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作者:茅于轼 更新:2021-12-04 03:55
当然,北京的公共汽车票价扭曲得惊人,公交公司每年补贴八个多亿,相当于1000万北京人每人享受了80元的补贴。如果出口公共汽车服务相当于补贴了外国人。现在幸亏没有出口,但终归是补贴了在北京的外国人。如果我们怀着解放全世界受压迫的穷苦人的伟大志气,补贴外国穷人还讲得通,可是在北京的外国人绝大多数并非穷人。不过话也说回来,有钱的外国人在北京并不坐公共汽车。这使得我们在心理上平衡了一点。使用北京公共交通的主要是每天上下班的人和外地人,特别是外地来京打工的民工。这部分人都是收入不高的人。这项补贴能继续到今天而不调整。恐怕补贴了低收入的人是一个主要原因。不过我国补贴高收入人的政策也没有调整。低邮资就是一个例子,私人小汽车又是一个例子。寄信多的人不是穷人,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信是商业目的,补贴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私人汽车本身的价格并无补贴,但道路建设花的钱却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间接补贴了用小汽车的人。北京一年花在公路建设和立交桥的钱好几亿,仅仅考虑投资利息平均每辆小车每年大概享受了几千元的补贴。新修的道路和立交桥都不允许自行车和步行人使用。有些路连大轿车都不许走。在国外则相反,公共汽车和大轿车享有交通的优先权。小汽车,尤其是只载一个人的小汽车,要受种种限制。为的是鼓励大家多用公共交通,减少道路拥挤和排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在外国应该买什么,只要看中国进口什么东西,我国进口粮食,近几年开始进口石油。这些东西国外的价格虽比中国低,但并不是个人旅行时可以顺便带的。同样我国进口飞机、成套发电设备等,也不是个人可以买的。一些进口的小东西,如彩卷、录像带、普通化妆品,国外产地价格理应比国内低,可是事实井非如此。这一现象叫人感到迷惑不解。究其原因是外国的人工贵,零售环节上的加价比国内的加价高许多。所以只有价值高的商品,零售加价在商品总价格中占的比例小的,才可能比国内的零售价低。例如摄像机、高级相机。但如果加上进口关税,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好处。
国内外价格差别与汇率有关。以目前的汇率作准,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在大多数国家里都比国内价高,例如出租车国外大约合到每公里8~10元;吃一顿麦当劳,大约合40~50元;自行车内胎要合40元;至于衣服、皮鞋、箱包等国外价都要高出好几倍。但是也应该承认,国外东西价钱虽然贵,质量普遍比国内产品好得多。我曾在德国买过一把文具剪刀,至今用了7年,仍旧锋利如新;外国的自行车骑上半年也不需要打气;一只灯泡的寿命长达十几年;自来水龙头从来不漏水。这些都不是指名牌产品,而是随便在超级市场里买的。考虑到这些质量上的差别,在外国买日用商品确实是合算的。但要注意到电气用品的电压是否是220伏,灯泡、水龙头的直径和螺纹是否与国内一样,买录像带则要注意制式。
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例外地都是市场经济国家。那里的价格没有政府的干预,既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总的来说也没有政府补贴。但个别的例子也是有的。像美国和欧洲的农产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补贴,多数发达国家的食品交易不征税(一般商品都要征4%~6%的流转税,加在你付款的帐单上),所以如果你出国买食品很可能会享受外国政府的补贴。事实上许多食品的价格确实比国内便宜。例如食糖、奶油、植物油、虾,乃至方便面和西瓜。而且食品进口不征关税。但是果菜、肉类因受检疫限制不允许进口,加工好的食品是可以进口的。
按国际惯例一般国家都允许旅客入境时免税带两条香烟和两公升酒。有的国家烟酒的税极高,两条烟的价差达30~50美元。我国烟酒的关税也很高。可是走私猖狂,国内销的进口烟几乎全部是不交关税的走私烟,所以国内外的烟价相差有限。在各机场的国际航班候机区都有免税商店,那里主要出售烟酒、香水。其他商品价格并不比普通商店里便宜。各地免税商店里的价格相差也很大。譬如有一种爱尔兰出的Baileys牌奶油酒,贵的(像法兰克福机场)要卖19美元一瓶(一公升),在伊斯但布尔机场只卖7美元,我国首都机场卖12美元,在北京市内商场里卖200元人民币,可见相差之大。所以出国买东西也要货比三家。
1995年12月4日
为什么补贴弊多利少?
政府补贴是一个诱人的名词,政府手中有很多钱,拿来给大家补贴,不论是低价粮食、副食、交通、燃料、电价,老百姓都能得到实惠。所以补贴是最受欢迎的。有的政府用补贴来安抚百姓,甚至笼络人心。既然是政府给的,光明正大,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一般百姓受之心安理得。有时百姓还要向政府争取补贴,甚至闹到静坐示威。但是从全社会的利益考虑,它是弊多利少,非常失策的。
首先要清楚,一个国家百姓生活的好坏并不取决于物价,而取决于生产多少和浪费多少。补贴无助于增加生产,反而会造成浪费。公交票价补贴,使人们不必要地乘坐公共汽车,可以步行或骑车的也选择公共交通。结果是增加了不必要的汽油消费和汽车磨损。其次,政府自己不创造财富,他所拥有的钱,或由钱代表的财富,都是由百姓创造,通过税收或其他渠道收集成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所谓补贴实质是政府从纳税人那里收来的钱用去补贴另一部分人,是一种合法的财富转移。偷、抢、骗都是非法的财富转移。现在由政府出面来组织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表面上看是合法合理的,但其实质都是强制性的财富转移,因为逃税,偷税要判罪,所以是强制性的。从这一点来看,一般情况下补贴至少是不公平的,除非补贴的对象确实是因贫困而需要帮助的人群。
有时政府可以印刷钞票,用新印的钞票来补贴。表面上看,这样做没有任何人受损。但大家都知道,印钞票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结果是一切手中持有钞票的人或银行里有存款的人损失了购买力。所以实质上仍是一种强制性的财富转移,不过形式上更隐蔽一点罢了。这里用得着经济学里的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或用中国人常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下来。意思是说,任何一种财富的消费都有某些人在承担其损失。
北京的公共交通是否都是贫穷需要政府帮助的人在使用,因而补贴成为必要?当然坐公共汽车和地铁的人穷的富的都有,但就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是每天上下班的工薪族,也有不少外地来京打工或办事的,其中多半也是工薪阶层。他们谈不上是大款,因为大款多半去坐出租车或有自备汽车,但他们也不是收入最低的人群,因为他们至少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解决交通问题更节约的办法是骑自行车。现在他们选择坐公共汽车而不骑车,说明他们还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所以从公平的角度看,公交的政府补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必要。
补贴不只是造成了分配中的不公平,还破坏了一个社会应有的经济效率,导致财富或福利的损失。举例说,如果政府将补贴的钱发给每一位乘公共汽车的人,而车票不给补贴。这样做对政府而言支出并未增加。但对乘车的人而言,他可减少一点乘车次数,而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他更迫切的花销。这就说明了同样花这点钱,补贴公交行业并非是最合于每个人心愿的一种花钱方式。换一种方式百姓得到的实惠更多。虽然这一设想事实上执行起来有许多困难,但至少从理论上证明了补贴并不是最有效的花钱方式,我们应该寻求使百姓获得更多实惠的方式去花同样多的钱。
总之,由于票价过低使达到同一目的而作了错误的选择。造成资源的误用。在经济学中称为资源配置错误。
拿其他国家公交收费的标准看,大多数是朝取消补贴的方向发展。纽约中的公共交通票价在1985年时是0.9美元,现在调整到1.3美元,涨了近一半,而同时期内物价上涨不到30%。德国柏林的票价分两种,一种是一性短程票,可坐6站地铁,票价2.5马克(合14.5无人民币),另一种是2.5小时票,可在两个十小时内任意乘地铁或公共汽车,票价3.7马克(合21.5元人民币)。这些票价基本上不包含政府补贴。有的城市政府给公交补贴,目的是减少私人小汽车,鼓励利用公共交通以减少空气污染。但实施的结果并不理想,而且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想减少城市交通拥挤和污染,应该对私人小汽车收高税,因为这个阶层是高收入阶层,而且道路建设花了大笔资金,基本上应该由私人车主负担。
在各种政府补贴中最没有道理的是邮资补贴。现在(指邮资调整以前)本地平信邮资0.1元,外地0.2元,而实际投递成本数倍于此,政府每年拿出几十亿的补贴。这笔补贴主要是富人受惠,因为穷苦人与富人相比通信量少得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信件是商业目的,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商人是毫无道理的。而且邮资过低造成严重的资源配置失当。这种既不利于公平又有损于效率的政策应该立即纠正。迟一天纠正造成的损失可能上千万元。我们还要等待什么呢?
在外国应该买什么,只要看中国进口什么东西,我国进口粮食,近几年开始进口石油。这些东西国外的价格虽比中国低,但并不是个人旅行时可以顺便带的。同样我国进口飞机、成套发电设备等,也不是个人可以买的。一些进口的小东西,如彩卷、录像带、普通化妆品,国外产地价格理应比国内低,可是事实井非如此。这一现象叫人感到迷惑不解。究其原因是外国的人工贵,零售环节上的加价比国内的加价高许多。所以只有价值高的商品,零售加价在商品总价格中占的比例小的,才可能比国内的零售价低。例如摄像机、高级相机。但如果加上进口关税,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好处。
国内外价格差别与汇率有关。以目前的汇率作准,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在大多数国家里都比国内价高,例如出租车国外大约合到每公里8~10元;吃一顿麦当劳,大约合40~50元;自行车内胎要合40元;至于衣服、皮鞋、箱包等国外价都要高出好几倍。但是也应该承认,国外东西价钱虽然贵,质量普遍比国内产品好得多。我曾在德国买过一把文具剪刀,至今用了7年,仍旧锋利如新;外国的自行车骑上半年也不需要打气;一只灯泡的寿命长达十几年;自来水龙头从来不漏水。这些都不是指名牌产品,而是随便在超级市场里买的。考虑到这些质量上的差别,在外国买日用商品确实是合算的。但要注意到电气用品的电压是否是220伏,灯泡、水龙头的直径和螺纹是否与国内一样,买录像带则要注意制式。
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例外地都是市场经济国家。那里的价格没有政府的干预,既不会过高也不会过低,总的来说也没有政府补贴。但个别的例子也是有的。像美国和欧洲的农产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补贴,多数发达国家的食品交易不征税(一般商品都要征4%~6%的流转税,加在你付款的帐单上),所以如果你出国买食品很可能会享受外国政府的补贴。事实上许多食品的价格确实比国内便宜。例如食糖、奶油、植物油、虾,乃至方便面和西瓜。而且食品进口不征关税。但是果菜、肉类因受检疫限制不允许进口,加工好的食品是可以进口的。
按国际惯例一般国家都允许旅客入境时免税带两条香烟和两公升酒。有的国家烟酒的税极高,两条烟的价差达30~50美元。我国烟酒的关税也很高。可是走私猖狂,国内销的进口烟几乎全部是不交关税的走私烟,所以国内外的烟价相差有限。在各机场的国际航班候机区都有免税商店,那里主要出售烟酒、香水。其他商品价格并不比普通商店里便宜。各地免税商店里的价格相差也很大。譬如有一种爱尔兰出的Baileys牌奶油酒,贵的(像法兰克福机场)要卖19美元一瓶(一公升),在伊斯但布尔机场只卖7美元,我国首都机场卖12美元,在北京市内商场里卖200元人民币,可见相差之大。所以出国买东西也要货比三家。
1995年12月4日
为什么补贴弊多利少?
政府补贴是一个诱人的名词,政府手中有很多钱,拿来给大家补贴,不论是低价粮食、副食、交通、燃料、电价,老百姓都能得到实惠。所以补贴是最受欢迎的。有的政府用补贴来安抚百姓,甚至笼络人心。既然是政府给的,光明正大,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一般百姓受之心安理得。有时百姓还要向政府争取补贴,甚至闹到静坐示威。但是从全社会的利益考虑,它是弊多利少,非常失策的。
首先要清楚,一个国家百姓生活的好坏并不取决于物价,而取决于生产多少和浪费多少。补贴无助于增加生产,反而会造成浪费。公交票价补贴,使人们不必要地乘坐公共汽车,可以步行或骑车的也选择公共交通。结果是增加了不必要的汽油消费和汽车磨损。其次,政府自己不创造财富,他所拥有的钱,或由钱代表的财富,都是由百姓创造,通过税收或其他渠道收集成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所谓补贴实质是政府从纳税人那里收来的钱用去补贴另一部分人,是一种合法的财富转移。偷、抢、骗都是非法的财富转移。现在由政府出面来组织财富从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表面上看是合法合理的,但其实质都是强制性的财富转移,因为逃税,偷税要判罪,所以是强制性的。从这一点来看,一般情况下补贴至少是不公平的,除非补贴的对象确实是因贫困而需要帮助的人群。
有时政府可以印刷钞票,用新印的钞票来补贴。表面上看,这样做没有任何人受损。但大家都知道,印钞票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结果是一切手中持有钞票的人或银行里有存款的人损失了购买力。所以实质上仍是一种强制性的财富转移,不过形式上更隐蔽一点罢了。这里用得着经济学里的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或用中国人常说的:天上不会掉馅饼下来。意思是说,任何一种财富的消费都有某些人在承担其损失。
北京的公共交通是否都是贫穷需要政府帮助的人在使用,因而补贴成为必要?当然坐公共汽车和地铁的人穷的富的都有,但就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是每天上下班的工薪族,也有不少外地来京打工或办事的,其中多半也是工薪阶层。他们谈不上是大款,因为大款多半去坐出租车或有自备汽车,但他们也不是收入最低的人群,因为他们至少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解决交通问题更节约的办法是骑自行车。现在他们选择坐公共汽车而不骑车,说明他们还有一定的支付能力。所以从公平的角度看,公交的政府补贴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必要。
补贴不只是造成了分配中的不公平,还破坏了一个社会应有的经济效率,导致财富或福利的损失。举例说,如果政府将补贴的钱发给每一位乘公共汽车的人,而车票不给补贴。这样做对政府而言支出并未增加。但对乘车的人而言,他可减少一点乘车次数,而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他更迫切的花销。这就说明了同样花这点钱,补贴公交行业并非是最合于每个人心愿的一种花钱方式。换一种方式百姓得到的实惠更多。虽然这一设想事实上执行起来有许多困难,但至少从理论上证明了补贴并不是最有效的花钱方式,我们应该寻求使百姓获得更多实惠的方式去花同样多的钱。
总之,由于票价过低使达到同一目的而作了错误的选择。造成资源的误用。在经济学中称为资源配置错误。
拿其他国家公交收费的标准看,大多数是朝取消补贴的方向发展。纽约中的公共交通票价在1985年时是0.9美元,现在调整到1.3美元,涨了近一半,而同时期内物价上涨不到30%。德国柏林的票价分两种,一种是一性短程票,可坐6站地铁,票价2.5马克(合14.5无人民币),另一种是2.5小时票,可在两个十小时内任意乘地铁或公共汽车,票价3.7马克(合21.5元人民币)。这些票价基本上不包含政府补贴。有的城市政府给公交补贴,目的是减少私人小汽车,鼓励利用公共交通以减少空气污染。但实施的结果并不理想,而且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想减少城市交通拥挤和污染,应该对私人小汽车收高税,因为这个阶层是高收入阶层,而且道路建设花了大笔资金,基本上应该由私人车主负担。
在各种政府补贴中最没有道理的是邮资补贴。现在(指邮资调整以前)本地平信邮资0.1元,外地0.2元,而实际投递成本数倍于此,政府每年拿出几十亿的补贴。这笔补贴主要是富人受惠,因为穷苦人与富人相比通信量少得多。而且越来越多的信件是商业目的,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商人是毫无道理的。而且邮资过低造成严重的资源配置失当。这种既不利于公平又有损于效率的政策应该立即纠正。迟一天纠正造成的损失可能上千万元。我们还要等待什么呢?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