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作者:郁秀 更新:2021-12-04 03:52
大家笑得更欢了。班上乱哄哄的。
每个班差不多都有几个活宝,高一(4)班首推余发。用王笑天的话说。余发是"活力28——沙市日化"。
陈明用眼瞟了一下余发,他不喜欢余发这种哗众取宠的人,觉得像小丑。他根本看不起余发,评价余发是"口袋里满了,脑袋里空了"。他不喜欢别人因自己和余发是同一个村的,又是近邻,便把他们相提并论:,余发也看不惯陈明这种孤芳自赏的人。
等大家笑完不笑了,余发又翻出一张纸来高声朗诵:"《课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录像。可以打瞌睡,写情书,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累。是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这不知是哪一位中学生创作的仿《陋室铭),有张报纸把它作为反面教材刊登出来。余发看到了如获至宝,马上复印下来。现在这样的"编撰"特别多。也特兴。
这内容太对余发心思了,所以念起来也就声情并茂。有些同学没听清,就要求看看。余发说:"别抢别抢,挨个传下去。"
正传到刘夏那里,有人小声叫起来:"老古董来了!"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各就各位。这就是古主任的"权威"。古主任快步走到讲台:"这是教室,不是农贸市场!"一道严厉的目光扫视着所有的同学。
"你们看看隔壁(3)班,人家是怎么自习的,你们呢?都是十六八岁大人了。说你们,你们不难为情,我还不好意思呢!"
"十六。"有个很弱的声音在更正这个年龄错误,幸亏老师没听见。
古主任走到刘夏桌前,拿起《课室铭》,问:"这是谁开始传的?"
无人口答。
"余发。"古主任叫道。
"不是我。"余发不打自招。
有人吃吃地笑了。
"我说是你了吗?我问你在于什么?"
"读书啊!"余发回答得理直气壮。
这时全班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突然,大家哄地都笑
古主任还是很严肃:"余发你是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
余发莫名其妙,看了看书皮,原来是倒过来了,也忍不住笑了。古主任把写着"语文"字样的书皮撕开,是蔡志忠的漫画册子《老子)。
"挺有学问的。"古主任话里有话。
"刚才那个是谁传的?"古主任声音不高也不低。
没有人吭声。
"再问一遍,是谁传的?"声音依然不高不低。
余发站起来。
他知道,他终究逃脱不了占主任那双X光眼.而且对占主任那"蛮不讲理"的时间计算法,甚为后怕:"为你一个人耽误了5分钟,全班40个同学加起米就是200分钟,就是5堂课,也就是讲了2到3篇课文。你这是在犯罪啊!古主任引用那句名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古主任这套在小学还行得通,到了中学显然是不行的,可古主任照用不误。
果然不出所料,古主任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说:"瞧。为你:一个人耽误了7分钟。全班40个同学。四七二十八.整整280分钟,你跟我到办公室去。"
余发跟古主任走了,不像被叫去的,倒像是请去的,昂首挺胸跟了出去。
余发的学位是买来的,反正他老豆(老爸)有的是钱。一个学位几千元,对老豆来说像在老牛身上拔根毛。
"余发,你解释一下吧,刚才为什么捣乱?"
"没有啊。"
"没有?这种事哪一回少得了你啊。"古主任不满地瞪了他一眼,"这是九中,你爸爸使那么大劲让你进九中不是让你玩的。帮帮忙,好不好?"
古主任是上海人,他一急,上海话就冒出来。"帮帮忙"余发不明白,直直地问:"帮什么忙?"
古主任啼笑皆非:"帮忙读书,读书的重要性你就一点没体会吗?"
读书的重要性余发是没体会到,而钱的重要性余发是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不然,他能进九中吗?余发毫无忌讳地摇摇头:"现在这时代。读那么多书根本没用。
古主任皱起眉头:"你,你怎么这么鼠目寸光,光有钱没有知识……"
余发也皱起眉头:"古主任,我知道,你后面又该说'其实还是一个穷人。一个富裕的穷人'.还有'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活你已经讲过四次了。"
"不要以为这是老生常谈。你爸为什么花那么大气力把你弄进来,你想过没有?你也想像你爸那样……"古主任点到为止,后头的话不说了。
余发不乐意了.后头不就是想说什么"穷得就只剩下钱了"之类的话吗?余发认为这纯粹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说出来的话。穷得只剩下钱也好过穷得叮铛响。余发喃喃道:"我老豆怎么了?现在我老豆到哪都有人请。"
"余发,你.你不要忘了你是怎么进九中的!"古主任无力辩驳时。总是亮出最后一张王牌,就像托塔李天王抛出铁塔一样。
平时,余发总像噎着似的,可今天,余发梗梗脖子:"是我老豆花钱送我进来的。我老豆每年给学校交那么多钱。"意思很清楚:我进九中是理所当然的。
看来古主任这招今天失灵了。
古主任气结。有点理亏。对于这类学生,古主任倒也不是十分反感。相反,有时候还想找来谈谈话,希望学生多少能听进去些。可这类学生偏偏软硬都不吃,还喜欢强词夺理。
正好放学铃响了,古主任这次反常,也不留堂什么的,挥挥手让他回家。
钱真是万能的吗
余发的家在深圳的老街古水村。过去不知是当地人普通话发音不准,还是别有用意,都叫它"苦水村"。现在大概教育水平提高了,普通后普及得好,再也没人叫它"苦水村"了。
过去这里很穷,许多人偷渡或以其它方式去了香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建起特区后此地日新月异,到如今,已经肥得漏油,当地顺口溜是"十万不算富,百万一般户。可知他们手头上的存款大概是几位数了。
余发家也不例外.依靠政策富起来了。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中的一个。真应了他的名字,余发——愈发——越来越发。
刚建立特区。村里卖了一部分土地给政府,这样每家便分到几万元。村民第一次得到这么一大笔钱,都舍不得花。余发他爸不同。他知道经商好赚钱,就开了间小吃店。开始只是卖点云吞、肠粉什么的,后来改做菜馆。很快就鸟枪换大炮,店面扩大了好几倍,生意红火得很。想想"大发餐厅"这个店名太俗。就换上"丽娜餐厅"这个不俗的名字。与此同时,家里也盖栋五层楼。按规定,只允许盖三层半,但村民几乎都超建了。旧家具全部淘汰。地毯、空调这些体面的东西也早早去他家报到了。
三口人,五层楼,哪里住得了。三,四。五楼都租出去了,光是房租一个月就有八九千,不用干活都够吃够穿的了。
家里就余发这么一个儿子,花钱是慷慨的,儿子要什么就买什么。余发的口袋随着爸爸钱袋的膨胀而膨胀,完全成正比,从先头的一元两元到现在经常是百元大票。
余发成绩差使得爸爸很恼火。爸爸思想很矛盾。虽然他认为读书没什么用,自己初中都没毕业,银纸不是也大把大把地赚吗。可真这么想时,他又觉得心虚,脊梁骨不硬,何况村里还出了个陈明这样的才子,余发完全像个陪衬物,以致自己在陈明爸爸跟前都好像矮了半个头。
余发想念完初中便不再念了,爸爸吼道:"你敢!人家是读不起书,我高价让你读,你敢不读!赶忙替他请了几个家教临阵磨枪。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全都请到,一个钟头30元。平时小测能在70分以上,不但余发有奖。老师也有赏妈妈有点心疼钱,爸爸说:"这是智力投资。对余发说:"乖仔,你好好读两个月书,给我考上高中,回头,老豆给你买一辆赛车。"爸爸这样鼓励儿子。
余发也真安安稳稳。老老实实读了两个月书,考得也不算太差,上个次一点的中学是没问题的,可就九中离家近,名气大,于是爸爸又到学校加加油,投资建个校办工厂什么的。这样,余发就被照顾迸了九中。不过,这类照顾生有个规定,不能犯错误,如果被记了过,就要自行退学。管它呢。进去再说。爸爸说到做到,真奖给余发一辆千把元的进口跑车。而且逢人便说"我仔不比别人愚",见了陈明他爸爸也说,"这回陈明和余发又考在一所中学了.余发就是顽皮,聪明还是很聪明的,学两个月,九中也上了……"说多了。爸爸便忘了余发是怎么进九中的,好像真是他儿子自己考上的。好在余发心里明白,是"老豆"的钱买的,"钱真是万能的吗?这个余发还不能肯定,可他敢肯定"没有钱万万不能。
上了高中,老豆就不再管他了,那就混呗。三年混张高中"砂纸"(文凭)。
余发家常有一帮人打麻雀(麻将牌).村里有些人有了钱就成天打麻雀,包括陈明他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训在这里变成了"日出而息,日落而作"了。一上牌桌,他们好像老少不分,大小不分,肆无忌惮地大喊大叫.开着"儿童不宜"的玩笑。说也奇怪,课堂上的东西装进脑子那么困难,这玩意儿倒可以无师自通。
每个班差不多都有几个活宝,高一(4)班首推余发。用王笑天的话说。余发是"活力28——沙市日化"。
陈明用眼瞟了一下余发,他不喜欢余发这种哗众取宠的人,觉得像小丑。他根本看不起余发,评价余发是"口袋里满了,脑袋里空了"。他不喜欢别人因自己和余发是同一个村的,又是近邻,便把他们相提并论:,余发也看不惯陈明这种孤芳自赏的人。
等大家笑完不笑了,余发又翻出一张纸来高声朗诵:"《课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录像。可以打瞌睡,写情书,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累。是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这不知是哪一位中学生创作的仿《陋室铭),有张报纸把它作为反面教材刊登出来。余发看到了如获至宝,马上复印下来。现在这样的"编撰"特别多。也特兴。
这内容太对余发心思了,所以念起来也就声情并茂。有些同学没听清,就要求看看。余发说:"别抢别抢,挨个传下去。"
正传到刘夏那里,有人小声叫起来:"老古董来了!"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各就各位。这就是古主任的"权威"。古主任快步走到讲台:"这是教室,不是农贸市场!"一道严厉的目光扫视着所有的同学。
"你们看看隔壁(3)班,人家是怎么自习的,你们呢?都是十六八岁大人了。说你们,你们不难为情,我还不好意思呢!"
"十六。"有个很弱的声音在更正这个年龄错误,幸亏老师没听见。
古主任走到刘夏桌前,拿起《课室铭》,问:"这是谁开始传的?"
无人口答。
"余发。"古主任叫道。
"不是我。"余发不打自招。
有人吃吃地笑了。
"我说是你了吗?我问你在于什么?"
"读书啊!"余发回答得理直气壮。
这时全班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突然,大家哄地都笑
古主任还是很严肃:"余发你是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
余发莫名其妙,看了看书皮,原来是倒过来了,也忍不住笑了。古主任把写着"语文"字样的书皮撕开,是蔡志忠的漫画册子《老子)。
"挺有学问的。"古主任话里有话。
"刚才那个是谁传的?"古主任声音不高也不低。
没有人吭声。
"再问一遍,是谁传的?"声音依然不高不低。
余发站起来。
他知道,他终究逃脱不了占主任那双X光眼.而且对占主任那"蛮不讲理"的时间计算法,甚为后怕:"为你一个人耽误了5分钟,全班40个同学加起米就是200分钟,就是5堂课,也就是讲了2到3篇课文。你这是在犯罪啊!古主任引用那句名言: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古主任这套在小学还行得通,到了中学显然是不行的,可古主任照用不误。
果然不出所料,古主任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说:"瞧。为你:一个人耽误了7分钟。全班40个同学。四七二十八.整整280分钟,你跟我到办公室去。"
余发跟古主任走了,不像被叫去的,倒像是请去的,昂首挺胸跟了出去。
余发的学位是买来的,反正他老豆(老爸)有的是钱。一个学位几千元,对老豆来说像在老牛身上拔根毛。
"余发,你解释一下吧,刚才为什么捣乱?"
"没有啊。"
"没有?这种事哪一回少得了你啊。"古主任不满地瞪了他一眼,"这是九中,你爸爸使那么大劲让你进九中不是让你玩的。帮帮忙,好不好?"
古主任是上海人,他一急,上海话就冒出来。"帮帮忙"余发不明白,直直地问:"帮什么忙?"
古主任啼笑皆非:"帮忙读书,读书的重要性你就一点没体会吗?"
读书的重要性余发是没体会到,而钱的重要性余发是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不然,他能进九中吗?余发毫无忌讳地摇摇头:"现在这时代。读那么多书根本没用。
古主任皱起眉头:"你,你怎么这么鼠目寸光,光有钱没有知识……"
余发也皱起眉头:"古主任,我知道,你后面又该说'其实还是一个穷人。一个富裕的穷人'.还有'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活你已经讲过四次了。"
"不要以为这是老生常谈。你爸为什么花那么大气力把你弄进来,你想过没有?你也想像你爸那样……"古主任点到为止,后头的话不说了。
余发不乐意了.后头不就是想说什么"穷得就只剩下钱了"之类的话吗?余发认为这纯粹是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说出来的话。穷得只剩下钱也好过穷得叮铛响。余发喃喃道:"我老豆怎么了?现在我老豆到哪都有人请。"
"余发,你.你不要忘了你是怎么进九中的!"古主任无力辩驳时。总是亮出最后一张王牌,就像托塔李天王抛出铁塔一样。
平时,余发总像噎着似的,可今天,余发梗梗脖子:"是我老豆花钱送我进来的。我老豆每年给学校交那么多钱。"意思很清楚:我进九中是理所当然的。
看来古主任这招今天失灵了。
古主任气结。有点理亏。对于这类学生,古主任倒也不是十分反感。相反,有时候还想找来谈谈话,希望学生多少能听进去些。可这类学生偏偏软硬都不吃,还喜欢强词夺理。
正好放学铃响了,古主任这次反常,也不留堂什么的,挥挥手让他回家。
钱真是万能的吗
余发的家在深圳的老街古水村。过去不知是当地人普通话发音不准,还是别有用意,都叫它"苦水村"。现在大概教育水平提高了,普通后普及得好,再也没人叫它"苦水村"了。
过去这里很穷,许多人偷渡或以其它方式去了香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建起特区后此地日新月异,到如今,已经肥得漏油,当地顺口溜是"十万不算富,百万一般户。可知他们手头上的存款大概是几位数了。
余发家也不例外.依靠政策富起来了。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中的一个。真应了他的名字,余发——愈发——越来越发。
刚建立特区。村里卖了一部分土地给政府,这样每家便分到几万元。村民第一次得到这么一大笔钱,都舍不得花。余发他爸不同。他知道经商好赚钱,就开了间小吃店。开始只是卖点云吞、肠粉什么的,后来改做菜馆。很快就鸟枪换大炮,店面扩大了好几倍,生意红火得很。想想"大发餐厅"这个店名太俗。就换上"丽娜餐厅"这个不俗的名字。与此同时,家里也盖栋五层楼。按规定,只允许盖三层半,但村民几乎都超建了。旧家具全部淘汰。地毯、空调这些体面的东西也早早去他家报到了。
三口人,五层楼,哪里住得了。三,四。五楼都租出去了,光是房租一个月就有八九千,不用干活都够吃够穿的了。
家里就余发这么一个儿子,花钱是慷慨的,儿子要什么就买什么。余发的口袋随着爸爸钱袋的膨胀而膨胀,完全成正比,从先头的一元两元到现在经常是百元大票。
余发成绩差使得爸爸很恼火。爸爸思想很矛盾。虽然他认为读书没什么用,自己初中都没毕业,银纸不是也大把大把地赚吗。可真这么想时,他又觉得心虚,脊梁骨不硬,何况村里还出了个陈明这样的才子,余发完全像个陪衬物,以致自己在陈明爸爸跟前都好像矮了半个头。
余发想念完初中便不再念了,爸爸吼道:"你敢!人家是读不起书,我高价让你读,你敢不读!赶忙替他请了几个家教临阵磨枪。英语。数学、物理和化学全都请到,一个钟头30元。平时小测能在70分以上,不但余发有奖。老师也有赏妈妈有点心疼钱,爸爸说:"这是智力投资。对余发说:"乖仔,你好好读两个月书,给我考上高中,回头,老豆给你买一辆赛车。"爸爸这样鼓励儿子。
余发也真安安稳稳。老老实实读了两个月书,考得也不算太差,上个次一点的中学是没问题的,可就九中离家近,名气大,于是爸爸又到学校加加油,投资建个校办工厂什么的。这样,余发就被照顾迸了九中。不过,这类照顾生有个规定,不能犯错误,如果被记了过,就要自行退学。管它呢。进去再说。爸爸说到做到,真奖给余发一辆千把元的进口跑车。而且逢人便说"我仔不比别人愚",见了陈明他爸爸也说,"这回陈明和余发又考在一所中学了.余发就是顽皮,聪明还是很聪明的,学两个月,九中也上了……"说多了。爸爸便忘了余发是怎么进九中的,好像真是他儿子自己考上的。好在余发心里明白,是"老豆"的钱买的,"钱真是万能的吗?这个余发还不能肯定,可他敢肯定"没有钱万万不能。
上了高中,老豆就不再管他了,那就混呗。三年混张高中"砂纸"(文凭)。
余发家常有一帮人打麻雀(麻将牌).村里有些人有了钱就成天打麻雀,包括陈明他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训在这里变成了"日出而息,日落而作"了。一上牌桌,他们好像老少不分,大小不分,肆无忌惮地大喊大叫.开着"儿童不宜"的玩笑。说也奇怪,课堂上的东西装进脑子那么困难,这玩意儿倒可以无师自通。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