机制,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提供稀缺商品而得利。在一个具备正确评价系统的环境内,每个人的努力都为增加社会财富起了作用,任何浪费的劳动将被市场惩罚,表现为企业的亏损。所以市场经济具有非凡的活力。人类社会引进市场机制的二三百年来,社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寿命延长,教育普及,生活呈现出极其丰富多彩的情趣,这是近千年来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即近二三百年来的物质文明的进步,似乎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但从深层次分析,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首先,发展科学技术要聚集一批有专长的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以红代专,把大批有巨大科学潜力的人送到工厂、农场去接受再教育,当时提出这样做的理由也是极其动听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事情决不可能发生。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只是提供了生产工艺的许多新的可能性,并不能指出哪一种可能对社会有益。只有可以商业化的技术,它能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才有推广的前途。这一筛选过程也只有在市场制度之下才有可能。当然,市场环境为发明人提供了巨大物质报酬,成为科学技术的推动力。
分工是社会生产力的重大泉源。因为通过分工可以实现专业化生产,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北方人要吃桔子,不必自己去种,可以利用南方的气候种植桔柑,然后通过交换得到它。分工又可以利用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分工又培养了各种专门技术的工人。一个人专攻一种技术,一定可以做到精益求精,并创造出高效的专用工具。分工是在价格引导之下发展的,它使各人各地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计划经济是有分工而无正确价格的制度,它无法区别出何人何地具备何种优势。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少该进口的东西在出口,该出口的东西在进口,正是价格错乱造成的。
市场有这许多好处,人们参与市场难道就没有成本吗?有的,这就是交易费用。它包括搜寻价格和交换对象的信息费用、谈判和制定合同的费用、万一毁约的损失和诉讼费用。要降低交易费用就要有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流,各种制度的透明规定,精简高效的行政手续,与人为善的政府管理,诚实且守信用的商业行为,有妥协退让精神的谈判对手。我国在交易费用上的巨大浪费,是我国不能迅速致富的极大的原因。手续繁,互相推诿,重复谈判,责任不明,使得做成一笔生意十分困难。极高的交易费用阻碍了市场交换,购买不如自己生产,这是我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原因。交易费用高与所有权不明确有关。公有制的财产究竟谁有权说了算非常模糊,于是扯皮就成为必然。明确界定所有权可以大大地节约交易费用,己为我国的实践所证明,所以近年来我国经济界对明确产权给予了特殊的注意。社会的经济效率从更深层次分析,还与人们的道德水平有关。杀人越货,欺诈勒索都是犯法的事,都有法律在管理。但开会不守时,说话不算数,工作拖拉,得过且过,待人粗暴,这些都不算犯法,却会造成重大浪费。光是开会开车交货付款不守时造成的不便和纠纷,一年的损失可能上百亿。工作马虎,产品质量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显著的特征。门窗关不严,马路不平,厕所漏水,路灯不亮,书籍缺页,邮件送错,电报延误,打电话总机无人接,更不用说各种劣质产品,这种质量问题己变得无孔不入,无奇不有,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品尝互相提供的质量苦果。这类的经济损失每年至少几千亿元。质量的背后是责任心、敬业精神,总之是道德问题。有人以为市场经济就是人人追逐私利,是道德沦丧的经济,这是极大的片面理解。事实上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是讲礼貌、重信用、守秩序、尊重人、富有同情心的社会。道德和市场并不互相排斥,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市场制度如此美妙,它就没有改进的余地了吗?人类社会还要进步吗?它应迈向何方?当然,市场制度虽然比之人类社会过去尝试过的各种制度优越得多,但它自身包含着深刻的矛盾。最主要的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它起源于人类对物质欲望无休止的追求。市场经济也没有找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有效手段。过分地突出个人权利,发生了权利和责任的脱节,表现为吸毒、依赖心和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且市场规则之有效,仅仅限于处理企业、家庭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和家庭内部,市场规则并不适用,甚至还产生负作用,工人不能事事与老板处于平等地位讨价还价;家庭内部更不能“按劳分配”。
再谈谈物尽其用。每种资源都有许多不同的可能用途,粮食可以吃,可以做饲料,做工业原料,也可以出口;电力的用途则更广泛,也许可以提出1000种。究竟每种资源如何分配,何者最急需,奇 -書∧ 網需要多少量,这都属于“物尽其用”的范围。从另一个角度看,每种资源又有不同的生产方法。发电可以用水力,也可以用火力;火力发电又可以烧煤,烧油或烧气,还可以用核能;用燃煤发电机组,可选用的技术路线又有许多种,在每一个特定的条件下,必定有一种技术是最节约的。比如在靠近煤矿的地方,煤得来容易,就不必用复杂的技术去节约煤,因为复杂的技术是要花费成本才能得到的。这许多资源配置的问题,外行人看起来似乎不难解决。正好像A小姐和B小姐谁更美一些一样,每个人都能容易地作出回答。可是经济问题不是主观价值判断,它要经受客观检验。而这个检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只有市场经济制度下这个问题才得到彻底的解决。计划经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始终建立不起一套客观评价系统。过去人们常说最大的浪费是计划中的浪费。造成这种浪费的根本原因不是计划人员不努力、不聪明,而是作为一切经济评价基础的价格出现了扭曲。价格完全是价格管理部门的主观产品,尽管他们也力图“使价格符合价值”。可是,什么是“价值”又陷入了无穷尽的争论之中。
市场经济另辟溪径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摆脱了一切理论上的争论。直接从实践中找到了答案。它的方法是让市场去调节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最后使一切商品和服务均处于价格均衡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用钱可以买到任一种商品和服务,而且每一种商品和服务都可以按均衡价格出售。于是钱就成为衡量价值的精确度量。因为价值不存在绝对的度量,一物的价值完全是相对于它物而言的。一件甲物可与两件乙物交换,我们就说甲比乙的价值高一倍。当一切物品的价格都经过供需调节而达到均衡状态时,任一种商品都可以通过钱的媒介与另一种商品交换,钱就成为价值的标准。在计划经济中人们怀疑用钱度量价值的客观性,因为许多东西不是单纯用钱就可以买到的,像黄金、外汇、土地等,还被排除在交易之外。一商品的价格直接或间接受其他商品价格的影响。如果有这许多商品不能通过钱来交换,其他一切商品的价格都将被扭曲。
在一个允许价格随商品的稀缺性浮动的经济内,资源会流向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不必由外人去干预。最近北京发生了王府井新华书店搬家之争。不少人听说在王府井开了几十年之久的新华书店被迁走,觉得非常惋惜。有的人认为书店被商业挤走是斯文扫地,于是乎动了感情,非要挽留不可。但是在一个发育完善的市场内,书店应该设在何处?一块土地该派什么用场?市场的竞争自然会作出判断。书店并不是放在繁华区最恰当,一块价格昂贵的土地是不是应该用来开书店也是大有疑问的。美国的金融一条街华尔街,银行林立,但并没有书店。解放前的上海外滩也是银行和海关的地盘,到了计划经济年代,外滩这块宝地变成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现在引进了市场机制,外滩又要办银行了。资源能用在产出价值最大的地方,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能得到发挥,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直接或间接受益。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均衡不但解决了经济评价的客观标准问题,而且提供了激励机制,因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提供稀缺商品而得利。在一个具备正确评价系统的环境内,每个人的努力都为增加社会财富起了作用,任何浪费的劳动将被市场惩罚,表现为企业的亏损。所以市场经济具有非凡的活力。人类社会引进市场机制的二三百年来,社会的生产力空前提高,寿命延长,教育普及,生活呈现出极其丰富多彩的情趣,这是近千年来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这里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即近二三百年来的物质文明的进步,似乎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但从深层次分析,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首先,发展科学技术要聚集一批有专长的人才。在计划经济时代,以红代专,把大批有巨大科学潜力的人送到工厂、农场去接受再教育,当时提出这样做的理由也是极其动听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事情决不可能发生。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只是提供了生产工艺的许多新的可能性,并不能指出哪一种可能对社会有益。只有可以商业化的技术,它能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才有推广的前途。这一筛选过程也只有在市场制度之下才有可能。当然,市场环境为发明人提供了巨大物质报酬,成为科学技术的推动力。
分工是社会生产力的重大泉源。因为通过分工可以实现专业化生产,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北方人要吃桔子,不必自己去种,可以利用南方的气候种植桔柑,然后通过交换得到它。分工又可以利用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分工又培养了各种专门技术的工人。一个人专攻一种技术,一定可以做到精益求精,并创造出高效的专用工具。分工是在价格引导之下发展的,它使各人各地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计划经济是有分工而无正确价格的制度,它无法区别出何人何地具备何种优势。在计划经济时代不少该进口的东西在出口,该出口的东西在进口,正是价格错乱造成的。
市场有这许多好处,人们参与市场难道就没有成本吗?有的,这就是交易费用。它包括搜寻价格和交换对象的信息费用、谈判和制定合同的费用、万一毁约的损失和诉讼费用。要降低交易费用就要有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流,各种制度的透明规定,精简高效的行政手续,与人为善的政府管理,诚实且守信用的商业行为,有妥协退让精神的谈判对手。我国在交易费用上的巨大浪费,是我国不能迅速致富的极大的原因。手续繁,互相推诿,重复谈判,责任不明,使得做成一笔生意十分困难。极高的交易费用阻碍了市场交换,购买不如自己生产,这是我国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原因。交易费用高与所有权不明确有关。公有制的财产究竟谁有权说了算非常模糊,于是扯皮就成为必然。明确界定所有权可以大大地节约交易费用,己为我国的实践所证明,所以近年来我国经济界对明确产权给予了特殊的注意。社会的经济效率从更深层次分析,还与人们的道德水平有关。杀人越货,欺诈勒索都是犯法的事,都有法律在管理。但开会不守时,说话不算数,工作拖拉,得过且过,待人粗暴,这些都不算犯法,却会造成重大浪费。光是开会开车交货付款不守时造成的不便和纠纷,一年的损失可能上百亿。工作马虎,产品质量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显著的特征。门窗关不严,马路不平,厕所漏水,路灯不亮,书籍缺页,邮件送错,电报延误,打电话总机无人接,更不用说各种劣质产品,这种质量问题己变得无孔不入,无奇不有,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品尝互相提供的质量苦果。这类的经济损失每年至少几千亿元。质量的背后是责任心、敬业精神,总之是道德问题。有人以为市场经济就是人人追逐私利,是道德沦丧的经济,这是极大的片面理解。事实上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是讲礼貌、重信用、守秩序、尊重人、富有同情心的社会。道德和市场并不互相排斥,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市场制度如此美妙,它就没有改进的余地了吗?人类社会还要进步吗?它应迈向何方?当然,市场制度虽然比之人类社会过去尝试过的各种制度优越得多,但它自身包含着深刻的矛盾。最主要的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它起源于人类对物质欲望无休止的追求。市场经济也没有找到解决公平与效率的有效手段。过分地突出个人权利,发生了权利和责任的脱节,表现为吸毒、依赖心和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且市场规则之有效,仅仅限于处理企业、家庭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和家庭内部,市场规则并不适用,甚至还产生负作用,工人不能事事与老板处于平等地位讨价还价;家庭内部更不能“按劳分配”。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