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作者:尉来 更新:2021-12-03 06:35
一路跋山涉水的,所谓的路,不过是人和野兽踩出来的脚印,依稀难辨。且路上竟是些野草藤蔓荆棘,怪石异树,旁边还有云雾缭绕,山岚裹胁。才听卢若非告诉两个从城里来的姑娘说这一带是原始森林,里面还有猛兽的出没,要大家把眼睛放尖一点。
相互无话,面对险象环生的路途,各自心中的话语都被镇压了下去。人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走到一处险峻的山崖边,前面是一个很难攀登的阶梯,须得大家手拉手才能上去。两个城市里来的知青自然是费了很大的劲才爬上去。其中在尹如烟抓着阿雅的手的时候,因为两人的力气不足,差点一起滑下山崖,还是卢若非眼疾手快,飞速拉住了阿雅的另一只手,才没有发生意外。过后大家都回过头来看那身后的路,不由嘘叹了一口气。阿雅更是,脸都白透了。
依然向前攀爬了一阵,才到达山顶。大家坐在当口上歇息,透过稀疏的树枝间隙,隐约可见后面的山谷和田园。然后风从头上刮过,呼哧呼哧的,另人不寒而栗。
到了圩上,已经是十点多钟,街上人口攒动。招呼声,吆喝声连成一片,有些词耳。尹如烟和阿雅看到,所谓的街,也不过是一条长不过半里的房舍,中间隔着一条狭窄的路,那条路就叫做街。且街上所卖的的东西,亦不过是一些劣质的衣物和一些农家特有的食品,农具家什什么的,再有就是一些小贩到外地贩来的一些不常见的商品。
而人们来赶集也大多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会客。前边的广场上有远来的马戏团的表演,大家往那里集聚,且找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叙叙旧,拉拉家长里短。再等到戏散了,再大家一起到馆子店里排队吃一餐。这也就是有些一年不见的远方亲眷在一起吃的年饭了。也就因为这个,这个集日便显得异常隆重和热闹。
卢若非等四人看完戏,到摊贩那里买了些家里人托买的东西,才见日头偏西,已经是午后了。卢若非请三个姑娘到店里吃点东西,吃的是这里独有的农家自制的薯粉丝面。很难得,阿雅和尹如烟都没有尝过的。说是让卢若非请客,但尹如烟还是自己掏钱。尹如烟知道阿雅的境况也不怎么好,才瞒着也给她付了,只对她说还是卢若非硬要请她们吃的,阿雅简直没有不相信的理由。然后卢若非发现是尹如烟自己先付了钱,倒有些不高兴了,但没有说什么。
“刚才那个猴子斗狗的戏子大家觉得怎么样?”肖冷春问大家说道,但其实她说话的时候只对着卢若非,看样子也只是要卢若非一个人回答的。
“倒是很有趣的,”阿雅笑着替卢若非回答了,接着她又说,“只是这样的热闹每年才一次,等下次想看,非要等一年的时间。”
“是啊,所以才说难得一见嘛,”尹如烟笑着说道,“其实中国人就是这样,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看的都非得安排在过年的时候。而其他时间则一直是没有什么大的乐趣的。”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都期盼过年的原因,好像一年的其他时间都是为这过年做准备的,又是从正月里都盘算着下一年该怎么过,年夜饭应该准备什么样的年夜饭,是养一只鸭子还是一只鸡或是一只鹅作为晚饭的主菜呢,还是其他的什么好。平时的时间呢,则省吃俭用的,恨不得把什么好东西都留到过年的时候拿出来。”
“其实你们说中国人都这样却也不准确,”阿雅说道,“在我们蒙古族里面,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并不是过年这个时候,每年夏天,我们蒙古人有一个那达慕大会,那才是比过年还热闹十倍的日子。那达慕是蒙语,意思是娱乐游戏,那时侯,男女青年都着上最亮丽光鲜的衣服,相聚一起。因为平常大家住的都很分散,根本没有多少见面的机会,也就有专门的人为了这个制定了这样一个节日,让男女们对自己的爱慕的对象诉说衷肠,以此这个节日其实也演变为少男少女谈情说爱的节日。节日上,每家每户都要宰杀一只羊,然后坐在蒙古包前一起享用,看着年轻人表演节目。那些节目也比这里的马戏要好看的多,有摔交,有赛马,有骑射,有比武,有唱歌,有跳舞,也有这样的马戏表演。”
大家认真的听着阿雅的描述,心里都有着要去看一看的想法。独阿雅说到后来竟黯然神伤,想自己现在流落他乡,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度过这个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了。别人也看出了她的不常,才见尹如烟打趣道,“我们阿雅是在想自己也到了要找一个蒙古汉子的年龄了,便在思念着什么时候回去相亲呢?”接着才见阿雅的神情恢复过来,要拧尹如烟的嘴。
然后大家又以别的话盖过去,才见薯粉丝面也都吃完了,便检点着回家。
春节里,正是农闲的时候,离春耕还远的很,社员们也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愉快氛围中。这时公社里响应县委的号召,要在全社选举新来的知青到县里去参加县里的文工团,以作新年的文化和革命的宣传,到各个大队去演出。洛南村大队支书兼大队长找到尹如烟,要推荐她去,还说不但县里有工资发,而且大队里还会额外的给她计工分。
“怎么样,你去吧,我们这里就数你最有这方面的才华。”陆队长正征求着尹如烟的意见。尹如烟却并不答话,陆队长又再解释了一遍。早有阿雅在一旁怂恿,尹如烟才动了心,便答应了。
自从尹如烟去了宣传队,阿雅就显得孤单了。虽然知青里头还有几个女知青,但之前也不认识她们,而且她们那些人俨然组成了一个坚固而封闭的小团体,阿雅也不能轻易插足进去。平日里,阿雅也只和诗人等先前认识的几个男知青聊天说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以前那么开朗的性格,现在和他们那些人在一起,竟有了很大的收敛,而且经常心不在焉的样子。
于是就有人调侃说,“阿雅变了,变的更细腻温柔了,也更像个女孩子了。”若在平时,阿雅对这些取笑是一概不放在心上的,可如今听了这样的话,还没有开口说话,脸上就泛起了红晕,且正好验证了那个人说的细腻温柔的话。阿雅才也觉得和他们这些人在一起有些无味,心里也起了腻,想以前自己怎么会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瞎混呢。
有人议论起了洛南村里的人,说他们各个很土。阿雅听着却不以为然,和他们争辩。那样子让他们那些人感到莫名其妙,都说这个阿雅胳膊肘往外拐,竟然为这里的人辩护了。是啊,她为村子里的人辩护。他们都是些很能抬杠的人,就有人知道了大概的内情,问大家那个卢若非呆子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就一个字‘呆’,两个字‘贼呆’,三个字‘严重呆’,四个字——”
“那不叫呆,那叫不俗。”终于引起了阿雅的不满。
“哎呀,不得了了,我们的阿雅姑娘被也变呆了。”大家嘲笑起来,“是不是看上那个呆子哥哥了?”“诶,那个卢呆子对你说了什么话啦?”“你们有没有亲嘴啊?”“你家呆子的那个东西大不大啊?”越说越不像话。
阿雅已经是众口莫辩,越加解释就是掩饰,越让他们以为她和卢若非有什么,只气的眼睛红红的,要流出眼泪来的样子。最后才羞赧地逃开,“你们这一张张烂嘴,看你们都不得好死。”背后依旧是乐翻天的嘲笑声。阿雅才发誓再也不去他们那里了,他们真是让她沮丧。
第二天,阿雅果然就没有再去那群人中间聚会。她独自搬了张矮凳子,坐在卢家院子里晒太阳。这几天,难得有这么好的天气,晒太阳也就顺势成了首选。只是这也未免太寂寥了,平日里,和她说话聊天的人也只有卢老太太。河英有孩子要带,卢大妈又很忙且不是个会聊天的人,卢校长和卢家大儿子又不长在家且也不好和他们聊,剩下的只有卢若非和卢芷非了。卢芷非似乎不大喜欢阿雅,在她看来,是阿雅抢走了她二哥对她的关心,因此对阿雅一直抱有成见,也就不大答理阿雅。而那个卢若非呢,她是有些不好意思和他单独在一起说话了,且卢若非也经常有他自己的事情。
倒是那个肖冷春会经常地来卢家玩。肖冷春很有借口,常常问河英借东西和还东西或送东西,一会说她刺花时正少了一卷金线要来向河英借,一会又说借毛线针,她自己的刚刚丢了一根找不到了,要赶以后的集日才能到镇上去买。且肖冷春借东西的时候总要在卢家坐一会,和卢家的人聊聊天,从老太太起,一直到卢芷非,她都能聊,尤其是像卢大妈这样不惯于说话的人,在她那里也是能说上一两句的。
这一天,肖冷春又来了卢家问河英借鞋样来了。她借完鞋样,便斗着双胞胎笑了一会,接着又和河英说起了话,然后又和老太太谈了起来。阿雅也在场,但她完全是被冷落了。那个肖冷春也似乎对她有什么看法,不大和她说话。且肖冷春抢过话题和老太太聊了起来,阿雅就完全没有说话的余地和对象了。肖冷春看也不大看阿雅,阿雅便也不大敢和她搭讪。
“若非哥怎么不在家吗?”肖冷春轻轻一问,而且是若无其事的样子,在她那里,要问及一个人的下落是很容易的且又不会让人起什么疑惑。
“在家,他正在那边屋里修一只木桶,我去帮你叫他来,冷春姐。”坐在一边写寒假作业的卢芷非很是殷勤地说道。
“不,不用去烦他了。我只是随便问问的。”肖冷春答道。接着肖冷春回过头来,好像才刚刚看见阿雅似的,才对阿雅说道,“咿,阿雅,你绣的鞋底能不能借我看看,我看了也可学着点新的花样。
相互无话,面对险象环生的路途,各自心中的话语都被镇压了下去。人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走到一处险峻的山崖边,前面是一个很难攀登的阶梯,须得大家手拉手才能上去。两个城市里来的知青自然是费了很大的劲才爬上去。其中在尹如烟抓着阿雅的手的时候,因为两人的力气不足,差点一起滑下山崖,还是卢若非眼疾手快,飞速拉住了阿雅的另一只手,才没有发生意外。过后大家都回过头来看那身后的路,不由嘘叹了一口气。阿雅更是,脸都白透了。
依然向前攀爬了一阵,才到达山顶。大家坐在当口上歇息,透过稀疏的树枝间隙,隐约可见后面的山谷和田园。然后风从头上刮过,呼哧呼哧的,另人不寒而栗。
到了圩上,已经是十点多钟,街上人口攒动。招呼声,吆喝声连成一片,有些词耳。尹如烟和阿雅看到,所谓的街,也不过是一条长不过半里的房舍,中间隔着一条狭窄的路,那条路就叫做街。且街上所卖的的东西,亦不过是一些劣质的衣物和一些农家特有的食品,农具家什什么的,再有就是一些小贩到外地贩来的一些不常见的商品。
而人们来赶集也大多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会客。前边的广场上有远来的马戏团的表演,大家往那里集聚,且找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叙叙旧,拉拉家长里短。再等到戏散了,再大家一起到馆子店里排队吃一餐。这也就是有些一年不见的远方亲眷在一起吃的年饭了。也就因为这个,这个集日便显得异常隆重和热闹。
卢若非等四人看完戏,到摊贩那里买了些家里人托买的东西,才见日头偏西,已经是午后了。卢若非请三个姑娘到店里吃点东西,吃的是这里独有的农家自制的薯粉丝面。很难得,阿雅和尹如烟都没有尝过的。说是让卢若非请客,但尹如烟还是自己掏钱。尹如烟知道阿雅的境况也不怎么好,才瞒着也给她付了,只对她说还是卢若非硬要请她们吃的,阿雅简直没有不相信的理由。然后卢若非发现是尹如烟自己先付了钱,倒有些不高兴了,但没有说什么。
“刚才那个猴子斗狗的戏子大家觉得怎么样?”肖冷春问大家说道,但其实她说话的时候只对着卢若非,看样子也只是要卢若非一个人回答的。
“倒是很有趣的,”阿雅笑着替卢若非回答了,接着她又说,“只是这样的热闹每年才一次,等下次想看,非要等一年的时间。”
“是啊,所以才说难得一见嘛,”尹如烟笑着说道,“其实中国人就是这样,什么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看的都非得安排在过年的时候。而其他时间则一直是没有什么大的乐趣的。”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都期盼过年的原因,好像一年的其他时间都是为这过年做准备的,又是从正月里都盘算着下一年该怎么过,年夜饭应该准备什么样的年夜饭,是养一只鸭子还是一只鸡或是一只鹅作为晚饭的主菜呢,还是其他的什么好。平时的时间呢,则省吃俭用的,恨不得把什么好东西都留到过年的时候拿出来。”
“其实你们说中国人都这样却也不准确,”阿雅说道,“在我们蒙古族里面,一年中最重大的节日并不是过年这个时候,每年夏天,我们蒙古人有一个那达慕大会,那才是比过年还热闹十倍的日子。那达慕是蒙语,意思是娱乐游戏,那时侯,男女青年都着上最亮丽光鲜的衣服,相聚一起。因为平常大家住的都很分散,根本没有多少见面的机会,也就有专门的人为了这个制定了这样一个节日,让男女们对自己的爱慕的对象诉说衷肠,以此这个节日其实也演变为少男少女谈情说爱的节日。节日上,每家每户都要宰杀一只羊,然后坐在蒙古包前一起享用,看着年轻人表演节目。那些节目也比这里的马戏要好看的多,有摔交,有赛马,有骑射,有比武,有唱歌,有跳舞,也有这样的马戏表演。”
大家认真的听着阿雅的描述,心里都有着要去看一看的想法。独阿雅说到后来竟黯然神伤,想自己现在流落他乡,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度过这个属于自己民族的节日了。别人也看出了她的不常,才见尹如烟打趣道,“我们阿雅是在想自己也到了要找一个蒙古汉子的年龄了,便在思念着什么时候回去相亲呢?”接着才见阿雅的神情恢复过来,要拧尹如烟的嘴。
然后大家又以别的话盖过去,才见薯粉丝面也都吃完了,便检点着回家。
春节里,正是农闲的时候,离春耕还远的很,社员们也都还沉浸在春节的愉快氛围中。这时公社里响应县委的号召,要在全社选举新来的知青到县里去参加县里的文工团,以作新年的文化和革命的宣传,到各个大队去演出。洛南村大队支书兼大队长找到尹如烟,要推荐她去,还说不但县里有工资发,而且大队里还会额外的给她计工分。
“怎么样,你去吧,我们这里就数你最有这方面的才华。”陆队长正征求着尹如烟的意见。尹如烟却并不答话,陆队长又再解释了一遍。早有阿雅在一旁怂恿,尹如烟才动了心,便答应了。
自从尹如烟去了宣传队,阿雅就显得孤单了。虽然知青里头还有几个女知青,但之前也不认识她们,而且她们那些人俨然组成了一个坚固而封闭的小团体,阿雅也不能轻易插足进去。平日里,阿雅也只和诗人等先前认识的几个男知青聊天说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以前那么开朗的性格,现在和他们那些人在一起,竟有了很大的收敛,而且经常心不在焉的样子。
于是就有人调侃说,“阿雅变了,变的更细腻温柔了,也更像个女孩子了。”若在平时,阿雅对这些取笑是一概不放在心上的,可如今听了这样的话,还没有开口说话,脸上就泛起了红晕,且正好验证了那个人说的细腻温柔的话。阿雅才也觉得和他们这些人在一起有些无味,心里也起了腻,想以前自己怎么会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瞎混呢。
有人议论起了洛南村里的人,说他们各个很土。阿雅听着却不以为然,和他们争辩。那样子让他们那些人感到莫名其妙,都说这个阿雅胳膊肘往外拐,竟然为这里的人辩护了。是啊,她为村子里的人辩护。他们都是些很能抬杠的人,就有人知道了大概的内情,问大家那个卢若非呆子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就一个字‘呆’,两个字‘贼呆’,三个字‘严重呆’,四个字——”
“那不叫呆,那叫不俗。”终于引起了阿雅的不满。
“哎呀,不得了了,我们的阿雅姑娘被也变呆了。”大家嘲笑起来,“是不是看上那个呆子哥哥了?”“诶,那个卢呆子对你说了什么话啦?”“你们有没有亲嘴啊?”“你家呆子的那个东西大不大啊?”越说越不像话。
阿雅已经是众口莫辩,越加解释就是掩饰,越让他们以为她和卢若非有什么,只气的眼睛红红的,要流出眼泪来的样子。最后才羞赧地逃开,“你们这一张张烂嘴,看你们都不得好死。”背后依旧是乐翻天的嘲笑声。阿雅才发誓再也不去他们那里了,他们真是让她沮丧。
第二天,阿雅果然就没有再去那群人中间聚会。她独自搬了张矮凳子,坐在卢家院子里晒太阳。这几天,难得有这么好的天气,晒太阳也就顺势成了首选。只是这也未免太寂寥了,平日里,和她说话聊天的人也只有卢老太太。河英有孩子要带,卢大妈又很忙且不是个会聊天的人,卢校长和卢家大儿子又不长在家且也不好和他们聊,剩下的只有卢若非和卢芷非了。卢芷非似乎不大喜欢阿雅,在她看来,是阿雅抢走了她二哥对她的关心,因此对阿雅一直抱有成见,也就不大答理阿雅。而那个卢若非呢,她是有些不好意思和他单独在一起说话了,且卢若非也经常有他自己的事情。
倒是那个肖冷春会经常地来卢家玩。肖冷春很有借口,常常问河英借东西和还东西或送东西,一会说她刺花时正少了一卷金线要来向河英借,一会又说借毛线针,她自己的刚刚丢了一根找不到了,要赶以后的集日才能到镇上去买。且肖冷春借东西的时候总要在卢家坐一会,和卢家的人聊聊天,从老太太起,一直到卢芷非,她都能聊,尤其是像卢大妈这样不惯于说话的人,在她那里也是能说上一两句的。
这一天,肖冷春又来了卢家问河英借鞋样来了。她借完鞋样,便斗着双胞胎笑了一会,接着又和河英说起了话,然后又和老太太谈了起来。阿雅也在场,但她完全是被冷落了。那个肖冷春也似乎对她有什么看法,不大和她说话。且肖冷春抢过话题和老太太聊了起来,阿雅就完全没有说话的余地和对象了。肖冷春看也不大看阿雅,阿雅便也不大敢和她搭讪。
“若非哥怎么不在家吗?”肖冷春轻轻一问,而且是若无其事的样子,在她那里,要问及一个人的下落是很容易的且又不会让人起什么疑惑。
“在家,他正在那边屋里修一只木桶,我去帮你叫他来,冷春姐。”坐在一边写寒假作业的卢芷非很是殷勤地说道。
“不,不用去烦他了。我只是随便问问的。”肖冷春答道。接着肖冷春回过头来,好像才刚刚看见阿雅似的,才对阿雅说道,“咿,阿雅,你绣的鞋底能不能借我看看,我看了也可学着点新的花样。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