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未泯杂念参无相 三戒当持号不歧
作者:梁羽生 更新:2021-12-03 15:51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又名参上山,太和山。山势雄壮秀丽,周围四百公里,下临汉江,最高的天柱峰海拔一千七百公尺。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它的特点是‘高瞻远瞩’和‘幽深清秀’兼而有之。”(注一)
或许武当山没有五岳有名,但在明代,它的地位却是在五岳之上。因为明代的皇帝,曾封武当山为“太岳”,加上一个“太”字,即是表示它的地位高于“五岳”了。
封建时代,臣下得到皇帝的“不次”(不依次序)封赏,称为“殊遇之恩”。以山喻人,武当山在明代也真可称得上是得到“殊遇之恩”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一四一三),明成祖朱棣命工部侍郎郭琏、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督工营造武当山宫观。这次工程,每日使用工匠军民等三十万人,费用以百万计。这是根据《明史》的记载。在嘉靖的碑文中则是只耗资二十余万,建筑器材绝大部份来自全国各地,和北京的宫殿差不多同样规格!
武当山上有两座著名的碑刻,一座是永乐十六年(一四一八)立的“太岳太和山道宫碑记”。在碑文中永乐引用道教经典叙述所谓“真武大帝”和武当山的关系,并说他父亲洪武(朱元璋)和他自己之取得天下,都曾经得到“真武”的默佑。所以在武当山上建造宫观,表彰“神功”。
另一座碑是嘉靖三十二年(一五五三)立的“重修太和山宫殿纪成碑”。碑文大意是:成祖定都北京,是属于“北极玄天上帝真武之神”所镇守的北方,因此能蒙神恩庇佑,统一中国,并巩固了北方广大的领土,等等。这是嘉靖替祖宗讲的,解释了明成祖何以要和“真武大帝”拉上关系。
嘉靖在武当山脚建了一座刻有“治世玄岳”四字的石雕牌坊,当地人称“玄岳门”。永乐时已把武当山的地位列于五岳之上,到嘉靖时更尊为“玄岳”。把武当山的“地位”,捧得更加高不可攀。
过了石坊,便是遇真宫。遇真宫是明成祖为了纪念武当派的祖师张三丰建造的。玄岳门与遇真宫之间,还建有张三丰的铜像,是一个头戴斗笠,脚穿草鞋,非常生动的人像。
此时正有两个小道士在瞻仰他们祖师的塑像。
年纪较大的那个道士给师弟讲祖师的故事:“你知道吗?张真人可真是个怪人,他从来不讲修饰,有个外号叫“邋遢张”,他为人不拘小节,和贩夫走卒,山野小民,都能交上朋友。但本朝的洪武、永乐两位皇帝,好几次派人拜访他,想请他入京一见,他都避开。你说怪不怪?”
那较小的道士道:“这故事我已听师父说过了。不过听说他云游四川时,还是和洪武帝的一位王子蜀献王交过朋友的。师父说张真人并无世俗之见,在他心目中,皇帝和平民都是一样。他交朋友是讲缘份的,倒并不是因为对方是皇帝才特地避开。”
年纪大的那个道士喜欢用“你知道吗”做口头禅,不料他讲的这个故事,师弟比他知道的还多。他心里不大高兴,为了维持做师兄的体面,“哼”了一声,说道:“你知道张真人是什么地方的人吗?”小道士道:“大概不是湖北就是湖南吧?”大的那个道士冷笑道:“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咱们的张真人是辽东人!”(注二)
小道士道:“哦,咱们武当派的祖师竟然是辽东人吗?这个我倒没有听见师父提过。”
年纪大的那个道士觉得有了面子,得意洋洋地说道:“你以为我骗你不成,张真人是辽东人这个事实武当山上的道家弟子,年纪在三十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知道的。”
小道士莫名其妙,说道:“这和年纪有什么关系?”
年长那个道:“怎么没有关系,你知道吗?本门惯例,道家弟子是只收年未弱冠(二十岁为弱冠)的。即是说三十岁以上的弟子,最少亦已入门十年有多。你入门不过六年,现在也还没到二十岁,当然没人告诉你了。”
小道士道:“师兄,你越说我可越糊涂了。祖师的事迹,每一个门人弟子都应该知道的。为什么要满了十年以上,才能把祖师的籍贯说给他听呢?”
年长那个道:“也不是入门满了十年,就可以让你知道。只不过因为在十年之前,祖师的籍贯,是不忌讳,现在则是忌讳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提起。要不是我告诉你,恐怕你再过十年,都未必知道呢!”
小道士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脾气,问道:“什么忌讳?”年长那个道:“这里没有外人,说给你听也不打紧。你知道吗?”
他正要说出“忌讳”的所来,忽然发现有个“外人”来了。
是一个年约二十多岁的汉子,浓眉大眼,一副乡下人模样,双目呆滞无光,好像心神不属的模样,呆头呆脑的正向着他们走来。
年长那个道士狠狠地盯了他一眼,陡地喝道:“你懂不懂规矩?”
那汉子一愕道:“什么规矩?”
年长那道士道:“永乐帝为了对张真人表示尊敬,特许我们武当派立下一条规矩,天下学武的人无有不知,我看你是装蒜!”
那汉子道:“我委实不知。”
“你不识规矩,识不识字?”
“若不是太深奥的字,倒还识得几个。”
“你上山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解剑亭?写着这三个字的匾额,是悬挂在亭子当中的。你没看见?”
那汉子道:“好像看见。”
年长那道士勃然大怒,喝道:“哼,你这是明知故犯!”
那汉子也似已经给他盛气凌人的态度激怒,淡淡道:“我到底犯了你们哪一条规矩?我问你,你又不说出来。对不住,我有事在身,你若只知骂人,请恕我不能奉陪了。”
那道士高声说道:“你经过了解剑亭,‘解剑’这两个字的意思你都不懂吗?武当派的规矩,就是不准外人佩剑上山!”
说到“不准”这两个字,他已是拔剑出鞘,剑光迅如闪电,唰的一剑向那汉子刺过来了。
他倒不是想要取对方性命,他是想卖弄手段,一剑划断那汉子的腰带,把那汉子的佩剑击落!
他出手如电,只道这乡下少年决计躲避不开,心里只是在想:“要不要令他稍微受一点伤,作为薄惩呢?”根本就没想到对方有反击之力。
结果当然是大出他意料之外,这一剑竟然刺了个空。
那乡下少年也是个倔强的脾气,即使他知道对方的用意,他也不甘受辱的,何况他并不知。突然遭到对方的袭击,他本能的就拔剑抵御了。
双剑相交,铮的一声,溅出火花。乡下少年喝道:“你怎能不让我说话,我……”
那道士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形下被他反击的,要不是应变得宜,险些反而受伤,不觉老羞成怒,哪肯听他分说,立即又是一剑刺将过去,喝道:“你分明是看不起我们武当派,还有什么好说!”
这一剑来得更快了,竟然刺向乡下少年的眼睛。
或许武当山没有五岳有名,但在明代,它的地位却是在五岳之上。因为明代的皇帝,曾封武当山为“太岳”,加上一个“太”字,即是表示它的地位高于“五岳”了。
封建时代,臣下得到皇帝的“不次”(不依次序)封赏,称为“殊遇之恩”。以山喻人,武当山在明代也真可称得上是得到“殊遇之恩”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一四一三),明成祖朱棣命工部侍郎郭琏、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督工营造武当山宫观。这次工程,每日使用工匠军民等三十万人,费用以百万计。这是根据《明史》的记载。在嘉靖的碑文中则是只耗资二十余万,建筑器材绝大部份来自全国各地,和北京的宫殿差不多同样规格!
武当山上有两座著名的碑刻,一座是永乐十六年(一四一八)立的“太岳太和山道宫碑记”。在碑文中永乐引用道教经典叙述所谓“真武大帝”和武当山的关系,并说他父亲洪武(朱元璋)和他自己之取得天下,都曾经得到“真武”的默佑。所以在武当山上建造宫观,表彰“神功”。
另一座碑是嘉靖三十二年(一五五三)立的“重修太和山宫殿纪成碑”。碑文大意是:成祖定都北京,是属于“北极玄天上帝真武之神”所镇守的北方,因此能蒙神恩庇佑,统一中国,并巩固了北方广大的领土,等等。这是嘉靖替祖宗讲的,解释了明成祖何以要和“真武大帝”拉上关系。
嘉靖在武当山脚建了一座刻有“治世玄岳”四字的石雕牌坊,当地人称“玄岳门”。永乐时已把武当山的地位列于五岳之上,到嘉靖时更尊为“玄岳”。把武当山的“地位”,捧得更加高不可攀。
过了石坊,便是遇真宫。遇真宫是明成祖为了纪念武当派的祖师张三丰建造的。玄岳门与遇真宫之间,还建有张三丰的铜像,是一个头戴斗笠,脚穿草鞋,非常生动的人像。
此时正有两个小道士在瞻仰他们祖师的塑像。
年纪较大的那个道士给师弟讲祖师的故事:“你知道吗?张真人可真是个怪人,他从来不讲修饰,有个外号叫“邋遢张”,他为人不拘小节,和贩夫走卒,山野小民,都能交上朋友。但本朝的洪武、永乐两位皇帝,好几次派人拜访他,想请他入京一见,他都避开。你说怪不怪?”
那较小的道士道:“这故事我已听师父说过了。不过听说他云游四川时,还是和洪武帝的一位王子蜀献王交过朋友的。师父说张真人并无世俗之见,在他心目中,皇帝和平民都是一样。他交朋友是讲缘份的,倒并不是因为对方是皇帝才特地避开。”
年纪大的那个道士喜欢用“你知道吗”做口头禅,不料他讲的这个故事,师弟比他知道的还多。他心里不大高兴,为了维持做师兄的体面,“哼”了一声,说道:“你知道张真人是什么地方的人吗?”小道士道:“大概不是湖北就是湖南吧?”大的那个道士冷笑道:“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咱们的张真人是辽东人!”(注二)
小道士道:“哦,咱们武当派的祖师竟然是辽东人吗?这个我倒没有听见师父提过。”
年纪大的那个道士觉得有了面子,得意洋洋地说道:“你以为我骗你不成,张真人是辽东人这个事实武当山上的道家弟子,年纪在三十岁以上的人,差不多都知道的。”
小道士莫名其妙,说道:“这和年纪有什么关系?”
年长那个道:“怎么没有关系,你知道吗?本门惯例,道家弟子是只收年未弱冠(二十岁为弱冠)的。即是说三十岁以上的弟子,最少亦已入门十年有多。你入门不过六年,现在也还没到二十岁,当然没人告诉你了。”
小道士道:“师兄,你越说我可越糊涂了。祖师的事迹,每一个门人弟子都应该知道的。为什么要满了十年以上,才能把祖师的籍贯说给他听呢?”
年长那个道:“也不是入门满了十年,就可以让你知道。只不过因为在十年之前,祖师的籍贯,是不忌讳,现在则是忌讳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提起。要不是我告诉你,恐怕你再过十年,都未必知道呢!”
小道士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脾气,问道:“什么忌讳?”年长那个道:“这里没有外人,说给你听也不打紧。你知道吗?”
他正要说出“忌讳”的所来,忽然发现有个“外人”来了。
是一个年约二十多岁的汉子,浓眉大眼,一副乡下人模样,双目呆滞无光,好像心神不属的模样,呆头呆脑的正向着他们走来。
年长那个道士狠狠地盯了他一眼,陡地喝道:“你懂不懂规矩?”
那汉子一愕道:“什么规矩?”
年长那道士道:“永乐帝为了对张真人表示尊敬,特许我们武当派立下一条规矩,天下学武的人无有不知,我看你是装蒜!”
那汉子道:“我委实不知。”
“你不识规矩,识不识字?”
“若不是太深奥的字,倒还识得几个。”
“你上山的时候,有没有经过解剑亭?写着这三个字的匾额,是悬挂在亭子当中的。你没看见?”
那汉子道:“好像看见。”
年长那道士勃然大怒,喝道:“哼,你这是明知故犯!”
那汉子也似已经给他盛气凌人的态度激怒,淡淡道:“我到底犯了你们哪一条规矩?我问你,你又不说出来。对不住,我有事在身,你若只知骂人,请恕我不能奉陪了。”
那道士高声说道:“你经过了解剑亭,‘解剑’这两个字的意思你都不懂吗?武当派的规矩,就是不准外人佩剑上山!”
说到“不准”这两个字,他已是拔剑出鞘,剑光迅如闪电,唰的一剑向那汉子刺过来了。
他倒不是想要取对方性命,他是想卖弄手段,一剑划断那汉子的腰带,把那汉子的佩剑击落!
他出手如电,只道这乡下少年决计躲避不开,心里只是在想:“要不要令他稍微受一点伤,作为薄惩呢?”根本就没想到对方有反击之力。
结果当然是大出他意料之外,这一剑竟然刺了个空。
那乡下少年也是个倔强的脾气,即使他知道对方的用意,他也不甘受辱的,何况他并不知。突然遭到对方的袭击,他本能的就拔剑抵御了。
双剑相交,铮的一声,溅出火花。乡下少年喝道:“你怎能不让我说话,我……”
那道士是在意想不到的情形下被他反击的,要不是应变得宜,险些反而受伤,不觉老羞成怒,哪肯听他分说,立即又是一剑刺将过去,喝道:“你分明是看不起我们武当派,还有什么好说!”
这一剑来得更快了,竟然刺向乡下少年的眼睛。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