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者:张洁 更新:2021-12-03 18:52
等到叔叔婶婶把饺子一碗碗让堂兄弟们吃个够,然后才轮到她那一小碗的时候,她总是端起饭碗转身躲到炉灶后头,刚夹起一个饺子,眼泪就刷刷地往下掉,好像攒在心里的苦楚,全让那个饺子招呼出来了。
可她随即又想,过年可真好,连人都一起变好了,连婶婶都给了她一碗饺子呢。看看筷子里夹着的那个饺子,秀春一转眼又笑了,一脸苦涩的皱纹也立刻回到原处——不是忘却也不是消失,而是收拾收拾打好包,放回了原处。
倒腾妈妈给她做的那些鞋,到西河沿收拾妈妈的小坟头……秀春就从这里开始,寻找对付孤独之道。
7
墨荷还是回来了,但她没有闹事,她只是放心不下秀春。
给妈妈办完丧事,秀春就睡在了奶奶和爷爷的中间,她想念妈妈也害怕妈妈,人一死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而是鬼了。
从爷爷奶奶往下排,应该是父亲、母亲,——如果母亲还活着,父亲不去长春学买卖的话。再往下是叔叔婶婶,要是她有个哥哥,结婚以后就排在叔叔婶婶的后面,所有的炕,就这么一辈、一辈,一个对子、一个对子地往下排。要是哪个人睡死了觉,一个糊里糊涂的翻身,很可能翻到另外一侧,组成另一个对子,多少故事,就是从这个队列里阴差阳错地排列出来的。每天晚上似睡非睡的时候,秀春总是看见母亲从后窗进来,她在梦中直着嗓子大叫“妈妈,妈妈厂全家老少一齐被她惊醒。她还看见妈妈拿起她地上的鞋,说:“唉,还能穿多久?”妈妈坐在炕沿上,一下下摩挲着她的头顶。
她说:“妈,我饿,我冷。”
妈妈就吧嗒、吧嗒地掉眼泪。除了她,全家人谁也看不见墨荷。
奶奶害了怕,心里暗想,这是墨荷恨我把她烧了呢。
还有一个人最为害怕,那就是秀春的小姑。叔叔和婶婶说:“找个跳大神的来镇一镇,施施法就好了。”请来一个跳大神的,整天接神送神,一蹦三尺高,摔在地上也摔不坏。大门上也贴了镇符,可是秀春照旧看见妈妈回来,相安无事地看看秀春,并未加害于谁。
叔叔婶婶也就不再请跳大神的。不论墨荷回家,还是到二姑姐那里去托孤,总是从后窗进屋,可见死了的人和活着的人到底不一样了。
8
何止这些?连外祖父去世,也是秀春先“知道”的。
墨荷很少带秀春回娘家,所以秀春的印象格外深刻,更不要说四岁那年的初冬。
妈妈、舅妈或是小姨们都跟着外祖母在上房学绣花,她一个人躺在东厢房的炕上和狗狗玩耍。
只见狗狗一个腾跃下了炕,然后地当间儿那个铜盆猛地一声响,吓得她大声喊道:“妈妈,妈妈!”
妈妈和小姨们赶了过来,一看,铜盆里有个枪子儿,拿起来攥攥,还热着呢。
她们拿着枪子儿来到上房,外祖母一惊,说:“哟,还是热的呢!”就问秀春,“哪儿来的?”
秀春也说不清楚。女人们面面相觑,觉得那枪子儿来得个怪。
不一会儿,猎人们就把外祖父抬回来了。四个汉子费力地捌腾着脚步,频繁地调换着肩膀上的杠子。
外祖父的皮背心敞着,肚子里的黄油都流出来了,还有那么多血。秀春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血,她的眼睛好像就是为了看着亲人的血如何流尽面生的。不到两年以后,她又亲历亲见妈妈由于失血过多而亡故。
猎人们说,下山的时候外祖父走在前头,突然听到一声枪响,他们急忙往前赶,一到下面就看见外祖父2经倒在地上。赶紧把猎到的山鸡破了膛,糊到外祖父的伤口上,可是不管事。离家又远,山路又陡……抬到半路外祖父就咽气了。有个猎人后来想起,外祖父下山的时候,是拖着猎枪往下走的,枪口正对着他的后腰。这在一个猎人是万万不可的,他又不是不知道,没想到猎枪果然走了火。
明知是禁忌,又绝对没有自暴自弃倾向的外祖父,为什么还要那样做?不是鬼使神差又是什么?
外祖母伤心是伤心,可她又说,外祖父爷最爱打猎,他是死在自己最爱的事情上了。这么一想,也就不那么伤心了。
外祖父的丧事很铺排,家里大发送,闺女、姑爷都回去了,放了“七七”,喇叭奏乐,老道诵经,院子里整天都是敲木鱼的声音。秀春原是跟着妈妈走娘家,没想到变成了给外祖父出殡。小小的年纪,就跟着妈妈上了席面。外祖父的丧宴,于她是最为豪华奢侈的一次经历,以后再没有见过这样的排场,——不论是跟了顾秋水还是当了作家的吴为。
吊唁的人来人往,灵堂里灯火辉煌,四周挂满白色的幔帐。右边跪着女眷,左边跪着男眷。
烧纸烧香,杀猪宰羊,灵堂里哭灵,灵堂外谈笑。
各种声响充填、响彻在那一片山谷的上空。又在烧炕的烟筒旁撒上细灰,等着外祖父回来“望乡”。
人们在烟筒旁守了几天,也没守到外祖父回来“望乡”,只好歇的歇、干事的干事去了?
偏偏秀春在炕上玩“抓子儿”的那一会儿工夫,细灰上就有了牛脚印子。
不是耗子的脚印,也不是兔子的脚印,就是牛脚印子。外祖父的属相可不就是牛!
于是家里人就怪怪地看着秀春,说:“哎呀,墨荷呀,你这个闺女可是有点儿怪。你说那枪子儿……”
妈妈就说:“咱家跟前不是有个庙吗?准是那庙里的仙姑把枪子儿送回来了,再不就是狐仙送的信儿。”
“是这么回事吗?可那‘望乡’的脚印子怎么说?”
“赶巧了吧。”妈妈嘴里这样分辩着,眼睛却不知是得意、是好奇、是忧虑、是神秘地看着秀春。
9
叶志清很快又说了媳妇。这和移情别无恋关。谁也不应该指责他那么快就忘记了墨荷,那样的指责既不人道,也很娇情,总不能要求一个对“性”相当务实的男人,去效仿“抱柱”那一类矢志不移,类似(天方夜潭)的神活。贾宝玉和林黛玉也不过是个故事,闲时读着解闷倒是好的;对情窦初开的人,不失为一个层次较高的范本;一些酸盐假醋的文人,尤其可以照葫芦画瓢,来一段东施效颦。
没有人告诉秀春,但是一看小姑姑和奶奶扫房、起猪圈,满院子抓鸡,抓得掀房揭瓦过年们的,她就知道要有继母了。
“家里有地,城里有钱庄买卖……”叔叔像是清点自家的钱柜。
“这亲事才叫门当产对。”奶奶说,好像叶家突然发了财。说罢又朝秀春看了看,秀舂就内惭形秽地缩了缩脖子,好像她已经不配做叶家的人。
“也在旗。”
“您老说‘也’在旗是什么意思?好像咱家在旗似的。”小姑姑投有好气地顶撞着奶奶。
“那是。”奶奶说。
“那是什么!咱家不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吗?我大哥真会吹,不知怎么骗上手的。”
“你别这么说,你大哥现在是张大帅队伍上的人啦。”“您还有脸说这个!”小姑姑把拔了一半毛的鸡往热水盆里一摔,混着鸡毛和鸡屎臭的水溅了满锅台,“他要不是因为嫖窑子拿了人家柜上的钱,让人家告到衙门,才不会跑去当兵呢。哼,这个穷日子还不是他造的,他把我们大伙儿的家当全折进去了,我凭什么给他媳妇拔鸡毛,我不,我偏不厂一直对小姑姐怀恨在心的婶婶,发现她们之间竟还有同一种仇恨,便对她有了好感,使人想起“共同的仇恨比共同的利益更容易使人结成牢固同盟”之类的名言。
小姑姐不拔鸡毛就下拔,再说她有病,而且还是治不好的病。婶婶捡起小姑姐扔在锅台上的鸡,几乎带着一些爱心,接下这个没干完的活计。
到了迎娶的时候,陪送的娘家人,套用了叶志清当年往秀春外祖父家送聘礼的老手法,每个人手里都捧了一个红包,吹吹打打非常热闹。
看热闹的人都说:“瞧瞧,老叶家又娶了个阔媳妇。”
所谓陪嫁,其实都是叶志清买的。他故态复萌,为这次婚娶又挪用了公款。但是作案手法已经大有长进,否则他也不可能在这里体体面面地做新郎。
马车上、地面上,铺着清一色的红毡子,说是新娘子的脚不能沾地。新娘子一下车,就像从马车上落下一片红光,非常晃眼。
在这一片红光里,秀春知道一个和妈妈截然不同、可以降住父亲的女人来了。
有人说:“瞧瞧,腰上还挂了个照妖镜呢,那是冲着秀春她妈来的。”
秀春往她腰上一看,果然挂着一个铜盆那么大的照妖镜。
地往前一迈步,就看出比叶志清高出半个脑袋,要不是罗锅,就得高过一个脑袋。
她的罗锅实在厉害,在腰跟那里生生地窝了一个拐脖。
场面闹得挺大,有人在门槛上放了一个马鞍子,鞍子上放着铜钱,新娘子从上面跨了过去,说是讨个吉利。
秀春不知道,叶家迎娶自己母亲的时候是否也这样的热闹?希望不是。
可是一揭盖头,人人吓了一跳,大家实在明白不过,这样的女人还能嫁出去,真是她的运气。
一张脸不但像马脸那样长,还长着——口马牙。眼睛极大,两个黑跟珠却各有半个藏在鼻粱里不肯出来。这张脸上扑着极厚的粉,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匹马刚从面缸里钻了出来,真是惊天动地。
这样的阵势,一下就把新郎淹没得没了踪影,等人们见到他的时候,总以为他是出其不意地从那匹马的胳肢窝或是马屁股后头钻出来的。
可她随即又想,过年可真好,连人都一起变好了,连婶婶都给了她一碗饺子呢。看看筷子里夹着的那个饺子,秀春一转眼又笑了,一脸苦涩的皱纹也立刻回到原处——不是忘却也不是消失,而是收拾收拾打好包,放回了原处。
倒腾妈妈给她做的那些鞋,到西河沿收拾妈妈的小坟头……秀春就从这里开始,寻找对付孤独之道。
7
墨荷还是回来了,但她没有闹事,她只是放心不下秀春。
给妈妈办完丧事,秀春就睡在了奶奶和爷爷的中间,她想念妈妈也害怕妈妈,人一死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而是鬼了。
从爷爷奶奶往下排,应该是父亲、母亲,——如果母亲还活着,父亲不去长春学买卖的话。再往下是叔叔婶婶,要是她有个哥哥,结婚以后就排在叔叔婶婶的后面,所有的炕,就这么一辈、一辈,一个对子、一个对子地往下排。要是哪个人睡死了觉,一个糊里糊涂的翻身,很可能翻到另外一侧,组成另一个对子,多少故事,就是从这个队列里阴差阳错地排列出来的。每天晚上似睡非睡的时候,秀春总是看见母亲从后窗进来,她在梦中直着嗓子大叫“妈妈,妈妈厂全家老少一齐被她惊醒。她还看见妈妈拿起她地上的鞋,说:“唉,还能穿多久?”妈妈坐在炕沿上,一下下摩挲着她的头顶。
她说:“妈,我饿,我冷。”
妈妈就吧嗒、吧嗒地掉眼泪。除了她,全家人谁也看不见墨荷。
奶奶害了怕,心里暗想,这是墨荷恨我把她烧了呢。
还有一个人最为害怕,那就是秀春的小姑。叔叔和婶婶说:“找个跳大神的来镇一镇,施施法就好了。”请来一个跳大神的,整天接神送神,一蹦三尺高,摔在地上也摔不坏。大门上也贴了镇符,可是秀春照旧看见妈妈回来,相安无事地看看秀春,并未加害于谁。
叔叔婶婶也就不再请跳大神的。不论墨荷回家,还是到二姑姐那里去托孤,总是从后窗进屋,可见死了的人和活着的人到底不一样了。
8
何止这些?连外祖父去世,也是秀春先“知道”的。
墨荷很少带秀春回娘家,所以秀春的印象格外深刻,更不要说四岁那年的初冬。
妈妈、舅妈或是小姨们都跟着外祖母在上房学绣花,她一个人躺在东厢房的炕上和狗狗玩耍。
只见狗狗一个腾跃下了炕,然后地当间儿那个铜盆猛地一声响,吓得她大声喊道:“妈妈,妈妈!”
妈妈和小姨们赶了过来,一看,铜盆里有个枪子儿,拿起来攥攥,还热着呢。
她们拿着枪子儿来到上房,外祖母一惊,说:“哟,还是热的呢!”就问秀春,“哪儿来的?”
秀春也说不清楚。女人们面面相觑,觉得那枪子儿来得个怪。
不一会儿,猎人们就把外祖父抬回来了。四个汉子费力地捌腾着脚步,频繁地调换着肩膀上的杠子。
外祖父的皮背心敞着,肚子里的黄油都流出来了,还有那么多血。秀春从来没见过那么多的血,她的眼睛好像就是为了看着亲人的血如何流尽面生的。不到两年以后,她又亲历亲见妈妈由于失血过多而亡故。
猎人们说,下山的时候外祖父走在前头,突然听到一声枪响,他们急忙往前赶,一到下面就看见外祖父2经倒在地上。赶紧把猎到的山鸡破了膛,糊到外祖父的伤口上,可是不管事。离家又远,山路又陡……抬到半路外祖父就咽气了。有个猎人后来想起,外祖父下山的时候,是拖着猎枪往下走的,枪口正对着他的后腰。这在一个猎人是万万不可的,他又不是不知道,没想到猎枪果然走了火。
明知是禁忌,又绝对没有自暴自弃倾向的外祖父,为什么还要那样做?不是鬼使神差又是什么?
外祖母伤心是伤心,可她又说,外祖父爷最爱打猎,他是死在自己最爱的事情上了。这么一想,也就不那么伤心了。
外祖父的丧事很铺排,家里大发送,闺女、姑爷都回去了,放了“七七”,喇叭奏乐,老道诵经,院子里整天都是敲木鱼的声音。秀春原是跟着妈妈走娘家,没想到变成了给外祖父出殡。小小的年纪,就跟着妈妈上了席面。外祖父的丧宴,于她是最为豪华奢侈的一次经历,以后再没有见过这样的排场,——不论是跟了顾秋水还是当了作家的吴为。
吊唁的人来人往,灵堂里灯火辉煌,四周挂满白色的幔帐。右边跪着女眷,左边跪着男眷。
烧纸烧香,杀猪宰羊,灵堂里哭灵,灵堂外谈笑。
各种声响充填、响彻在那一片山谷的上空。又在烧炕的烟筒旁撒上细灰,等着外祖父回来“望乡”。
人们在烟筒旁守了几天,也没守到外祖父回来“望乡”,只好歇的歇、干事的干事去了?
偏偏秀春在炕上玩“抓子儿”的那一会儿工夫,细灰上就有了牛脚印子。
不是耗子的脚印,也不是兔子的脚印,就是牛脚印子。外祖父的属相可不就是牛!
于是家里人就怪怪地看着秀春,说:“哎呀,墨荷呀,你这个闺女可是有点儿怪。你说那枪子儿……”
妈妈就说:“咱家跟前不是有个庙吗?准是那庙里的仙姑把枪子儿送回来了,再不就是狐仙送的信儿。”
“是这么回事吗?可那‘望乡’的脚印子怎么说?”
“赶巧了吧。”妈妈嘴里这样分辩着,眼睛却不知是得意、是好奇、是忧虑、是神秘地看着秀春。
9
叶志清很快又说了媳妇。这和移情别无恋关。谁也不应该指责他那么快就忘记了墨荷,那样的指责既不人道,也很娇情,总不能要求一个对“性”相当务实的男人,去效仿“抱柱”那一类矢志不移,类似(天方夜潭)的神活。贾宝玉和林黛玉也不过是个故事,闲时读着解闷倒是好的;对情窦初开的人,不失为一个层次较高的范本;一些酸盐假醋的文人,尤其可以照葫芦画瓢,来一段东施效颦。
没有人告诉秀春,但是一看小姑姑和奶奶扫房、起猪圈,满院子抓鸡,抓得掀房揭瓦过年们的,她就知道要有继母了。
“家里有地,城里有钱庄买卖……”叔叔像是清点自家的钱柜。
“这亲事才叫门当产对。”奶奶说,好像叶家突然发了财。说罢又朝秀春看了看,秀舂就内惭形秽地缩了缩脖子,好像她已经不配做叶家的人。
“也在旗。”
“您老说‘也’在旗是什么意思?好像咱家在旗似的。”小姑姑投有好气地顶撞着奶奶。
“那是。”奶奶说。
“那是什么!咱家不是从山东逃荒过来的吗?我大哥真会吹,不知怎么骗上手的。”
“你别这么说,你大哥现在是张大帅队伍上的人啦。”“您还有脸说这个!”小姑姑把拔了一半毛的鸡往热水盆里一摔,混着鸡毛和鸡屎臭的水溅了满锅台,“他要不是因为嫖窑子拿了人家柜上的钱,让人家告到衙门,才不会跑去当兵呢。哼,这个穷日子还不是他造的,他把我们大伙儿的家当全折进去了,我凭什么给他媳妇拔鸡毛,我不,我偏不厂一直对小姑姐怀恨在心的婶婶,发现她们之间竟还有同一种仇恨,便对她有了好感,使人想起“共同的仇恨比共同的利益更容易使人结成牢固同盟”之类的名言。
小姑姐不拔鸡毛就下拔,再说她有病,而且还是治不好的病。婶婶捡起小姑姐扔在锅台上的鸡,几乎带着一些爱心,接下这个没干完的活计。
到了迎娶的时候,陪送的娘家人,套用了叶志清当年往秀春外祖父家送聘礼的老手法,每个人手里都捧了一个红包,吹吹打打非常热闹。
看热闹的人都说:“瞧瞧,老叶家又娶了个阔媳妇。”
所谓陪嫁,其实都是叶志清买的。他故态复萌,为这次婚娶又挪用了公款。但是作案手法已经大有长进,否则他也不可能在这里体体面面地做新郎。
马车上、地面上,铺着清一色的红毡子,说是新娘子的脚不能沾地。新娘子一下车,就像从马车上落下一片红光,非常晃眼。
在这一片红光里,秀春知道一个和妈妈截然不同、可以降住父亲的女人来了。
有人说:“瞧瞧,腰上还挂了个照妖镜呢,那是冲着秀春她妈来的。”
秀春往她腰上一看,果然挂着一个铜盆那么大的照妖镜。
地往前一迈步,就看出比叶志清高出半个脑袋,要不是罗锅,就得高过一个脑袋。
她的罗锅实在厉害,在腰跟那里生生地窝了一个拐脖。
场面闹得挺大,有人在门槛上放了一个马鞍子,鞍子上放着铜钱,新娘子从上面跨了过去,说是讨个吉利。
秀春不知道,叶家迎娶自己母亲的时候是否也这样的热闹?希望不是。
可是一揭盖头,人人吓了一跳,大家实在明白不过,这样的女人还能嫁出去,真是她的运气。
一张脸不但像马脸那样长,还长着——口马牙。眼睛极大,两个黑跟珠却各有半个藏在鼻粱里不肯出来。这张脸上扑着极厚的粉,乍一看,还以为是一匹马刚从面缸里钻了出来,真是惊天动地。
这样的阵势,一下就把新郎淹没得没了踪影,等人们见到他的时候,总以为他是出其不意地从那匹马的胳肢窝或是马屁股后头钻出来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