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作者:刘畅 更新:2021-12-03 11:07
以下内容就是对他的主要教育思想的介绍。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天才取决于后天的教育 (一)
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卡尔?威特常向别人宣讲这一道理。
这个现代人已经完全接受的观点,在当时却并不容易为人所接受。社会上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天才观。一种强调的是天赋,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其天赋的大小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另一种强调的是环境作用,www齐Qisuu書com网认为天赋的作用并不重要。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卢梭和裴斯塔洛齐。爱尔维修是裴斯塔洛齐派的先驱者,他坚信: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
威特的父亲显然受到过爱尔维修学说的感化,认识到后天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正如我们在上面已提到的,在威特父亲对儿子的培养过程中,他一直受到那些被冠以教育家头衔的人们的敌视,因为他的教育观念冒犯了这些权威们业已成形的信条。与爱尔维修有所不同的是,威特承认孩子的禀赋是有所不同的。有人攻击他说他不承认孩子之间的天赋差异,他非常不能苟同。
他认为,孩子的天赋当然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多一点,有的孩子少一点。假设我们最幸运地生下一个禀赋为100的孩子,那么生就的白痴其禀赋大约只能在10以下,而一般孩子的禀赋大约只能在50左右了。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比如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4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30。
因此,倘若能乘此之虚,实施可以发挥孩子禀赋八到九成的有效教育,即使生下来禀赋只有50的普通孩子,也会优于生下来禀赋为80的孩子。当然,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80禀赋的孩子施以同样的教育,那么前者肯定是赶不上后者的。我们不要悲观,因为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是不多的,大多数孩子,其禀赋约在50左右。
威特进一步论及,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大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
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施以高明的教育,那他的发展就是不可估量的。但遗憾的是,生来禀赋高超的孩子为数甚少。
为此,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其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天才。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威特举了橡树的例子。
如果按照理想状态生长的话,一棵橡树可以长成30米高,那么我们就说这棵树具有能够长到30米高的可能性。同样的道理,一个儿童,如果按照理想状态成长,能够长成一个具有100度能力的人,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儿童具备100度的潜在能力。可是,要达到理想状态,总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即使橡树具备长成30米高的可能性,要真长成30米高还是很困难的,一般可能是12米或者是14米左右。假若环境不好,则只能长到6~9米。但是,如果给它施肥等等,好好侍弄,则可长到18米或者21米,甚至也可以长到25米或27米。同样的道理,即使是生来具备100度能力的儿童,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充其量则只能成为具备20度或者3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只能达到其潜在能力的二成或者三成。但是,如果教育得好,那么就可能达到具备60度或者70度,乃至80度或者9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可能实现其潜在能力的六成或者七成,甚至八成、九成。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十成。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天才取决于后天的教育 (二)
令人遗憾的是,具有像威特父亲那种思想的人仍然凤毛麟角。在19世纪,心理学家们认为,天才只是发生于正常人中的某些极端个案。而且他们还认为,天才是遗传而来的,天才的遗传是心智能力遗传的一部分。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能力相似是一个已被接受的事实,家族中数代出现天才的几率就较大,这使天才具有遗传性的观点具有了一定的可信度。
众所周知,雅典尽管人口不多,却出现了很多举世闻名的天才人物。人种改良论者高尔顿将此归结于希腊人是优秀人种的缘故。他说:“希腊人种优于我们欧美人,正像我们优于非洲土著人那样。”遗憾的是,他丝毫不去关心天赋以外的东西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关键的一点是,他和许多人一样,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的价值。雅典的天才人物之所以很多,希腊人的人种优秀也许是其中一个因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早期教育已成为当时雅典社会的一种习俗。高尔顿对此却毫无察觉。因此,他的天才观就不能不带有片面性。
尽管高尔顿曾收集过一些所谓遗传性天才人物的例子,但在我们看来,其中的许多例子也未必能站得住脚。很多即便具有天赋遗传特性的人物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也不可能成为天才。正如谚语所言:“天才不传代。”当然,我们绝不是一点也不承认能力是可以遗传的,而且从理论上讲,能力的遗传也是合乎逻辑的。即便我们相信能力是可以遗传的,但遗传论者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天才的遗传比肉体特征的遗传要少得多,以及为什么天才遗传的例子很少见呢?
事实上,人种改良论者也承认,能力的遗传从理论上讲是合乎逻辑的,但是能力的遗传并不像财产的继承那样。财产的继承是现实的,能力的遗传却不是现实的。由父母遗传给自己孩子的能力只是一种可能性,不发掘它就没有效力,只有发掘了才会产生效力。
天才的出现与天赋有关,但是,更要强调的是,孩子如果只靠天赋那将是一事无成的。孩子生下来即使具有很高的天赋,若得不到发挥,也是无济于事的。社会上曾出现了很多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可惜其中很多人由于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成为极平凡的人。尽管能力的遗传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出现遗传性天才的例子却很少见,其原因就在于此。
深受卡尔?威特影响的塞德兹博士说:“幼儿就像烧陶瓷的黏土一样,教育得如何,决定他成就的大小!小孩只要从小接受教育,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诗人、学者等等。”可是,有的人也许会说:“成为音乐家就需要有敏锐的耳朵,如果没有敏锐的耳朵,多么早教他音乐也不行。而敏锐的耳朵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你的教育我不信。”
有没有敏锐的耳朵,这是对大人或小孩长大以后才说的话。如果两三岁开始训练,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敏锐的耳朵来的。心理学家所说的视觉型和听觉型,也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在欧洲,有的人说如果三代都是音乐家,才能出一个大音乐家。这是从天才遗传论的角度来说的,是很错误的。从莫扎特的例子来看,他成为著名的音乐家,是由于他出生于充满了音乐气氛的家庭里,从小就培养了对音乐的爱好。
米开朗基罗生下来不久就被送到乡下,寄养在别人家里,他的保姆是位石匠的妻子。后来他说:不仅在这个家庭里吃了保姆的奶,而且从小就爱上了锤子和凿子。而他的家庭却是非常有名的豪门世家,非常反对他成为雕刻家。但当心之火已经燃烧起来后,他父亲也无可奈何了。
林内家住在湖泊之滨,周围有野花、有森林、有马叫、也有小鱼游泳。他所以能成为大生物学家,就是因为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总之,幼儿像制造陶瓷的黏土一样,可塑性是很大的,环境和教育愿把他培养成什么样就能把他培养成什么样。
名人或学者的孩子不一定成为有名气的人。过去有个学校,五六位教员在一次集会上做出一个结论:博士或名人的孩子一般成绩不好。这当然不是正确的判断,而且,孩子能否成为伟大人物,只看学校的成绩是难以断定的。可是,伟人的孩子不一定是伟人,这却是事实。世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才能的问题。才能这东西不光是遗传问题,重要的是脑髓是否发达。
我们决不否定遗传的重要性,但是遗传对孩子的命运来说,也决不像很多人认为的具有强烈的决定力。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威特警告人们:“不要失望,不要相信万能,坚定不移地去做吧,你们的孩子也有成为伟人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运用递减法则
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天才取决于后天的教育 (一)
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卡尔?威特常向别人宣讲这一道理。
这个现代人已经完全接受的观点,在当时却并不容易为人所接受。社会上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天才观。一种强调的是天赋,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其天赋的大小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另一种强调的是环境作用,www齐Qisuu書com网认为天赋的作用并不重要。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卢梭和裴斯塔洛齐。爱尔维修是裴斯塔洛齐派的先驱者,他坚信: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
威特的父亲显然受到过爱尔维修学说的感化,认识到后天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正如我们在上面已提到的,在威特父亲对儿子的培养过程中,他一直受到那些被冠以教育家头衔的人们的敌视,因为他的教育观念冒犯了这些权威们业已成形的信条。与爱尔维修有所不同的是,威特承认孩子的禀赋是有所不同的。有人攻击他说他不承认孩子之间的天赋差异,他非常不能苟同。
他认为,孩子的天赋当然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多一点,有的孩子少一点。假设我们最幸运地生下一个禀赋为100的孩子,那么生就的白痴其禀赋大约只能在10以下,而一般孩子的禀赋大约只能在50左右了。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比如说禀赋为8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40;禀赋为60的,可能只发挥出了30。
因此,倘若能乘此之虚,实施可以发挥孩子禀赋八到九成的有效教育,即使生下来禀赋只有50的普通孩子,也会优于生下来禀赋为80的孩子。当然,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80禀赋的孩子施以同样的教育,那么前者肯定是赶不上后者的。我们不要悲观,因为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是不多的,大多数孩子,其禀赋约在50左右。
威特进一步论及,纵观有史以来的伟人和天才,他们大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倘若能给他们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们一定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宽大、更出色、更聪明、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和更坚强。一言以蔽之,就会成为更加尽善尽美的伟人和天才。
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施以高明的教育,那他的发展就是不可估量的。但遗憾的是,生来禀赋高超的孩子为数甚少。
为此,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其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天才。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道理,威特举了橡树的例子。
如果按照理想状态生长的话,一棵橡树可以长成30米高,那么我们就说这棵树具有能够长到30米高的可能性。同样的道理,一个儿童,如果按照理想状态成长,能够长成一个具有100度能力的人,那么我们就说这个儿童具备100度的潜在能力。可是,要达到理想状态,总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即使橡树具备长成30米高的可能性,要真长成30米高还是很困难的,一般可能是12米或者是14米左右。假若环境不好,则只能长到6~9米。但是,如果给它施肥等等,好好侍弄,则可长到18米或者21米,甚至也可以长到25米或27米。同样的道理,即使是生来具备100度能力的儿童,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充其量则只能成为具备20度或者3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只能达到其潜在能力的二成或者三成。但是,如果教育得好,那么就可能达到具备60度或者70度,乃至80度或者9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说可能实现其潜在能力的六成或者七成,甚至八成、九成。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儿童的潜在能力达到十成。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天才取决于后天的教育 (二)
令人遗憾的是,具有像威特父亲那种思想的人仍然凤毛麟角。在19世纪,心理学家们认为,天才只是发生于正常人中的某些极端个案。而且他们还认为,天才是遗传而来的,天才的遗传是心智能力遗传的一部分。由于家庭成员之间的能力相似是一个已被接受的事实,家族中数代出现天才的几率就较大,这使天才具有遗传性的观点具有了一定的可信度。
众所周知,雅典尽管人口不多,却出现了很多举世闻名的天才人物。人种改良论者高尔顿将此归结于希腊人是优秀人种的缘故。他说:“希腊人种优于我们欧美人,正像我们优于非洲土著人那样。”遗憾的是,他丝毫不去关心天赋以外的东西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关键的一点是,他和许多人一样,没有充分认识到教育的价值。雅典的天才人物之所以很多,希腊人的人种优秀也许是其中一个因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早期教育已成为当时雅典社会的一种习俗。高尔顿对此却毫无察觉。因此,他的天才观就不能不带有片面性。
尽管高尔顿曾收集过一些所谓遗传性天才人物的例子,但在我们看来,其中的许多例子也未必能站得住脚。很多即便具有天赋遗传特性的人物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也不可能成为天才。正如谚语所言:“天才不传代。”当然,我们绝不是一点也不承认能力是可以遗传的,而且从理论上讲,能力的遗传也是合乎逻辑的。即便我们相信能力是可以遗传的,但遗传论者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天才的遗传比肉体特征的遗传要少得多,以及为什么天才遗传的例子很少见呢?
事实上,人种改良论者也承认,能力的遗传从理论上讲是合乎逻辑的,但是能力的遗传并不像财产的继承那样。财产的继承是现实的,能力的遗传却不是现实的。由父母遗传给自己孩子的能力只是一种可能性,不发掘它就没有效力,只有发掘了才会产生效力。
天才的出现与天赋有关,但是,更要强调的是,孩子如果只靠天赋那将是一事无成的。孩子生下来即使具有很高的天赋,若得不到发挥,也是无济于事的。社会上曾出现了很多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可惜其中很多人由于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成为极平凡的人。尽管能力的遗传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出现遗传性天才的例子却很少见,其原因就在于此。
深受卡尔?威特影响的塞德兹博士说:“幼儿就像烧陶瓷的黏土一样,教育得如何,决定他成就的大小!小孩只要从小接受教育,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画家、诗人、学者等等。”可是,有的人也许会说:“成为音乐家就需要有敏锐的耳朵,如果没有敏锐的耳朵,多么早教他音乐也不行。而敏锐的耳朵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你的教育我不信。”
有没有敏锐的耳朵,这是对大人或小孩长大以后才说的话。如果两三岁开始训练,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敏锐的耳朵来的。心理学家所说的视觉型和听觉型,也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在欧洲,有的人说如果三代都是音乐家,才能出一个大音乐家。这是从天才遗传论的角度来说的,是很错误的。从莫扎特的例子来看,他成为著名的音乐家,是由于他出生于充满了音乐气氛的家庭里,从小就培养了对音乐的爱好。
米开朗基罗生下来不久就被送到乡下,寄养在别人家里,他的保姆是位石匠的妻子。后来他说:不仅在这个家庭里吃了保姆的奶,而且从小就爱上了锤子和凿子。而他的家庭却是非常有名的豪门世家,非常反对他成为雕刻家。但当心之火已经燃烧起来后,他父亲也无可奈何了。
林内家住在湖泊之滨,周围有野花、有森林、有马叫、也有小鱼游泳。他所以能成为大生物学家,就是因为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总之,幼儿像制造陶瓷的黏土一样,可塑性是很大的,环境和教育愿把他培养成什么样就能把他培养成什么样。
名人或学者的孩子不一定成为有名气的人。过去有个学校,五六位教员在一次集会上做出一个结论:博士或名人的孩子一般成绩不好。这当然不是正确的判断,而且,孩子能否成为伟大人物,只看学校的成绩是难以断定的。可是,伟人的孩子不一定是伟人,这却是事实。世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才能的问题。才能这东西不光是遗传问题,重要的是脑髓是否发达。
我们决不否定遗传的重要性,但是遗传对孩子的命运来说,也决不像很多人认为的具有强烈的决定力。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威特警告人们:“不要失望,不要相信万能,坚定不移地去做吧,你们的孩子也有成为伟人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 卡尔?威特:全能教育法
运用递减法则
儿童虽然具备潜在能力,但这种潜在能力是有着递减法则的。比如说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从一生下来就给他进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成人。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