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盛世 第三十一章 大汉天军(二)
作者:左角龙 更新:2021-12-03 08:17
然,大皇帝限制婚育年龄的诏令一下,大汉国万民沸方郡守和朝廷官员也都纷纷上章表示反对。
但刘常满的态度很坚决,这道诏令,根本是建立新军队的第一步,若不能将其压制下去,如何能够实施下一步的方案?于是在大汉皇帝的授意下,天下郡国都接到了太医院的一封信札,在信札里,详细的罗列了几组统计数据:
从大汉五年到大汉二十五年,这二十年之间,太医院总共统计到长安城中,女子十五岁到二十岁生育的一万六千例,其中成功生育一万四千零三例,婴死母存四百七十二例,母死婴存六百二十八例,母婴同亡一千八百九十七例!
与此同时,统计到女子二十岁以上生育者两万八千例,其中成功生育两万六千九百九十一例,婴死母存五百零九例,婴死母存二百十一例,母婴同亡者仅三百八十九例!
(在古代,女人生孩子是一道极其险恶的鬼门关,古代妇女生育时母子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每百人五人左右。而头胎生育时的死亡率,更达到惊人的五分之一,至于少女妈妈的死亡率则更高。不过刘常满的这条统计数据有一定的猫腻,因为当时二十岁以下的母亲,多半是头胎生育,而二十岁以上的,一般都是二胎三胎了,死亡率要低得多。)
这道敕文被广泛布告之后,百姓的心情这才平静了一点。大汉皇帝又不失时机地颁布了一道诏令:
“朕闻古之圣皇,心怀元元,抚育天下蒸民如父母,朕甚慕焉。今天下万民,不论男女,皆朕之子女也。少女孕育,五死其一,朕甚悯之。故有前诏。今天下万民为人父母者。亦当如朕一般。体上天好生之德,驱己女十五出嫁,与杀女无异也!朕亦有子女,为人父,从今日始,朕之子女,男不过二十四。女不过二十一者,一律不得婚娶,以为万民表率,尔其钦哉!”
至此,建立大汉天军的设想,真正的变成一个巨大的工程。在百姓们逐渐接受了这个新诏令的时候,刘常满又派两院之中,选拔出数名院士开始招收徒弟。
其招收徒弟的标准中。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二十以上,尚未婚配。”有人问为什么要这么规定,院士们就解释说:“二十以上尚未婚配的话。就说明这个人一是遵守大汉皇帝诏令,二是不曾婚配,就说明他有心向学,不立业就不成家,正适合自己招收徒弟的想法”云云,其实这是一套鬼话,正是大汉皇帝在为限制男子早婚想办法。
除去这条小插曲外,皇帝还下达诏令,号令诸郡国,自此之外,凡招收官吏衙役巡捕之类地公务员,遵守大汉国婚育政策者,也作为一个极为重要地考核标准。以致于有那么一段时间,刘常满甚至觉得,自己差点变成了后世地计划生育干部了。
等这些诏令颁布之后,大汉国的百姓们,也渐渐感觉到了好处。
孔子云:“吾十五而有志于学”,古代所谓“弱冠之年”,也就是二十岁了,方算是成年,但到了秦朝,因为“傅籍”时间提前为十七岁,所以成年自然也就算是十七岁了,再加上百姓们生计艰难,养女养到十五岁,就想提前嫁出,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更是让家有儿子的家庭,迫不及待的想早早替儿子成亲,也好生育孙子。…ap.16
但这么一来,作为社会主要劳动生产力的男子,就早早的被家庭所束缚,在十几岁这样一个任事不懂地年龄,就开始担当了许多责任。古人说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多有诟病的,可倘若你回到古代看看就知道了。
都是十五六岁的小屁孩子,懂得什么终身大事?不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又靠什么去?不信你看看如今十五六岁的小孩子们“自由恋爱”过家家,有几个真正成功了的?
倘若古代人都和现代一样,二十五六,甚至二十七八平三十才结婚,结婚的男女双方自己都有了见识,估计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力量,恐怕就要小得多吧!
不过对于大汉国百姓来说,此时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并非婚姻的全部,男女双方自己也是有一定发言权地。而且不让过早结婚了之后,大汉国地青年男子们,从志学之年开始,终于腾出了不少时间,可以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望子成龙的心思,每朝每代地父母都是一样的。眼看着儿子们不再受小家庭的束缚,或跟着家里人学习生产劳动,或出外游学,学习经文礼仪、工匠杂艺等等。十几岁的时候,正是塑造人格、决定人生性格的关键时期
万卷书,行万里路”又正是人生经验成长的不二法门见儿子出外学个两年三年的,不管学的是什么,回来气质也变了,人也长大成熟了,哪儿有不开心的?
于是慢慢的便有人说起大汉皇帝诏令的好处来了。
“我说王大哥,你家那二小子,听说去了军队?如今也该回来了吧?”这天,大汉国郡中,两个屠夫正在交谈。
“是呀,回来几天了,这不,正在家里闷头想事儿呢。”那被称为王大的笑道。
“想事儿?王大哥,就你家那二小子,还能呆在家里闷头想事儿?”问话的大吃一惊。
“可不是嘛,这小子原来是个猴屁股,根本坐不着,这可不,去了军队两年回来,那人整个变了一个样子!走路也端正了,说话做事儿也有模样了,这不,一回来就告诉我说:阿爹,我在军队里两年,也攒了些俸饷,我这两天想想,在街上盘一家铺子来,自己经营!这臭小子,还没成亲呢,就想跟老子分家了!看我晚上回去不敲打他!”王大哥嘴里埋怨,那心里可是乐滋滋的。
“嘿,这军队还有这本事?小二子原来那样儿,啧啧!”
“你看,那小子来了,罗锅兄弟,你自己看吧!”王大哥眼尖,远远的便看到了自家儿子转出了街口,连忙推了推罗锅子道。
罗锅子急忙抬头看去,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那个皮猴似的不成器小子么?只见他着一身绯色军装,身子挺得笔直,脸上带着不容置疑的神气走了过来。
“阿爹,我已经想好了,前村拐角处有一家铁匠铺子,老铁匠已经打不动铁了,正准备发卖,我准备接下来干。阿爹,你街面上人熟,去帮我盘下来好了,钱不用操心。”小二子很有礼貌的朝罗锅子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对自己阿爹说道。
刚才还生气儿子要分家另过的王屠夫,听说儿子竟然要接下铁匠铺子——那职业,可比他这杀猪屠户好得多了——当即便忘了刚才说过的话,连连点头称是。
“那阿爹,罗锅叔叔,你们忙着,我知道邻乡有一个师傅,铁打得不错,不过因为丁忧在家,算算日子,也该出来了,我这就请他去,那铺子位置好,我怕一个人忙不过来。”然后又是一点头,转身走了。
“王大哥,这真是你家小二子?”看着这小二子彬彬有礼的举止,不卑不亢的说话,处处透着深思熟虑的架势,罗锅子屠夫简直眼珠子都要暴出来了。
这小二子是个什么东西,他算是再清楚不过了。从小有名的“赖皮猴”,最爱干的就是欺负弱小,一遇到生猛的,立马吓得不敢说话。而且最坏的毛病,还是在家里的表现,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一旦犯了错,他妈说他一句,他能顶回去十句;他爹一怒骂他打他,他立刻就蹲墙角哭去了。
因此和王屠夫相熟的人,都知道这家伙长大,肯定是个极没出息的东西,也颇有些鄙夷于他的。没想到军队两年,竟然让他象重新换了个人样儿似的,不但气度行事都变了,而且还学了一手打铁的好手艺!…. n
“这小子说,他在军队,就在一个叫什么“后勤部”的地方,专管军械修理、养马、运输粮草这些事情,所以才开得成铁匠铺。这小子还说,他不但会修理军械,还会相马、养马、赶大车、开粮草行什么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王大哥颇有些骄傲的说道。见到儿子出息了,这是每个父母都倍感骄傲的事情。
“嘿,这军队真有那么好么?要不,大哥,你跟小二子说一声,叫他晚上到我家吃饭怎么样?我那小子也快十八了,天天在外面胡混,我这个样儿,也管不住他,可不是个长事儿呀!不如把他也送进军队去,就算没小二子这么能耐,但只要他成个人样儿,我也就放心了……”罗锅子感概的说道。
“这是好事儿呀,罗锅兄弟,你放心,我晚上一准叫他去你家。诶,对了,上次你说起柳家有个姑娘,人才不错,如今我这小二子,你看可配得上她么?”
“配得上,配得上,别说柳家姑娘,就是郭大户家的,我看咱小二子也不差什么!”罗锅子哈哈大笑道。
但刘常满的态度很坚决,这道诏令,根本是建立新军队的第一步,若不能将其压制下去,如何能够实施下一步的方案?于是在大汉皇帝的授意下,天下郡国都接到了太医院的一封信札,在信札里,详细的罗列了几组统计数据:
从大汉五年到大汉二十五年,这二十年之间,太医院总共统计到长安城中,女子十五岁到二十岁生育的一万六千例,其中成功生育一万四千零三例,婴死母存四百七十二例,母死婴存六百二十八例,母婴同亡一千八百九十七例!
与此同时,统计到女子二十岁以上生育者两万八千例,其中成功生育两万六千九百九十一例,婴死母存五百零九例,婴死母存二百十一例,母婴同亡者仅三百八十九例!
(在古代,女人生孩子是一道极其险恶的鬼门关,古代妇女生育时母子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每百人五人左右。而头胎生育时的死亡率,更达到惊人的五分之一,至于少女妈妈的死亡率则更高。不过刘常满的这条统计数据有一定的猫腻,因为当时二十岁以下的母亲,多半是头胎生育,而二十岁以上的,一般都是二胎三胎了,死亡率要低得多。)
这道敕文被广泛布告之后,百姓的心情这才平静了一点。大汉皇帝又不失时机地颁布了一道诏令:
“朕闻古之圣皇,心怀元元,抚育天下蒸民如父母,朕甚慕焉。今天下万民,不论男女,皆朕之子女也。少女孕育,五死其一,朕甚悯之。故有前诏。今天下万民为人父母者。亦当如朕一般。体上天好生之德,驱己女十五出嫁,与杀女无异也!朕亦有子女,为人父,从今日始,朕之子女,男不过二十四。女不过二十一者,一律不得婚娶,以为万民表率,尔其钦哉!”
至此,建立大汉天军的设想,真正的变成一个巨大的工程。在百姓们逐渐接受了这个新诏令的时候,刘常满又派两院之中,选拔出数名院士开始招收徒弟。
其招收徒弟的标准中。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二十以上,尚未婚配。”有人问为什么要这么规定,院士们就解释说:“二十以上尚未婚配的话。就说明这个人一是遵守大汉皇帝诏令,二是不曾婚配,就说明他有心向学,不立业就不成家,正适合自己招收徒弟的想法”云云,其实这是一套鬼话,正是大汉皇帝在为限制男子早婚想办法。
除去这条小插曲外,皇帝还下达诏令,号令诸郡国,自此之外,凡招收官吏衙役巡捕之类地公务员,遵守大汉国婚育政策者,也作为一个极为重要地考核标准。以致于有那么一段时间,刘常满甚至觉得,自己差点变成了后世地计划生育干部了。
等这些诏令颁布之后,大汉国的百姓们,也渐渐感觉到了好处。
孔子云:“吾十五而有志于学”,古代所谓“弱冠之年”,也就是二十岁了,方算是成年,但到了秦朝,因为“傅籍”时间提前为十七岁,所以成年自然也就算是十七岁了,再加上百姓们生计艰难,养女养到十五岁,就想提前嫁出,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更是让家有儿子的家庭,迫不及待的想早早替儿子成亲,也好生育孙子。…ap.16
但这么一来,作为社会主要劳动生产力的男子,就早早的被家庭所束缚,在十几岁这样一个任事不懂地年龄,就开始担当了许多责任。古人说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多有诟病的,可倘若你回到古代看看就知道了。
都是十五六岁的小屁孩子,懂得什么终身大事?不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又靠什么去?不信你看看如今十五六岁的小孩子们“自由恋爱”过家家,有几个真正成功了的?
倘若古代人都和现代一样,二十五六,甚至二十七八平三十才结婚,结婚的男女双方自己都有了见识,估计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力量,恐怕就要小得多吧!
不过对于大汉国百姓来说,此时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并非婚姻的全部,男女双方自己也是有一定发言权地。而且不让过早结婚了之后,大汉国地青年男子们,从志学之年开始,终于腾出了不少时间,可以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了。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望子成龙的心思,每朝每代地父母都是一样的。眼看着儿子们不再受小家庭的束缚,或跟着家里人学习生产劳动,或出外游学,学习经文礼仪、工匠杂艺等等。十几岁的时候,正是塑造人格、决定人生性格的关键时期
万卷书,行万里路”又正是人生经验成长的不二法门见儿子出外学个两年三年的,不管学的是什么,回来气质也变了,人也长大成熟了,哪儿有不开心的?
于是慢慢的便有人说起大汉皇帝诏令的好处来了。
“我说王大哥,你家那二小子,听说去了军队?如今也该回来了吧?”这天,大汉国郡中,两个屠夫正在交谈。
“是呀,回来几天了,这不,正在家里闷头想事儿呢。”那被称为王大的笑道。
“想事儿?王大哥,就你家那二小子,还能呆在家里闷头想事儿?”问话的大吃一惊。
“可不是嘛,这小子原来是个猴屁股,根本坐不着,这可不,去了军队两年回来,那人整个变了一个样子!走路也端正了,说话做事儿也有模样了,这不,一回来就告诉我说:阿爹,我在军队里两年,也攒了些俸饷,我这两天想想,在街上盘一家铺子来,自己经营!这臭小子,还没成亲呢,就想跟老子分家了!看我晚上回去不敲打他!”王大哥嘴里埋怨,那心里可是乐滋滋的。
“嘿,这军队还有这本事?小二子原来那样儿,啧啧!”
“你看,那小子来了,罗锅兄弟,你自己看吧!”王大哥眼尖,远远的便看到了自家儿子转出了街口,连忙推了推罗锅子道。
罗锅子急忙抬头看去,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那个皮猴似的不成器小子么?只见他着一身绯色军装,身子挺得笔直,脸上带着不容置疑的神气走了过来。
“阿爹,我已经想好了,前村拐角处有一家铁匠铺子,老铁匠已经打不动铁了,正准备发卖,我准备接下来干。阿爹,你街面上人熟,去帮我盘下来好了,钱不用操心。”小二子很有礼貌的朝罗锅子点了点头,然后转身对自己阿爹说道。
刚才还生气儿子要分家另过的王屠夫,听说儿子竟然要接下铁匠铺子——那职业,可比他这杀猪屠户好得多了——当即便忘了刚才说过的话,连连点头称是。
“那阿爹,罗锅叔叔,你们忙着,我知道邻乡有一个师傅,铁打得不错,不过因为丁忧在家,算算日子,也该出来了,我这就请他去,那铺子位置好,我怕一个人忙不过来。”然后又是一点头,转身走了。
“王大哥,这真是你家小二子?”看着这小二子彬彬有礼的举止,不卑不亢的说话,处处透着深思熟虑的架势,罗锅子屠夫简直眼珠子都要暴出来了。
这小二子是个什么东西,他算是再清楚不过了。从小有名的“赖皮猴”,最爱干的就是欺负弱小,一遇到生猛的,立马吓得不敢说话。而且最坏的毛病,还是在家里的表现,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了,一旦犯了错,他妈说他一句,他能顶回去十句;他爹一怒骂他打他,他立刻就蹲墙角哭去了。
因此和王屠夫相熟的人,都知道这家伙长大,肯定是个极没出息的东西,也颇有些鄙夷于他的。没想到军队两年,竟然让他象重新换了个人样儿似的,不但气度行事都变了,而且还学了一手打铁的好手艺!…. n
“这小子说,他在军队,就在一个叫什么“后勤部”的地方,专管军械修理、养马、运输粮草这些事情,所以才开得成铁匠铺。这小子还说,他不但会修理军械,还会相马、养马、赶大车、开粮草行什么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王大哥颇有些骄傲的说道。见到儿子出息了,这是每个父母都倍感骄傲的事情。
“嘿,这军队真有那么好么?要不,大哥,你跟小二子说一声,叫他晚上到我家吃饭怎么样?我那小子也快十八了,天天在外面胡混,我这个样儿,也管不住他,可不是个长事儿呀!不如把他也送进军队去,就算没小二子这么能耐,但只要他成个人样儿,我也就放心了……”罗锅子感概的说道。
“这是好事儿呀,罗锅兄弟,你放心,我晚上一准叫他去你家。诶,对了,上次你说起柳家有个姑娘,人才不错,如今我这小二子,你看可配得上她么?”
“配得上,配得上,别说柳家姑娘,就是郭大户家的,我看咱小二子也不差什么!”罗锅子哈哈大笑道。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