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者:虚待斋 更新:2021-12-03 11:30
向太后不同意。章惇只好改口说,若论长幼,当立年长的申王赵佖为帝。然而,向太后看中的恰恰是赵佶。
赵佶并非向太后所生,但在向太后心目中印象良好。赵佶每天都到向太后住处请安,称得上是又聪明又孝顺的孩子,因此向太后偏爱他。章惇是反对端王即位的,他认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向太后却不以为然。知枢密院曾布首先附和太后之议,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也相继表示赞同。章惇势单力薄,不再争辩。赵佶就这样被向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宝座,他就是宋徽宗。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他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马,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赵佶17岁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后,册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徽宗,虽为正宫,但并不得宠。此时,徽宗宠幸的是郑、王二贵妃,二人本是向太后宫中的押班,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辞。徽宗为藩王时,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徽宗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等到徽宗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徽宗如愿以偿,甚为欢喜。据记载,郑氏“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显而易见,郑氏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还能帮助徽宗处理奏章。因此,徽宗更偏爱郑氏。徽宗多次赐给郑氏情词艳曲,后来传出宫禁,广为流传。王皇后去世,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册封郑氏为皇后。
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还微服出宫,寻找刺激。李师师本姓王,工匠之女,四岁丧父,遂入娼籍李家,后来成为名噪一时的京城名妓。她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称“飞将军”。自政和以后,徽宗经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侍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家过夜。为了寻欢作乐,徽宗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帮助徽宗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档(宫中宴饮);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染病)。天子不惜九五之尊,游幸于青楼妓馆,并非光彩之事,所以徽宗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对比都心知肚明,但却不敢过问,致使徽宗更加放荡。秘书省正字曹辅曾经挺身而出,上疏规谏徽宗应爱惜龙体,以免贻笑后人。徽宗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命王黼等人处理此事。这些人自然领会徽宗的意思,以曹辅诬蔑天子之罪论处,徽宗当即将曹辅发配郴州。
文艺全才
徽宗天资聪明,从小就对书画情有独钟,到十六七岁时,已经成为知名度极高的艺术家。即位前,徽宗经常和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大年(赵令穰)以及黄庭坚、吴元瑜等人交往。这些人都是当时颇有成就的书画高手,对徽宗的艺术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徽宗即位后,多方收集历代名书佳画,临摹不辍,技艺大进,成为当之无愧的画坛巨匠。其绘画注重写生,以精致、逼真著称,其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尤精于花鸟。
现存徽宗的画比较多,其中《芙蓉锦鸡图》描写了花枝和禽鸟的动态,芙蓉把锦鸡压得很低,锦鸡却在注视着翻飞的蝴蝶,三种景象连在一起,构成了兴致盎然的整体效果。《写生珍禽图》是徽宗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作品本身的艺术、文物和收藏价值非常高,这幅画于2002年被人以2500余万人民币拍走。
徽宗不仅擅长绘画,书法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书法在学薛稷、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自成一家,称“瘦金体”。其笔势瘦硬挺拔,字体修长匀称,自王羲之以后堪称特立独行者,惟宋徽宗“瘦金体”而已。我每每观赏起来,总是心驰神往。他精于楷书、草书,狂草也别具一格,意趣天成,自然洒脱,如疾风骤雨,似惊涛骇浪。
宋初以来,供职于书画院之人与其他部门相比地位颇低,就连服饰也与其他部门同等官员不同。徽宗不仅建立、健全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还相应地提高了画院的政治地位。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下令设立了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画学,后并入翰林书画院。画学专业分道佛、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科目,教授《说文解字》、《尔雅》、《方言》、《释名》等课程。画院也有严格的考试,每次都由徽宗以古人诗句亲自命题,诸如“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去马蹄香”、“嫩绿枝头红一点”,等等,精巧别致,颇具魅力和想象空间。
由于徽宗的不懈努力,画院和画学取得了巨大成绩,一方面培养了诸如张希颜、孟应之、赵宣等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另一方面开创了北宋绘画的新境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里程碑。学术界有“北宋绘画,实为中国最完美绘画”的美誉,这与徽宗酷爱艺术而造就良好的文化氛围有直接关系。
徽宗在位期间,还广泛收集古代金石书画,珍视藏书。北宋末年,金人攻陷汴京后,掳去徽宗的乘舆、嫔妃,他都未尝动色,当索要他馆藏的书画时,“上听之喟然”。由此可见,徽宗最看重的身外之物只是书画。宣和年间,徽宗令人将御府所藏历代书画墨迹编写成《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并刻了著名的《大观帖》。这些编刻对丰富绘画理论和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重用小人
自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后,北宋出现了拥护变法的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和反对变法的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两党政治绵延不绝,一直到徽宗朝。向太后是旧党总后台,但徽宗即位一年后她就死了,她一死,徽宗立即倒向新党,崇宁元年(1102),他把旧党最后一任宰相韩忠彦免职,任命新党蔡京当宰相。但蔡京虽以新党身份作政治号召,其实他并不是新党,只是一个一再变节的、投机取巧的官场混混。他对新党的一连两任宰相曾布、张商英,同样排斥。虽然也下令恢复王安石的新法,但只是一种宣传手段,并不认真执行,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打击他的政敌。
徽宗在位26年,蔡京四度出任宰相,长达24年。赵佶还时常驾临他家中欢宴,给予他特殊的荣耀。赵佶重用他,是因为他的谄媚有独到之处,赵佶只有在他面前才感觉到心情舒适。所以有时候赵佶虽然有点厌恶他,但就是离不开他。蔡京诱导赵佶在皇宫里大量兴筑假山,布置奇花异草和奇异石头。这种微不足道的庭院园艺,原本算不了什么,但帝王的无限权力和蔡京集团的苦心运用,使它成为北宋建国百余年来最大的暴政。官员们从全国各地尤其是太湖湖底弄来的石头,经由水路运到首都开封。船舶相连,称为“花石纲”。到太湖湖底采石,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运输这些石头,占用大量船舶,有的石头太大,需要上千纤夫在两岸拉动船只,有的石头大到将船压翻,船夫溺死很多。遇到桥梁挡路,竟将桥梁拆掉让石头过去。无论什么人家,一根草或一块碎石头,都可能忽然间被率领着士兵的官员闯进来,加上标帜,指为“御前用物”,命主人小心看护。如果看护的程度不能使官员满意,那就犯了“大不敬”罪状,依法主犯处斩,全家贬窜。运走的时候,则把房屋墙垣拆掉,恭恭敬敬地把御前用物抬出来。“花石纲”成为最简单而有奇效的敲诈勒索的法宝,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与虎谋皮终落虎口
蔡京所以能得到权柄,由于宦官童贯的支持,童贯才是赵佶唯一始终宠信的助手。赵佶曾派他当河湟战区宣抚使,并代表皇帝出巡四方,没有人能比他更炙手可热。政和元年(1111)九月,徽宗派童贯出使辽国窥探虚实,返程途经燕京时,结识了燕人马植。此人品行恶劣,但他声称有灭辽的良策,深得童贯器重。童贯将他带回,为他改名李良嗣。在童贯的举荐下,李良嗣向徽宗全面介绍了辽国危机和金国的崛起,建议宋金联合灭辽。徽宗大喜,当即赐李良嗣国姓赵,授以官职。从此,宋朝开始了联金灭辽、光复燕云之举。
对徽宗这种投机取巧的愚蠢做法,朝廷内外许多有见识的大臣都不以为然,只有童贯、王黼、蔡攸等一帮奸臣异想天开,竭力支持。重和元年(1118)春天,徽宗派遣马政等人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至金,策划灭辽之事。随后金也派使者到宋,研究攻辽之事,双方展开了秘密外交。在几经往返之后,双方就共同出兵攻辽基本达成一致,金国攻取辽国的中京大定府,北宋负责攻取辽国的燕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宋把过去每年给辽的岁币如数转给金国,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
其后不久,徽宗得知辽朝已经获悉宋金盟约之事,非常后悔,担心遭到辽的报复,便下令扣留金朝使者,迟迟不履行协议出兵攻辽,为后来金国毁约败盟留下了把柄。
赵佶并非向太后所生,但在向太后心目中印象良好。赵佶每天都到向太后住处请安,称得上是又聪明又孝顺的孩子,因此向太后偏爱他。章惇是反对端王即位的,他认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向太后却不以为然。知枢密院曾布首先附和太后之议,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也相继表示赞同。章惇势单力薄,不再争辩。赵佶就这样被向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宝座,他就是宋徽宗。 赵佶生于元丰五年(1082),自幼养尊处优,逐渐养成了轻佻浪荡的性格。他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赵佶迷恋声色犬马,游戏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戏。他以亲王之尊,经常微服游幸青楼歌馆,寻花问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几乎都与他有染,有时他还将喜欢的妓女乔装打扮带入王府中,长期据为己有。
赵佶17岁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后,册王氏为皇后。王皇后相貌平平,生性俭约,不会取悦徽宗,虽为正宫,但并不得宠。此时,徽宗宠幸的是郑、王二贵妃,二人本是向太后宫中的押班,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辞。徽宗为藩王时,每到慈德宫请安,向太后总是命郑、王二人陪侍。二人小心谨慎,又善于奉承,颇得徽宗好感,时间一长,向太后有所觉察,等到徽宗即位,便把二人赐给他。徽宗如愿以偿,甚为欢喜。据记载,郑氏“自入宫,好观书,章奏能自制,帝爱其才”。显而易见,郑氏不仅姿色出众,而且还能帮助徽宗处理奏章。因此,徽宗更偏爱郑氏。徽宗多次赐给郑氏情词艳曲,后来传出宫禁,广为流传。王皇后去世,徽宗于政和元年(1111)册封郑氏为皇后。
尽管后宫粉黛三千,佳丽如云,但徽宗还微服出宫,寻找刺激。李师师本姓王,工匠之女,四岁丧父,遂入娼籍李家,后来成为名噪一时的京城名妓。她色艺双全,慷慨有侠名,号称“飞将军”。自政和以后,徽宗经常乘坐小轿子,带领数名侍从,微服出宫,到李师师家过夜。为了寻欢作乐,徽宗设立行幸局专门负责出行事宜。荒唐的是,行幸局的官员还帮助徽宗撒谎,如当日不上朝,就说徽宗有排档(宫中宴饮);次日未归,就传旨称有疮痍(染病)。天子不惜九五之尊,游幸于青楼妓馆,并非光彩之事,所以徽宗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被他人发现;其实多数朝臣对比都心知肚明,但却不敢过问,致使徽宗更加放荡。秘书省正字曹辅曾经挺身而出,上疏规谏徽宗应爱惜龙体,以免贻笑后人。徽宗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命王黼等人处理此事。这些人自然领会徽宗的意思,以曹辅诬蔑天子之罪论处,徽宗当即将曹辅发配郴州。
文艺全才
徽宗天资聪明,从小就对书画情有独钟,到十六七岁时,已经成为知名度极高的艺术家。即位前,徽宗经常和驸马都尉王诜、宗室赵大年(赵令穰)以及黄庭坚、吴元瑜等人交往。这些人都是当时颇有成就的书画高手,对徽宗的艺术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徽宗即位后,多方收集历代名书佳画,临摹不辍,技艺大进,成为当之无愧的画坛巨匠。其绘画注重写生,以精致、逼真著称,其观察生活细致入微,尤精于花鸟。
现存徽宗的画比较多,其中《芙蓉锦鸡图》描写了花枝和禽鸟的动态,芙蓉把锦鸡压得很低,锦鸡却在注视着翻飞的蝴蝶,三种景象连在一起,构成了兴致盎然的整体效果。《写生珍禽图》是徽宗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作品本身的艺术、文物和收藏价值非常高,这幅画于2002年被人以2500余万人民币拍走。
徽宗不仅擅长绘画,书法也有很高的造诣。其书法在学薛稷、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兼容并蓄,自成一家,称“瘦金体”。其笔势瘦硬挺拔,字体修长匀称,自王羲之以后堪称特立独行者,惟宋徽宗“瘦金体”而已。我每每观赏起来,总是心驰神往。他精于楷书、草书,狂草也别具一格,意趣天成,自然洒脱,如疾风骤雨,似惊涛骇浪。
宋初以来,供职于书画院之人与其他部门相比地位颇低,就连服饰也与其他部门同等官员不同。徽宗不仅建立、健全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还相应地提高了画院的政治地位。崇宁三年(1104年),徽宗下令设立了专门培养绘画人才的画学,后并入翰林书画院。画学专业分道佛、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科目,教授《说文解字》、《尔雅》、《方言》、《释名》等课程。画院也有严格的考试,每次都由徽宗以古人诗句亲自命题,诸如“竹锁桥边卖酒家”、“踏花归去马蹄香”、“嫩绿枝头红一点”,等等,精巧别致,颇具魅力和想象空间。
由于徽宗的不懈努力,画院和画学取得了巨大成绩,一方面培养了诸如张希颜、孟应之、赵宣等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另一方面开创了北宋绘画的新境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里程碑。学术界有“北宋绘画,实为中国最完美绘画”的美誉,这与徽宗酷爱艺术而造就良好的文化氛围有直接关系。
徽宗在位期间,还广泛收集古代金石书画,珍视藏书。北宋末年,金人攻陷汴京后,掳去徽宗的乘舆、嫔妃,他都未尝动色,当索要他馆藏的书画时,“上听之喟然”。由此可见,徽宗最看重的身外之物只是书画。宣和年间,徽宗令人将御府所藏历代书画墨迹编写成《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并刻了著名的《大观帖》。这些编刻对丰富绘画理论和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重用小人
自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后,北宋出现了拥护变法的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和反对变法的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两党政治绵延不绝,一直到徽宗朝。向太后是旧党总后台,但徽宗即位一年后她就死了,她一死,徽宗立即倒向新党,崇宁元年(1102),他把旧党最后一任宰相韩忠彦免职,任命新党蔡京当宰相。但蔡京虽以新党身份作政治号召,其实他并不是新党,只是一个一再变节的、投机取巧的官场混混。他对新党的一连两任宰相曾布、张商英,同样排斥。虽然也下令恢复王安石的新法,但只是一种宣传手段,并不认真执行,整天琢磨的只是如何打击他的政敌。
徽宗在位26年,蔡京四度出任宰相,长达24年。赵佶还时常驾临他家中欢宴,给予他特殊的荣耀。赵佶重用他,是因为他的谄媚有独到之处,赵佶只有在他面前才感觉到心情舒适。所以有时候赵佶虽然有点厌恶他,但就是离不开他。蔡京诱导赵佶在皇宫里大量兴筑假山,布置奇花异草和奇异石头。这种微不足道的庭院园艺,原本算不了什么,但帝王的无限权力和蔡京集团的苦心运用,使它成为北宋建国百余年来最大的暴政。官员们从全国各地尤其是太湖湖底弄来的石头,经由水路运到首都开封。船舶相连,称为“花石纲”。到太湖湖底采石,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运输这些石头,占用大量船舶,有的石头太大,需要上千纤夫在两岸拉动船只,有的石头大到将船压翻,船夫溺死很多。遇到桥梁挡路,竟将桥梁拆掉让石头过去。无论什么人家,一根草或一块碎石头,都可能忽然间被率领着士兵的官员闯进来,加上标帜,指为“御前用物”,命主人小心看护。如果看护的程度不能使官员满意,那就犯了“大不敬”罪状,依法主犯处斩,全家贬窜。运走的时候,则把房屋墙垣拆掉,恭恭敬敬地把御前用物抬出来。“花石纲”成为最简单而有奇效的敲诈勒索的法宝,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与虎谋皮终落虎口
蔡京所以能得到权柄,由于宦官童贯的支持,童贯才是赵佶唯一始终宠信的助手。赵佶曾派他当河湟战区宣抚使,并代表皇帝出巡四方,没有人能比他更炙手可热。政和元年(1111)九月,徽宗派童贯出使辽国窥探虚实,返程途经燕京时,结识了燕人马植。此人品行恶劣,但他声称有灭辽的良策,深得童贯器重。童贯将他带回,为他改名李良嗣。在童贯的举荐下,李良嗣向徽宗全面介绍了辽国危机和金国的崛起,建议宋金联合灭辽。徽宗大喜,当即赐李良嗣国姓赵,授以官职。从此,宋朝开始了联金灭辽、光复燕云之举。
对徽宗这种投机取巧的愚蠢做法,朝廷内外许多有见识的大臣都不以为然,只有童贯、王黼、蔡攸等一帮奸臣异想天开,竭力支持。重和元年(1118)春天,徽宗派遣马政等人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至金,策划灭辽之事。随后金也派使者到宋,研究攻辽之事,双方展开了秘密外交。在几经往返之后,双方就共同出兵攻辽基本达成一致,金国攻取辽国的中京大定府,北宋负责攻取辽国的燕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灭辽后,燕云之地归宋,宋把过去每年给辽的岁币如数转给金国,这就是历史上的宋金“海上之盟”。
其后不久,徽宗得知辽朝已经获悉宋金盟约之事,非常后悔,担心遭到辽的报复,便下令扣留金朝使者,迟迟不履行协议出兵攻辽,为后来金国毁约败盟留下了把柄。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