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作者:刘可    更新:2021-12-03 09:07
  专家们把与生活方式有明确因果关系的疾病称为“生活方式病”,其中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
  抽样调查显示,患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慢阻肺等8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的人群总患病水平为31.8%,上述慢性病的发生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调查显示,除家族遗传因素外,被调查者中少活动或不参加锻炼者为47%,存在心理压力困扰者占42.9%,咸食摄入者为41.7%,高脂饮食习惯者占27.5%.这些生活方式疾病高危人群的覆盖面达到95.5%.这一数字是非常惊人的,这说明人们应该更加重视生活方式疾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同时调查也发现,人们对生活方式疾病的相关知识是极其匮乏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您具备几条?
  世界卫生组织业精神卫生高级顾问詹金斯先生提出16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请看看有几条是你所具备的?
  1、吸烟,尤其是每天吸20支以上者,患慢性病的危险迅速增长。
  2、饮食习惯不卫生,吸收过多的热量,饱和脂肪酸,胆固醇,导致肥胖、高血脂等症。
  3、过量饮酒 。
  4、缺乏运动,导致心肺耐力下降,肌肉强度减弱和肌肉平均脂肪量增加。
  5、超负荷运转,工作过度劳累,长期开夜车而又缺乏休息。
  6、慢性烦恼情绪,焦虑、忧郁,神经紧张,人际关系不和,造成慢性疲劳精力衰谒。
  7、司机饮酒,造成交通事故。
  8、食物与饮水不洁,造成疾病感染。
  9、对某些药物有依赖或药物成瘾。
  10、对有毒废物不处理,例如医院含有传染菌源的废弃物。
  11、失眠或睡眠少于7个小时。据统计,大多数失眠者易出现心绞痛症状。
  12、医疗服务不方便,医院离住地或工作地远。
  13、不遵医嘱服药,例如高血压患者不按时服药。
  14、膳食结构不合理,多盐、多糖或多吃加工类食品。
  15、家庭或婚姻生活不和谐或过度纵欲。
  16、社会行业适应不良,例如易暴怒的冲动行为。
  以上16项均属有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人们尤其是中年人患上心脏病、脑血管病、高血压、胃病、肾病、糖尿病、肥胖病、高胆固醇等慢性病以及出现精神障碍、自杀、凶杀等等。据统计,发达国家每年约70%~80%的死亡原因是慢性病,而发展中国家也达到40%~50%。中国每年约有1000万人死于上述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疾病。科学家指出,只要对上述生活方式稍加干预,就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为了您的健康,要尽快接受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
  第一章:疾病专找馋嘴人
  1.舌尖上的致命享受
  典型症状:
  今年春节回家,李东组织了一次毕业10年的同学聚会。这是一次成功男人的聚会。大家在谈完生意谈完老婆孩子之后,开始谈论自己的身体状况。31岁的范波有脂肪肝,32岁的高宇有高血脂,就连当初最瘦的杨铿宁如今也是血液粘稠。长出啤酒肚了,肝也出现问题了,偶尔爬几层楼就开始气喘,颈椎和肩也开始发痛,种种毛病都出现了……简单地做了个统计,来聚会的10人中,10个脾酒肚,8个脂肪肝,5个高血压,还有一个心血管病……
  在这个快餐满地、变化万千的世界里,要维持一个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实在太难了。饮食本来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人们却不太留意:究竟我们把什么东西放进了嘴里?“吃”已成为“生活方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现代人缺的不是吃好,而是怎样科学合理地吃。
  在生活里有不少放弃原则的享乐主义者,上自五星级酒店西餐厅,下自大排档烧烤摊,只要好吃,照单全收。他们穿大街走小巷,就为了发掘当地最土得掉渣的地道小吃。他们爱在网上发布“在某某地方流口水指南”,上网集合饭局,他们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美食地图。
  美食的盛行却也不声不响地滋长了“富贵病”的蔓延。“吃”,当属现代“生活方式病”的第一诱因。我们现在知道大约50%的癌症与饮食因素有关,三分之一的癌症都是人们“吃”出来的。“三高”——高脂、高盐和高热量,以前的“富贵病”、“老年病”如今已延伸向中年人、青年人,连小孩出现“三高”都很平常了。
  一项涉及北京、上海、天津等八大城市的调查中显示,北京是全国最“重”的城市,目前北京肥胖的儿童占到了儿童总数的25%。这意味着这么小小的年纪就已经埋下成年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的祸根,或许他们等到30岁时,比他们父辈的身体状况还要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专家告诫大家,人们的生活好了,吃出来的问题也多了。人们现在吃的都是精米白面、鸡鸭鱼肉,喝的是各种含糖饮料,低纤维高脂肪,自觉不自觉地走向发达国家的“三高一低”(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膳食老路。我国从80年代末开始,高脂血症、肥胖症、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的发病率直线上升。据国家卫生部的统计,这些“富贵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占当前死亡总数的70%。这其中和20年来人们膳食结构的陡然骤变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
  在追求美食的过程中,还得小心美食中潜在疾病隐患。目前已肯定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源有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但有报道称,在广东地区现在仍有人在出售果子狸肉,也有些“勇敢”的人照吃果子狸不误。这与日本人嗜好吃河豚鱼非常相似,许多日本人冒着病死率高达61.5%的危险,也要吃鲜美的河豚肉。
  我国原来没有吃生牛肉、生牛肝和生羊肝的饮食风俗,但现在有人偏好日餐、韩餐和西餐中的饮食方式,花大价钱品尝生肉及其他野味。这不仅有染上各种寄生虫病的危险,还有可能感染人类疯牛病、禽流感、炭疽和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恐怖的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可能来自非洲人生食灵长类动物。
  海产品加热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有的人偏要生食、半生食。生食海鲜包括生鱼片、冰虾、生江蟹、醉蟹、醉虾、盐腌水产品、毛蚶等;半生食海鲜包括以爆炒、焯、涮、煎、烤等烹调方式烹调,但海鲜并未熟透就食用。生食和半生食海鲜也会埋下疾病隐患,广东省发生数千例肝吸虫病;上海市发生1000例肺吸虫病;北方少数城市竟出现热带寄生虫病———姜片虫病。
  还有人相信偏方,生吃蛙肉、蛇肉、蛇胆、鱼胆、龟血等野味以求降火、减肥、降脂,结果不但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反而出现怪异的寄生虫病、尿毒症或肝肾严重损害等,如果救治不及时(奇.書.網-整.理.提供),还会危及生命。
  2.食品标签上的陷阱(1)
  典型症状:
  终于忙完了加班的活,她拎起皮包,快步走出办公室,要赶在楼下超级市场关门前,买好家人明天的早餐,不然回到家,又只能对着空空如也的冰箱。匆匆走进超市,先拿起一袋颜色焦黄的“全麦面包”,再选一箱低脂鲜奶。
  “明天早餐就吃这些,全麦加低脂,应该很健康吧!”她一边想,一边又拿起一盒印着“加钙”的饼干往购物车里放。突然间,觉得口有点干,于是走到陈列饮料的冷藏柜前,准备挑瓶果汁解渴。“纯天然果汁”的标语贴在瓶身上,还有新鲜水果的照片,看起来不错,她顺手拿了一罐,然后走到收银台结帐。一回到家,来不及坐下,拿出刚才买的“纯天然果汁”,打开喝了一大口。可是好像太甜了,这根本不像自己动手榨的果汁。她仔细看背面的成分标示才发现,里面只含20%的水果原汁,而且还加了糖。
  如今的厂家大多会在产品外包装上贴上营养成分表,很专业很透明的样子,但善良的人们小心了,这其中也有花样呢!比如奶酪的脂肪含量,计算的时候以脱水的原料为依据,而并非最后的成品;相反,其它的奶制品都以成品为基准计算脂肪含量。结果当然就显而易见,一块脂肪含量50%的干酪,由于在奶酪中只占10%的分量,所以真正的脂肪比例只有5%(50%×10%),即100克的奶酪仅含有5克脂肪,可以算是极少了。而同样一瓶标有5%脂肪的低脂酸奶,也的确100克酸奶中含有5克脂肪……瞧,和奶酪完全一样!
  你不会没有买错东西、感觉上当的经验。走进超市,里面数百种各色各样的食品,的确让人看了眼花。现代人在营养教育和媒体传播的影响下,开始讲究自己吃进去的东西,能不能带来健康。所以,有人甘愿多花一些钱,吃全麦面包、喝低脂牛奶、用低盐酱油,还有那些包装上印着“高钙”、“高铁”、“低糖”的,全数进了购物车里。别以为这样就能买到健康,真相却不一定如此。因为在超市的购物架上,隐藏不少你常常碰到却没发现的陷阱。
  染色的全麦面包!
  全麦面包比起精致的白面包,内含更多纤维、维生素E及锌、钾等矿物质。追求健康的你知道这一点,所以放弃吃白面包,选择咬起来口感粗糙的全麦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