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作者:赤虎 更新:2021-12-03 11:13
三位姑娘也许会有被拐卖的担心。
好在姑娘们学会了潜水,大洋洲丰富的礁石,色彩斑澜的珊瑚,美丽的热带鱼,让她们的娱乐项目丰富多彩起来。这让她们已没空担心。
等绕过马达加斯加时,三位姑娘的潜水技巧已越发熟练,甚至不需要人陪伴,都能在水底畅游片刻。此时,她们才真正体会到大海地乐趣。
“下一个港口是什么?”望着逐渐远去地马达加斯加岛,克里斯蒂娜兴致勃勃地询问。她刚在罗亦安的帮助下,钓上一条箭鱼,心里充满成就感,正想向罗亦安再显示一番。
自从踏上这片海域后,罗亦安的情绪总有点怅怅,他心不在焉地回答:“好望角,我们将绕过好望角……前往圣赫勒拿岛。”
“圣赫勒拿岛”,克里斯蒂娜懊恼地回答:“又是一个荒岛!我们为什么不折向亚洲,我听说那里很好玩。”
“圣赫勒拿岛——那是条潜艇快车道”,罗亦安脱口而出,他马上又补救说:“那是一条古老地贩奴路线,大帆船时代,人们把圣赫勒拿岛当中途补给点……也就是说,在这条路线上,有许多古老沉船。
你们不是会潜水了吗?正好把打捞沉船宝藏当作一次实习,我保证,你们的收获会很丰厚。”
沉船、宝藏,这几个字眼一说出来,克里斯蒂娜立刻忘记了罗亦安前面说的话。
“我们有约定哦,到时,你可别忘了”,她叮咛一句,敲定道。
圣赫勒拿岛距非洲西海岸约2000公里,长期与世隔绝,曾被称为“世界尽头的一块小小岩石”。
这座小岛是因拿破仑而著名的。滑铁卢惨败后拿破仑被迫退位,获胜的反法联盟为防止其东山再起,把他流放到遥远而荒凉的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在这里度过5年多的流放生涯,于1821年去世,死因至今是个谜。
圣赫勒拿岛至今荒凉依旧,没有机场、没有党派,岛上居民隶属于英国却不能获得英国国籍。当年另一个到此的伟人、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赞叹这里是物种的天堂。但现在,最后一棵圣赫勒拿橄榄树已于2003年枯死,独一无二地红杉也濒临灭绝。
不过,圣赫勒拿岛海面下却有另一个名称,叫做“潜艇快车道”。二战时期,德国潜艇就是通过这条“快车道”封锁大西洋的,这个海盆与海沟连绵不断的海底世界,是潜艇的天堂。许多关于潜艇的电影,拍摄的都是发生于此的事。
游艇拐过好望角后,一路的航行可用“狂奔”来形容,抵达圣赫勒拿岛,罗亦安甚至连补给工作都懒得做——一方面是因为该岛实在穷困,根本没有接纳豪华游艇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船上地几位姑娘全是外行,一路上,她们根本没有注意他摆出的购置补给姿态。
她们把每一次靠岸都当作一次游览,经过这些事后,她们已经习惯了在看到海鸥飞起的时候,换上灿烂的衣衫,等船一靠岸就结伴登陆,招摇一番。而后,带着大包小包返回船上,与重新出现的罗亦安炫耀她们引人注目的采购漫游。
圣赫勒拿岛没什么好玩的,唯一一座囚禁拿破仑的城堡,只需花半个小时就可逛完。几位姑娘晃了一圈,回到船上,前脚才踏上甲板。罗亦安已启动了游艇。
一路狂奔,来到加勒比海。
在加勒比海稍作停留,当几位姑娘游兴正浓时,一封早已安排好的电报打断了众人的行程。
这是一封大型音乐会的邀请函,克里斯蒂娜她们的宣传画册如期刊出,为了配合宣传,她们的经纪人替她们安排了一个巡回演出的计划。
演出的第一站,在佛罗里达海滩,她们将作为主办方邀请的重要歌手之一,参加沙滩演唱会。
行期紧迫,几位姑娘虽对旅行中培养的那份感情恋恋不舍,但她们却不得不踏上飞机,告辞而去。
飞机消失在云端,佩琦抄着手,心不在焉的问:“你的客人走了,我的工作结束了吗?”
克里斯蒂娜和苔温妮要去参加演唱会,可拉沃蒂没事,她不满的插嘴说:“还有我呢,我们旅行的终点是在百慕达。”
罗亦安轻轻的点点头,领着这两位女士返回游艇。
当夜,游艇驶出港口,离岸约一百海里后,缓缓地放慢了速度。安鲁过来接替了罗亦安的驾驶工作。
“你这就走?”安鲁问。
“她们今晚喝的酒中加了安眠药,预计在明天中午清醒。等她们醒来,你告诉她们,我有事,重返岛上,由你来完成最后一段旅行。”
第七卷 改头换面 第178章 巨大的风暴
游艇的马达声渐渐低沉,没有星光的海面上伸手不见五指,罗亦安侧耳听了听周围的动静,按动了他腰带上的一个按钮。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不一会儿,只听见周围的海水翻滚起来,似乎有一条大鱼正从水里冒出。
罗亦安静静的等了一会儿,等水声平息,他拿起木浆,划动橡皮筏,朝着黑暗中驶去。
橡皮筏仿佛撞上了什么东西,海面太黑,几尺远的距离都看不清东西。他举起木浆,朝橡皮筏前方的障碍物敲了一下,只听“咚”的一声闷响,他镇定地放下浆,掰断几只荧光棒,在荧荧的磷光中,一个鲨鱼状物体几个静静的浮在海面上。
罗亦安将橡皮艇靠了上去,他手撑着那个物体的外壳,摸索了片刻,抓住了一个把手状的东西,一翻身,他爬到了那个物体上面。
这就是那艘智脑建造的潜水艇,它的外观像一只大鲨鱼。艇身涂着一层厚厚的可吸收声纳的胶体物质。在雷达屏幕上,它的形状完全与鲨鱼相同。
橡皮艇上,用绳子绑着两个旅行箱,罗亦安抓住了绳头,将旅行箱吊上了潜艇,他在艇身摆弄了片刻,随着一声微响,入艇的舱盖打开了,一缕微弱的荧光从艇口透出来。
罗亦安先将两个旅行箱放入艇内,而后,他掏出手枪,“噗噗”几枪将橡皮艇打了数个洞。橡皮艇“嘶嘶”的放气声掩盖在潮水声中,微不可闻。他骑坐在潜艇上,等橡皮艇瘪下去,看着潮水将它冲离艇身。他一翻身钻进了潜艇,盖上了潜艇盖。
这是一艘由反物质电池驱动的潜艇,省去了庞大的发动机。潜艇的动力装置只是一副电动马达,其他的地方都用来安装仪器设备。
潜艇分上下两层。下层完全没有灯光,是卡姆人活动的地方。由于卡姆人在地底生活,他们习惯了地底的硫磺味。所以下层潜艇的“空气”中,硫磺浓度很高,若没有相应地防护设备,普通人进入下层,根本无法生存。
卡姆人畏光。所以他们上层没有装多少灯光。按说,罗亦安拥有了卡姆人的腰带,他也能在黑暗中看清东西,但多年的习惯,让他不适应独坐在黑暗中摸索。所以,他在上层潜艇里面增设了一些冷光源。
这些光不强烈,平常人在这种灯光下,也看不清什么东西,但这种冷光,却消除了他的孤独感。当然。有了这些灯光。卡姆人也对潜艇上层视为禁区。如此一来,他们共处于一个潜艇,却生活在两个世界。
排气阀启动了。潜艇开始慢慢下沉,罗亦安打开了大屏幕,海底世界的画面投射在大屏幕上。
巨大的海蜇闪着淡淡的磷光漂过头顶,肉眼难以察觉海蜇所散发的磷光,但在特殊地仪器下,整个海蜇身体像玻璃做的一样,完全透明,它的鳃、触须如同荧光棒一样晶莹可爱。
伴随着触须的蠕动,星星点点的浮游生物飘进海蜇嘴里,在它那透明的胃里。一点点被分解。
一团巨大的虾群像翻卷的云雾般滚动着,漂过屏幕,这是南美白虾,在活着的时候,它的身体也像琉璃一般透明。几只大鱼追逐着这团虾云,不时地撞进虾团中,将这朵云彩捅出一个透明地大洞,转瞬间,前仆后继的虾又填补了这块空白。
罗亦安痴痴的望着屏幕上景象地变幻。一时之间竟忘了操纵潜艇。直到潜艇下潜至六百米海面。
海面之下六百米,是片寂静之海,这里生物很少。偶尔可以看到几个大型的鲍鱼,煽动着扁扁的身体,快速的掠过屏幕,偶尔它们的身体还放出一串蓝色的电火花,将眼前掠过的食物电晕。
罗亦安收拢了心思,他敲击键盘,调出海底地貌,选择了一条航线。
孤寂、黑暗,真不知道卡姆人是怎么忍受这一切的。罗亦安只忍受了片刻,便再也忍不下去了。他打开了潜艇内的音响设备,放了一首流行音乐。
如果这时,有人在监听海底声纳,他就会发现一头大鲨鱼正唱着纽约最流行的歌曲,在海底六百米处,快速地好无旁顾的游动着。速度之快令人瞪目结舌。
北纬30度到了,罗亦安在这条30度线上停顿片刻,检查完仪器设备之后,继续开始下潜。
北纬30度,这是地球文明的一道神秘线,在这道30度纬线上,存在着许多上古文明遗迹。从这道线开始,百慕达魔鬼三角区到了。
七百米、八百米……一千米、一千五百米……两千五百米。
厚重的水波阻挡了所有的射线,在这个深度中,无论是阳光、无线电、微波,都不能穿透厚厚的水面抵达潜艇。
目前,人类已知的、能穿透地球的只有锎中子波。罗亦安不知道,当他开始下潜时,百慕达的海面已沸腾起来,一股巨大地风暴正在形成。风暴余波扫过佛罗里达,海面上罗亦安的游艇;天空中,克里斯蒂娜乘坐的飞机都受到影响,她们不得不转向以躲避大自然的威力。
好在姑娘们学会了潜水,大洋洲丰富的礁石,色彩斑澜的珊瑚,美丽的热带鱼,让她们的娱乐项目丰富多彩起来。这让她们已没空担心。
等绕过马达加斯加时,三位姑娘的潜水技巧已越发熟练,甚至不需要人陪伴,都能在水底畅游片刻。此时,她们才真正体会到大海地乐趣。
“下一个港口是什么?”望着逐渐远去地马达加斯加岛,克里斯蒂娜兴致勃勃地询问。她刚在罗亦安的帮助下,钓上一条箭鱼,心里充满成就感,正想向罗亦安再显示一番。
自从踏上这片海域后,罗亦安的情绪总有点怅怅,他心不在焉地回答:“好望角,我们将绕过好望角……前往圣赫勒拿岛。”
“圣赫勒拿岛”,克里斯蒂娜懊恼地回答:“又是一个荒岛!我们为什么不折向亚洲,我听说那里很好玩。”
“圣赫勒拿岛——那是条潜艇快车道”,罗亦安脱口而出,他马上又补救说:“那是一条古老地贩奴路线,大帆船时代,人们把圣赫勒拿岛当中途补给点……也就是说,在这条路线上,有许多古老沉船。
你们不是会潜水了吗?正好把打捞沉船宝藏当作一次实习,我保证,你们的收获会很丰厚。”
沉船、宝藏,这几个字眼一说出来,克里斯蒂娜立刻忘记了罗亦安前面说的话。
“我们有约定哦,到时,你可别忘了”,她叮咛一句,敲定道。
圣赫勒拿岛距非洲西海岸约2000公里,长期与世隔绝,曾被称为“世界尽头的一块小小岩石”。
这座小岛是因拿破仑而著名的。滑铁卢惨败后拿破仑被迫退位,获胜的反法联盟为防止其东山再起,把他流放到遥远而荒凉的圣赫勒拿岛上。拿破仑在这里度过5年多的流放生涯,于1821年去世,死因至今是个谜。
圣赫勒拿岛至今荒凉依旧,没有机场、没有党派,岛上居民隶属于英国却不能获得英国国籍。当年另一个到此的伟人、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赞叹这里是物种的天堂。但现在,最后一棵圣赫勒拿橄榄树已于2003年枯死,独一无二地红杉也濒临灭绝。
不过,圣赫勒拿岛海面下却有另一个名称,叫做“潜艇快车道”。二战时期,德国潜艇就是通过这条“快车道”封锁大西洋的,这个海盆与海沟连绵不断的海底世界,是潜艇的天堂。许多关于潜艇的电影,拍摄的都是发生于此的事。
游艇拐过好望角后,一路的航行可用“狂奔”来形容,抵达圣赫勒拿岛,罗亦安甚至连补给工作都懒得做——一方面是因为该岛实在穷困,根本没有接纳豪华游艇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船上地几位姑娘全是外行,一路上,她们根本没有注意他摆出的购置补给姿态。
她们把每一次靠岸都当作一次游览,经过这些事后,她们已经习惯了在看到海鸥飞起的时候,换上灿烂的衣衫,等船一靠岸就结伴登陆,招摇一番。而后,带着大包小包返回船上,与重新出现的罗亦安炫耀她们引人注目的采购漫游。
圣赫勒拿岛没什么好玩的,唯一一座囚禁拿破仑的城堡,只需花半个小时就可逛完。几位姑娘晃了一圈,回到船上,前脚才踏上甲板。罗亦安已启动了游艇。
一路狂奔,来到加勒比海。
在加勒比海稍作停留,当几位姑娘游兴正浓时,一封早已安排好的电报打断了众人的行程。
这是一封大型音乐会的邀请函,克里斯蒂娜她们的宣传画册如期刊出,为了配合宣传,她们的经纪人替她们安排了一个巡回演出的计划。
演出的第一站,在佛罗里达海滩,她们将作为主办方邀请的重要歌手之一,参加沙滩演唱会。
行期紧迫,几位姑娘虽对旅行中培养的那份感情恋恋不舍,但她们却不得不踏上飞机,告辞而去。
飞机消失在云端,佩琦抄着手,心不在焉的问:“你的客人走了,我的工作结束了吗?”
克里斯蒂娜和苔温妮要去参加演唱会,可拉沃蒂没事,她不满的插嘴说:“还有我呢,我们旅行的终点是在百慕达。”
罗亦安轻轻的点点头,领着这两位女士返回游艇。
当夜,游艇驶出港口,离岸约一百海里后,缓缓地放慢了速度。安鲁过来接替了罗亦安的驾驶工作。
“你这就走?”安鲁问。
“她们今晚喝的酒中加了安眠药,预计在明天中午清醒。等她们醒来,你告诉她们,我有事,重返岛上,由你来完成最后一段旅行。”
第七卷 改头换面 第178章 巨大的风暴
游艇的马达声渐渐低沉,没有星光的海面上伸手不见五指,罗亦安侧耳听了听周围的动静,按动了他腰带上的一个按钮。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不一会儿,只听见周围的海水翻滚起来,似乎有一条大鱼正从水里冒出。
罗亦安静静的等了一会儿,等水声平息,他拿起木浆,划动橡皮筏,朝着黑暗中驶去。
橡皮筏仿佛撞上了什么东西,海面太黑,几尺远的距离都看不清东西。他举起木浆,朝橡皮筏前方的障碍物敲了一下,只听“咚”的一声闷响,他镇定地放下浆,掰断几只荧光棒,在荧荧的磷光中,一个鲨鱼状物体几个静静的浮在海面上。
罗亦安将橡皮艇靠了上去,他手撑着那个物体的外壳,摸索了片刻,抓住了一个把手状的东西,一翻身,他爬到了那个物体上面。
这就是那艘智脑建造的潜水艇,它的外观像一只大鲨鱼。艇身涂着一层厚厚的可吸收声纳的胶体物质。在雷达屏幕上,它的形状完全与鲨鱼相同。
橡皮艇上,用绳子绑着两个旅行箱,罗亦安抓住了绳头,将旅行箱吊上了潜艇,他在艇身摆弄了片刻,随着一声微响,入艇的舱盖打开了,一缕微弱的荧光从艇口透出来。
罗亦安先将两个旅行箱放入艇内,而后,他掏出手枪,“噗噗”几枪将橡皮艇打了数个洞。橡皮艇“嘶嘶”的放气声掩盖在潮水声中,微不可闻。他骑坐在潜艇上,等橡皮艇瘪下去,看着潮水将它冲离艇身。他一翻身钻进了潜艇,盖上了潜艇盖。
这是一艘由反物质电池驱动的潜艇,省去了庞大的发动机。潜艇的动力装置只是一副电动马达,其他的地方都用来安装仪器设备。
潜艇分上下两层。下层完全没有灯光,是卡姆人活动的地方。由于卡姆人在地底生活,他们习惯了地底的硫磺味。所以下层潜艇的“空气”中,硫磺浓度很高,若没有相应地防护设备,普通人进入下层,根本无法生存。
卡姆人畏光。所以他们上层没有装多少灯光。按说,罗亦安拥有了卡姆人的腰带,他也能在黑暗中看清东西,但多年的习惯,让他不适应独坐在黑暗中摸索。所以,他在上层潜艇里面增设了一些冷光源。
这些光不强烈,平常人在这种灯光下,也看不清什么东西,但这种冷光,却消除了他的孤独感。当然。有了这些灯光。卡姆人也对潜艇上层视为禁区。如此一来,他们共处于一个潜艇,却生活在两个世界。
排气阀启动了。潜艇开始慢慢下沉,罗亦安打开了大屏幕,海底世界的画面投射在大屏幕上。
巨大的海蜇闪着淡淡的磷光漂过头顶,肉眼难以察觉海蜇所散发的磷光,但在特殊地仪器下,整个海蜇身体像玻璃做的一样,完全透明,它的鳃、触须如同荧光棒一样晶莹可爱。
伴随着触须的蠕动,星星点点的浮游生物飘进海蜇嘴里,在它那透明的胃里。一点点被分解。
一团巨大的虾群像翻卷的云雾般滚动着,漂过屏幕,这是南美白虾,在活着的时候,它的身体也像琉璃一般透明。几只大鱼追逐着这团虾云,不时地撞进虾团中,将这朵云彩捅出一个透明地大洞,转瞬间,前仆后继的虾又填补了这块空白。
罗亦安痴痴的望着屏幕上景象地变幻。一时之间竟忘了操纵潜艇。直到潜艇下潜至六百米海面。
海面之下六百米,是片寂静之海,这里生物很少。偶尔可以看到几个大型的鲍鱼,煽动着扁扁的身体,快速的掠过屏幕,偶尔它们的身体还放出一串蓝色的电火花,将眼前掠过的食物电晕。
罗亦安收拢了心思,他敲击键盘,调出海底地貌,选择了一条航线。
孤寂、黑暗,真不知道卡姆人是怎么忍受这一切的。罗亦安只忍受了片刻,便再也忍不下去了。他打开了潜艇内的音响设备,放了一首流行音乐。
如果这时,有人在监听海底声纳,他就会发现一头大鲨鱼正唱着纽约最流行的歌曲,在海底六百米处,快速地好无旁顾的游动着。速度之快令人瞪目结舌。
北纬30度到了,罗亦安在这条30度线上停顿片刻,检查完仪器设备之后,继续开始下潜。
北纬30度,这是地球文明的一道神秘线,在这道30度纬线上,存在着许多上古文明遗迹。从这道线开始,百慕达魔鬼三角区到了。
七百米、八百米……一千米、一千五百米……两千五百米。
厚重的水波阻挡了所有的射线,在这个深度中,无论是阳光、无线电、微波,都不能穿透厚厚的水面抵达潜艇。
目前,人类已知的、能穿透地球的只有锎中子波。罗亦安不知道,当他开始下潜时,百慕达的海面已沸腾起来,一股巨大地风暴正在形成。风暴余波扫过佛罗里达,海面上罗亦安的游艇;天空中,克里斯蒂娜乘坐的飞机都受到影响,她们不得不转向以躲避大自然的威力。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