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坎儿井
作者:物语000 更新:2021-10-31 00:09
第875章 坎儿井
“叮,恭喜宿主获得十挺轻机枪和制造工艺图纸。”
“叮,恭喜宿主获得建造坎儿井修建方法和路线图。”
…………
朱由检正在和定王商量澳洲的事情,突然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这次不但奖励一千万积分,还奖励了轻机枪和轻机枪制造工艺等很多东西。
后来连坎儿井的修建路线图和方法都奖励给朱由检。
这个坎儿井朱由检太需要了,西域很多地方不适合人生存就是因为没有水源。
虽然当地前期也有一些坎儿井,可是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已经不出水了。
说起坎儿井,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水利工程,它可是比长城还要伟大的工程。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基本以农耕文明为主,而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
在机械化时代没有到来之前,农业完全是“靠天吃饭”。
因而只有在400毫米降雨线内的地区,才是农耕文明最为发达的地方,即古代所说的“中原地区”。
即使到了清朝末期,400毫米降雨线之外的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还属于苦寒地区,少人居住。
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地区,地处我国四大盆地之一,虽然属于古西域范畴,但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从汉代开始,匈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西进过程中,吐鲁番都是必经之地,也是必争之地,因而这里成为了中原王朝屯兵的重要枢纽。
早在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汉朝就在这里设置了戊己校尉府。
既然有了兵卒,就需要粮食,而在当地兴修水利、发展屯田就成了当务之急。
之所以要在当地屯田,是因为粮食运送过程中的损耗相当大,任何一个王朝都没办法长期承受将大批量粮食从中原地区运到吐鲁番地区的沉重负担。
最早这里依托着绿洲建立起了小规模的古城,如交河古城和高昌古城。
但能够发展起文化灿烂、规模较大的古城,当地人所依靠的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赠予,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智慧——坎儿井。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水利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神奇的走向和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保存珍贵的水源,为干旱地区的人民提供足够的灌溉和生活用水。
关于坎儿井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来自于中亚,是从波斯帝国传入新疆地区的,时至今日,伊朗地区仍旧是世界坎儿井使用年代最长、数量最多之地。
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来源于中国内地,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它起源于井渠,《史记·大宛列传》中曾记载当地人来到中原找到“秦人”学会了穿井之术,从而解决了城中断水的问题。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这是来自于本地先民的发明创造。
虽然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但目前还是第三种说法受到更多人赞同。
因为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刻有坎儿井的岩画,这些画至少有4000-6000年历史。
无论是中亚传入还是中原人传授,都不能解释在距今年代如此久远的岩画中为何会出现坎儿井的身影。
标准的坎儿井,一般由竖井和暗渠两部分组成,竖井供定位、进入、通风之用,开挖时所取的土会在周围形成环形土堆,从而防止地面水渗入。
竖井的深度与坎儿井所处的位置有关,下游地区一般只需要打10米左右,上游地区则有可能需要深至一百米。
暗渠又称“输水廊道”,有集水段和明渠段,其宽度、高度等一般只能允许一人侧身进入,长度则根据水位深度、土质等因素不同而变化,一般都有3到5公里,最长则可能超过10公里。
大部分位于地下的坎儿井,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水的蒸发,在没有科学知识的年代,仅仅凭借实践建造出这样结构复杂的水利工程,先民们的智慧可见一斑。
坎儿井在新疆的干旱地区十分常见,是当地农业的重要保障。
当然,修建一条坎儿井也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上千条的数量更是消耗不小,但是坎儿井是切切实实为人民谋到了福利,而且造福了新疆当地人民千年。
从这个角度看,历朝历代耗资巨大修建而成的长城,固然能够抵御一定少数民族的进攻,也十分壮观,在今天看来有着相当的历史意义和观赏价值。
但是从“造福人民”这一实用性角度来看,坎儿井是比长城还要伟大的存在。
很多坎儿井的消失,导致了当地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土壤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当地荒漠化面积大大增加。
对于新疆特别是吐鲁番人来说,坎儿井有着“母亲河”一样的地位,更是中华民族传统井渠文化的重要性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坎儿井也见证了绿洲的繁荣和发展,是水利事业、绿洲农业的里程碑。
直到现在,新疆地区年龄最大的坎儿井已经有473岁,每日的出水量仍可浇灌20亩地;最长的坎儿井则有足足25公里,最深的一条有98米深,20.7公里长。
这些大大小小的坎儿井在农业现代化的今天仍旧发挥着它的作用,作为对环境破坏最小的水利工程设施,守护着新疆的农业和绿洲。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概就是如此,坎儿井的发明不仅养活了更多的新疆人,更带来了相当的旅游收入,也为华夏的文化版图添上了靓丽的一趣÷阁。
当然今天的坎儿井并不是几百年前的,后期都经过无数次次改修才形成的。
有了系统帮助,朱由检准备尽快大修以及改造坎儿井,让坎儿井造福更多西域百姓。
朱由检听着美妙的系统提示音,开心的端起酒杯:
“皇帝们,根据父皇判断,你们皇兄应该已经把叶尔羌汗国灭了,来为我大明新增的版图干杯!”
三位公主和定王朱慈炯急忙起身端起酒杯,他们不可能坐着和父皇干杯。
“为父皇,为大明,为皇兄,为西征的将士们!干杯!”
一家人举杯都是一饮而尽,心情都是非常激动。
干杯结束,朱由检示意儿女们落座又说道:
“都坐吧!平定叶尔羌汗国后,父皇准备让你们皇兄和李岩率军歼灭哈萨克汗国,从而震慑准格尔,和硕汗国和西藏,让他们闻风而降!到时在那里驻扎我大明军队,从此实际控制整个西域,让华夏版图更加完整……”
(本章完)
“叮,恭喜宿主获得十挺轻机枪和制造工艺图纸。”
“叮,恭喜宿主获得建造坎儿井修建方法和路线图。”
…………
朱由检正在和定王商量澳洲的事情,突然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这次不但奖励一千万积分,还奖励了轻机枪和轻机枪制造工艺等很多东西。
后来连坎儿井的修建路线图和方法都奖励给朱由检。
这个坎儿井朱由检太需要了,西域很多地方不适合人生存就是因为没有水源。
虽然当地前期也有一些坎儿井,可是因为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已经不出水了。
说起坎儿井,它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水利工程,它可是比长城还要伟大的工程。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基本以农耕文明为主,而水利则是农业的命脉。
在机械化时代没有到来之前,农业完全是“靠天吃饭”。
因而只有在400毫米降雨线内的地区,才是农耕文明最为发达的地方,即古代所说的“中原地区”。
即使到了清朝末期,400毫米降雨线之外的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还属于苦寒地区,少人居住。
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地区,地处我国四大盆地之一,虽然属于古西域范畴,但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从汉代开始,匈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西进过程中,吐鲁番都是必经之地,也是必争之地,因而这里成为了中原王朝屯兵的重要枢纽。
早在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汉朝就在这里设置了戊己校尉府。
既然有了兵卒,就需要粮食,而在当地兴修水利、发展屯田就成了当务之急。
之所以要在当地屯田,是因为粮食运送过程中的损耗相当大,任何一个王朝都没办法长期承受将大批量粮食从中原地区运到吐鲁番地区的沉重负担。
最早这里依托着绿洲建立起了小规模的古城,如交河古城和高昌古城。
但能够发展起文化灿烂、规模较大的古城,当地人所依靠的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赠予,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智慧——坎儿井。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水利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神奇的走向和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保存珍贵的水源,为干旱地区的人民提供足够的灌溉和生活用水。
关于坎儿井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来自于中亚,是从波斯帝国传入新疆地区的,时至今日,伊朗地区仍旧是世界坎儿井使用年代最长、数量最多之地。
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来源于中国内地,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它起源于井渠,《史记·大宛列传》中曾记载当地人来到中原找到“秦人”学会了穿井之术,从而解决了城中断水的问题。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这是来自于本地先民的发明创造。
虽然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但目前还是第三种说法受到更多人赞同。
因为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刻有坎儿井的岩画,这些画至少有4000-6000年历史。
无论是中亚传入还是中原人传授,都不能解释在距今年代如此久远的岩画中为何会出现坎儿井的身影。
标准的坎儿井,一般由竖井和暗渠两部分组成,竖井供定位、进入、通风之用,开挖时所取的土会在周围形成环形土堆,从而防止地面水渗入。
竖井的深度与坎儿井所处的位置有关,下游地区一般只需要打10米左右,上游地区则有可能需要深至一百米。
暗渠又称“输水廊道”,有集水段和明渠段,其宽度、高度等一般只能允许一人侧身进入,长度则根据水位深度、土质等因素不同而变化,一般都有3到5公里,最长则可能超过10公里。
大部分位于地下的坎儿井,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水的蒸发,在没有科学知识的年代,仅仅凭借实践建造出这样结构复杂的水利工程,先民们的智慧可见一斑。
坎儿井在新疆的干旱地区十分常见,是当地农业的重要保障。
当然,修建一条坎儿井也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修建上千条的数量更是消耗不小,但是坎儿井是切切实实为人民谋到了福利,而且造福了新疆当地人民千年。
从这个角度看,历朝历代耗资巨大修建而成的长城,固然能够抵御一定少数民族的进攻,也十分壮观,在今天看来有着相当的历史意义和观赏价值。
但是从“造福人民”这一实用性角度来看,坎儿井是比长城还要伟大的存在。
很多坎儿井的消失,导致了当地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土壤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当地荒漠化面积大大增加。
对于新疆特别是吐鲁番人来说,坎儿井有着“母亲河”一样的地位,更是中华民族传统井渠文化的重要性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坎儿井也见证了绿洲的繁荣和发展,是水利事业、绿洲农业的里程碑。
直到现在,新疆地区年龄最大的坎儿井已经有473岁,每日的出水量仍可浇灌20亩地;最长的坎儿井则有足足25公里,最深的一条有98米深,20.7公里长。
这些大大小小的坎儿井在农业现代化的今天仍旧发挥着它的作用,作为对环境破坏最小的水利工程设施,守护着新疆的农业和绿洲。
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大概就是如此,坎儿井的发明不仅养活了更多的新疆人,更带来了相当的旅游收入,也为华夏的文化版图添上了靓丽的一趣÷阁。
当然今天的坎儿井并不是几百年前的,后期都经过无数次次改修才形成的。
有了系统帮助,朱由检准备尽快大修以及改造坎儿井,让坎儿井造福更多西域百姓。
朱由检听着美妙的系统提示音,开心的端起酒杯:
“皇帝们,根据父皇判断,你们皇兄应该已经把叶尔羌汗国灭了,来为我大明新增的版图干杯!”
三位公主和定王朱慈炯急忙起身端起酒杯,他们不可能坐着和父皇干杯。
“为父皇,为大明,为皇兄,为西征的将士们!干杯!”
一家人举杯都是一饮而尽,心情都是非常激动。
干杯结束,朱由检示意儿女们落座又说道:
“都坐吧!平定叶尔羌汗国后,父皇准备让你们皇兄和李岩率军歼灭哈萨克汗国,从而震慑准格尔,和硕汗国和西藏,让他们闻风而降!到时在那里驻扎我大明军队,从此实际控制整个西域,让华夏版图更加完整……”
(本章完)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