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作者:刘畅    更新:2021-12-03 11:07
  由于这样的原因,他决不让威特乱跑,也很少让威特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关于这件事,他说:人们一再劝说孩子必须有游戏的小朋友。否则,孩子就会感到没趣,以致情绪低落,性格孤僻。后来我终于妥协了,和妻子商量,相继选了两个小女孩做儿子玩耍的伴儿。两个小女孩都是附近受过最好教育的孩子,会唱歌、会跳舞,儿子和他们俩玩得很愉快。可是结果正如我所预料到的,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自从让威特和小女孩一起游玩以后,并不任性的儿子变得任性起来了,从不说谎的儿子也开始说谎了,并开始使用一些低俗的语言,他也变得自以为是和傲慢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对儿子与两个小伙伴玩耍时的情形进行了观察,发现这是由于两个小女孩什么事都顺着他而造成的。为此,我们告诉小女孩们,不要什么都听威特的,如果威特自以为是,就跟我们说。但仍然无济于事。最后我们只得选择不让儿子再跟别的孩子玩了。
  没有其他童年小伙伴了,是否就意味着孩子失去了童趣?
  做父母的又如何不让孩子的这份乐趣泯灭呢?且听老威特的见解:认为孩子不同别的孩子玩就没有乐趣,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诚然,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他们更加随心所欲,想说的就说,想做的就做,他们当然是喜欢这么干。习惯上人们就是把这些叫做孩子们的乐趣。
  然而这样的乐趣不如没有的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父母在推脱与孩子一起玩耍的责任。做大人的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同孩子一起玩耍的话,那么孩子同样会感到高兴,并且这也是有益无害的。因为这种玩耍会使孩子既不任性,也不自以为是;既不会品质变坏,也不会沾染上各种恶习。
  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好孩子也有弊端;如果是坏孩子,弊害就更大了。好孩子的好习惯如果能传给坏孩子,这当然是很好的事,但遗憾的是,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多数情况是只有坏孩子的坏习惯非常快地传给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学习好习惯是需要努力和自我控制的,而坏习惯却无须任何努力即会沾染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认为学校正是孩子的恶习集中的场所,是有他一定道理的。这种情形,在学生品质不好的学校尤其严重。但是许多家庭不具备在家里学习的条件,所以学校应当尽最大努力来注意这一点,对学生的游戏给予严格的监督。
  老威特认为,孩子如果没有游玩的小朋友就会变得自负或者任性的说法是骗人的。在他看来,真实情况恰恰相反。只要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就相互逞能而有可能变成利己主义者,结果就会沾染上狡猾、虚伪、说谎、任性、嫉妒、憎恨、傲慢、争吵、打架、诽谤等坏品质。
  当然,他也不是绝对禁止让孩子们在一起玩,而是提倡在父母的监督下让他们进行有限制的接触。这种让儿子与其他孩子少接触的方式,还有一个好处是使孩子能心态平和地去处理一些事情。正如老威特所记载的:由于儿子在家里没有争吵的机会,所以就不会像有的孩子那样容易激动。不管怎样坏的孩子,都不能使我儿子发怒。他被大多数孩子所喜欢,从不吵架。现在儿子已长到18岁了,还未跟别人吵过架。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学问上的问题经常和学友们交换意见,但决不伤害他们的感情。由于儿子与学友们相比年龄小得多,他的表现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妒忌,但由于他总是坚持真理,以理服人,就自然地得到了很多朋友:他们中有的人和儿子非常亲密。我看到后常常流下眼泪,从心里感谢这些可爱的青年。
  因此,老威特根据自己的经验断言,认为如果孩子没有朋友就没有乐趣,并将造成精神颓废、变得孤僻等等说法是错误的。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一)
  大家可能以为小威特的生活除了坐在书桌前面,其他什么也不干;或者退一步讲,他也可能除了学究式的知识外,还会点外语,其他一概不懂。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用他父亲的话说,威特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一个少年都少。他把大量的时间尽情地花费在了玩耍和运动上,是一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在学习方面,他除了学会外语以外,还轻松顺利地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能够让自己的孩子既轻松愉快又学到如此丰富的知识,老威特一定有自己非常独特的教育方法。
  威特父亲的教育秘诀,在于唤起孩子的兴趣和让孩子提出问题。威特长到三四岁时,他父亲每天都要带他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简单走走,而是一边同威特谈话,一边教育。比如有时在散步时老威特会摘一朵野花解剖一下,向小威特讲解花的生长特点和作用;有时在花园里捉个小虫,教他有关昆虫的知识。就这样他通过一块石头、一草一木等实用素材来对小威特进行最生动的教育。
  威特父亲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不使用填鸭式,而是首先唤起威特的兴趣,然后适应其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
  还有一点是,老威特决不对儿子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告诉他哪是植物学上的问题,哪是动物学上的问题等等,只要在散步时某种事物引起的威特注意,他就教给他相应的知识。因此,当威特后来阅读动物学和植物学书籍时,他对书上的内容并不感到生疏,而且很容易就能理解了。
  在现实中,我们发现,当孩子长到三四岁时,他们向大人提出的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但是大多数父母不仅不为孩子们的提问感到兴奋,相反倒觉得厌烦不已。他们对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大都是随便敷衍一下,并不给予耐心的说明和解释。正是他们自己使孩子的潜在能力枯死之后,到孩子上了学才大惊小怪地叫嚷:“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这样糟糕呢?”但这些父母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
  看看老威特是怎么做的吧!当小威特提出问题时,他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地回答,决不欺骗威特。在教育上,威特父亲觉得再没有比教给幼儿错误的东西更为可恶的了。在给孩子解答问题时,威特父亲的说明并不是难懂的,而是充分考虑到孩子在现有知识下,是否能完全加以接受。更难能可贵的是,当问到连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老威特就干脆老实地回答说:“这个爸爸也不懂。”于是两个人就一起翻书,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从而也给威特灌输了追求真理的精神。在给小威特的教育中,他坚持竭力排斥那些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识。
  如果说小威特在动物学和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是靠父亲带着他散步而耳濡目染的,那么,他对儿子的地理教育更是让他身临其境。他经常带领年幼的威特到周围村庄去散步,等到对邻村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他就让小威特拿着笔和纸登上村里的一个高塔。他们瞩目远眺,老威特适时地向儿子提问有关周围的地名,不知道的地方就给予说明。接着他便让小威特画周围的地理略图。然后两个人一起去散步,在略图上画上道路、森林和河流等,就这样邻村的地图便画出来了。待这些工作做完以后,父子俩还要去书店买来这个地方的地图,把自己画的与书上的地图进行比较,并对有误之处进行修改。就这样,老威特就循序渐进地教给了孩子难以理解的地图概念。
  在教会了小威特动物学、植物学和地理学后,老威特又用同样的方法教会了儿子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天文学是拜托梅泽堡的一个贵族塞肯得罗夫教的。此人既是个贵族,又是个了不起的学者。塞肯得罗夫既不是威特父亲的熟人,又与他们一家平时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因为仰慕小威特的神奇才华,前来看望他时结上缘的。他一接触到小威特,就惊喜不已,因为他的学习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人们的传说。于是塞肯得罗夫爱才如命,把威特叫到自己家里,用自己的望远镜亲自教他。此人以学问为乐,除了有天文学的观察工具外,还有许多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的器械以及各种书籍。他非常大方地让威特利用这些书籍和器械。因而也帮助威特随心所欲地学到了各种学问。老威特还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儿子的见识。比如看到建筑物,就告诉他那叫什么,坐落在什么地方。看到古城之类,就告诉他过去这个城的名字,同时还给他讲古城的历史。
  从威特5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歌剧,老威特到哪儿都带着他。而且只要有空,就带他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见识。
  光参观还只是这类教育的一部分,每次参观归来,老威特还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过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由于有这一功课要完成,使威特在参观中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父亲或者导游的介绍与讲解。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热情 (二)
  威特3岁以后,父亲就领他到各方周游。5岁时,小威特就已经在父亲的陪同下,几乎周游了德国的所有大城市。在旅途中,他们既登山,也去游览名胜;既去寻找古迹,也去凭吊古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