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作者:饮者无名 更新:2021-12-03 07:53
第一,成本推动……”听出来了,这不是又要和国际接轨了吧?去年的汽油上涨,也是鼓吹的这个理由,反正什么东西一涨价,媒体就站出来拿“国际惯例”说事儿。
正在这时,老婆也大包小包地满载而归了:“东西又涨价了,饮料瓶统统从“直桶腰”瘦身成“水蛇腰”了,容量也从500ml变成490 ml了,但“减量不变价”。听说方便面也要涨,我就买了几大包回来,猪肉已经14块一斤了,肋排特价还要十七块多一斤,我好容易抢到了一块,一幺居然50多块钱,有个老太太说,沃尔马的特级肋排便宜,才十六块八,我一听就没买,人都疯了,见什么都抢,有一男的抢了5桶食用油,说是这才刚刚涨价,还要继续大涨呢!大家一听都开始抢起来了,我也挤不进去,你说咱们用不用也去抢几桶回来呀?我看这阵势比1989年那次抢购风也不差了,只不过那次大家抢的是电视机,洗衣机什么的……。”
我不得不打断她的抱怨:“你可真是大出不看小处看,一斤排骨就便宜一块多钱,你再搭上时间,路费跑到沃尔马去买,省那几块钱还不够工夫钱呢!你说你要是早早地买回来,我这就能给你炖上了,中午我回我妈家,你自己乘出锅就能吃了。这可倒好,只有青菜,挂面什么的,还是生的,我看你吃什么!”
老婆嫌我狗眼看人低:“没买正好,省了。我又不是离了肉就活不了的人,也别以为我离了你就吃不上饭了,我吃什么我做主,看,我买了辣白菜,今天我决定边看韩剧边吃韩式料理了,这几个月我要趁机补课,把这两年拉下没看的韩剧都补上。对了,要不要先尝尝我买的辣白菜?那家卖朝鲜泡菜的可真好吃呀,一斤七块八,可还是排老长的队,有几个人一买就是十斤,北京人可真爱吃呀,为了吃,排多长的队都乐意,买个糖炒栗子要排队,牛肉饼也要排队,就连我们单位门前的那家炸臭豆腐的不起眼的小门脸都天天排几米长的队,味道就象地下井的泔水味,每天路过我都要捂着鼻子。”老婆边说边兴奋地掏出一大塑料袋红红的泡菜,还有她在楼下音像店里买来的压缩版的韩国电视剧,看来她已经把自己这几个月的业余生活安排得很丰富了。
我看她牛哄哄的样子,有点替她担心:“光吃辣白菜没营养,也吃不饱呀?而且还有寄生虫。朝鲜过去是因为自然条件太恶劣才只好靠吃泡菜糊口,哪象咱们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美食文化,外国人能吃一顿中餐,那都好比过年一样,韩国人送礼都送排骨,牛肉什么的,全世界都以吃中国菜为荣,你倒好,吃那快赶上肉价的烂白菜,可真能坑人呀,这年头,粉丝都卖出鱼翅的价了,还居然有人抢。”
老婆不耐烦地赶我出门:“昨天那生蚝不是也有寄生虫吗?你不是也一只接一只地吃个没完吗?我就好这一口,你不要管我了,快回娘家去吧!”就这样我被她连推带搡地赶了出来。
我看时间还早,为了能准时踩着饭点去见我妈,就排队买了点“桃酥王”的咸甜口味的桃酥,果真连桃酥的价格都已经应声上涨,人家卖主还理直气壮:“油和面都涨了,我们能不涨吗?谁也不会赔本赚吆喝,我们也要吃饭的呀!”果真是“民以食为本”,油和面是民生的根本,不管贫富,不分贵贱,每天都要靠这些来裹腹的,只要粮食稍稍提一点价,所有东西都会水涨船高,要是还指望着就靠每月的那点死工资吃饭,看来还真是只能吃点萝卜青菜了,看来真的需要腿脚利索点儿赚钱了,否则只能被“通货膨胀“的指挥棒折腾得鼻青脸肿了。
(七十二)
到了我家,我妈喜笑颜开地给我开门,她的情绪和物价同时走高,看来一定是发了点小财,或者占了点小便宜,把通货膨胀的那点钱给赚出来了:“你怎么这么高兴?你房子又升值了?还是买彩票中了末等奖了?”以我妈这种谨小慎微的人,发不了什么大财,就是发了大财也不会喜形于色让我知道。
我妈揶鲁我:“你这孩子,我见了你高兴还不好?你想让你老娘天天愁眉苦脸呀?”
我笑道:“‘知母莫若子’,反正你肯定不是见了我才这么高兴的,肯定是又发财了,不然不会见我这个吃白饭的还能乐成这样!”
我妈果真兴冲冲地说:“房子稳涨那是板上钉丁的事情,我已经不关心了,反正也不会卖,涨了跌了的,与我何干?我要说的是股票!去年象加满油的赛车一样,狂飙了一整年,前些年我被套住的那几万块现在都涨上去了,报纸上都在预言,‘5000年未遇的黄金十年’要来了,比起今年,去年的2000多点都是小儿科了……”
我妈眉飞色舞谈到的股市正是我的心头之痛,其实我早就摩拳擦掌,心痒难耐想要进去一搏了。去年年初刚卖了房子的时候我就主张暂时不要还银行贷款,而是趁股市复苏赶紧下手捞上一笔。可是,丈母娘和老婆坚决不同意让我拿这么一大笔钱去做投机生意,她们被“十年熊市”已经吓怕,刀架我脖子上非逼着我把艰难得到的“第一桶金”交还给银行,再看看现在的大盘,真是后悔当初呀,人在牛市,几乎人人都是巴菲特,几年前股市长熊时,操盘手说,“如果你恨他,那就送他进股市”,现在却是货真价实的“如果你爱他,那就送他进股市”。机会就像一扇迅速旋转的门,当那个空档转到你面前时,你必须迅速挤进去,稍一迟疑,就被甩在门外,别人轻轻松松日进斗金,你却只能计算着柴米艰难度日。
我看我妈眉飞色舞的得意相,就势酸不溜秋地祝福她:“好好抓住机会吧,更新的至高点就在不远方,上有GDP连年十位数涨幅的提协,下有‘奥运’衬底儿,6000点都不是没有可能的。没准你‘财气晚成’,前两年靠房子增值,今年靠股票再发横财,一不小心把你下辈子的吃穿都挣出来了。”
我妈用手扑打我:“臭小子狗嘴吐不出象牙,没等我把下辈子的吃穿都挣出来你就把我气死了。我现在手里的钱已经够吃够花了,没必要担惊受怕地到股市里折腾了,我经不起这涨涨跌跌的闹腾,过两天我就把股票全抛了,都买成基金。相比之下,还是基金稳妥,还能少花心思去管它,就连我给你买的那份投资型保险都赚了三分之一了。”
我妈喜欢赚“省心钱”,就是钱最好乖乖的不用她费心钱,就能自动进入到她的帐户上,听起来这有点象天上掉馅饼一样匪夷所思,不过,最近这样的“民间传奇”倒是比比皆是——股市已经俨然一头疯牛、基金收益早就翻番、国债发行量水涨船高,“人民”已成“股民”“基民”,经常在电梯里听买菜回来的老太太们交头接耳:“xxx半年之间20万变40万”,“工行明天又要发行一支新基金,明天5点咱们约好去排队。”一夜之间,几乎全国人民都摇身变成了“股神”和理财高手了。
我妈终于也按捺不住发财的决心和梦想了,象大多数手有闲钱的老头老太太一样开始踊跃加入浩浩荡荡的“基民”行列了,去年年初,我问她买没买基金,她还在和我打岔:“什么?鸡精?我家不喝。”今年她已经能拍着胸脯,以基金经理般的专业口气振振有词道:“基金到明年奥运前都有得做。”我妈也象大多数老百姓一样,迷信所有的白纸黑字,觉得只要是报纸上或者书上说的,就肯定没错。
这会儿,就连一向对钱财不闻不问的我爸也开始一边翻着一本财经杂志一边插入了我们的谈话:“你看,你看,这年头什么都可以投资,连普洱茶都卖出天价来了——‘一块50年的珍品老茶饼,身价比一辆本田还高。有买家几年前用一辆宝马三系的钱来买普洱茶,有懂行的人看了说他的茶现在可以换一辆宝马五系了,再国几年出手,可以换一辆7系’……”我爸不停地“啧啧”惊叹道,以求能够引起我们俩的注意,不要忽视他的存在。
我记得十年前有种说法:“如果有一元钱,北京人会全存到银行里;上海人会把五角存在银行,另五角拿去投资;而广州人则会再借一元钱,拿两元钱去投资。”可是十年后,这种论调已渐渐站不住脚了。北京老太也开始把自己苦攒了大半辈字的无处放生,无处可投的钱拿出来活跃经济市场了。放眼看去,从南京到北京,从鸭绿江到海南岛,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活用“钱生钱”的道理去投资的,人人都在投资,人人都想投资,老太太的棺材板钱,小学生的压岁钱,通通压进股市,前些年,大家靠着银行的贷款纷纷从无产者变成了有产者,我也刚刚找到了一点“赶上了大部队”的安全感,还顾不上在小富即安的小土包上喘口气儿,这两年,人家又纷纷挺进股市,俨然就要从“有产者”变成了“中产者”了。我说怎么那么多人去吃那死贵死贵的“金钱豹”,合着人坐在那儿,日进几千块呢,人家赚得那叫“聪明钱”“快钱”,赚得轻松,花得潇洒,当然吃得细嚼慢咽,怡然自得,哪象我?花得可都是自己当牛作马换来的“傻钱” “慢钱”,当然吃得狼吞虎咽,如坐针毡,消化不良了。
晚上我到家的时候,老婆正猫在书房的电脑前加班,旁边放着她吃剩下的面目可疑的“泡菜饭”,其实就是我们上学时候都吃过的懒汉饭:拿现成的泡菜拌到焖熟的米饭里,然后一搅和就可以吃了,我还用酱油这么拌过,好吃当然谈不上,不过裹腹倒没问题。
正在这时,老婆也大包小包地满载而归了:“东西又涨价了,饮料瓶统统从“直桶腰”瘦身成“水蛇腰”了,容量也从500ml变成490 ml了,但“减量不变价”。听说方便面也要涨,我就买了几大包回来,猪肉已经14块一斤了,肋排特价还要十七块多一斤,我好容易抢到了一块,一幺居然50多块钱,有个老太太说,沃尔马的特级肋排便宜,才十六块八,我一听就没买,人都疯了,见什么都抢,有一男的抢了5桶食用油,说是这才刚刚涨价,还要继续大涨呢!大家一听都开始抢起来了,我也挤不进去,你说咱们用不用也去抢几桶回来呀?我看这阵势比1989年那次抢购风也不差了,只不过那次大家抢的是电视机,洗衣机什么的……。”
我不得不打断她的抱怨:“你可真是大出不看小处看,一斤排骨就便宜一块多钱,你再搭上时间,路费跑到沃尔马去买,省那几块钱还不够工夫钱呢!你说你要是早早地买回来,我这就能给你炖上了,中午我回我妈家,你自己乘出锅就能吃了。这可倒好,只有青菜,挂面什么的,还是生的,我看你吃什么!”
老婆嫌我狗眼看人低:“没买正好,省了。我又不是离了肉就活不了的人,也别以为我离了你就吃不上饭了,我吃什么我做主,看,我买了辣白菜,今天我决定边看韩剧边吃韩式料理了,这几个月我要趁机补课,把这两年拉下没看的韩剧都补上。对了,要不要先尝尝我买的辣白菜?那家卖朝鲜泡菜的可真好吃呀,一斤七块八,可还是排老长的队,有几个人一买就是十斤,北京人可真爱吃呀,为了吃,排多长的队都乐意,买个糖炒栗子要排队,牛肉饼也要排队,就连我们单位门前的那家炸臭豆腐的不起眼的小门脸都天天排几米长的队,味道就象地下井的泔水味,每天路过我都要捂着鼻子。”老婆边说边兴奋地掏出一大塑料袋红红的泡菜,还有她在楼下音像店里买来的压缩版的韩国电视剧,看来她已经把自己这几个月的业余生活安排得很丰富了。
我看她牛哄哄的样子,有点替她担心:“光吃辣白菜没营养,也吃不饱呀?而且还有寄生虫。朝鲜过去是因为自然条件太恶劣才只好靠吃泡菜糊口,哪象咱们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美食文化,外国人能吃一顿中餐,那都好比过年一样,韩国人送礼都送排骨,牛肉什么的,全世界都以吃中国菜为荣,你倒好,吃那快赶上肉价的烂白菜,可真能坑人呀,这年头,粉丝都卖出鱼翅的价了,还居然有人抢。”
老婆不耐烦地赶我出门:“昨天那生蚝不是也有寄生虫吗?你不是也一只接一只地吃个没完吗?我就好这一口,你不要管我了,快回娘家去吧!”就这样我被她连推带搡地赶了出来。
我看时间还早,为了能准时踩着饭点去见我妈,就排队买了点“桃酥王”的咸甜口味的桃酥,果真连桃酥的价格都已经应声上涨,人家卖主还理直气壮:“油和面都涨了,我们能不涨吗?谁也不会赔本赚吆喝,我们也要吃饭的呀!”果真是“民以食为本”,油和面是民生的根本,不管贫富,不分贵贱,每天都要靠这些来裹腹的,只要粮食稍稍提一点价,所有东西都会水涨船高,要是还指望着就靠每月的那点死工资吃饭,看来还真是只能吃点萝卜青菜了,看来真的需要腿脚利索点儿赚钱了,否则只能被“通货膨胀“的指挥棒折腾得鼻青脸肿了。
(七十二)
到了我家,我妈喜笑颜开地给我开门,她的情绪和物价同时走高,看来一定是发了点小财,或者占了点小便宜,把通货膨胀的那点钱给赚出来了:“你怎么这么高兴?你房子又升值了?还是买彩票中了末等奖了?”以我妈这种谨小慎微的人,发不了什么大财,就是发了大财也不会喜形于色让我知道。
我妈揶鲁我:“你这孩子,我见了你高兴还不好?你想让你老娘天天愁眉苦脸呀?”
我笑道:“‘知母莫若子’,反正你肯定不是见了我才这么高兴的,肯定是又发财了,不然不会见我这个吃白饭的还能乐成这样!”
我妈果真兴冲冲地说:“房子稳涨那是板上钉丁的事情,我已经不关心了,反正也不会卖,涨了跌了的,与我何干?我要说的是股票!去年象加满油的赛车一样,狂飙了一整年,前些年我被套住的那几万块现在都涨上去了,报纸上都在预言,‘5000年未遇的黄金十年’要来了,比起今年,去年的2000多点都是小儿科了……”
我妈眉飞色舞谈到的股市正是我的心头之痛,其实我早就摩拳擦掌,心痒难耐想要进去一搏了。去年年初刚卖了房子的时候我就主张暂时不要还银行贷款,而是趁股市复苏赶紧下手捞上一笔。可是,丈母娘和老婆坚决不同意让我拿这么一大笔钱去做投机生意,她们被“十年熊市”已经吓怕,刀架我脖子上非逼着我把艰难得到的“第一桶金”交还给银行,再看看现在的大盘,真是后悔当初呀,人在牛市,几乎人人都是巴菲特,几年前股市长熊时,操盘手说,“如果你恨他,那就送他进股市”,现在却是货真价实的“如果你爱他,那就送他进股市”。机会就像一扇迅速旋转的门,当那个空档转到你面前时,你必须迅速挤进去,稍一迟疑,就被甩在门外,别人轻轻松松日进斗金,你却只能计算着柴米艰难度日。
我看我妈眉飞色舞的得意相,就势酸不溜秋地祝福她:“好好抓住机会吧,更新的至高点就在不远方,上有GDP连年十位数涨幅的提协,下有‘奥运’衬底儿,6000点都不是没有可能的。没准你‘财气晚成’,前两年靠房子增值,今年靠股票再发横财,一不小心把你下辈子的吃穿都挣出来了。”
我妈用手扑打我:“臭小子狗嘴吐不出象牙,没等我把下辈子的吃穿都挣出来你就把我气死了。我现在手里的钱已经够吃够花了,没必要担惊受怕地到股市里折腾了,我经不起这涨涨跌跌的闹腾,过两天我就把股票全抛了,都买成基金。相比之下,还是基金稳妥,还能少花心思去管它,就连我给你买的那份投资型保险都赚了三分之一了。”
我妈喜欢赚“省心钱”,就是钱最好乖乖的不用她费心钱,就能自动进入到她的帐户上,听起来这有点象天上掉馅饼一样匪夷所思,不过,最近这样的“民间传奇”倒是比比皆是——股市已经俨然一头疯牛、基金收益早就翻番、国债发行量水涨船高,“人民”已成“股民”“基民”,经常在电梯里听买菜回来的老太太们交头接耳:“xxx半年之间20万变40万”,“工行明天又要发行一支新基金,明天5点咱们约好去排队。”一夜之间,几乎全国人民都摇身变成了“股神”和理财高手了。
我妈终于也按捺不住发财的决心和梦想了,象大多数手有闲钱的老头老太太一样开始踊跃加入浩浩荡荡的“基民”行列了,去年年初,我问她买没买基金,她还在和我打岔:“什么?鸡精?我家不喝。”今年她已经能拍着胸脯,以基金经理般的专业口气振振有词道:“基金到明年奥运前都有得做。”我妈也象大多数老百姓一样,迷信所有的白纸黑字,觉得只要是报纸上或者书上说的,就肯定没错。
这会儿,就连一向对钱财不闻不问的我爸也开始一边翻着一本财经杂志一边插入了我们的谈话:“你看,你看,这年头什么都可以投资,连普洱茶都卖出天价来了——‘一块50年的珍品老茶饼,身价比一辆本田还高。有买家几年前用一辆宝马三系的钱来买普洱茶,有懂行的人看了说他的茶现在可以换一辆宝马五系了,再国几年出手,可以换一辆7系’……”我爸不停地“啧啧”惊叹道,以求能够引起我们俩的注意,不要忽视他的存在。
我记得十年前有种说法:“如果有一元钱,北京人会全存到银行里;上海人会把五角存在银行,另五角拿去投资;而广州人则会再借一元钱,拿两元钱去投资。”可是十年后,这种论调已渐渐站不住脚了。北京老太也开始把自己苦攒了大半辈字的无处放生,无处可投的钱拿出来活跃经济市场了。放眼看去,从南京到北京,从鸭绿江到海南岛,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活用“钱生钱”的道理去投资的,人人都在投资,人人都想投资,老太太的棺材板钱,小学生的压岁钱,通通压进股市,前些年,大家靠着银行的贷款纷纷从无产者变成了有产者,我也刚刚找到了一点“赶上了大部队”的安全感,还顾不上在小富即安的小土包上喘口气儿,这两年,人家又纷纷挺进股市,俨然就要从“有产者”变成了“中产者”了。我说怎么那么多人去吃那死贵死贵的“金钱豹”,合着人坐在那儿,日进几千块呢,人家赚得那叫“聪明钱”“快钱”,赚得轻松,花得潇洒,当然吃得细嚼慢咽,怡然自得,哪象我?花得可都是自己当牛作马换来的“傻钱” “慢钱”,当然吃得狼吞虎咽,如坐针毡,消化不良了。
晚上我到家的时候,老婆正猫在书房的电脑前加班,旁边放着她吃剩下的面目可疑的“泡菜饭”,其实就是我们上学时候都吃过的懒汉饭:拿现成的泡菜拌到焖熟的米饭里,然后一搅和就可以吃了,我还用酱油这么拌过,好吃当然谈不上,不过裹腹倒没问题。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