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节大唐朝议(中)
作者:创想    更新:2021-12-03 09:13
  听到陆据的话,朝堂之上先是落针可闻的一静,接着了便是一阵翁翁的议论之声,对于阿拉伯帝国的出兵,顿时乱了阵脚。此时格尔木战败的消息还没有传回大唐,大唐大部分朝臣还在随时可以消灭柔然的幻想之中。否则,再听到这个消息,大唐朝廷不知道该做何感想了!
  肃宗凝重地道:“这个消息可准确?阿拉伯帝国,在今年才向帝国进攻了宝马、狮子、豹子以及优良粮种等物品,怎么会说攻帝国就攻帝国?”肃宗心中明白,两个帝国的交往,一向是以拳头来定的,阿拉伯帝国豺狼之国,掠夺进攻成性,安能轻信,他如此说,只是一时无法接受这个消息带来的冲击而已!
  “罪臣敢用一切来担保,忠富国公冒着两国的追杀,亲自从西方带来了这个消息。臣在逻些城也亲自见到了阿拉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使者,吐蕃人对他们的态度,显然要比对朝廷的态度更加的积极与亲近。”
  “最重要的是臣从吐蕃二殿下松赞名口中旁敲侧击证实,吐蕃人此次和亲实在并没有安什么好心。以松赞云为首的吐蕃扩张派,只是为了借和亲暂时稳住我大唐帝国,以便等待与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共同出兵,瓜分我大唐。”
  “臣趁机诱导松赞名,让其认识到吐蕃与异族人合作的危害性,成功说服他反对松赞云。而且此时刚好赶上吐蕃赞普病逝,臣等竭力挑逗吐蕃两位颇有罅隙的两位殿下,成功地使他们因王位之争,使吐蕃发生分裂……”
  说到此处,陆据黯然地道:“臣与忠富国公,为了破坏吐蕃与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的联合,费尽了心思,结果消息走漏,引来吐蕃人大军围剿。忠富国公为了让臣等有机会将这消息带回给帝国,运用自己的势力抵挡着吐蕃数万大军的攻击……最后不敌,已经为帝国捐躯了。”
  “臣保此残体,披星戴月地日夜赶路回来,就是希望能将消息带回来给陛下,让帝国不至于陷入绝对的劣势之中,否则失去了公主,臣哪还有脸面来见陛下。臣以为要寻找公主,还需要圣地的夏雨荷小姐帮忙,否则以北刀尊此人的实力,帝国要缉拿他,损失定然惨重,至于柔然……若公主能平安无事,臣等死而无憾矣!”
  陆据本来就是一个言论纵横,善于言辞的人,这次为了保命,更是费劲了心思,以悲壮的语气,娓娓动听地将出使吐蕃的整个过程,以及关于安平公主行踪的一些消息道来,将一个枯燥的出使之旅,讲成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听得肃宗与期于大臣听的惊险刺激。最后誓死如归,为个帝国鞠躬尽瘁死而无憾的几句话,立即触动了肃宗的心,让他对两个人的恼怒,顿时烟消云散。
  “陛下不用担心,现在西域被柔然侵占,即便真的是阿拉伯帝国人东侵,暂时也有柔然人顶着。这次危机,正好给帝国一个机会,只要朝廷趁机能将陷入内乱的叛军消灭,休养生息,冷眼旁观着柔然与阿拉伯帝国斗争,坐收渔翁之利。”中书侍郎,浊流派的吕諲上前出言道。
  大唐基本沿用隋制,地方分为州县里三级,中央有三省、六部、九寺、三监,各行其是,各负其责。九寺、三监与六部的主体平等,六部尚书与九卿地位相当,互相不隶属,不过九寺、三监的一些业务要受到六部的辖制。在之上又设了议政堂,供宰相以及有议事权利的大臣议事,为皇帝提出供参考的军国大事的草案。
  而三省之中的中书省,其主要职责就是为皇帝出谋划策,帮助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是协助皇帝处理和决定国家大事的机构,尚书省是最高行政结构,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下辖着六部。
  清流派第二大将尚书省右丞萧华,立即出列先向皇帝行了一个礼,不咸不淡地为陆据与崔咸开脱道:“臣以为,陆大人与崔大人带回来的消息对帝国来说的确非常重要,而且两为大人一直为朝廷,为陛下,尽心尽力,无有丝毫怠慢之心。微臣以为他们此次出使,虽然没有保护好公主,但是微臣却知道这北刀尊属于那剑仙一流的高手,两位大人带去的人手,万不是他的对手,此事圣地夏雨荷小姐最清楚。”
  “当然,微臣以为这不是他们没有保护好公主的理由,不过两位大人周旋于吐蕃之间,奇计百出,将吐蕃搞的分崩离析,并且使其不得与外国合作,这才是他们的功劳。功过相抵,陛下一向宽宏大量,爱惜人才,微臣以为,陛下应该再给两位大人将功折罪,为朝廷效死力的机会。”萧华的求情非常的有技巧,即便肃宗宽限了两个人的罪名,也是因为肃宗仁厚英明。
  “陛下英明,我大唐从开国一直以来尊重士大夫及儒生,刑不上大夫!以我《大唐律-职制律》规定,失职之罪也无死罪,请陛下明察。”一见有人求情,刑部侍郎,正四品官员,李党中的牛胜出列附和道,此话一出,连打板子的可能都给堵死了。
  肃宗闻言面色缓和地道:“既然如此,暂且各降两级在家闲赋,留待叙用,现在先列于两旁以供策问。”经清流派与李党的争取,两人总算暂且保住了性命。
  “陛下英明,宽恕臣子,臣等敢不效死命。”吕諲的老对头,一向以反对对方策议出名的清流派领袖,左扑射李揆,不等有人出来反对,立即出列将话题转移开来道:“臣以为吕大人的话所言及是,帝国的精力有限,两线开战,对帝国拖累极重,以李泌大人与郭子仪大元帅的预计,帝国与吐蕃联合,以二十万精兵,最多十日就能攻占格尔木,其后将使吐蕃与柔然陷入彼此大战的消耗中。”
  肃宗与大唐帝国的重臣们,都疑惑地望着李揆,不知道他想说些什么,只听李揆接着道:“然而以如今传回的战况来看,格尔木之战,十天半月内也难有结果。而切帝国有限的兵力在此处消耗之重,已经大大超出了预计,实在不符合帝国的利益。”
  “由此可见,十日攻陷格尔木,打乱柔然的战略局势,并且适当打击吐蕃,使其彼此陷入相互攻伐的境地,实在是建立在军事冒险主义与幻想主义之上的。臣依然坚持,对于柔然最佳的策略,乃是作壁上观,任由吐蕃与柔然斗争,我大唐趁机全力消除安史叛乱,使帝国动乱的局势尽快平定下来,休养生息,等待吐蕃与柔然斗争的结果,彼此严重消耗,择机出手才是上策。”
  李揆一顿,语气激昂地道:“阿拉伯帝国谁也?乃西北一大豺狼,由玄奘西游所见所闻,早已经证实阿拉伯帝国,乃是标准的威力强盛,只知掠夺的野蛮国家而已!”
  “由开元八年起,此帝国对我大唐国土便垂涎三尺,前后经过十数次大战,侵占消灭帝国在西亚数个属国,不是天朝宽厚仁义,早就应该出兵灭了他们。以目前的战略环境来看,微臣以为,朝廷现在不但不能再削弱柔然的实力,而且还要尽量支持柔然,压制吐蕃,使柔然成为抗击外族侵略的主力。”
  “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毕竟柔然现在并不是一个国家,还是属于帝国辖下的一个部族政权,名誉上属于帝国的臣属,最难得的是柔然在西北的实力现在与吐蕃相比也不枉多让。以臣所知,最难得的是柔然是我汉族一支,属于华夏的重要一脉,其抵御外来入侵的决心一向很强,只要朝廷愿意与柔然合作,一定能够成功,民族大义前面,臣以为应该放弃成见,面对阿拉伯帝国五十万大军,朝廷即便千辛万苦,恢复西北统治,一时也调集不够足以御敌的大军。”李揆语出惊人地道,他在任中书令时,曾经有理有节地一阻张后加尊号,二阻李辅国立羽林巡检。因其为人正直,办事能力又很强,加上这两次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行为,深得肃宗的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