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者:林锐 更新:2021-12-03 17:32
就象党支部副书记扮演和事佬的角色:“…为了使整个组织具有最好的战斗力,我们要重用几个人,照顾一些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委屈一批人”。
软件折衷的重要原则是不能使某一方损失关键的职能,更不可以象“舍鱼而取熊掌”那样抛弃一方。例如3D动画软件的瓶颈通常是速度,但如果为了提高速度而在程序中取消光照明计算,那么场景就会丧失真实感,3D动画也就不再有意义了(如果人类全是色盲,计算机图形学将变得异常简单)。
人都有惰性,如果允许滥用折衷的话,那么一当碰到困难,人们就会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去折衷,不再下苦功去做有意义的优化。所以我们有必要为折衷制定严正的立场:在保证其它因素不差的前提下,使某些因素变得更好。
下面让我们用“优化——折衷”的策略解决“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难题。
问题提出:假设鱼每千克10元,熊掌每千克一万元。有个倔脾气的人只有20元钱,非得要吃上一公斤美妙的“熊掌烧鱼”,怎么办?
解决方案:化9元9角9分钱买999克鱼肉,化10元钱买1克熊掌肉,可做一道“熊掌戏鱼”菜。剩下的那一分钱还可建立奖励基金。
1.3 一些不正确的观念
本节例举并分析一些不正确的软件工程观念,可帮助初学者少犯相似的错误。
观念之一:我们拥有一套讲述如何开发软件的书籍,书中充满了标准与示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软件开发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客观情况:好的参考书无疑能指导我们的工作。充分利用书籍中的方法、技术和技巧,可以有效地解决软件开发中大量常见的问题。但实践者并不能因此依赖于书籍,这是因为:(1)现实的工作中,由于条件千差万别,即使是相当成熟的软件工程规范,常常也无法套用。(2)软件技术日新月异,没有哪一种软件标准能长盛不衰。祖传秘方在某些领域很吃香,而在软件领域则意味着落后。
观念之二:我们拥有最好的开发工具、最好的计算机,一定能做出优秀的软件。
客观情况:良好的开发环境只是产出成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拥有好环境的是一群庸人,难保他们不干出南辕北辙的事情。
观念之三:如果我们落后于计划,可以增加更多的程序员来解决。
客观情况:软件开发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人多不见得力量大。如果给落后于计划的项目增添新手,可能会更加延误项目。因为:(1)新手会产生很多新的错误,使项目混乱。(2)老手向新手解释工作以及交流思想都要花费时间,使实际开发时间更少。所以科学的项目计划很重要,不在乎计划能提前多少,重在恰如其分。如果用“大跃进”的方式奔向共产主义,只会产生倒退的后果。
观念之四:既然需求分析很困难,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软件做了再说,反正软件是灵活的,随时可以修改。
客观情况:对需求把握得越准确,软件的修修补补就越少。有些需求在一开始时很难确定,在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地加以改正。软件修改越早代价越少,修改越晚代价越大,就跟治病一样道理。
1.4 一些有争议的观念
本节探讨一些有争议的观念,目的不在于得出“正确”或“错误”的评断,而在于争议会激发更多理性的思考。
争议之一:如果软件运行较慢,是换一台更快的计算机,还是设计一种更快的算法?
作者观点:如果开发软件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或是研究,那么应该设计一种更快的算法。如果该软件已经用于商业,则需谨慎考虑:若换一台更快的计算机能解决问题,则是最快的解决方案。改进算法虽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软件的运行速度,但可能引入错误以及延误进程。技术狂毫无疑问会选择后者,因为他们觉得放弃任何可以优化的机会就等于犯罪。
类似的争议还有:是买现成的程序,还是彻底自己开发?技术人员和商业人士常常会有不同的选择。
争议之二:有最好的软件工程方法,最好的编程语言吗?
作者观点:在软件领域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能解决问题的都是好方法或是好语言。程序员在最初学习Basic、Fortran、 Pascal、C、C++等语言时会感觉一个比一个好,不免有喜新厌旧之举。而如今的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Java等语言各有所长,真的难分优劣。开发人员应该根据客观条件,选择自己熟悉的方法和语言,才能保证合格的质量与生产率。
程序设计是自由与快乐的事情,不要发誓忠于某某主义而自寻烦恼。
争议之三:编程时是否应该多使用技巧?
作者观点:就软件开发而言,技巧的优点在于能另辟蹊径地解决一些问题,缺点是技巧并不为人熟知。若在程序中用太多的技巧,可能会留下隐患,别人也难以理解程序。鉴于一个局部的优点对整个系统而言是微不足道的,而一个错误则可能是致命的。作者建议用自然的方式编程,少用技巧。
《狼三则》的故事告诉我们“失败的技巧通常是技俩”。当我们在编程时无法判断是用了技巧还是用了技俩,那就少用。《卖油翁》的故事又告诉我们“熟能生巧”,表明技巧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不是卖弄出来的。卖油翁的绝技是可到中央电视台表演的,而他老人家却谦虚地说:“没啥没啥,用熟了而已”。
争议之四:软件中的错误是否可按严重程度分等级?
作者观点:在定量分析时,可以将错误分等级,以便于管理。微软的一些开发小组将错误分成四个等级 [Cusumano 1996],如表1.1所示。
一级严重:错误导致软件崩溃。
二级严重:错误导致一个特性不能运行并且没有替代方案。
三级严重:错误导致一个特性不能运行但有替代方案。
四级严重:错误是表面化的或是微小的。
表1.1 错误的四个等级
上述分类是非常技术性的,并不是普适的。假设某个财务软件有两个错误:错误A使该软件死掉,错误B导致工资计算错误。按表1.1分类,错误A属一级严重,错误B属二级严重。但事实上B要比A严重。工资算多了或者算少了,将会使老板或员工遭受经济损失。而错误A只使操作员感到厌烦,并没有造成经济损失。另一个示例是操作手册写错,按表1.1分类则属四级严重,但这种错误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开发人员应该意识到:所有的错误都是严重的,不存在微不足道的错误。这样才能少犯错误。
1.5 小 结
软件工程学科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多方法和规范,学之不尽。本章只在宏观上讨论了软件工程的一些思想,更具体的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论述。无论是什么好方法,贵在理解与灵活运用,而不可当成灵丹妙药,不象“吃了脑黄金或脑白金,就能使一亿人先聪明起来”。
第二章 程序员与程序经理
工作在第一线的软件开发人员是程序员和程序经理,他们决定着软件的命运。良好的程序员队伍和出色的管理是软件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管理不是管制,不是去卡住人家的脖子,因为程序员不是一群野鸭子。管理的目的是让大家一起把工作做好,并且让各人获得各自的快乐和满足。当一个组织被出色地领导时,雇员甚至不知道他们已被领导。在项目完成时,他们会自豪地说:“看看我们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吧”。所以管理者不能老惦记着自己是一个官,而应时刻意识到自己是责任的主要承担者。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经理头衔的人在高谈阔论:“编程我不会,做个项目还不easy?派个人去搞系统分析,回头再叫几个程序员把需求译成程序,不就OK了吗?”
不懂英语的人准以为easy和OK是贬义词。要让软件项目失败很容易,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1)项目经理对软件一无所知;
(2)技术负责人对编程不感兴趣;
(3)真真编写代码的程序员是临时雇用的。
如果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请放心失败好了。
让我们少幻想自己是比尔·盖茨,先当好程序员和程序经理再说。
2.1 了 解 程 序 员
早期的程序员干活能从软件直通硬件,个个生猛无比。又因他们的作息时间、言行举止与常人不太一样,久而久之就给人们留下了“神秘”、“孤僻”的印象。如今软件行业被炒得热火朝天,有能耐的程序员即便躲在大山岙的军工厂里也能被挖出来。而更多原本不是程序员的人操起几本“速成”、“二十一天通”等书籍也加入了这个行业。现在国内号称有上百万程序员,这支大军鱼龙混杂,已搞不清那些是正规军,那些是民兵游击队了。
真正的程序员都有如下秉性:
一、诚实
程序员在学习与工作期间几乎天天与机器打交道,压根就没有受欺骗或欺骗人的机会。勤奋的程序员在调试无穷多的程序Bug时,已经深深地接受了“诚实”的教育。不诚实的人,他肯定不想做、也做不好程序员。
有一名市场营销员和一名程序员都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将一项新技术的消息公布于众。
软件折衷的重要原则是不能使某一方损失关键的职能,更不可以象“舍鱼而取熊掌”那样抛弃一方。例如3D动画软件的瓶颈通常是速度,但如果为了提高速度而在程序中取消光照明计算,那么场景就会丧失真实感,3D动画也就不再有意义了(如果人类全是色盲,计算机图形学将变得异常简单)。
人都有惰性,如果允许滥用折衷的话,那么一当碰到困难,人们就会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去折衷,不再下苦功去做有意义的优化。所以我们有必要为折衷制定严正的立场:在保证其它因素不差的前提下,使某些因素变得更好。
下面让我们用“优化——折衷”的策略解决“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难题。
问题提出:假设鱼每千克10元,熊掌每千克一万元。有个倔脾气的人只有20元钱,非得要吃上一公斤美妙的“熊掌烧鱼”,怎么办?
解决方案:化9元9角9分钱买999克鱼肉,化10元钱买1克熊掌肉,可做一道“熊掌戏鱼”菜。剩下的那一分钱还可建立奖励基金。
1.3 一些不正确的观念
本节例举并分析一些不正确的软件工程观念,可帮助初学者少犯相似的错误。
观念之一:我们拥有一套讲述如何开发软件的书籍,书中充满了标准与示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软件开发中遇到的任何问题。
客观情况:好的参考书无疑能指导我们的工作。充分利用书籍中的方法、技术和技巧,可以有效地解决软件开发中大量常见的问题。但实践者并不能因此依赖于书籍,这是因为:(1)现实的工作中,由于条件千差万别,即使是相当成熟的软件工程规范,常常也无法套用。(2)软件技术日新月异,没有哪一种软件标准能长盛不衰。祖传秘方在某些领域很吃香,而在软件领域则意味着落后。
观念之二:我们拥有最好的开发工具、最好的计算机,一定能做出优秀的软件。
客观情况:良好的开发环境只是产出成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果拥有好环境的是一群庸人,难保他们不干出南辕北辙的事情。
观念之三:如果我们落后于计划,可以增加更多的程序员来解决。
客观情况:软件开发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人多不见得力量大。如果给落后于计划的项目增添新手,可能会更加延误项目。因为:(1)新手会产生很多新的错误,使项目混乱。(2)老手向新手解释工作以及交流思想都要花费时间,使实际开发时间更少。所以科学的项目计划很重要,不在乎计划能提前多少,重在恰如其分。如果用“大跃进”的方式奔向共产主义,只会产生倒退的后果。
观念之四:既然需求分析很困难,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软件做了再说,反正软件是灵活的,随时可以修改。
客观情况:对需求把握得越准确,软件的修修补补就越少。有些需求在一开始时很难确定,在开发过程中要不断地加以改正。软件修改越早代价越少,修改越晚代价越大,就跟治病一样道理。
1.4 一些有争议的观念
本节探讨一些有争议的观念,目的不在于得出“正确”或“错误”的评断,而在于争议会激发更多理性的思考。
争议之一:如果软件运行较慢,是换一台更快的计算机,还是设计一种更快的算法?
作者观点:如果开发软件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或是研究,那么应该设计一种更快的算法。如果该软件已经用于商业,则需谨慎考虑:若换一台更快的计算机能解决问题,则是最快的解决方案。改进算法虽然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软件的运行速度,但可能引入错误以及延误进程。技术狂毫无疑问会选择后者,因为他们觉得放弃任何可以优化的机会就等于犯罪。
类似的争议还有:是买现成的程序,还是彻底自己开发?技术人员和商业人士常常会有不同的选择。
争议之二:有最好的软件工程方法,最好的编程语言吗?
作者观点:在软件领域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能解决问题的都是好方法或是好语言。程序员在最初学习Basic、Fortran、 Pascal、C、C++等语言时会感觉一个比一个好,不免有喜新厌旧之举。而如今的Visual Basic、Delphi、Visual C++、Java等语言各有所长,真的难分优劣。开发人员应该根据客观条件,选择自己熟悉的方法和语言,才能保证合格的质量与生产率。
程序设计是自由与快乐的事情,不要发誓忠于某某主义而自寻烦恼。
争议之三:编程时是否应该多使用技巧?
作者观点:就软件开发而言,技巧的优点在于能另辟蹊径地解决一些问题,缺点是技巧并不为人熟知。若在程序中用太多的技巧,可能会留下隐患,别人也难以理解程序。鉴于一个局部的优点对整个系统而言是微不足道的,而一个错误则可能是致命的。作者建议用自然的方式编程,少用技巧。
《狼三则》的故事告诉我们“失败的技巧通常是技俩”。当我们在编程时无法判断是用了技巧还是用了技俩,那就少用。《卖油翁》的故事又告诉我们“熟能生巧”,表明技巧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不是卖弄出来的。卖油翁的绝技是可到中央电视台表演的,而他老人家却谦虚地说:“没啥没啥,用熟了而已”。
争议之四:软件中的错误是否可按严重程度分等级?
作者观点:在定量分析时,可以将错误分等级,以便于管理。微软的一些开发小组将错误分成四个等级 [Cusumano 1996],如表1.1所示。
一级严重:错误导致软件崩溃。
二级严重:错误导致一个特性不能运行并且没有替代方案。
三级严重:错误导致一个特性不能运行但有替代方案。
四级严重:错误是表面化的或是微小的。
表1.1 错误的四个等级
上述分类是非常技术性的,并不是普适的。假设某个财务软件有两个错误:错误A使该软件死掉,错误B导致工资计算错误。按表1.1分类,错误A属一级严重,错误B属二级严重。但事实上B要比A严重。工资算多了或者算少了,将会使老板或员工遭受经济损失。而错误A只使操作员感到厌烦,并没有造成经济损失。另一个示例是操作手册写错,按表1.1分类则属四级严重,但这种错误可能导致机毁人亡。
开发人员应该意识到:所有的错误都是严重的,不存在微不足道的错误。这样才能少犯错误。
1.5 小 结
软件工程学科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多方法和规范,学之不尽。本章只在宏观上讨论了软件工程的一些思想,更具体的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论述。无论是什么好方法,贵在理解与灵活运用,而不可当成灵丹妙药,不象“吃了脑黄金或脑白金,就能使一亿人先聪明起来”。
第二章 程序员与程序经理
工作在第一线的软件开发人员是程序员和程序经理,他们决定着软件的命运。良好的程序员队伍和出色的管理是软件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管理不是管制,不是去卡住人家的脖子,因为程序员不是一群野鸭子。管理的目的是让大家一起把工作做好,并且让各人获得各自的快乐和满足。当一个组织被出色地领导时,雇员甚至不知道他们已被领导。在项目完成时,他们会自豪地说:“看看我们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吧”。所以管理者不能老惦记着自己是一个官,而应时刻意识到自己是责任的主要承担者。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经理头衔的人在高谈阔论:“编程我不会,做个项目还不easy?派个人去搞系统分析,回头再叫几个程序员把需求译成程序,不就OK了吗?”
不懂英语的人准以为easy和OK是贬义词。要让软件项目失败很容易,只要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可:
(1)项目经理对软件一无所知;
(2)技术负责人对编程不感兴趣;
(3)真真编写代码的程序员是临时雇用的。
如果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就请放心失败好了。
让我们少幻想自己是比尔·盖茨,先当好程序员和程序经理再说。
2.1 了 解 程 序 员
早期的程序员干活能从软件直通硬件,个个生猛无比。又因他们的作息时间、言行举止与常人不太一样,久而久之就给人们留下了“神秘”、“孤僻”的印象。如今软件行业被炒得热火朝天,有能耐的程序员即便躲在大山岙的军工厂里也能被挖出来。而更多原本不是程序员的人操起几本“速成”、“二十一天通”等书籍也加入了这个行业。现在国内号称有上百万程序员,这支大军鱼龙混杂,已搞不清那些是正规军,那些是民兵游击队了。
真正的程序员都有如下秉性:
一、诚实
程序员在学习与工作期间几乎天天与机器打交道,压根就没有受欺骗或欺骗人的机会。勤奋的程序员在调试无穷多的程序Bug时,已经深深地接受了“诚实”的教育。不诚实的人,他肯定不想做、也做不好程序员。
有一名市场营销员和一名程序员都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将一项新技术的消息公布于众。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