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作者:林世保    更新:2021-12-03 06:56
  江明沉默着,不知在想些什么。也不知过了多久,江明突然记起一件事:哎呀,糟糕,把今天早上的任务给忘了!
  小涛愣了一会儿神,说:你放心吧,我知道你昨天晚上心情不好,今天早上起不来。我早早到教室前蹲了一个多小时,没有情况。
  第八章
  等到第三天的时候,终于查到了那亮光的来源。
  五点钟。
  江明被表的闹声惊起,便起身穿好衣服,把小涛叫了起来。
  很快,小涛也穿好了衣服,两人出了宿舍,一块来到隔壁叫范勇。范勇睡得愣是很死,江明推了半天也不醒,小涛不耐烦了,走上前,一把掀了他的被窝。范勇一个激灵,鱼似地蹦了起来。
  天很黑。远处的灯迷蒙在一片雾样的东西中,像一枚枚可爱的蛋黄,很耐看。风依然硬硬的 ,一阵一阵地吹着,吹得人浑身直哆嗦。
  三人很快来到了教室前。
  教室里漆黑一片,三人就在那片冬青的后面蹲了下来。
  等了一会儿,天上竟掉起了雪豆。纷纷扬扬的雪豆打在冬青叶上。击出一串串“噼哩啪啦” 的脆响。后来,风也渐渐大了起来,刮得树枝发出“呜呜”的叫声。
  一路上呵欠不断的范勇这时已完全清醒过来了,望着地上一闪一闪的影子,他突然想起一个词——“月黑风高”。
  范勇,你干嘛发抖?一旁的小涛见他抖得厉害,便问。
  范勇战战兢兢地说:我……我冷,又转过脸,对江明说:江……江明,我们不要等了吧!
  江明说:怎么了?
  范勇说:万一是贼怎么办?万一他还带着刀子呢?万一……
  小涛很不屑地“嗤”了一声,他从内心里看不起范勇这种胆小怕事的性格。在小涛的心目中,他倒十分希望那人真的是一个贼,最好还是一个带着刀子的贼,那样虽说危险了一点,但总可以让自己大展手脚,大大地露一次脸。
  小涛说:你真是个铁号大饭桶!就算是小偷,我们三个人一起上,还怕放不倒他?要回你自己回去!
  范勇听见小涛又喊他“饭桶”,立马就不愿意了。他十分不满地瞪了小涛一眼(天黑,不知小涛是否看见了),他很反感别人叫他“饭桶”,为了这事,他曾跟不少人闹翻过脸。
  想来也真是气人,范勇得了这么个外号,说来也都是因为小涛。
  那会儿刚开学没几天。有一次,中午吃饭,范勇一下子买了五个馒头。没想到让小涛看见了,小涛惊得要命,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小涛说:哇!范勇你没有搞错吧!你一顿能吃五个馒头?范勇见到小涛那副吃惊的样子,颇有些自豪地说:小一系(意思)的啦!没想到这时,小涛“噗哧”一声笑了,笑得范勇莫名其妙。范勇不解地问:你笑什么?小涛仍笑,说:我想起了一句古语。范勇更奇怪了,问:什么古语?小涛说:古语说“宰相肚子能撑船”。我看我们的范勇同志更不简单,是“饭桶肚子能盛饭”!正好周围有不少一个班的同学,大家“噗”地一声喷了一桌子饭。那之后,“饭桶”这外号就叫起来了,而且叫得很响。
  像所有的胖人都忌讳别人说他胖一样,范勇也很忌讳别人叫他这个外号。总之后来,谁一叫这个外号范勇就和谁翻脸。渐渐地,再没有人敢叫了……
  可是今天小涛忽然又提起了它,仿佛一下子捅到了范勇的旧伤口,范勇自然恼得要命。范勇心想陆小涛既然你不给我面子,也别怪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可想了半天,也没想到一个合适的词语回敬他。小涛倒也有一个外号,可作为讽刺的词语却不太适合。小涛那外号叫“标枪”。之所以叫标枪而不叫铅球的原因是小涛跑得贼快,跑起来和标枪似的,“嗖嗖”一阵风。那回到学校后面的山上去野炊,冷不丁从草丛里蹦出一只野兔,让小涛看见了,精瘦的小涛标枪样“嗖”地一下子射了过去。旁边的人都笑着泼冷水,说:陆小涛真是自不量力,那瘦猴样还想撵兔子?小涛没听这一套,却和兔子赛起了跑,撵到一处下坡路时,兔子终于体力不支,翻了坡……
  范勇突然来了灵感:对,就叫他瘦猴!
  两人便互相攻击起来,江明在一边听着心烦,说:好了好了,你们俩不吵没人能把你们当哑巴,你们这样吵吵闹闹甭说是贼,就是鬼也让你们给惊跑了!
  小涛和范勇相互对视一下,噤了声。
  正当等得心灰意冷的时候,远处过来了一个人。三人顿时都提起精神来,连气也不敢大喘一声。那人渐渐地走近了,一直走到班级的前门门口,从兜里掏出钥匙。
  这当儿,三人都看清楚了:那人竟是刘一志!
  三人顿时都明白了这就是三天来要等的人。
  可显然谁也没有想到要等的人竟会是刘一志。就算是把全班人从头至尾挨个怀疑一遍也怀疑不到他的头上啊!的确,刘一志平时简直太老实了,老实得谁也挑不出他一点儿毛病。刘一志有一个很响亮的外号,叫“尖子”,是大家共同叫出来的。“尖子”这词包涵了两重含义。一指刘一志的“造型”。刘一志人长得不高,瘦得像排骨,也许是营养不良的缘故,脸整天呈现出一种烂菜色。他的脑袋长得很有个性,两头窄,中间宽,就像一枚酸枣核,故曰“尖子 ”。至于另外一层含义,是指刘一志的成绩。用班主任的话说,刘一志的成绩那可叫盖了帽儿!每次都是班上第一名。偶尔哪次一不小心发挥超常,兴许还是全县的第一名呢!传闻说刘一志非常好学,有一件事几乎成了全校的老师对各班学生进行学风教育的“经典教材”。说的是这么一回事:
  据说刘一志很爱学习,达到什么程度了呢?连大年初一还不忘学习!可问题又来了,年初一人家都来拜年,人进人出,乱哄哄的,刘一志的家又小,怎么办?好家伙!人家刘一志不愧为“尖子”脑袋,聪明,一下子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让母亲给他找了根蜡烛,自己一个人钻到炕窖(农村的火炕下大都有一地窖,为冬季储存白薯等用)里学习,过上个把小时,才钻上来透透气。这下好,一面是上边拜年,一面是下边学习,两不误!
  有人曾问过刘一志,说这事是不是真的?刘一志每次都笑而不答,愈发让人觉得他很高深。
  ……
  时候不长,教室里便盈满了淡弱的烛光。
  江明,你猜刘一志在里面干什么?范勇小声地问。
  不知道!江明心不在焉地说着。他很久以前就听说刘一志家里挺穷,难道是……
  问什么?!我们冲进去不就全知道了?说着,小涛“腾”地站了起来。
  江明却一把拉住了他。他觉得三个人就这么冲进去似乎太冒失了。
  江明略微思索一下,心便沉静下来。江明说:你们听我说一句,我觉得这事不是小事。我们得好好地想一下,若是我们三个人一块进,不太好看,怎么看都像是来抓贼的,那样就不好了,也许会伤害他。我的意思是这样的,你们都回去,我一个人进去看看,无论事情怎么样,这样做都算有点分寸了,你们说呢?
  听江明这么一说,小涛和范勇也不好再说什么,相互对视一下,便走了。
  江明在教室外面站了一会儿,才轻轻地推开门,走进去。
  江明的脚步声惊动了刘一志。
  刘一志一脸惊讶地抬起头。
  两人的目光一下子碰在了一起。
  这个时候,江明看清了,刘一志正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就着蜡烛发出的昏暗的光学习。
  江明感到很意外:刘一志,你……
  刘一志笑着说:我在学习。怎么,江明,你也要来“开早车”?
  江明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句他自己也不明白的话。
  江明说:难道你来这么早就是为了在教室里学习?
  刘一志说:是啊!
  为什么?话一出口,江明自己也有些后悔,这句话问得太没水平了。
  刘一志笑了笑,说:快期末考试了。
  可是你的成绩那么好,即使你不这么早来学习也照样可以稳拿第一啊!
  刘一志沉默了。
  好久,他才抬起头,说:江明,我的行为让你很难理解,是吗?
  江明也笑了,说:可能有一些吧!
  刘一志说:在你的印象中,你是不是认为我很聪明?我指的是在学习方面。
  江明说:当然了,否则你就不会每次都是第一名了。
  不,你错了。刘一志说。
  江明有些不解。与此同时,他也感觉到今天的刘一志似乎有些不一样,至少是不太像平时的他。平时的他与人说话时神情总是很淡漠,也很少会超过三句话。
  江明说:你的话让我越听越糊涂了。
  刘一志笑了,说:其实,我并不聪明,你说我聪明说明你和其他人一样,并不了解我。你看到的只是我的成绩,而没有看到我这成绩的背后。在你的印象中,我是根本不必这么用功的,是吗?
  江明点点头。
  刘一志又笑了一下,这一次笑得有些苦,刘一志说:江明,如果你知道了我家里的情况,我想你就不会奇怪了。我不怕和你实说,我家里很穷,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为了供我和我妹妹上学,你不知道他们吃了多少苦啊!我父亲在石子厂里拖石头,我去那儿看过他拖,现在一想起来我就想哭,那一车石头好几百斤呐!要从一个坡底拖到半山腰,二百多米,在那么多人当中,数他年纪最大,其余的人几乎都是二三十岁年轻力壮的……但为了家里,无论热得喘不上气的夏天还是冷得像现在这般刺骨的冬天,他都要拖,每拖一趟,他都要停好一会儿才能缓过气来,拖一趟才三毛钱 ,一天要拖六七十趟,他今年才四十七岁,可已经弯了背,白了头,像个六十多岁的小老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