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作者:高阳 更新:2021-12-03 13:27
一上午考完,汤斌与雷子显立即阅卷;到了深夜,把三百本卷子看完,定了正课二十名,附课三十五名,第二天一早便已发榜,录取的即时人院,不取的也觉得很痛快,因为不曾耽误他们的工夫。
于是五十五名生徒,平日埋首钻研;逢初二、十六参加月课。其中一课名为“官课”,由汤斌开始,出题考试,评定等第,优等每名奖银二两,次等奖银一两;文字拙劣的,汤斌必定把他们找来,一个个细问学业进度,加以指点。到下一个月便是同州知府马呈祥主持;他的家累重,而俸人无多,捐廉所发的奖金便少些。然后又是各县县官到院出题考试,而不论是谁主持官课,汤斌一定要到书院来帮着照顾;因此,不但是书院中的生徒,就是主持考课的州县官,亦无不觉得这位“汤大人”循循善诱,跟他论学谈艺,确有一种身心俱泰的乐趣。
这样到了顺治十四年了西,是乡试之年。有个河南副主考丁澎,是杭州人,文名极盛,他是顺治十二年的进士,与汤斌在京里相识,订交不久而极佩服汤斌的为人,所以出闱以后,特地经函谷道专诚来访汤斌,一叙契阔。
不想一到就病倒了,汤斌为他延医治病,代为办公事请病假,每天亲自看护医药;到年底病愈,正待启程回京时,来了一道上谕,指河南正主考黄钅心、副主考丁澎,主持试务有弊,为言官参劾,奉旨:“黄钅心着革职严拿察究,丁澎亦着革职察议。”
3 、科场大狱
逮捕丁澎的上谕到了汤斌手里,他颇为疑惑,丁澎的操守是他相信得过,何至于闱中舞弊?他在想,河南的正主考,也是他的顺治九年壬辰科的同年黄钅心,在京里当吏部员外时,曾听说有索取红包的不谨之行;如果了澎不是为给事中朱绍凤所误参,受了冤枉,就必是受了黄钅心的连累。总之是非黑白还没有判明,自己对这位纤道来访,而遭遇了拂逆的朋友,唯有尽可能加以安慰和援助。
于是他带着公文到客馆中去看丁澎,“飞涛!”他叫着他的别号,平静地说:“有件事似乎是新闻。”他把公文递了过去。
丁澎一看,显得一惊,接着黯然地叹了口气:“唉!我晓得要受无妄之灾!”
这就见得汤斌的猜测不错了,是受了黄钅心的连累;黄钅心到底如何作弊,他不便去打听,只是为丁澎譬解,“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说“飞涛,你总记得《西铭》上的话:”贫贱忧患,宁至汝于成!‘“
“见教得极是!”丁澎深深一揖,“这于我是个磨练,读书养气,在这些地方就得力了!”
解到京里,丁澎才知道要兴科场大狱,考官被参的,不止河南一处,而且河南的情节还不算重。最严重的是顺天和江南两闱;弊端由顺天发现,及于江南,再蔓延到河南、山东、山西。
科场的积弊,由来已久;皇帝决心加以整饬,这年——顺治十四年了酋,各省普行乡试,特地严厉告诫:“考官阅卷有弊者,杀无赦!”
各省乡试,录取举人的名额是有规定的,顺天闭是一百六十八,江南闱是一百六十三,居各省的首二位。这一北一南两地,前者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后者为人文荟萃之区,因此这北南两闱亦是国家选拔人才最关紧要的所在,所派的考官,特别慎重。北闱的正主考就是曹本荣,副主考名叫来之绳,亦是学问优长的翰林宫。
正副主考以外,另外又派十四名考官,称为“房官”;在京师,照例选派各衙门科举出身而有才名的“散官”充任,这一类“散官”,另成一类,称为“中、行、评、博”;即是中书科中书,行人司行人,大理寺评事,国子监博士的合称。这年,大理寺的左右评事,李振邺、张我朴都被派充任房官。
这两个人是少年新进,才名甚高,而行止有亏;因此听说他们膺选入闱,许多不肖仕子纷纷钻营,谋通关节,尤其是走李振邺的路子的更多——居间经手的是一个湖州的秀才张汉。
张汉跟李振邺是朋友,到京谋生,因为资斧不继,借住在李家。李振邺的太太在原籍,京里只有一个新娶的姨太太。一天得到消息,说李太太已从家乡动身,不日到京,李振邺大起恐慌。
因为李振邺惧内。他的这个小名秋葵的姨太太是瞒着太太而娶的,一旦东窗事发,这饥荒有得打。但是,他又舍不得遣走秋葵。左思右想,想出了一条移花接木之计。
跟秋葵说通了以后,他找到张汉,说明原因,要把秋葵送给张汉,但是有个条件,只有在晚上,秋葵才是张汉的新姬;在白天,她仍旧是李振邺的外室。
穷愁潦倒的张汉,得此飞来艳福,自然一诺无辞。于是“绿杨分作两家看”,秋葵跟着张汉,另外赁屋同居,但依旧向月而开。
不多几天,她向李振邺诉苦,“老爷就是可怜我,也得替我找个富家儿郎,让我终身有靠,如今嫁了个穷鬼,三餐不饱,苦得要死,”秋葵淌着眼泪说,“转眼秋风一起,棉衣服还不知道在哪里?这个年更不知道怎么过了?”
“你不要忙!”李振邺应声答道:“我早已筹画好了,包你一到冬天,稳坐暖炕,黑的是煤炭,白的是馍馍,舒舒服服过一个肥年。”
“我不信!”秋葵真的不信,“哪有这样的好事?”
“这就叫机会!今年是子午卯西的大比之年,我已经内定了要入闱。”李振邺把秋葵抱着坐在膝上,低声向她耳际嘱咐:“你悄悄跟老张去说,叫他去找‘主顾’,要有钱人家的子弟,肚子里‘火烛小心’而急于想中举的;每一个六千银子,另加两成小费。我得正项,老张得小费,二六一十二,每个就是一千两百银子,能找到三个,你算算看,是多少?”
这再好算没有了,“三千六百两银子!”秋葵喜出望外,反又不信了,“真有这样的好事?”
“你不信就拉倒。”
“信、信!”秋葵笑着说道。“做梦也不曾想到会发三千六百两银子的大财!”
在她已觉此是巨数,而张汉意犹未足,心里在想,这件事,在李振邺不费吹灰之力,而自己要去觅主顾,却须大费气力。出的力多,得的钱少,这笔生意划不来。
“哼!”他冷笑着对秋葵说,“你的眼孔真小,三千六百两有什么了不起?你不想想,他安安稳稳坐得一万八——如果我找不来主顾,莫说一万八千银子,一两人钱他也没得。”
“那么,你说,你要多少呢?”
“什么‘你’要多少?你到底是谁的人!你呀、我呀的,拿我当什么人看了?”
秋葵知道自己错了,“我是说‘我们’要多少?一时说错了也是有的,你何必这样子光火。”她也反唇相讥:“真是穷人气大!”
“好了,好了!”张汉却又软了下来,“我是生老李的气,你不要误会。老李良心太黑了!秋葵,你要明白些,你跟我是一辈子,凡事替我打算,就是替你自己打算,懂不懂这个道理?”
秋葵想想不错。李振邺的老婆是雌老虎,自己跟他这样明来暗去,有朝一日事机败露,必定要受一顿羞辱。倒不如弄几个钱,跟他一刀两断,死心塌地随着张汉过日子,才是个了断。
于是她深深点头:“我怎么不懂?”
“与其为他打算,不如为我们自己打算。秋葵,你等他来跟你说,请他把‘关节’给我,卖出一个,对半分帐,各得三千。”
“那么,还有小费呢?”秋葵也很精明,“小费要归我。”
“小费就不一定了,如果有,就归你。”张汉又说,“我自己当然也要下场;我这个‘关节’,对不起,要叨他的光。”
“这样子说,你马上也是‘新科举人’了!”
“岂止新科举人?明年春闱联提成进士,我不想当翰林,也不想当京官;榜下即用去当知县,选上了无锡、苏州这些好缺,你想想,你这个官太太当起来,是啥滋味?”
有这样的好事!秋葵想想不能不信,顿时欣喜若狂,一夜都不曾合眼。
到了第二天下午,李振邺照例来“歇中觉”,秋葵便把张汉的意思说了出来,只瞒着他自己要下场的话,因为照张汉的一把如意算盘,到明年就带着秋葵远走高飞,李振邺自然不愿,有此顾忌,他就不肯把关节交出来了。
就这样,李振邺还是不肯。经不住秋葵一会儿娇语央求,一会儿生气要不理他,软硬俱来,使得李振邺终于屈服。
“关节我可以告诉你,不晓得你记得住,记不住?”
“何必要我记?你不会拿张纸写下来?”秋葵拖着他就走,“来,来!我替你磨墨。”
“你替我磨墨,我也不写。”李振邺使劲摇头,“笔迹不能落在外面。”
秋葵无奈只好听他口授,李振邺定的关节是“诚、敏”二字,分嵌在“承题”第二句第二个字和第三句第三个字——八股文有一定的格式,起首两句,说破题中之意,名为“破题”;接下来就是“承题”,笔法须与破题相反,正破则反承,反破则顺承,通常最少三句,最多六旬。第二句第二个字用“诚”字,第三句第三个字用“敏”字,李振邺一看就知道打来了暗号,自然会极力向主考“呈荐”录取。
张汉得到了这个关节,自以为名利双收,已在掌握,但事与愿违,卖关节亦并不容易。
买关节自然有人,但要打听打听“行情”;房官只有“荐卷”之权,而每房所荐的卷子,大致都有定额,除非得人极盛,好卷子太多,以争取较多的名额,一般来说,逾额荐卷,主考是不会买帐的。
于是五十五名生徒,平日埋首钻研;逢初二、十六参加月课。其中一课名为“官课”,由汤斌开始,出题考试,评定等第,优等每名奖银二两,次等奖银一两;文字拙劣的,汤斌必定把他们找来,一个个细问学业进度,加以指点。到下一个月便是同州知府马呈祥主持;他的家累重,而俸人无多,捐廉所发的奖金便少些。然后又是各县县官到院出题考试,而不论是谁主持官课,汤斌一定要到书院来帮着照顾;因此,不但是书院中的生徒,就是主持考课的州县官,亦无不觉得这位“汤大人”循循善诱,跟他论学谈艺,确有一种身心俱泰的乐趣。
这样到了顺治十四年了西,是乡试之年。有个河南副主考丁澎,是杭州人,文名极盛,他是顺治十二年的进士,与汤斌在京里相识,订交不久而极佩服汤斌的为人,所以出闱以后,特地经函谷道专诚来访汤斌,一叙契阔。
不想一到就病倒了,汤斌为他延医治病,代为办公事请病假,每天亲自看护医药;到年底病愈,正待启程回京时,来了一道上谕,指河南正主考黄钅心、副主考丁澎,主持试务有弊,为言官参劾,奉旨:“黄钅心着革职严拿察究,丁澎亦着革职察议。”
3 、科场大狱
逮捕丁澎的上谕到了汤斌手里,他颇为疑惑,丁澎的操守是他相信得过,何至于闱中舞弊?他在想,河南的正主考,也是他的顺治九年壬辰科的同年黄钅心,在京里当吏部员外时,曾听说有索取红包的不谨之行;如果了澎不是为给事中朱绍凤所误参,受了冤枉,就必是受了黄钅心的连累。总之是非黑白还没有判明,自己对这位纤道来访,而遭遇了拂逆的朋友,唯有尽可能加以安慰和援助。
于是他带着公文到客馆中去看丁澎,“飞涛!”他叫着他的别号,平静地说:“有件事似乎是新闻。”他把公文递了过去。
丁澎一看,显得一惊,接着黯然地叹了口气:“唉!我晓得要受无妄之灾!”
这就见得汤斌的猜测不错了,是受了黄钅心的连累;黄钅心到底如何作弊,他不便去打听,只是为丁澎譬解,“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说“飞涛,你总记得《西铭》上的话:”贫贱忧患,宁至汝于成!‘“
“见教得极是!”丁澎深深一揖,“这于我是个磨练,读书养气,在这些地方就得力了!”
解到京里,丁澎才知道要兴科场大狱,考官被参的,不止河南一处,而且河南的情节还不算重。最严重的是顺天和江南两闱;弊端由顺天发现,及于江南,再蔓延到河南、山东、山西。
科场的积弊,由来已久;皇帝决心加以整饬,这年——顺治十四年了酋,各省普行乡试,特地严厉告诫:“考官阅卷有弊者,杀无赦!”
各省乡试,录取举人的名额是有规定的,顺天闭是一百六十八,江南闱是一百六十三,居各省的首二位。这一北一南两地,前者是“天子脚下”的首善之区;后者为人文荟萃之区,因此这北南两闱亦是国家选拔人才最关紧要的所在,所派的考官,特别慎重。北闱的正主考就是曹本荣,副主考名叫来之绳,亦是学问优长的翰林宫。
正副主考以外,另外又派十四名考官,称为“房官”;在京师,照例选派各衙门科举出身而有才名的“散官”充任,这一类“散官”,另成一类,称为“中、行、评、博”;即是中书科中书,行人司行人,大理寺评事,国子监博士的合称。这年,大理寺的左右评事,李振邺、张我朴都被派充任房官。
这两个人是少年新进,才名甚高,而行止有亏;因此听说他们膺选入闱,许多不肖仕子纷纷钻营,谋通关节,尤其是走李振邺的路子的更多——居间经手的是一个湖州的秀才张汉。
张汉跟李振邺是朋友,到京谋生,因为资斧不继,借住在李家。李振邺的太太在原籍,京里只有一个新娶的姨太太。一天得到消息,说李太太已从家乡动身,不日到京,李振邺大起恐慌。
因为李振邺惧内。他的这个小名秋葵的姨太太是瞒着太太而娶的,一旦东窗事发,这饥荒有得打。但是,他又舍不得遣走秋葵。左思右想,想出了一条移花接木之计。
跟秋葵说通了以后,他找到张汉,说明原因,要把秋葵送给张汉,但是有个条件,只有在晚上,秋葵才是张汉的新姬;在白天,她仍旧是李振邺的外室。
穷愁潦倒的张汉,得此飞来艳福,自然一诺无辞。于是“绿杨分作两家看”,秋葵跟着张汉,另外赁屋同居,但依旧向月而开。
不多几天,她向李振邺诉苦,“老爷就是可怜我,也得替我找个富家儿郎,让我终身有靠,如今嫁了个穷鬼,三餐不饱,苦得要死,”秋葵淌着眼泪说,“转眼秋风一起,棉衣服还不知道在哪里?这个年更不知道怎么过了?”
“你不要忙!”李振邺应声答道:“我早已筹画好了,包你一到冬天,稳坐暖炕,黑的是煤炭,白的是馍馍,舒舒服服过一个肥年。”
“我不信!”秋葵真的不信,“哪有这样的好事?”
“这就叫机会!今年是子午卯西的大比之年,我已经内定了要入闱。”李振邺把秋葵抱着坐在膝上,低声向她耳际嘱咐:“你悄悄跟老张去说,叫他去找‘主顾’,要有钱人家的子弟,肚子里‘火烛小心’而急于想中举的;每一个六千银子,另加两成小费。我得正项,老张得小费,二六一十二,每个就是一千两百银子,能找到三个,你算算看,是多少?”
这再好算没有了,“三千六百两银子!”秋葵喜出望外,反又不信了,“真有这样的好事?”
“你不信就拉倒。”
“信、信!”秋葵笑着说道。“做梦也不曾想到会发三千六百两银子的大财!”
在她已觉此是巨数,而张汉意犹未足,心里在想,这件事,在李振邺不费吹灰之力,而自己要去觅主顾,却须大费气力。出的力多,得的钱少,这笔生意划不来。
“哼!”他冷笑着对秋葵说,“你的眼孔真小,三千六百两有什么了不起?你不想想,他安安稳稳坐得一万八——如果我找不来主顾,莫说一万八千银子,一两人钱他也没得。”
“那么,你说,你要多少呢?”
“什么‘你’要多少?你到底是谁的人!你呀、我呀的,拿我当什么人看了?”
秋葵知道自己错了,“我是说‘我们’要多少?一时说错了也是有的,你何必这样子光火。”她也反唇相讥:“真是穷人气大!”
“好了,好了!”张汉却又软了下来,“我是生老李的气,你不要误会。老李良心太黑了!秋葵,你要明白些,你跟我是一辈子,凡事替我打算,就是替你自己打算,懂不懂这个道理?”
秋葵想想不错。李振邺的老婆是雌老虎,自己跟他这样明来暗去,有朝一日事机败露,必定要受一顿羞辱。倒不如弄几个钱,跟他一刀两断,死心塌地随着张汉过日子,才是个了断。
于是她深深点头:“我怎么不懂?”
“与其为他打算,不如为我们自己打算。秋葵,你等他来跟你说,请他把‘关节’给我,卖出一个,对半分帐,各得三千。”
“那么,还有小费呢?”秋葵也很精明,“小费要归我。”
“小费就不一定了,如果有,就归你。”张汉又说,“我自己当然也要下场;我这个‘关节’,对不起,要叨他的光。”
“这样子说,你马上也是‘新科举人’了!”
“岂止新科举人?明年春闱联提成进士,我不想当翰林,也不想当京官;榜下即用去当知县,选上了无锡、苏州这些好缺,你想想,你这个官太太当起来,是啥滋味?”
有这样的好事!秋葵想想不能不信,顿时欣喜若狂,一夜都不曾合眼。
到了第二天下午,李振邺照例来“歇中觉”,秋葵便把张汉的意思说了出来,只瞒着他自己要下场的话,因为照张汉的一把如意算盘,到明年就带着秋葵远走高飞,李振邺自然不愿,有此顾忌,他就不肯把关节交出来了。
就这样,李振邺还是不肯。经不住秋葵一会儿娇语央求,一会儿生气要不理他,软硬俱来,使得李振邺终于屈服。
“关节我可以告诉你,不晓得你记得住,记不住?”
“何必要我记?你不会拿张纸写下来?”秋葵拖着他就走,“来,来!我替你磨墨。”
“你替我磨墨,我也不写。”李振邺使劲摇头,“笔迹不能落在外面。”
秋葵无奈只好听他口授,李振邺定的关节是“诚、敏”二字,分嵌在“承题”第二句第二个字和第三句第三个字——八股文有一定的格式,起首两句,说破题中之意,名为“破题”;接下来就是“承题”,笔法须与破题相反,正破则反承,反破则顺承,通常最少三句,最多六旬。第二句第二个字用“诚”字,第三句第三个字用“敏”字,李振邺一看就知道打来了暗号,自然会极力向主考“呈荐”录取。
张汉得到了这个关节,自以为名利双收,已在掌握,但事与愿违,卖关节亦并不容易。
买关节自然有人,但要打听打听“行情”;房官只有“荐卷”之权,而每房所荐的卷子,大致都有定额,除非得人极盛,好卷子太多,以争取较多的名额,一般来说,逾额荐卷,主考是不会买帐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