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作者:高阳    更新:2021-12-03 07:41
  『你呢?』他关切地问高升,『也得找个铺才好。』
  『我就在老爷床前打地铺。反正雇好了船就走,也不过天把的事。』
  『高升!我想绕到江阴去看一看何大人。』王有龄把他的打算说了出来。
  『这个┅┅』高升迟疑地答道∶『我劝老爷还是一直回杭州的好,一则要早早禀到,二则多换两次船,在平常不费事,这几天可是很大的麻烦。老爷,消息很不好,万一路断了,怎么办?』
  高升的见识着实不低,分发浙江的候补州县,如果归路中断,逗留在江苏,那是一辈子都补不到缺的,所以王有龄一听他的放,翻然变计,当夜商量定规,尽快雇船赶回浙江。
  第二天早晨一看,难民已到了许多,同时也有了确实消息,芜湖已经失守,官军水师大败,福山镇总兵阵亡,洪杨军正分水陆三路,进薄江宁。江南的老百姓,一二百年未经兵革,恐慌万状,因而雇船也不容易,南面战火弥漫,船家既怕送人虎口,又怕官府抓差扣船,不管哪一样,反正遇上了就要大倒其霉。
  奔走了一天,总算有了结果,有一批浙江的漕船回空,可以附搭便客,论人计价,每人二十两银子,这比平时贵了十倍不止,事急无奈,王有龄惟有忍痛点头。
  但也亏得是坐漕船,一路上『讨关』、『过坝』可得许多方便。风向也顺,船行极快,到了扬州,听说江宁已经被围,城外有七八十万头裹红中的太平军,城里只有四千旗兵,一千绿营兵,不过明太祖兴建的江宁城,坚固有名,一时不易攻下。
  如果真的有七八十万人,洪杨军能不能攻下江宁,无关大局。王有龄心里在想,他们的兵力足够,分兵两路,一去往东,径取苏常,一支渡江而北,经营中原,这一来江宁成了孤城,不战自下。由于这个想法,王有龄对大局相当悲观,中宵不寐,听着运河的水声,心潮起伏,不知如何才能挽救江南的劫运?
  就这样忧心忡仲地到了杭州。一上岸第一个想别的不是家,是胡雪岩,但自然没有行装未卸,便上茶馆里去寻他的道理。而一到了家,却又有许多事要料理,当务之急是寻房子搬家。原来的住处过于狭隘,且莫说排场气派,首先高升就没有地方住,所以他在家只得坐一坐,喝了杯茶,随即带着高升去寻房屋经纪。
  买卖房屋的经纪人,杭州叫做『瓦摇头』,他们有日常聚会的地方,在一家茶馆,各行各业都有一家茶馆作为买卖联络的集中之处。称为『茶会』。
  到了茶会上,那些连『瓦』见了他们都『摇头』的经纪人,一看王有龄的服饰气派,还带着底下人,都以为是大主顾来了,纷纷上来兜搭,问他是要买呢,还是『典』?
  『我既不买,也不典。想租一宅房子。而且要快,最好今天就能搬进去。』
  『这哪里来?』大家都有些失望地笑了。
  『我有。』有个人说。
  于是王有龄只与此人谈交易,问了房子的格局,大小恰如所砍,再问租金,也还不贵,『那就去看一看再说。』王有龄这样表示,『看定了立刻成约,当日起租。我做事喜欢痛快,疙里疙瘩的房子我可不要。』
  听你老人家是福建口音夹杭州口音,想必也吃了好几年西湖水,难道还不知道「杭铁头」说一下二?『
  那房子在清和坊,这一带杭州称为『上城』,从南宋以来,就是一城精华所在,离佑圣观巷的抚台衙门和藩司前的藩台衙门都不远,『上院』方便,先就中王有龄的意。再看房子,五开间的正屋,一共两进,左右厢房,前面轿厅,后面还有一片竹林,盖着个小小的亭子,虽不富丽,也下寒酸,正台王有龄现在的身分。
  看到他的脸色,『瓦摇头』便说∶『王老爷鸿运高照!原住的张老爷调升山西,昨天刚刚动身。这么好的房子,一天都不会空,就不定明天就租了出去,偏偏王老爷就是今天来看,真正巧极了!』
  『是啊,巧得很!』王有龄也觉得事事顺遂,十分高兴,『你马上去找房东,此刻就订约起租。』
  『老爷!』高升插嘴问道∶『哪一天搬进来?』
  『拣日不如撞日,今天就搬,万一来不及就是明天。』
  这一天是无论如何来不及了,但也有许多事要做,第一步先雇人来打扫房子,第二步要买动用家具,为了不愿意露出暴发户的味道,王有龄特地买了半旧的红木桌椅,加上原有的一套,从云南带来的大理石的茶几、椅子,铺陈开来,显得很够气派。
  真个『有钱好办事』,搬到新居,不过两天工夫,诸事妥贴,厨房里厨子,上房里丫头、老妈,门房里坐着四个轿班,轿厅里停一顶簇新的蓝呢轿子。高升便是他的大管家。
  这就该去寻胡雪岩了。王有龄觉得现在身分虽与前不同,但不可炫濯于患难之交,所以这天早晨,穿了件半旧棉袍,也不带底下人,安步当车,踱到了以前每日必到的那家茶馆。自然遇到很多熟人,却独独不见胡雪岩。
  『小胡呢?』他问茶博士。
  『好久没有来了。』
  『咦!』王有龄心里有些着急,『怎么回事?到哪里去了?』
  『不晓得。』茶博士摇摇头,『这个人神出鬼没,哪个也弄不清楚他的事。』
  『这样┅┅』王有龄要了张包茶叶的纸,借支笔写了自己的地址,交给茶博士,郑重嘱咐∶『如果遇见小胡,千万请他到我这里来。』
  走出茶馆,想想不放心,怕茶博士把他的话置诸脑后,特为又回进去,取块两把重的碎银子,塞到茶博士千里。
  『咦!咦!为啥?』
  『我送你的。你替我寻一寻小胡,寻着了我再谢你。』
  那茶博士有些发愣,心想这姓王的,以前一壶茶要冲上十七八回开水,中午两个烧饼当顿饭,如今随便出手就是两把银子,想来发了财了!可是看看他的服饰又不象怎么有钱,居然为了寻小胡,不惜整两银子送人,其中必有道理。
  『这,这┅┅真不好意思了。』茶博士问道,『不过我要请教你老人家,为啥寻小胡?』
  『要好朋友嘛!』王有龄笑笑不说下去了。
  作了这番安排,他怅惘的心情略减,相信那茶博士一天到晚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谊,眼皮宽,人头熟,只要肯留心访查,一定可以把小胡寻着。只怕小胡来访,不易找到地址,所以一回家便叫人去买了一张梅红笺,大书『闽候王有龄寓』六字,贴在门上。
  这就要预备禀到、投信了。未上藩署以前,他先要到按察使衙门去看一个朋友。按察使通称桌司,尊称力桌台,掌管一省的刑名。王有龄的那个朋友就是臬司衙门的『刑名师爷』,姓俞,绍兴人。『绍兴师爷』遍布十八行省、大小衙门,所以有句『无绍不成衙』的俗语,尤其是州县官,一成了缺,第一件大事就是延聘『刑名』、『钱谷』两幕友,请到了好手,才能一帆顺风,名利双收。
  王有龄的这个朋友,就是刑名好手,不但一部《大清律》倒背如流,肚子里还藏着无数的案例。向来刑名案子,有律讲律,无律讲例,只要有例可援,定漱的文卷,报到刑部都不会被驳。江浙桌台衙门的『俞师爷』,就是连刑部司官都知道其人的,等闲不会驳他经办的案子,所以历任臬司都要卑词厚币,挽留他『帮忙』。
  俞师爷的叔叔曾在福建『游幕』,与王有龄也是总角之交,但平日不甚往来。这天见他登门相访,料知『无事不登三宝殿』,便率直问道∶『雪轩兄,何事见教?』
  『有两件事想跟老兄来请教。』王有龄说,『你知道的,我本来捐了个盐大使,去年到京里走了一趟,过了班,分发本省。』
  盐大使『过班』,自然是州县班子,俞师爷原来也捐了个八品官儿,好为祖宗三代请『诰封』,这时见王有龄官比自己大了,便慢吞吞地拉长了绍兴腔说。『恭喜,恭喜!我要喊你「大人」了。』
  『老朋友何苦取笑。』王有龄问道∶『我请问,椿藩台那件案子现在怎么了?』
  『你也晓得这件案子!』俞师爷又间一句∶『你可知道黄抚台的来头?』
  『略略知道些。他的同年,在朝里势力大得很。』
  『那就是了,何必再问?』
  『不过我听说京里派了钦差来查。可有这事?』
  『查不查都是一样。』俞师爷说,『就是查,也是自己人来查。』
  听这口意,王有龄明白他意何所指?自己不愿把跟何桂清的关系说破,那就无法深谈了。但有一点必须打听一下∶『那么,那个「自己人」到杭州来过没有?』
  『咦!』俞师爷极注意地看着他,『雪轩兄,你知道得不少啊!』
  『哪里。原是特意来请教。』
  俞师爷沉吟了一会放低声音说∶『既是老朋友,你来问我,我不能不说,不过这一案关系抚台的前程,话不好乱传,得罪了抚台犯不着。你问的话如果与你无关,最好不必去管这闲事,是为明哲保身之道。』
  听俞师爷这么说,王有龄不能没有一个确实的回答,但要『为贤者讳』,不肯直道他与何桂清的关系,只说,托人求了何桂情的一封『八行』,不知道黄宗汉会不会买帐?
  『原来如此!恭喜,恭喜,一定买帐。』
  『何以见得?』
  『老实告诉你!』俞师爷说∶『何学台已经来过了。隔省的学政,无缘无故怎么跑到浙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